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行都指揮使司
- 別名:陝西行都司
- 行政區類別:行都指揮使司
- 所屬地區:明朝陝西
- 地理位置:河西走廊
- 下轄地區:甘州衛,肅州衛
- 政府駐地:甘州衛
陝西行都指揮使司,明朝五個行都指揮使司之一,在河西走廊設定的行政區劃。 元朝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1372年)十一月置甘肅衛。二十五年(1392年)罷。二十六年(1393年),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自莊浪徙置...
陝西都指揮使司是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屬於右軍都督府。設立信息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置陝西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置西安都衛,治西安府。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西安都衛為陝西都指揮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陝西行中書省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轄衛所 西安左護衛(後為神武...
明代地方軍事機構。隸於五府,而聽於兵部。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又置各都衛指揮使司。洪武七年(1374),在河州(今甘肅臨夏)設西安行都衛指揮使司。八年,令各都衛並改為都指揮使司,計十三處;同時改西安行都衛為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都衛為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建寧都衛為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後又以...
在邊境海疆的陝西、山西、湖廣、福建、四川五省的省城之外,增設行都指揮使司,以輔都司之不及。明朝共置有21個都司、行都司,它們是:浙江都司、遼東都司、山東都司(隸左軍都督府)、陝西都司,陝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廣西都司、雲南都司、貴州都司(隸右軍都督府)、河南都司(隸中軍都督府)、湖廣...
此外,又置行都衛3處;(1)西安;(2)大同;(3)建寧。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詔各都衛一律改名為都指揮使司。至於稱謂,13處都衛之中,江西、廣東、廣西、河南4處本為省名,故沿而未改;餘下9處,皆改以行省為號。於是改燕山為北平﹔西安為陝西;太原為山西;杭州為浙江;青州為山東;成都為四川...
都衛指揮使司 都衛指揮使司,古代官署名。明初於各省置,掌一方軍政。沿革 都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俱改為都指揮使司或行都指揮使司。職責 掌一方軍政。
烏斯藏都司官署名,明代始置。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的都指揮使司之一。烏斯藏,西番、古吐蕃地。明初延舊職,洪武初,太祖懲唐世吐蕃之亂,思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導為善,乃遣使廣行招諭。又遣陝西行省員外郎許允德使其地,令舉元故官赴京授職。於是,烏斯藏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及故國公南哥...
牛兒宗寨行都指揮使司,明代藏區官署名。“牛兒宗”一譯“內鄔宗”。沿革 永樂六年(1408)十二月,牛兒宗寨官喃哥藏卜與其他地方首領入朝貢馬及方物,賜予鈔、幣等。十一年(1413),明中官楊三保使烏思藏還,奏使藏見聞時,遂置此司。轄地在今西藏拉薩市西南之堆龍德慶境。初命闡化王扎巴賢贊(《明史》作吉...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月,宋晟兼署陝西行都指揮使司事。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宋晟被調任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宋晟充任副總兵官,隨總兵官周興出開原,在遼東腦溫江遇敵,其酋長西陽哈逃走。明軍追至甫答迷城,俘人畜共數千而還。驅馳南北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廣西帡幪...
明洪武中置,屬陝西行都司。治所在今甘肅金塔縣北六十里古城鄉 (威虜大廟)。永樂三年(1405) 廢。威虜城建於元代,周三里三。明初置衛,衛指揮使司駐此。顧名思義,這兒定是漢民族邊疆所在。在從河西走廊通往蒙古大漠的咽喉通道上,多有這樣充滿大漢族味、刀兵味的要衝堡塞,如鎮夷峽、鎮朔墩、平朔城、威遠...
都指揮使司方面,明朝共有17個都司、3個行都司、1個留守司。17個都司中,有13個都司與布政使司同名,其它3個分別是北直隸境內的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山東省的遼東都司。3個行都司分別是陝西行都司(治甘州衛,今張掖市)、四川行都司(治建昌衛,今西昌市)、山西行都司(治太原府,今太原市)。1個留守司...
宣德間,又設山西、陝西二總兵。嘉靖間,分設廣東、廣西、貴州、湖廣二總兵為四,改設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又添設浙江總兵。萬曆間,又在臨洮、山海增設總兵。至明代末年,總兵官增置繁多,不可勝記。總兵在明代本為無品級之差委,至清代則為正二品的正規武職。此外,還有軍民府、土州、土縣,其官員設定,...
烏斯藏都司官署名,明代始置。明朝在少數民族地區設定的都指揮使司之一。烏斯藏,西番、古吐蕃地。明 初延舊職,洪武初,太祖懲唐世吐蕃之亂,思制御之,惟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導為善,乃遣使廣行招諭。又遣陝西行省員外郎許 允德使其地,令舉元故官赴京授職。於是,烏斯藏攝帝師喃加巴藏卜及故國公南哥...
陝西都司 舊有階州衛、沙州衛、靈山千戶所,後俱革。西安右護衛舊泰山衛改、西安左衛、西安前衛、西安後衛、延安衛、漢中衛、平涼衛、綏德衛、寧夏衛、慶陽衛、鞏昌衛、臨洮衛、蘭州衛、秦州衛、岷州衛舊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二十四年添設岷州,四十年革,後存衛、河州衛舊軍民指揮使司、洮州衛、寧夏中護衛、...
山西長城一帶以北,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北部等地,永樂、正統時,先後內遷至北直隸及山西大同府境陝西甘州左等十二衛,碾伯等四所今甘肅嘉峪關以東、莊浪河以西及青海青海湖以東、黃河以北四川建昌等五衛軍民指揮司今四川錦屏山以東、大渡河以南、大涼山以西、金沙江以北衛是衛指揮使司的簡稱,所分千戶所及百戶所。
洪武七年(1374年),升“烏思藏衛”為“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1374年,復於河州設定“西安行都指揮使司”,同時升“朵甘衛”為“朵甘行都指揮使司” 後接而升“行都指揮使司”為“都指揮使司”,下設若干行都指揮使司、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等。清政府為限制達賴喇嘛的權力,在後藏確立了班禪大師的...
明朝西北的邊患為韃靼,故特在山西、陝西、四川等省設都指揮使司,統轄軍隊的調遣和軍需品的輸送。當時,於西安府設都指揮使司,於甘州設行都指揮使司。西安府至甘州驛路上,軍事衛、所林立,顯示了這條大驛路濃重的軍事色彩。清代陝西、甘肅兩省分治,兩省間的驛路仍因襲明代路線,經由乾州、邠州西去,發揮著...
宣德間,又設山西、陝西二總兵。嘉靖間,分設廣東、廣西、貴州、湖廣二總兵為四,改設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又添設浙江總兵。萬曆間,又在臨洮、山海增設總兵。至明代末年,總兵官增置繁多,不可勝記。總兵在明代本為無品級之差委,至清代則為正二品的正規武職。 此外,還有軍民府、土州、土縣,其官員設定,與府...
都衛斷事司 都衛斷事司,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置各都衛指揮使司斷事司,以理軍中詞訟。沿革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置各都衛指揮使司斷事司,以理軍中詞訟。洪武八年改各都衛為都指揮使司或行都指揮使司。品級 仍置斷事司,設斷事,正六品,副斷事,正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