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倉是一個文物,於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倉
- 所屬年代:兩漢時期
- 出土地點: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
- 出土時間:1975年
陶倉是一個文物,於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出土。
陶倉是一個文物,於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出土。...... 陶倉是一個文物,於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出土。中文名稱 陶倉 所屬年代 兩漢時期 出土地點 ...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文物。通高27.8厘米。為圓弧形,平底下沿裝三足神獸,倉蓋與倉身連為一體,倉頂為覆缽式平頂蓋,上有十字白紋,倉身通體施彩繪,中間有赤、白...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高13.5厘米。灰陶質。方唇,直口,深腹,平底,獸蹄足,腹飾三周弦紋。現收藏於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隨葬品。上有蓋,直筒,下部稍收窄,三足,足上有人面紋飾,倉身有三道雙弦紋裝飾。現收藏於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
此展品為東漢時期的陶瓷器,乾欄式,蓋為兩面坡頂,兩山設“鈴鐺排山”。倉分前後兩部分。現收藏於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陶倉樓 漢代(公元前202年—220年) 河南 龐學元、李電萍捐獻Pottery Warehouse Han Dynasty(202 B.C.–220 A.D.) HenanDonated by Pang Xueyuan and Li ...
七層連閣式陶倉樓,為東漢時的建築明器。這件陶樓1993年出土於河南省焦作市白莊,現收藏於河南省鄭州市河南博物院。整個建築由院落、樓閣、走廊和復道四部分組成。...
【五層彩繪倉樓】焦作市馬作村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東漢中期。通高145厘米、面闊53厘米、進深54厘米。可分拆組裝。樓前用牆圍成院落,前牆中部有一橫長方形大門,...
河南是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心地區,東漢劉秀建都於洛陽,焦作屬於京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達,在焦作漢代墓群中,出土了近三十座陶倉樓,形制從二層到七...
此展品為漢代的陶器,陶倉外觀呈臥羊狀,羊首略仰,面向前方,羊倉胎質為泥質紅陶,周身飾綠色釉。現收藏於鄭州博物館。...
七層連閣式倉樓於1993年焦作市白莊6號墓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東漢文物。...... 這一件連閣式陶倉樓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結構複雜;主樓與配樓挺拔秀麗,又有閣道...
此藏品為漢代文物。高38厘米。陶倉下面有三個小獸做支撐,倉身直桶形微外侈,艙蓋如房頂,帶有出筋。倉身從下到上繪有黑白相間的底色,上面有線條及點狀裝飾。倉...
釉陶產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第一隻釉陶罐誕生於今河北地區的磁山文化時期,距今約7000年。可以說陶器和釉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產生文化深腹雙系紅陶彩釉罐,採用條盤...
倉囷廩是明器,盛儲糧食用,使死者在冥界無缺糧之憂,春秋秦墓中已出土有陶倉,西漢時流行於中原地區,東漢時遍及全國。...
馬作村現在叫做“焦作市光亞實業總公司”,它北臨建設路,南臨工業路,東臨東環路。焦作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陶倉樓就大多出土於該村。據當地人傳說馬作...
陶倉是研究雲南東漢時期農耕文化的珍貴實物。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景區亮點 青花瓷 明代大理州博物館,始建於1986年,是雲南省第一家建成的州立博物館,是滇西最大...
讓考古專家驚訝的是,“釉陶倉”剛出土時,裡面還裝有穀子,倒出來還金燦燦的,因為內部已經碳化,用手一捏就成灰了。記者看到,穀子因為晾了幾天已經發黑,但是顆粒...
只徵集有陶壺、陶罐、陶灶、陶井、陶盆、陶碗、陶倉、五銖錢等。1993年,湟中縣博物館在青海省高原體育訓練中心的院內、院外發掘清理墓葬3座,其中1座在西牆...
寶雞市文物普查隊隊長劉軍社研究員介紹說,此戰國行宮遺址是當地一村民在村南取土時發現的,等到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趕到時,村民已將陶倉一側土取掉,整個器物的高度全...
中國迄今出土的陶倉樓主要集中在焦作地區,在天津武清縣高村鄉出土還是首次。鮮于璜墓延伸閱讀 編輯 鮮于璜墓地理氣候 鮮于璜墓地處華北沖積平原下端,地勢平緩,自...
霍洛柴登城址發現於上世紀70年代,1971年發掘出土有泥質灰陶和釉陶倉、灶、井、罐、熏爐及銅鍅、壺、“五銖”錢等。2014年對古城遺址再次發掘,發現5座陶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