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死後,
人物簡介
陶維慈出生在清化省靜嘉府玉山縣的花齋社(今清化省靖嘉縣海仁、雲齋),其父陶左漢(Đào Tá Hán)是一名倡優,在陶維慈五歲時候逝世了。陶維慈自幼與母親武氏金梔(Vũ Thị Kim Chi)相依為命。14歲時,陶維慈被母親送往教書先生阮德科(Nguyễn Đức Khoa)門下學習儒學。然而,由於陶維慈是倡優之子,無法參加後黎朝的科舉考試。
後來武氏金梔向一名名叫劉明方(Lưu Minh Phương)的下級官員行賄,將陶維慈的陶姓改為武姓,並使他得到了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1593年,陶維慈通過科舉考試後、前往升龍參加會試。劉明方要求武氏金梔嫁給自己作為報答,但被拒絕了。劉名方大怒,將此事告訴了上級。武氏金梔十分自責,割喉自盡。母親的逝世和科考的失敗使陶維慈得了一場大病。在賦閒在家幾年之後,陶維慈來到了南方,投奔廣南地區的阮主。
陶維慈試圖前往覲見佛主阮福源,但沒有成功。此後陶維慈投身於懷仁府叢洲村(今平定省峰山縣)地主祝鄭龍(Chúc Trịnh Long)的家中為之放牛。陶維慈此行的原因是祝鄭龍是佛主屬下堪理官陳德和(Trần Đức Hòa)的鄰居,希望能夠通過陳德和的推薦覲見佛主。他成功了:在領略了陶維慈的學識之後,陳德和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邀請他擔任家中的私塾先生。此時,陶維慈寫下了越南歷史上著名的六八體詩作《臥龍崗》(Ngọa Long Cương Vãng),將自己比作中國歷史上的諸葛亮。
為了試探陶維慈,阮福源身著便服,站在富春宮殿的一個側門旁接見了陶維慈。這在儒家文化中表示對人的一種不尊重。陶維慈拒絕同阮福源交談,直到阮福源身著正裝在正門再次接見他時方才開口說話。陶維慈向阮福源闡述了自己對鄭阮紛爭的觀點和建議。在這次長時間的談話之後,阮福源十分讚賞他的才學,請他擔任了自己府中的高級軍師,成為阮主的高級幕僚。
此後,陶維慈成為阮主的最高軍師,在順化北部(今屬廣平省)建立了著名的兩個防禦工事——柴壘(Lũy Thầy)和長德壘(Lũy Trường Dục)。這兩個防禦工事堅不可摧,雖然阮主的實力遠遠不如鄭主,但阮主能夠依靠這兩個防禦工事保衛自己,鄭主始終無法攻破這兩個防禦工事。在防禦工事建成之後,陶維慈製造了一個雙底的托盤,將後黎朝皇帝要求阮福源臣服的詔書以及阮福源拒絕臣服的奏章裝在底層。隨後派遣了一個使團,將一個珍貴的禮物裝在上層,同這兩封書信一起送往升龍。鄭梉未能預料到陶維慈的計謀,收下了禮物。直到使團回到廣南後,鄭梉才發現中計。憤怒之下,鄭梉率領大軍南下討伐阮福源,拉開了鄭阮紛爭的序幕。
1633年,在出仕阮主九年之後,陶維慈因病逝世。諡號協同謀德軍師,特進金紫榮祿大夫(Hiệp đồng mưu đức công thần, đặc tiến Kim tử Vinh lộc đại phu)。著有兵書《虎帳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