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高氏(日文: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英文: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9日-1358年6月7日),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的武將,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將軍(1336—1358年在位)。幼名又太郎。鎌倉幕府滅亡後,由後醍醐天皇賜名為“尊氏”(後醍醐天皇諱“尊治”)。
足利一族本是河內源氏義家流嫡系子孫,北條氏執權之職後,足利氏備受屈辱。正慶二年(1333年),足利尊氏受鎌倉幕府之命出征,之後受後醍醐天皇之命明確宣布討幕,一舉攻下京都六波羅府,滅亡鎌倉幕府。建武政權建立後,後醍醐天皇對尊氏的權力加以種種限制。尊氏與 建武政權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中先代之亂”爆發,原鎌倉幕府執權北條高時之子北條時行舉兵攻入鎌倉。足利尊氏率軍與其弟足利直義會合,大破鎌倉軍。此後,足利尊氏占據鎌倉,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率軍攻入京都,擁持明院統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改年號為延元元年,並受封征夷大將軍,在京都室町開府。後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並建立了南朝,與室町幕府相對抗。直到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執權時,才將兩朝統一。
由於足利尊氏在鎌倉反叛後醍醐天皇,後來又攻入京都流放天皇,因此被水戶學的儒學學者們當做逆賊。江戶時代德川光圀在編纂《大日本史》時,將他列入逆臣之中。明治時代後,由於受到皇國史觀的影響,足利尊氏被日本政府當作逆賊。但二戰以後日本人的歷史觀出現了變化,部分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奇將誕生,出仕鎌倉,反戈倒幕,進取京都,建武新政,反叛朝廷,室町開府,觀應擾亂,兩朝一統,主要成就,推翻鎌倉,建立幕府,人物評價,正面評價,負面評價,軼事典故,後世紀念,史書記載,親屬成員,父母,兄弟,妻妾,子女,藝術形象,小說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奇將誕生
足利尊氏一族本是河內源氏義家流嫡系子孫,自北條氏得到鎌倉幕府執權之職後,足利氏備受屈辱。傳說足利氏先祖足利義家曾有遺書,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孫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孫足利家時(即尊氏的祖父)之時,未能實現先祖遺言。一天,家時祈求八幡菩薩,願他的三代子孫中能有人實現先祖的遺願,然後,含恨剖腹自殺。
足利尊氏在嘉元三年(1305年)出生,他是足利貞氏的次子,初名高氏,幼名又太郎。母親是上杉清子,同母弟是足利直義(初名高國)。足利尊氏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丹波國八田鄉梅迫(現京都府綾部市梅迫町)被稱為“尊氏誕生之井戶”,另外一種是鎌倉。《難太平記》記載道,尊氏出生時出現奇瑞,即在新生兒初次洗澡的時候,飛來二隻青鷦,一隻停在尊氏的左肩,一隻停在勺柄。
足利尊氏由於兄長左馬助高義的夭折,雖然是庶出之身最終成為嫡子,元應元年(1319年)十月,十五歲的時候,敘任從五位下治部大輔。元應二年(1320年)九月,辭去治部大輔,以後稱為前治部大輔。不久迎娶北條氏一門赤橋久時的女兒赤橋登子(鎌倉幕府最後的執權北條守時的妹妹)。
出仕鎌倉
鎌倉幕府末期,北條高時擔任執權,而政治實權由內管領長崎高資掌握,因為他隨心所欲專斷妄為,使得政治混亂,御家人的不滿日益高漲。另一方面,朝廷在13世紀中葉以後,皇統分裂為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兩統,圍繞皇位的繼承產生的激烈對立一直持續著。鎌倉幕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用兩統交替即位的方式,但是兩統的對立依然存在。
文保二年(1318年),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即位。後醍醐天皇趁著父親後宇多法皇停止院政的時機,計畫改革政治,設立記錄所,起用人才,開始親政。關於皇位的繼承,被決定為在天皇之後是兄長後二條的皇子邦良親王,接著是持明院統的量仁親王(光嚴天皇),兩派各自出謀劃策推動幕府催促後醍醐天皇儘早退位。後醍醐天皇在這樣的形勢中,為了安定自身的皇位,也為了實現以天皇為中心的政治理想,同時受到多年來學習的宋代儒學的名分思想的影響,痛感必須打倒鎌倉幕府,於是和近臣們密議討幕的計畫。此計畫在正中元年(1324年)被發現,在幕府的干預下失敗,史稱“正中之變”。此後後醍醐天皇打倒幕府的意志不曾動搖,繼續拉攏奈良和睿山的僧兵等,積極準備討幕的工作。
元弘元年(1331年),天皇等人的預謀再次被幕府察覺,以日野俊基為首,文觀、圓觀、忠圓等主謀者被抓。後醍醐天皇在同年八月逃到大和的笠置舉兵。以河內的楠木正成在赤坂城舉兵,各地出現相繼舉兵的情況。接到天皇舉兵的通知的幕府,於九月二日下令出兵鎮壓,幕府軍從五日到七日離開鎌倉出發。足利尊氏在九月五日失去父親足利貞氏,佛事尚未結束就接到動員令。一般認為此事在尊氏的心中深深地刻上對北條氏的憎惡。不久北條大軍將後醍醐天皇的藏身處笠置城攻陷,天皇被抓,神器也被幕府交付給由幕府擁立的光嚴天皇(量仁親王)。足利尊氏等西上軍於十一月返回鎌倉。
元弘二年(1332年)三月,後醍醐天皇被流放於隱岐,事件的主謀們也受到處分,元弘之亂到此結束。然而同年末,赤坂城落城時消失蹤影的楠木正成在千早城,後醍醐天皇的皇子護良親王在吉野,相繼舉兵。進入元弘三年(1333年),播磨的赤松則村舉兵等,倒幕勢力在各地再次蜂起。後醍醐天皇在閏二月逃出隱岐,被伯耆的名和長年迎接到船上山,向各地的武士下達綸旨呼籲討伐幕府。幕府得報,決定派遣大軍,任命北條一門的名越高家、足利尊氏為大將使之上洛。
反戈倒幕
足利尊氏遵從鎌倉幕府的要求,寫下沒有異心的起請文,以其妻赤橋登子、四歲的嫡子千壽王(足利義詮)為人質。三月二十七日,隱藏著對北條氏的不滿,帶領一族、被官以下三千餘騎離開鎌倉。在途中的三河國,向一族的吉良貞義諮詢舉兵之事,吉良貞義認為這時候討幕也算很晚,勸說足利尊氏背叛幕府,同時在近江國鏡之驛,細川和氏和上杉重能向足利尊氏宣布後醍醐天皇下達的綸旨,催促足利尊氏舉兵。
足利尊氏四月十六日進京後,為了作好舉兵的周全準備,等待時機。《太平記》記載,足利尊氏到達京都的次日,派遣使者到伯耆向後醍醐天皇表明歸順,要求下賜討伐朝敵的綸旨。二十二日,秘密向上野國的同族岩松經家送出追討北條氏的內書催促舉兵。足利尊氏在二十七日根據六波羅探題的軍議,出京向山陰道的伯耆進發。當天山陽道的大將名越高家與赤松則村交戰,敗死。於是足利尊氏終於下定決心,進入丹波國篠村著陣。同日向陸奧的結城宗弘、信濃的小笠原貞宗、石見的益田、島津周防五郎三郎、野介高太郎等各地武士發出軍勢催促狀,通過敕命呼籲合作,要求他們成為協助後醍醐天皇的夥伴。二十九日,向大友貞宗、阿蘇惟時、島津貞久等九州豪族發出密書也要求合作。
足利尊氏的舉兵按照以前的說法是四月二十九日,當天足利尊氏在篠村八幡宮的社前旗揚,在同社獻上願文進行祈禱。此說的根據是篠村八幡宮存在足利尊氏的元弘三年(1333年)四月二十九日付願文,而今枝愛真對願文進行調查研究後,確定是後世的偽作。
進取京都
應永三十三年(1426年)七月日付的岩松滿長代官申狀記載,北條氏追伐之事為足利尊氏下賜御教書以滿長的曾祖父岩松經家和新田義貞為兩大將。關於新田義貞的舉兵,除了新田義貞的自身意願之外,還有足利尊氏的勸誘。新田義貞之所以能夠集結大軍,不能不提到足利尊氏對武士的號召力。
足利尊氏占據京都之後,馬上讓細川和氏兄弟東下,收拾北條氏滅亡後的混亂,同時控制鎌倉。足利尊氏的舉兵導致庶長子竹若的犧牲。在伊豆山的竹若知道父親的舉兵,與叔父密嚴院別當覺遍,加子基氏之子等秘密上洛,在途中的駿河國被幕使發現遭到殺害。同國的寶樹院(廢寺)為其菩提所。
建武新政
光嚴天皇在幕府滅亡時被廢,六月五日,後醍醐天皇歸還京都,所謂的建武新政就此開始。足利尊氏在同日被容許內升殿並擔任鎮守府將軍,十二日敘任從四位下左兵衛督,其弟足利直義也成為左馬頭。八月五日,足利尊氏升敘從三位兼武藏守,並得到天皇下賜偏諱,將“高”字改為“尊”字。當時作為對打倒幕府有功的將士的賞賜,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分別得到三十所、十五所的所領、所職。
後醍醐天皇在新政之始,恢復記錄所審議重要政務,設立恩賞方、雜訴決斷所,分別處理賞賜問題和所領訴訟。這些機關的職員,除了在雜訴決斷所半數左右為武士之外,大部分是公家。在記錄所和恩賞方的武士只有楠木正成、名和長年等數名。雖然足利尊氏被賜予極高的官位,但是並沒有處於政治中樞。相當於統轄武士和警備皇宮的武士所頭人的地位也被給予新田義貞的一族。足利氏方面,僅僅是被官高師直、上杉憲房擔任雜訴決斷所的職員。
新政府在地方並設國司與守護,由對打倒幕府有功績的公家和武士擔任。足利尊氏成為武藏的國司守護兼上總的守護。北畠顯家與足利尊氏被任命為武藏守的同日成為陸奧守,十月奉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陸奧下向,相當於奧羽兩國的行政,負責牽制足利氏在關東的勢力,與足利尊氏方對抗。十一月,足利直義也受到相模守的任命,十二月,奉成義親王下向鎌倉,成功將關東十國置於管轄之下,於是足利氏在關東的地位越發鞏固。
反叛朝廷
建武新政府在初政政策上出現諸多失誤。賞賜方面,辜負了武士們的期待,結果武士對新政越來越失望,希望復興武家政治的武士變得越來越多。如此形勢下,公武之間產生激烈的對抗。作為代表,擔負武士們的眾望的足利尊氏與對足利尊氏抱有警戒心的護良親王的對立表面化。護良親王謀劃襲擊足利尊氏,等待時機,由於足利尊氏用強大的兵力守衛自身,護良親王的計畫未能成功。建武元年(1334年)十月,足利尊氏對後醍醐天皇施加強大壓力,於是後醍醐天皇向足利尊氏屈服,下令捉拿護良親王。翌月,護良親王被護送到鎌倉的東光寺幽閉。
之後兩軍也持續交戰,後醍醐天皇側由於名和長年等人的戰死,敗勢逐漸變濃。天皇命令新田義貞奉恆良、尊良兩親王前往北陸,自己則於十月十日按照足利尊氏之前的邀請返京,十一月二日,授予光明天皇神器。如此建武新政在僅僅二年半後就宣告結束。
室町開府
建武二年(1335年)十一月七日,足利尊氏公布二項十七條的建武式目,向天下宣布幕府的復興同時出示今後施政的基本方針。幕府的組織大體上從建武三年(1336年)到四年(1337年)得到確立。足利尊氏在期間得到北朝的委任,敘權大納言,歷應元年(1338年)八月十一日就任征夷大將軍,同日位階進入正二位,如此室町幕府正式成立。後醍醐天皇在建武三年(133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秘密逃出京都,潛行至大和吉野,開設朝廷南朝與足利尊氏擁立的京都朝廷北朝對抗。如此兩個朝廷和兩個年號並立的南北朝六十年的內亂就此開始。後醍醐天皇呼籲全國討滅足利氏,派遣皇子、諸將在各地努力扶植收復京都的勢力。作為對應,足利尊氏任命一族為守護配置於各國,關東、九州等前代以來的有力豪族擁有守護職的地方設定關東管領、九州探題與南朝勢力對抗,以之做為全國支配的布局。
兩軍的戰鬥在各地展開。北陸方面,新田義貞進入金崎城,與本據地上野、越後聯絡開始活動。重視事態的足利尊氏讓越前守護斯波高經、若狹守護斯波家兼兄弟負責對付新田義貞,並派執事高師直之弟高師泰作為後援。高師泰等在建武四年(1337年)三月,攻陷金崎城,尊良親王自殺,恆良親王被捕。斯波軍在此後與新田軍激戰。歷應元年(1338年)閏七月的藤島之戰,新田義貞敗死。奧州方面,北畠顯家受到足利軍的猛攻不得不放棄多賀國府。建武四年(1337年)正月,轉移到伊達郡的靈山,由於後醍醐天皇的命令再度踏上西上之途。同年八月,帶領十萬精銳出發。十二月導致在鎌倉輔佐足利義詮的的斯波家長敗死。歷應元年(1338年)一月,到達美濃。於是足利尊氏派遣高師冬防禦顯家軍,高師冬的軍勢在同國青野原大敗。北畠顯家軍自此南進伊勢,經伊賀向奈良進發,準備進攻京都。對此足利方的高師直率大軍南下,二月,在般若坡擊破北畠顯家軍,連戰之末的五月,北畠顯家在和泉石津敗死。
北畠顯家、新田義貞的相繼陣亡,對於南朝方來說是極大的打擊。後醍醐天皇為了挽回頹勢,採用再次派遣皇子到各地的策略。同年九月,懷良親王作為征西大將軍下向西國,義良、宗良兩親王與北畠親房及其次子北畠顯信等下向東國。伊勢出航的義良親王一行,在途中遭遇暴風雨,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被吹回伊勢,宗良親王漂至遠江國,只有北畠親房成功到達目的地常陸。進入常陸的北畠親房為爭取南朝的據點而奮鬥,不久由於關東執事高師冬的東下逐漸受到壓迫。康永二年(1343年)十一月,北畠親房含恨返回吉野。自此之後,後醍醐天皇在歷應二年(1339年)得病,八月十六日在吉野結束一生,義良親王即位,也就是後村上天皇。
足利尊氏接到後醍醐天皇駕崩的通知後,十分感慨,立刻停止幕府的雜務沙汰七天表示哀悼之意。同年冬,為了弔唁天皇的菩提,在洛西之地創建天龍寺。歷應四年(1341年)七月同寺竣工之時,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一起出席,親自負責著土。
觀應擾亂
自此南朝方逐漸喪失勢力,貞和四年(1348年)正月,楠木正行在河內的四條畷敗死,後村上天皇也逃往奧地的賀名生,南朝完全成為徒有其名的存在。此時足利方出現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兄弟的不和,發生內部糾紛(即觀應之擾亂),足利尊氏也因此一時向南朝投降。當時室町幕府中,足利尊氏將政務委託給足利直義管理,自己則以武士的棟樑的身份君臨天下。日本歷史學家佐藤進一,將這種狀態稱為由尊氏掌握主從制支配權和直義擁有統治權的“兩頭政治”。然而不久幕府內部就引起了爭鬥。以高師直為首的反直義派與直義發生了強烈衝突。足利尊氏最早持中立態度。貞和五年(正平四年,1349年),高師直一派襲擊了足利直義。直義逃往尊氏的邸宅中避難,但高師直包圍了尊氏的邸宅,要求直義隱退。結果足利直義被迫出家退隱。尊氏也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積極的角色。
足利尊氏讓自己的嫡子義詮從鎌倉回到京都,代替直義之位,行使政務;次子基氏則代替義詮之位,封為鎌倉公方,在東國設定鎌倉府。直義退隱後,其猶子足利直冬(也是尊氏的庶子)在九州擴大了直義一派的勢力,觀應元年(正平五年,1350年),足利尊氏出兵中國地方,討伐直冬。足利直義趁機逃出京都並向南朝投降,桃井直常、畠山國清等直義派武將也紛紛追隨。直義勢力強大,義詮戰敗,逃出京都。從京都回軍的足利尊氏在打出濱之戰中大敗。尊氏以脅迫高師直、高師泰兄弟出家並流放外地為條件,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解。次年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達成和議。足利尊氏讓上杉能憲押解高師直一族流放外地,但由於殺父之仇的緣故,能憲在途中私自處決了高師直一族。
足利直義回到了幕府,管理政務,由足利義詮擔任其副手。尊氏和義詮以討伐謀反的佐佐木道譽、赤松則祐為由親自出兵近江、播磨,實際上是就討伐直義、直冬的問題同南朝方面進行講和。得知此事的直義經北陸道逃往鎌倉。同年十月,足利尊氏同南朝講和,廢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稱正平一統。同時尊氏率軍討伐直義,進入東海道,在駿河薩捶山(今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相模早川尻(今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等戰役中擊破直義,逮捕了足利直義並將他關押在鎌倉。觀應三年(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足利直義突然死去。
就在足利尊氏離開京都的時候,南朝方面撕毀了和約,進攻室町幕府。宗良親王、新田義興、新田義宗、北條時行等支持南朝的軍隊襲擊了尊氏,尊氏退往武藏國,但馬上就反擊並壓制了關東的南朝勢力,回到京都。此後足利直冬進攻京都,最終被擊敗,逃往九州。文和三年(正平九年,1354年)直冬曾一度奪下京都,但次年就被尊氏收復。尊氏欲親自討伐直冬,但在延文三年(正平十三年,1358年)四月三十日背上長了腫瘤,在京都二條萬里小路第逝世,享年54歲。遺骸被埋葬在洛北衣笠山的等持院。法號為等持院殿仁山妙義。關東方面則稱為長壽寺殿,由尊氏創立的鎌倉長壽寺是他的菩提所。相當於百筒日的同年八月十一日,足利莊的鑁阿寺大御堂為了祈冥福而進行曼荼羅供。
兩朝一統
足利尊氏死後,室町幕府的主人變為其子足利義詮。延文三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日,足利義詮就任征夷大將軍。足利義詮死後,足利義滿繼承征夷大將軍之位,由於將軍義滿年幼,細川賴之首先必須使將軍的地位絕對化,才能穩定幕府。作為開始,賴之就任管領不久,首先頒布五條禁制,糾正幕府內的綱紀,同時利用義滿的元服的儀式、判始、諸社參拜等提高將軍的權威,舉行極為威嚴盛大的儀式。
作為對南朝的戰略,細川賴之引誘被南朝孤立的和平論者楠木正儀,應安二年(1369年)二月成功讓正儀歸順幕府。明德三年(1392年)閏十月,南朝的後龜山天皇還幸京都,向北朝的後小松天皇進行讓國儀式,授予神器,實現兩朝的合一。如此室町幕府成為支配全國的統一政權。
主要成就
推翻鎌倉
元弘三年(1333年)三月,足利尊氏懷著複雜的心情再次離開了鎌倉。而此時的京都,情況已是十分嚴峻。四月二十三日,足利尊氏與軍中另一大將名越高家兵分兩路離開京都,分別取道山陰、山陽兩道進攻船上山。不久名越大敗於赤松軍,大將高家戰死。足利尊氏得到訊息後,率軍來到了丹波筱村八幡宮,在這裡,足利尊氏正式舉起了倒幕勤王的大旗。舉兵後,足利尊氏一行人屯兵丹波,開始向全國豪族傳送秘文,相邀舉兵。由於足利家有力御家人的地位,對北條氏不滿又無獨自起兵實力的諸豪族都對其寄予厚望,一時間久下,長澤,山內,志知予,蘆田,余田,酒井,波賀野,小山,波波伯部等當地豪族紛紛聚集至尊氏麾下,加上舉兵時跟隨其倒幕的幕府士兵,足利尊氏聚集了二萬三千餘人。五月七日,足利尊氏開始向六波羅發動進攻,大軍經丹波、丹後進入嵯峨,不久進攻京都。在細川和氏的進言下,足利尊氏採取了不追殺潰退逃兵的方針,這使得一大批敗兵和不對六波羅的存續保有幻想的武士加入了足利尊氏方。
天皇回京後,開始對諸位倒幕功臣論功行賞。其中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的足利尊氏被立為首功,領武藏、下野兩國國守兼鎮首府將軍。後醍醐還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予尊氏。
建立幕府
建武新政存續了短短一年左右,問題就驟然增加,在混亂局面下,北條氏的殘黨紛紛起事,妄圖復興武家政權。後足利尊氏未得天皇批准自封征東將軍,領兵前往三河與直義會合。足利尊氏在行軍途中收編了大量當地武士團,並且對於投誠者全部寬大處理,這樣足利尊氏的軍容便日日擴大。
在足利尊氏的強攻下,鎌倉很快陷落,時行再次遁走信濃。後醍醐得知後,意識到足利尊氏的實力即將增長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足利尊氏拒不回京,開始在鎌倉自行封賞諸將。在以往武家政權樹立的過程中,公家雖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了阻撓,但由於手中不掌握軍隊,所以無法阻止武家政權的建立。很快,在足利尊氏不接受令旨的訊息傳回京都後,朝廷便以反逆罪下達了足利尊氏討伐令。後足利尊氏擊敗了新田義貞和楠木正成等人。
在顯家、義貞陣亡後,南朝的勢力已無法與北朝相提並論。在足利尊氏看來,結束兩朝並立的時間很快就要到來。於是,歷應元年(1338年)八月十一日,光明天皇授予足利尊氏征夷大將軍一職,使其得以再次建立武家政權,按鎌倉幕府的前例,新政權以政務中心所在“室町”為名,室町幕府從此建立。新幕府的政治體系基本和鎌倉幕府相似,但身為將軍的尊氏卻將其權力一分為二,尊氏自己僅掌握軍事指揮權和恩賞權,政務處理和訴訟裁決權則交給了弟弟直義。其後在地方統治方面,尊氏沿用了建武政權的體制,設立了管轄關東十國的關東管領(日後關東公方的前身,與同期的關東管領性質不同)這種相對獨立的“小幕府”機構,可以說是尊氏、直義兄弟實行雙頭政治的延續。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從足利尊氏廣修寺院,傳播佛法來看就能了解,他其實是一個內心很善良的人,即使在謀反後,後醍醐的討伐令旨一到,足利尊氏就有棄械出家的想法,自此也可看出,足利尊氏即使運道再強,能力再大,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一個仍對天皇報有敬意的人,只是身在亂世,身不由己,足利尊氏作為武士們的領頭人,他要想的是武士們的活路,因此他不得不為手下們及自己的利益背上逆臣的罵名。
負面評價
足利尊氏獲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但他們的權力始終只限於京都及其近郊。在日本其他地區,地方封建主為控制儘可能多的土地而你爭我奪。結果,是大地主即"大名"的興起。16世紀初,這樣的大名有幾百個,他們都企圖獲得統治全日本的霸權。
江戶時代,由於德川氏乃是新田氏的後裔,對足利尊氏自然無甚好評。到了明治年間,由於軍國主義的利用,楠木正成被讚揚為“忠君愛國”的“軍神”,而足利尊氏則被打成了犯上的“逆賊”,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甚至為其辯護的官員也被解職。二戰結束後,足利尊氏才同新選組等被過度醜化的事物一起被正名。
軼事典故
足利尊氏在這一年(1336年)五月的“湊川之戰”中擊敗了楠木正成,掌握了天下霸權。就在向清水寺敬獻祈禱文的兩天前,他又讓光明天皇作為北朝的天皇即位。此時應該是足利尊氏的“全盛時期”了。然而,足利尊氏的心情卻並不好。他是躁鬱循環氣質(即情緒高昂時的狂躁狀態與情緒低落時的抑鬱狀態交錯出現),此時正處於嚴重抑鬱的狀態。篤信宗教的足利尊氏真心實意地想要出家,並將權力移交給弟弟足利直義。但足利尊氏沒有隱遁,而是把自己一部分的權力交給了足利直義。冷靜且理性的足利直義與胸襟開闊的足利尊氏這一對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兄弟倆攜手合作的關係很好,但他們因各自手下都聚集有武將,隔閡不斷加深。
觀應元年(1350年),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的對立發展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就是“觀應騷亂”。兩年後的觀應三年(1352年)一月,二人在薩埵山(位於今靜岡市)兵戎相見,足利尊氏獲勝。足利直義被幽禁於寺廟,並在二月二十六日突然離世。描寫南北朝動亂的《太平記》寫道:“有傳言(足利)直義乃為(足利)尊氏所毒殺。”學者也大多認同毒殺說。
後世紀念
足利尊氏的墓所有兩處。一處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萬年山等持院;另一處位於神奈川縣鎌倉市白龜山長壽寺。
史書記載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足利貞氏。
- 母親:上杉清子,貞氏之妾。
兄弟
- 異母兄:足利高義。
- 弟弟:足利直義。
妻妾
- 側室:加古六郎基氏之女。
- 側室:越前局,據《太平記》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