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征夷大將軍為
奈良時代至
平安時代期間,被派遣至
東國的高階將軍的一個稱呼。其後,以武家政權之稱的幕府成立後,也有
將軍、
公方、大樹、
大樹公、御所等稱呼。與此相似的職位有徵狄大將軍、
征西大將軍、
征東大將軍。此官始自奈良時代,平時不常設,每有征伐由朝廷命將出征,大將有權自行開府。這一官職的早期公家朝廷有力的時候(奈良和
平安時代),有多種名稱,不固定,如“持大使”“征東大使”“持節大將軍”“
征東大將軍”“
征夷大將軍”等。當時的戰爭主要是平定地方叛亂以及徵發蝦夷人(所以“征東”)。
首次出現於延曆13年(
794年),
大伴弟麻呂任征夷大將軍跟
坂上田村麻呂討伐蝦夷,後坂上田村麻呂接任這一官職,此後基本固定為“征夷大將軍”,因此,日人多將他視為初代征夷大將軍。總體而言,此一階段,征夷大將軍(或其它稱謂)是公家朝廷的將領,不具有後來武家政權“幕府”的意義。
在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
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公元
1192年,
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
鎌倉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
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鎌倉幕府開始,到
明治維新之前,大部分幕府將軍,取代
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天皇僅是
傀儡,因此明白實情的中華朝廷,也一樣封將軍為“日本國王”(見
足利義滿),而
德川幕府因為受到儒家尊王思想的薰陶,為免僭越天皇,有時會用中文典故,不稱日本國王,自號為
日本國大君,但其實大君在漢語並不是指“偉大的
封君”,乃是“偉大的
天子”,
初唐四傑的
駱賓王就有“大君之命”的名句。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軍政統治,到後來
歐洲人執訪東瀛,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皇帝。直到
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歷代將軍
總序 | 幕府名 | 幕府序 | 人名 | 在任時間 | 備註 | 圖片 |
---|
1 | | - | | 793-794 | | |
2 | | - | | 797-811 | | |
3 | | - | | 813-816 | 征夷將軍 | |
4 | | - | | 940 | 征東大將軍,亦有其他說法 | |
5 | | - | | 1184 | | |
6 | 鎌倉 | 1 | | 1192-1199 | | |
7 | 鎌倉 | 2 | | 1202-1203 | | |
8 | 鎌倉 | 3 | | 1203-1219 | 兼任內大臣 | |
9 | 鎌倉 | 4 | | 1226-1244 | 攝家(藤原)將軍,實權由北條氏把持 | |
10 | 鎌倉 | 5 | | 1244-1252 | | |
11 | 鎌倉 | 6 | | 1252-1266 | 自此,鎌倉幕府由皇族任將軍,實權仍由北條氏 | |
12 | 鎌倉 | 7 | | 1266-1289 | | |
13 | 鎌倉 | 8 | | 1289-1308 | | |
14 | 鎌倉 | 9 | | 1308-1333 | | |
15 | | - | | 1333 | | |
16 | | - | | 1335-1336 | | |
17 | 室町 | 1 | | 1338-1358 | | |
| | - | 宗良親王 | 1352-1368 | | |
18 | 室町 | 2 | | 1358-1367 | | |
19 | 室町 | 3 | | 1367-1394 | | |
| | - | 尹良親王 | 1386-? | | |
20 | 室町 | 4 | | 1394-1423 | | |
21 | 室町 | 5 | | 1423-1425 | | |
22 | 室町 | 6 | | 1429-1441 | | |
23 | 室町 | 7 | | 1442-1443 | | |
24 | 室町 | 8 | | 1449-1473 | 原名義成 | |
25 | 室町 | 9 | | 1473-1489 | | |
26 | 室町 | 10 | | 1490-1493 | 原名義材,後改義尹 | |
27 | 室町 | 11 | | 1494-1508 | | |
28 | 室町 | 12 | | 1508-1521 | 復位 | |
29 | 室町 | 13 | | 1521-1546 | | |
30 | 室町 | 14 | | 1546-1565 | 原名義藤,別名“劍豪將軍”,因試圖重掌幕府權能遭權臣三好氏、松永氏殺害 | |
31 | | 15 | | 1568 | 足利義晴之弟義維之子,受三好長慶支持 | |
32 | | 16 | | 1568-1573 | 原名義秋,足利義晴次子,曾聯合建立“信長包圍網” | |
33 | 江戶 | 1 | | 1603-1605 | | |
34 | 江戶 | 2 | | 1605-1623 | | |
35 | 江戶 | 3 | | 1623-1651 | | |
36 | 江戶 | 4 | | 1651-1680 | | |
37 | 江戶 | 5 | | 1680-1709 | 因任內發布不合情理的“禁止殺生令”而被百姓稱為“犬公方” | |
38 | 江戶 | 6 | | 1709-1712 | | |
39 | 江戶 | 7 | | 1712-1716 | | |
40 | 江戶 | 8 | | 1716-1745 | 江戶幕府中興之祖,因有效穩定米價,百姓尊稱為“米將軍” | |
41 | 江戶 | 9 | | 1745-1760 | | |
42 | 江戶 | 10 | | 1760-1786 | | |
43 | 江戶 | 11 | | 1787-1837 | | |
44 | 江戶 | 12 | | 1837-1853 | | |
45 | 江戶 | 13 | | 1853-1858 | | |
46 | 江戶 | 14 | | 1858-1866 | 孝明天皇妹夫 | |
47 | 江戶 | 15 | | 1866-1867 | 兼任內大臣,末代幕府將軍 | |
相關職能
征夷大將軍可以開創幕府,幕府是將軍的政府,也是日本的中央政府,天皇作為幕府的傀儡,並無實權。
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日本古代有著長期軍人干政的歷史,幕府政治(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即為日本封建
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其最高權力者為征夷大將軍,亦稱
幕府將軍。大部分的幕府將軍,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為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正規的文人
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國家。
主要地位
鎌倉幕府
武家勢力勃興後,
平清盛曾經建立過第一個中央政權,但基本寄生於公家朝廷的組織形式,源氏消滅平氏後,決定借用“征夷大將軍”一職來建立獨立於公家朝廷的政權結構,自源賴朝始,“征夷大將軍”成為武士政權元首的固定官職,“幕府”成為武家政權的穩定組織架構。
實朝死後,賴朝的嫡系斷絕,幕府執權
北條氏先迎公家貴族子嗣(與賴朝有姻戚關係)為將軍,後又以皇族親王為將軍,將軍名義上仍是幕府首腦,但實權和武家領袖的地位則由北條氏以執權的名義代代控制,實際上篡奪了鎌倉幕府的權力。
鎌倉幕府的滅亡以北條氏京都統治機構
六波羅探題和鎌倉統治機構執權的覆滅為標誌,而末代的幕府將軍卻得以善終,守邦親王出家後安度餘生。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
足利尊氏建立的武家政權。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對立,尊氏與直義的對立等,到第三代將軍
足利義滿時政權才穩定下來。由強大的守護大名任“管領”等要職,輔佐將軍。
應仁之亂與
細川政元的政變之後,幕府勢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將軍
足利義昭被
織田信長驅逐,幕府滅亡。
織豐政權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但他的出身使得他無法輕易開幕,因為長期以來武士集團都認為只有源氏、平氏的子孫才有資格開幕,如同只有
五攝家能當攝政、關白一樣,麻煩多多。秀吉先冒充平氏,不成,再認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做乾爹,此後蒙天皇賜姓“豐臣”,才算當上關白(公家朝廷的最高官),終其治世,他都沒有開設幕府,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征夷大
將軍,他的政權結構與平清盛類似,是寄生於公家朝廷的官位體系,同時又輔以奉行等役職而運轉的。
在織、豐之間,有一個“三日天下”的
明智光秀,他出自美濃土歧源氏,以名門自居,他在
本能寺之變殺掉織田信長後,曾在給細川家的一封書信中提到自己成為了征夷大將軍(但並無其他史料能證明他擔任過此職務,所以可信度不高),但幾天后就被豐臣秀吉攻殺。
江戶幕府
德川幕府的統治形式是
幕藩體制。將軍之下,設大老(不常設)、老中(常設)掌握全國政務,設若年寄協助老中,設大目付,目付負責監視大名和幕府的直屬武士旗本和御家人。設寺社、勘定、江戶町三奉行,分別管理寺社、幕府財政和江戶市政。在
大阪、長崎等主要城市設遠國奉行來支配地方的直轄領地。在
京都設立所司代以監視皇室和寺社,以及
近畿諸大名。在幕府賜封的260—270 多個諸侯國內,藩主們擁有行政、司法和徵收年貢的權力。武士們則以為各自的藩主服兵役為己任。
德川將軍採取如下措施加強
中央集權:首先,幕府掌握了占當時全國總產量1/4 的富饒的土地,和大阪、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礦山,還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其次,幕府控制之下的直屬武士旗本、御家人,以及旗本的陪臣,號稱“旗本八百旗”。相對於各藩,在軍事力量上占絕對優勢。第三,將藩侯們分為“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新臣服)三個等級。三者的領地互為交錯以達到監視
外樣大名的目的。而且,
親藩大名和
譜代大名占據了富庶和重要的領地。第四,頒布統治大名的基本法《
武家諸法度》,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結黨,規定婚姻需經幕府批准,還定下了“參覲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戶和領地輪住,回領地時妻、子需留在江戶為人質。旅途和在江戶生活的龐大開支,不斷消耗了大名們的財力。第五,實行士、農、工、商四民等級制來鞏固封建統治。占人口10%的士階層是統治階層。從
1639年實行
鎖國政策,由此限制大名們有利可圖的對外貿易,限制自由貿易的盛行以保護農村的自然經濟不遭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