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地名由來,宗教信仰,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旅遊,中國鞋都,飛速發展,品牌之都,配套齊全,構建和諧,搶抓機遇,長盛不衰,獲得榮譽,
建制沿革
陳埭古為海灘。陳埭古為海灘,五代十國時,南唐觀察使
陳洪進令軍民沿江圍灘築埭,故名為陳埭,俗稱陳江。初為軍屯,宋後為陳、倪、周、謝諸姓聚居地,屬永寧鄉永福里,元代,泉州海外貿易興盛,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來自阿拉伯的丁氏先民“貨賈於閩泉”並徙居陳埭,逐步發展成為號稱“萬人丁”的陳埭回族。
元明清屬二十七都,民國31年為三聯鄉。1950-1957年先後屬五區、涵坂區、七區、池店區。元代,泉州海外貿易興盛,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
東方第一大港”。元明易代時,由於民族矛盾,丁氏先民避居陳埭,逐步發展成為號稱“萬人丁”的陳埭回族。
1961年6月,蘇厝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撤銷,成立陳埭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駐地陳埭四境;1969年7月,成立陳埭人民公社革委會;1980年11月,陳埭人民公社革委會改稱為陳埭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10月,陳埭公社改為鎮建制,設立陳埭鎮人民政府;
至1985年12月,陳埭鎮共轄27個村(居);
至2000年12月,又增加了西霞美、霞村2個村,共28個村(居)及1個農場;
至2003年11月,陳埭鎮共轄25個村(居),因市區行政區劃調整設立街道辦事處,雙溝、溝頭和赤西3個村併入
梅嶺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行政村
| 所轄自然村
|
| 南霞美
|
| |
| 宮口、義美、潭頭 |
| 桂林 |
坊腳村 | 坊腳、溝西 |
西霞美村 | 西霞美 |
江頭村 | 江頭、土頭 |
溪邊村 | 溪邊 |
| 岸兜 |
| 鵬頭 |
| 西坂 |
花廳口村 | 花廳口 |
| 蘇厝、前溝、黃厝、橫坂頭、普益、湖厝、普頭、埕尾 |
| 湖中、地頂、蘇埭 |
| 橫坂許、橫坂林 |
涵口村 | 涵口、下埭、橋北、後林 |
大鄉村 | 大鄉 |
| 洋埭李、土圍 |
洋埭村 | 洋埭林、大東、下海 |
| 霞村 |
| 庵上 |
海尾村 | |
| 仙石 |
| 高坑、柯嶺 |
四境社區 | 四境居委會 |
江浦社區(籌)
| 江浦居委會(籌) |
鎮辦農場 | 陳埭農場 |
地理環境
陳埭鎮位於泉州灣畔繁華的三角地帶,東臨大海、居晉江入海口南岸,西與晉江市區毗臨,南與石獅市相連,北隔晉江與泉州市區隔江相望。海岸線長13.6公里,是閩南重點僑鄉和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共轄25個行政村(社區),其中回族村(社區)7個。
城鎮規劃
抓緊鎮區規劃修編。主動迎接大泉州和晉江市區輻射,把陳埭納入晉江市區規劃、建設和管理中,著力規劃建設和經營現代化城鎮。市政府已同意將陳埭納入市區規劃中,陳埭作為獨立區域正在規劃修編。完善基礎網路規劃。加強交通、電力、通訊、供水、環保、防災等六大網路建設。
尤其是交通網路建設,徹底緩解交通擁擠無序現象。完善鎮區功能。做好文化、體育公共事業建設規劃,為民眾提供休閒、娛樂、健身的生活場所設施,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大城鎮管理力度。規範湖光路、鵬青路、鞋都路、七一路廣告牌,對戶外廣告的分布密度、設定面積、設定高度統一規劃;加強道路暢通工程和示範街建設;加強各主幹道的環境衛生管理,杜絕沿途亂擺攤設點、店外店占道經營、亂占道現象;實施鎮區亮化、綠化、環衛三大工程,逐步根治髒、亂、差現象,塑造陳埭良好形象。
基礎設施
供水:陳埭現有2個水廠,日產自來水3萬噸。第一自來水通過上移取水口,實行引青(陽)入陳(埭)工程,向市自來水公司購進水源,有效增加供水能力和提高水質;
第二水廠投資200萬元進行水改,改善人民民眾供水需求。供 電:建成江頭和高坑2個11萬伏輸變電站,溝頭變電站、岸兜變電站建設正在順利進行,預計明年5月份可實現供電。通 訊:擁有2個程控電話模組局,其中洋埭模組局是全省第一個村級模組局,電話裝機總量和行動電話用戶位居前茅,網際網路技術廣泛套用。
交通:鎮區公路四通八達,鵬青路、七一公路貫穿境內,鞋都路北接泉州
刺桐大橋,南連石獅。鞋都路與七一路納入泉州市沿海大通道內線,全線11.72公里,工程總投資1.23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750萬元。鵬青路現已完成圖紙設計和部分房屋拆遷,其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做進一步論證和最佳化。
工業園區:第一工業區內18家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其第二期擴建工作正在進行。第二工業區正加快建設,首期征地及招商引資基本完成,登記入區企業18家、投資4億多元,其第二期土地徵用手續正抓緊辦理當中。第三工業區已完成總體規劃和土地控制,正在協商征地事宜。
鞋業市場:陳埭鞋類產品以“優”和“全”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客商紛至沓來。陳埭已形成二橫三縱的鞋類原輔材料專業市場,市場總占地面積90畝,長達數公里,設有營業性店鋪590間,年成交額高達20多億元。
集鞋產品、鞋類原輔材料、鞋業機械及相關產品貿易集散市場—中國(晉江)鞋業城已完成規劃設計和招商工作,並已投入建設資金3千萬元,完成三通一平及部分基礎建設工程。勞動力服務中心:奉行“快捷、優質、高效”服務宗旨的陳埭勞動力服務中心,已完成拆遷、征地、奠基,正抓緊規劃設計和建設。建成後的服務中心將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崗前培訓、法律諮詢、權益維護等“一站式”服務,並將成為晉江乃至泉州地區最具規模的鎮級勞動力專業市場。
地名由來
陳埭本為濱海灘涂,五代末,南唐泉州觀察使陳洪進令軍民圍灘築埭,後人為紀念陳洪進的功績,故名陳埭。陳埭溪流眾多,溪也稱江,故陳埭又名陳江。
宗教信仰
陳埭回族社區,位於
泉州灣南畔、陳埭鎮中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素有“魚米之鄉”之譽。江頭、岸兜、溪邊、西坂、坪頭、四境、花廳口等七個行政村,是福建省回族的主要聚居地。
元代,泉州海外貿易興盛,開闢了一條梯航萬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陳埭回族是丁氏先民徙居陳埭後才形成發展起來的。丁氏一世祖丁謹,字慎思、號節齋,是賽典赤瞻思丁之孫,
被元朝任為泉州市舶司提舉,留居泉州城南文山里,後受亦思巴奚戰亂波及,至三世丁夔在元、明易代時,因戰亂舉家避居陳埭。在
丁夔四子中,能遵“遺命”而實現其宿願的只有次子丁善,字彥仁、號仁庵,“為人倜儻志大,以才略雄於里中”為後世子孫尊為“光前裕後之列祖”。
“生齒日繁,族日以大”。逐漸發展成為號稱“萬人丁”的陳埭回族。陳埭回族的形成與發展史不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戰天鬥地,與海爭田的生動記載,也是回漢民族和睦團結,齊心協力,並肩戰鬥,共同發展、繁榮的歷史寫照。陳埭回族社區所保留的史跡,尤其是興旺發達的回族社區景象,印證了昔日“梯航萬國”的丁氏後裔文明、智慧和創造力。
長期以來,陳埭回民一直奉行著“種德行善,濟世利人,和睦鄰里,團結鄉人”的信條,與當地漢族同胞共存共榮,植業陳江,拓域開疆,合力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陳埭丁氏回族更是和當地漢族同胞以“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大膽探索、艱苦創業、建設家園,走出了一條“以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使陳埭回族社區從閉塞走向暢達,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荒蕪走向繁華,為閩南地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3年陳埭回族社區工農業總產值58.89億元,比2000年31.08億元,增長89.5%,占全鎮的54.3%。其中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有55家,產值共為40.37億元,
上億元的企業有12家,產值共為25.87億元。上交國家稅收3.06億元,比2000年9850萬元增長211%,占全鎮的59%。三興公司、宏偉公司、安踏公司、國輝公司等4家企業年納稅額均超過500萬元。出口交貨值27.5億元,比2000年16.7億元,增長64.7%,占全鎮的59.8%。
社會事業
計生國策常抓不懈,基本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計生指標,多次榮獲全市計生年度綜合考評前茅,鎮計生協會被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教育工作紮實推進,全鎮23所國小已投入128萬元,基本完成“十配套”建設,部分國小建成校園區域網路和較規範的電子軟體備課室,率先跨入現代化教育先進校行列,榮獲泉州市國小“十配套”達標鄉鎮。國小校舍危改工作進展順利,四所國小危房全部撤離、封閉停用;
文體事業欣欣向榮,農村文體活動積極開展,老年人、青少年體育健身活動蓬勃。鎮政府榮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泉州市文化先進鄉鎮”稱號。重視衛生預防和保健工作,每年組織開展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及除四害活動,並建立和擴大洋埭衛生分院。同時,把防抗“非典”與開展愛國衛生、打擊非法游醫、流動人口管理等有機結合,做到思想認識、工作機制、宣傳培訓、防抗措施“四到位”,奪取了防治非典鬥爭的勝利,確保了公共安全;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農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覆蓋面,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建立扶貧濟困社會救助網路,開展多層次的救濟、互助、優撫、醫療幫扶工作,鎮財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民政救濟和社會保障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由662人擴大到763人。
同時,積極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全鎮為市慈善總會募得慈善款約1500萬元;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組織“樹現代觀念、建現代城市、做現代人”活動,重新修訂殯葬改革、婚事新辦等條規,充實細化《關於鞏固殯改成果,全面清理推進喪事簡辦的實施細則》,組織“爭當移風易俗模範”簽名活動,大力倡導村民去舊風、除陋習,樹現代人觀念、做現代人,扼制封建陋習回潮反彈的勢頭。
教育事業
轄區內由完中校2所、國中校9所,國小23所;鎮級文化中心、廣電站和衛生院各1所(處)。
旅遊
主要名勝古蹟有丁氏祠堂、陳翁橋、吟嘯橋和適南亭等。陳埭丁氏宗祠:陳埭丁氏宗祠創立至今已近六個世紀,其間世事多變,但在全體族人的精心維護下一直保存了下來,1991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曾對宗祠進行全面的整修,“規模結構,悉依舊制,而建築風貌,煥然一新”。丁氏宗祠已成為表現陳埭丁氏宗族凝聚力的標誌性建築。
陳埭回族史館:1985年,在丁氏宗祠內開闢的“陳埭回族史館”經過兩次更新、充實和改版。陳列館通過博物館特殊的語言形式,教育了丁氏後裔,激發他們的拼搏精神。同時,擁有不可多得的學術價值,展示了陳埭丁氏作為民族融合的豐富內含和深遠意義。
晉江陳埭民族中學創辦於1965年,現為集國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專於一體的民族綜合完全中學。為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理事校、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福建省重點中學三級達標校。學校被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授予“民族之光”稱號,評為“福建省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先進單位”等。
中國鞋都
晉江市陳埭鎮位於泉州灣畔繁華的三角地帶,居晉江入海口南岸,東臨泉州灣,西與晉江市區毗鄰,南與石獅市緊接,北隔晉江與泉州市區接壤。漫步這裡,但見街道兩旁是密密麻麻的鞋材商店,現代化工業廠房比比皆是,高樓朝街一側,巨幅品牌廣告牌十分引人注目。
路上,寶馬、賓士等名車川流不息。這就是陳埭——被譽為“鄉鎮企業一枝花”的陳埭,排名福建百強鎮榜首的陳埭!陳埭鎮黨委書記王茂泉說,這片僅3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納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業,誕生了像
安踏、
361度、
喜得龍、愛樂、德爾惠、恆強美克、喬丹、貴人鳥等鞋業品牌,為全世界生產了6.5億雙鞋,被譽為“中國鞋都”。前三季度,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48.7億元,增長19.3%;財稅收入9.1億元,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3億元,增長91.5%,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
飛速發展
30年前,陳埭“貧窮”過。“那時候的人窮怕了!”上世紀80年代任陳埭鎮黨委副書記的丁顯操說。那時,陳埭只是一個人均收入僅為52元的農業小鎮。1978—1984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陳埭人看到了創業的希望,開始創辦企業。這段時間裡,陳埭人利用僑鄉優勢從“三閒起步”、“三來一補”過渡,逐步積蓄起了發展的資本。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了資本和經驗的陳埭鞋企們開始了第一輪擴張,工業化生產逐漸代替家庭作坊,老房子紛紛被改造成了三層、四層的廠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內陸省份來到這裡務工。在鄉村小鎮變成鞋企聚集地的同時,陳埭在國際上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很多國際買家拿著設計好的“鞋樣”不遠萬里來到陳埭,尋找合適的代工工廠。大量的國際訂單將陳埭鞋企推進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通道。1984年,陳埭的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億元,被省政府授予“省鄉鎮企業一枝花”稱譽。1993—1998年,陳埭經濟高速發展。6年間,全鎮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30%;1999年以後,陳埭鞋業進入“洗牌”階段,一些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脫穎而出,並逐步壯大,成為陳埭經濟的有力支撐。2003年,陳埭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經濟總量連續多年蟬聯全省“五十強鄉鎮”榜首;2005年,鎮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千強鄉鎮第54位。2004年陳埭實現工業總產值269.0億元,是1978年的390倍,財政收入歷史性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69億元,約為1978年的420倍。短短30年時間,從一個藉藉無名的地方,很快變成了經濟總量位居福建省百強鎮第一的大鎮。一時間,在陳埭的街道上擠滿了各式各樣的人:操著各種語言的全球買家,從福建、四川、安徽、江西各地源源不斷湧入的務工人員,看好陳埭消費市場的一些品牌推銷商,包括那些賣寶馬、賓士的人……如今這個只有7萬常住人口的小鎮容納了逾35萬外來人口,這個鞋都將很多人的夢想就這樣層層疊疊地交織在了一起。“這樣的速度、這樣的質量,離不開陳埭人的拼搏和創新,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丁顯操說。
品牌之都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批擁有先進制造技術,又看到品牌價值的陳埭鞋企開始勾勒起自己的“品牌夢”。在陳埭鞋業爭相創牌的道路上,安踏是一個領先者。1999年,安踏邀請桌球世界冠軍
孔令輝擔任代言人,一句“我選擇,我喜歡”迅速讓安踏火起來。從2000年到2004年,連續4年,安踏運動鞋市場綜合占有率居全國第一。而另一家鞋企——恆強美克則先後聘請了
黎明、
孫燕姿、
羅志祥等明星向全世界推廣
美克品牌。品牌戰略讓製造業小鎮加入了時尚的元素,街邊幾乎每十米就會設立企業廣告牌,亞洲一線明星幾乎全部參與其中。這些代言人使陳埭那些藉藉無名的工廠里生產的鞋子最終變得家喻戶曉。安踏、361°、德爾惠、喬丹等品牌先後在陳埭誕生。全鎮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8枚、中國名牌產品6項、國家免檢產品21項、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50項,品牌數量位居全省鄉鎮前列。眾多知名品牌同時推動了企業規模和實力的進一步提升。陳埭擁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61家,納稅超千萬元企業10家,23家企業被列為晉江市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占全市近1/5,並培育了4家上市公司。截至8月底,陳埭鎮已經上繳利稅近8億元。
配套齊全
經過30年發展,陳埭成為全國最大的休閒運動鞋製造基地,擁有各類鞋業企業3000多家,生產旅遊鞋、休閒鞋、時裝鞋、登山鞋、雪地鞋等幾百個品種,年產運動休閒鞋7億多雙,旅遊運動鞋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製鞋業的發展,帶動了與之配套的相關工業的發展。從鞋配件鞋楦、鞋底、鞋跟、鞋襯、輕泡、煉膠、吸塑到紙盒、包裝盒等均有專業廠家生產,形成了社會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條龍生產協作群體,產業集群化優勢十分明顯。鞋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鞋材市場的發展。陳埭鞋材市場已形成“一都三街”的鞋業產業發展模式,銷售範圍涵蓋了鞋類生產各個環節,可以說,足不出陳埭即可完成一雙鞋的“組裝”。據不完全統計,陳埭鞋業市場現有各類商戶1600多家,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1999年,陳埭充分利用泉州市出台《關於科教興市戰略實施方案》的有利契機,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全鎮企業共有各類先進自動製鞋流水線800多台(套),鞋類款式快速仿型CAD/CAM先進設備得到廣泛套用,多數企業自行設立產品研發中心,9家企業被評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高新技術企業,1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科技計畫項目。
構建和諧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也同步提高,和諧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鎮現有中學4所、國小22所、幼稚園28所,教育工作順利通過省政府“迎督創強”督導評估和農村現代化遠程教育工程驗收。陳埭衛生院正在爭創二級乙等,北片分院正在籌建中。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08年,全鎮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達118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3%,建立25個村級愛心慈善援助站,累計募集善款681萬元。開展“互相關愛、構建和諧”慈善募捐活動,累計募集善款7280萬元。在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陳埭不忘那些為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以親情式全方位關心幫助外來務工人員。教育方面,先後增辦了4所外來工子弟學校,並集中有限財力,發動社會捐資,大力推進中國小校擴容建設,全部解決近3萬名外來工子女就學問題,並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就業方面,建成陳埭鎮勞動力大廈,設立福建鞋服專業人才市場陳埭分市場,為外來務工人員就業提供服務。
搶抓機遇
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面對海西建設的新機遇新形勢,陳埭作為全省第一強鎮,要搶抓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新機遇,充分發揮陳埭人愛拼敢贏的精神,發揮已有的優勢,改進自己的不足,突破現有的局限,推進兩岸的發展,成就陳埭大作為。一是推進對台合作,突破發展瓶頸。充分利用陳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速兩岸交流與合作,緊盯台灣產業發展動向,了解台商的經營方式及投資意向,推進對台招商引資工作,拓寬對台交流交往工作面,科學高效開展對台工作。二是推進品牌培育,突破產品行銷。做好市場調查,正確把握鞋業市場的發展方向,了解市場的消費需求,充分利用陳埭產業集群的優勢,加強同行業間的緊密合作,完善產業鏈條,學習借鑑台灣知名企業的發展經驗和管理經驗,形成有效的品牌培育模式。三是推進產業提升,突破技術研發。在產業鏈上由低端向高端發展,從產品、市場和行銷渠道等各方面創意開發,發揮產業的專業化和市場化優勢,轉變觀念,產業升級。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實行重點扶持,對一些市場前景好、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產業發展進行鼓勵,加快推進技改項目,推進鞋服向研發、銷售等高端環節轉型,使傳統產業邁向高端,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四是推進自主創新,突破工作機制。吸收台灣的管理新理念,把企業的發展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變革管理方法、企業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等。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跳出陳埭看陳埭,充分發揮陳埭現有產業集群、自主品牌與行銷網路三大優勢,把陳埭發展融入環泉州灣城市群的大背景來謀劃定位,主動參與區域經濟的產業分工與協作,推進陳埭整體經濟轉型升級。五是推進環境最佳化,突破第三產業。加快以路橋為重點的交通道路建設。配合做好雙龍路東拓、江濱南路延伸段、晉江機場快速通道、沿海大通道外線陳埭段、金溪路、濱陽路等道路建設,暢通環泉州灣路網,打通交通脈絡,完善中心鎮區路網系統,拓寬、疏通次幹道和支路,
長盛不衰
很多人對陳埭的印象,是“鄉鎮企業一枝花”。20多年前,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對陳埭的讚譽,使這個閩南小鎮聞名遐邇。而今,陳埭和晉江一樣,帶給人更強烈印象的是她強大的品牌衝擊力。這個方圓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鎮,居然誕生了安踏、361°、德爾惠、喬丹等28枚中國馳名商標、6項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達21項,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更多達50項。陳埭,堪稱“八閩品牌第一鎮”,其品牌總量之多、之集中,在全國也屬罕見。泉州市委常委、晉江市委書記楊益民認為,從當年享譽海內外的“一枝花”到“八閩品牌第一鎮”,陳埭走過了一條持續發展、持續創新、持續提升的科學發展之路。誠哉斯言!試想,假如陳埭還躺在當年的家族作坊里生產低檔的無品牌產品,或給外地商家貼牌加工,陳埭能持續地又好又快發展,成為福建經濟實力首強鎮、八閩品牌第一鎮嗎?正因為持續推進發展,持續創新發展思路,持續提升發展水平,陳埭經濟才能邁上今天這樣的層次,達到今的境界。當然,陳埭這“一枝花”盛開不敗,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與呵護。改革開放後,陳埭人靠一股拼勁和衝勁,紛紛創辦企業,到1984年就有1500多家。這時,各級政府及時予以支持鼓勵,使陳埭人發展的思想更明確更堅定了,並充分利用外資,發展合資企業,同時政府積極引導企業引進設備和技術人才,陳埭企業規範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闊。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陳埭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