簡介
隱元隆琦,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禪宗
僧人。福建省
福州府福清縣人。
隱元曾與
道者超元一起遠赴日本傳播佛法,為當時日本的禪宗界臨濟、曹洞二宗的復興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他也是
日本禪宗黃檗宗的始祖以及
煎茶道的始祖。
早年生活
隱元出生於福建省
福州府福清縣
萬安鄉靈得里東林,俗名
林曾炳,是家中的第三子。5歲時,父親林德龍迫於生計離開家鄉,從此一去不返。
9歲時,隱元曾進入鄉學學習,但翌年就因家庭貧困綴學了,此後看破紅塵,不顧母親的反對,秘密修學佛法(一說為16歲)。20歲時拒絕了母親為他娶妻的要求,21歲時為了尋找失去音信的父親前往浙江,但未能如願。1615年,23歲的隱元參見了普陀山的
潮音洞主,以在俗信者的身份擔任了一年的茶頭。
1621年,29歲的隱元在故鄉
福清的
黃檗山萬福寺由
鑒源興壽剃度出家。但當時的
萬福寺由於倭寇的騷擾已經荒蕪,為了重修佛寺,隱元四處雲遊化緣,以籌集寺院重建的費用。33歲時在
嘉興府海鹽縣金粟山的廣慧寺跟隨高僧
密雲圓悟參禪,隱元由於精通佛學,
名聞金粟山。密雲後來成為了萬福寺的住持,隱元也跟隨他回到了萬福寺。1630年
費隱通容繼任住持,隱元受邀請任西堂,成為費隱最初的法嗣。不久離開
萬福寺前往
獅子岩修行,1637年繼費隱之後成為住持,七年後退席,居
福嚴寺。在明末清初福建的動亂中,1646年,隱元再度成為住持。
前往日本
日本
江戶時代初期,
長崎是唯一一個外國人能夠在日本居住的港口。當時長崎華僑所建立的崇福寺正缺住持一職,當地
興福寺的住持
逸然性融聘請隱元出任該寺的住持。之前隱元曾派弟子
也懶性圭前往,但途中觸礁翻船身亡;因此隱元親自率弟子良靜、良徤、獨痴、大眉、獨言、良演、惟一、無上、南源、獨吼等二十人,搭乘由
鄭成功提供的船隻前往日本。日本
承應三年(1654年)7月5日夜到達長崎。月洲所繪的“普照國師來朝之圖”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隱元隨行的弟子中,良靜等十個弟子翌年歸國,其餘的大眉、南源、獨吼等十個弟子則留在了日本。也有說法認為隱元等人是由於躲避戰亂才來到日本的,但是沒有相關的根據。
1655年(明曆元年),在
妙心寺原住持
龍溪性潛的懇請下,隱元來到了
攝津國嶋上(今大阪府
高槻市)。但江戶幕府對隱元如此大的影響力感到恐懼,嚴禁他出寺活動,同時限制寺內僧人人數在200名以內。
隱元在日本期間,由於受到幕府的監視和約束,曾一度要返回中國。但在龍溪的奔走之下打消了這個念頭。1658年(萬治元年),隱元成功與
幕府將軍德川家綱會面,兩年後獲得了
山城國宇治郡大和田作為寺院的領地。1660年(萬治四年)在那裡開創了新寺。隱元不忘故土,將這個寺院也命名為“
萬福寺”(
福清的黃檗山萬福寺,則被稱為“古黃檗”)。1663年(寬文三年)建造完成,在法堂舉行祝國開堂儀式,而相對於民眾則舉行“黃檗三壇戒會”。
創立黃檗宗以後
隱元是
日本禪界
黃檗宗的始祖,但當初並沒有黃檗宗這個稱謂。隱元本人自認為自己是臨濟宗的僧人,以臨濟正宗的僧人自居。其宗風、清規等都是模仿明朝時期臨濟宗的規矩,但又與日本的臨濟宗不同,因而自成一派。隱元所著的《
黃檗清規》,對當時
日本禪宗各派宗統、規矩的修正有著很大的影響。特別是
山道白在曹洞宗的宗門改革中,就以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隱元在日本的影響力很大,以後水尾法皇為首的皇族、以幕府要人為首的各地大名,以及大量的商人相繼皈依黃檗宗。
隱元擔任
萬福寺住持3年後,於寬文四年(1664年)9月將住持之位讓給了弟子
木庵,自己退隱到了松隱堂。寬文十三年(1673年)正月,隱元事先預感到了自己將要死去,告訴了周圍的人;3月體質開始衰弱;4月2日,
後水尾法皇封之為
大光普照國師,翌日病逝,壽82歲。
隱元擅長於書法,與木庵性瑫、即非如一並稱“黃檗三筆”。
此外,相傳隱元從中國將菜豆傳到了日本。現在日本人都將菜豆稱為“インゲンマメ”,意思是“隱元豆”。但是現在也有說法認為隱元帶到日本的不是菜豆而是
扁豆,因為日本關西人將扁豆稱作“隱元豆”。
語錄和著作
《普照國師廣錄》30卷
《黃檗隱元禪師雲濤集》1卷
《弘戒法儀》1卷
《黃檗清規》
弟子
即非如一
慧林性機
龍溪性潛
大眉性善
獨照性圓
獨本性源
獨立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