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西安植物園成立於1959年,是中科院在我國西北地區建設的第一個植物園,我國重點建設的八大植物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最早成立的植物園。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現為省級科研事業單位,隸屬於陝西省科學院,與陝西省植物研究所(於2006年12月掛牌)實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是從事植物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資源利用以及科普教育的社會公益型科研單位。

位於西安曲江新區,占地面積43公頃,收集保存植物3400餘種(含品種),保存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32科70餘種,是西北地區引種保存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1978年,中科院將西安植物園交由陝西省人民政府,現歸口陝西省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
  • 占地面積:20公頃
  • 開放時間:早8點—晚6點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全票10元、半票5元
  • 著名景點:百卉園 木蘭園 鬱金香園
  • 成立時間:1959年
  • 所屬國家:中國
  • 建議遊玩時長: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交通,主要景點,百卉園,木蘭園,芳香植物區,植物分類區,生物能源/油料,翠華園,熱帶亞熱帶,水生植物區,鬱金香園,本草園,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科學研究,植物欣賞,太白紅衫,曼陀羅,山玉蘭,高良姜,蝶形花科,蘇木科,

門票

全票:10元
半票:5元

交通

12路、26路、503路終點站下車即到
44路、407路、720路鐘研所下車向南200米

主要景點

百卉園

該園引種栽培展示國內外名優陸地觀賞花卉,建有國色天香的牡丹和奼紫嫣紅的芍藥兩個專類園區,其中牡丹品種多達200餘個,芍藥130多種,另有草本花卉70餘種。

木蘭園

重點收集珍稀木蘭科植物,展示西安植物園木蘭科植物研究成果。共收集玉蘭亞屬植物43種,馬褂木屬植物3種,含笑屬植物3種,定植有12個本園自育木蘭新品種。地面配置芳香地被植物25種,有效的驅除了蚊蟲。

芳香植物區

引種保存秦巴山區及國內外重要芳香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了大量丁香屬、桂花屬、薔薇屬等芳香植物,區內按種類分小區集中栽植,薰衣草、桃葉香草、薄荷、羅勒等草本芳香植物點綴其間,區域內空氣清新香氣撲鼻。

植物分類區

按照哈欽松分類系統排序,展示植物進化和演替的途徑,是學生實習、普及植物知識的良好園地。引種各類植物1000餘種,同時收集保存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瀕危植物和我省的保護植物。

生物能源/油料

以國內外木本生物能源與油料植物為收集對象,定植有翅果油樹黃連木油橄欖楓楊美國山核桃虎榛子文冠果等128種。建有古亭、假山,地形高低起伏,樹木成蔭,配置的碧桃榆葉梅毛櫻桃繁花似錦萬紫千紅。

翠華園

始建於1990年,日本式園林風格。憩亭、白塔、石燈與水體共同營造出和諧、靜謐、美妙的獨立空間。翠竹青秀、溪水潺緩,矽化木化石凝重樸實,是您休息和感悟自然的好去處。

熱帶亞熱帶

兩座占地面積各千餘平方米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展覽溫室,是西安植物園為彌補大陸性氣候的不足,專門為一些怕冷的南方植物建造的家園。展覽溫室共分高溫展覽室、中溫展覽室及低溫展覽室,收集保存植物400餘種。

水生植物區

本區收集水生植物100餘種。按其生態習性劃分為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分區栽植。區內配置有假山、方亭、隔水以曲橋相通,夏日裡荷葉田田,嬌容三變、葉大如盤的王蓮是水面最靚麗的“嬌點”。

鬱金香園

西安植物園現已成功舉辦了十餘屆鬱金香花展,共展出鬱金香100餘個品種,還有歐洲水仙、風信子花毛茛、觀賞貝母等名花做陪襯,更加突出了鬱金香高貴典雅的皇后之美,使人們領略到群芳爭艷、各展神姿的景觀。

本草園

收集引種陝西優勢中藥材、草藥、國內外醫藥原料植物資源500餘種,按照不同種類生態習性進行栽培。是西北地區收集中草藥種類最多的專類園,為中醫藥研究、教學、實習、宣傳中醫藥文化提供了豐富實物材料。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原址位於西安市大雁塔旁,占地面積20公頃,收集保存植物3400餘種,保存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70餘種。為了滿足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需要,提升品質西安的魅力,2011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西安植物園在原址保留12公頃外,在西安曲江新區征地43公頃建設西安植物園新園區,並列入陝西省和西安市重點項目。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現為省級科研事業單位,隸屬於陝西省科學院,與陝西省植物研究所(於2006年12月掛牌)實行“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是從事植物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植物資源利用以及科普教育的社會公益型科研單位。現有職工120人,其中高級科研人員29人。建園以來,取得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75項。西安植物園先後被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青聯、陝西省和西安市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全國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 “陝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西安市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中國科協立項在西安植物園建立“陝西青少年植物科學工作室”。
西安植物園建有九個專類區:藥用植物區、水生植物區、花卉區、油料植物區、芳香植物區、單子葉植物區、雙子葉植物區、裸子植物區和木蘭園;建有兩座各一千餘平方米的熱帶、亞熱帶植物展覽溫室以及具有日式園林風格的翠華園。1993年,西安植物園率先在全國舉辦鬱金香花卉展覽,拉開了我國大江南北盛開鬱金香的序幕。
建園以來,西安植物園始終以套用基礎研究、植物引種馴化、種質保存和科技知識的普及為主要任務,在維護西部地區植物的多樣性、拯救與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環境教育及科學普及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1958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利用野生經濟植物資源的指示和中國科學院關於大力發展全國植物園網點的精神,開始籌建西安植物園。經多次在西安地區調查,最終將園址選定在大雁塔以南,面積為20hm2。確定園址考慮的重要因素是地勢北高南低,適宜植物配置與造景,再者,該處多為多年墳地,且為旱地,對農業耕作影響不大。在選址的同時,先後派出50餘名同志在秦嶺,歷經10天時間,移植野生有用苗木1萬餘株。
1959年,經報請中國科學院、陝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建立西安植物園。西安植物園是建國後全國首批建立的八個植物園之一,也是當時國家在西北地區建設的的植物園。
1963年4月,在園內召開了有西北農學院、果樹研究所、陝西師大、西北設計院、西安市園林處和西安城建局等單位的專家、負責同志參加的規劃會議,對我園的規划進行了專題討論,肯定了我園的園景規模為720畝,由西安市設計院承擔設計,拿出初步方案。
1964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西安植物園成為獨立的研究機構,單位名稱為“中國科學院西安植物園”。研究隊伍進行了相應調整,將原設的分類、生態、資源植物、溫室和種苗室整合為三個組,分別是植物區系組、經濟植物組和規劃建園組。
1970年,根據中央精神,一些原屬中央各部委領導的機關、單位逐批下放地方管理。西安植物園由中國科學院下放歸陝西省科技局(省科委)領導,單位名稱仍沿用“中國科學院西安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保留供物關係至1978年。園下設藥用植物、油用植物、抗污染植物、芳香植物、植物化學等五個研究組和綜合組。
1978年,陝西省委批准陝西省科學院成立,並做出決定:從1978年10月起,將原屬省科委領導的西安植物園歸屬陝西省科學院領導。
1979年,陝西省科學院通知:“自1979年10月1日起,中國科學院西安植物園更名為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全國科學大會以後,為了加強研究工作,西安植物園將原有的研究組組建為三個研究室:經濟植物、園林花卉、植物化學研究室。有關園林建設工作由研究項目組負責開展,重點研究項目有水飛薊、西洋參、漆樹、扁桃、毛竹、丹參和桔梗等。
1979年,先後五次派人員去秦嶺和巴山,歷時50多天,組織採挖種苗5000餘株,收集標本900多份,製作蠟葉標本500多份,全年共完成引種500多種,是歷年來引種最多的一年。
1980年,在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西安植物園園林建設與植物配置的綜合研究》列入陝西省科技發展計畫。園內所有研究技術人員劃分為三片十一組,集中精力開展園林建設工作。
1984年9月,我園引種的王蓮開花,藉此機會,西安植物園正式對外開放。當年來園參觀人數達到62560人。
1987年,西安植物園調整了機構設定,撤銷了人事保衛科,成立園主任辦公室、保衛科,原辦公室改為行政科。
1988年,建設了面積為7200平方米的園中園-翠華園。
1993年,在省政府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園舉辦了首屆西安鬱金香花會。花會吸引了數十萬遊人來園觀賞,中央電視台也做了新聞報導。為迎接花會的召開,省政府撥專款修建了我園大門。
1995年以後,我園對建園工作提出了“穩定、改造、充實、提高”的指導思想和“小而精”的建園方針,成立了建園領導小組,實行了經濟責任承包制,調動了建園室全體人員工作積極性。
近年來,先後裝修了試驗辦公大樓,添置了儀器設備,使研究、辦公條件大大改善。對廣場、道路進行了維修改造,現正在建設職工住宅樓。

科學研究

植物園區別於其他遊覽場所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植物園具有科學研究功能,即收集野生的或外來的植物種質資源,並將其馴化、培育成人工栽培的、可持續利用的植物品種。西安植物園科技人員以研究植物、保護植物、利用植物為己任,長期從事研究工作。截止2006年,我園已取得各類科研成果60餘項,主要集中在藥用植物研究、觀賞園藝植物栽培與育種、經濟植物開發利用、秦巴山區生物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研究等方面。我園承擔有國家、陝西省、西安市和省科學院項目60餘項,其中,“秦巴山區生物種質資源和生物群落調查研究”被列為陝西省科學院重大科研項目。

植物欣賞

太白紅衫

學名:太白紅杉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拉丁文名:Larix chinensis Beissn
科名:松科 Pinaceae
落葉喬木。葉線形,在短枝簇生球果卵狀長圓形,初紅色,後為紫藍色或灰褐色。特產於秦嶺地區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樹形雄健優美,乾枝蒼勁,是秦嶺高山地帶的重要觀景樹種。

曼陀羅

基本資料
曼陀羅,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之一。茄科乃廣布全世界,但在南美洲特別多樣化,約有96屬,2300~2950種的一個中等大科植群(《中國被子植物綜論》,2003,吳征鎰等),依該書曼陀羅是屬於其中茄亞科(Solanoideae)里的曼陀羅族(Datureae)。此族包括曼陀羅屬(Datura)和木本曼陀羅屬(Brugmansia)兩類,前者約9~11種,一般認為原產北美南部或南、北美,已廣泛逸出,然亦有持不同見解者。後者約包括15種植物,則確定主要產於南美洲,尤其{安第斯山}是它的多樣性分布中心。
陝西省西安植物園
{曼陀羅屬}植物,草本至小喬木都有,葉不分裂,花大型單生,花冠長漏斗形至高腳蝶形,在蕾中對摺旋轉,雄蕊5枚,子房2室同大至具假隔膜而不完全4室,萼管自基部梢上處環狀斷裂,蒴果帶肉刺,瓣開。{木本曼陀羅屬}與{曼陀羅屬}的重要區別僅在:沒有草本,全是灌木或喬木,花懸垂,萼作火焰苞狀脫落,果實光滑,不規則開裂組織 肉質,果實特徵 有向{曼陀羅屬}中Aeratocaulis組過渡情形。
由於不論{曼陀羅屬}或{木本曼陀羅屬}植物,大多全株根、莖、葉、花、果、種子皆含黴素,尤其種子毒性最強;其毒性作用主要是來自類似阿托平(atropine)作用的生物鹼 ,有莨菪、東莨菪及少量阿托品等,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是東莨。
東莨菪會使人體肌肉鬆弛,汗腺分泌受抑制等。初期症狀是口渴,尿蓄積、口乾、心跳快、瞻妄(delirium)等。晚期則為呼吸慢、發燒、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也有不少學者主張兩者不要分,合併為曼陀羅屬(Datura)一屬的。
曼陀羅類所含的植物,也有引起中樞神經興奮的作用,誤食者一開始覺得口乾舌燥、心悸、頭暈,接著便出現幻聽、幻視、哭笑無常的迷幻症狀、最後產生痙攣及昏迷,嚴重時致命。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七俠五義》的{迷魂藥},與《水滸傳》的{蒙汗藥},皆用曼陀羅製成。
其他妙用
雖然在古典小說里,曼陀羅總是被當做謀財害命的工具,但只要用量控管好,其實,它也可當做減輕痛苦的麻醉劑及止痛藥。《本草綱目》里就記載說:{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乾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二錢,子皆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即不覺苦也。}可見古人早已採用曼陀羅花,及火麻子(大麻)花等配酒服用,當作外科手術的麻醉藥了!
翻開中國醫藥史,也可發現兩千多年前的外科鼻祖—華佗,在進行手術前一定要病人喝下[麻沸湯],喝下不久,病人就會昏迷,此時即可進行手術。這個麻沸湯的主要成分亦是曼陀羅花。
中醫的理論認為曼陀羅葉片與種子,對於哮喘、咳嗽、神經痛具有療效;在西醫則認為其所含之阿品托,可治療帕金森氏症、消化性潰瘍、腹瀉、哮喘等,只是用量都得拿捏準確,若超過安全範圍,非常容易造成中毒。
別名的由來
在西方,曼陀羅的有毒成分,讓它贏得了[惡魔喇叭](devil’s trumpe)、[刺蘋果](thorn apple)等別名之外,還有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名--[詹姆斯鎮草](Jamestown Island)。其源由是1607年間有幾個拓荒者,到這當今美國維吉尼亞州的詹姆斯鎮島(Jamestown Island),發現那裡有很深的峽灣可讓船隻進出,視野又極開闊,便於警戒西班牙征服者的來襲,更棒的是那裡沒有原住民,於是沾沾自喜以為幸運的找到理想的前哨戰。
然而,沒多久他們即發現,原來島上不僅蚊蟲多、水髒又帶鹹味、沒有任何可靠食物來源、還偏偏長滿會開放美麗花朵的植物,誘人在飢餓難耐時伸手採摘食用。結果一個個採摘者先產生幻覺,接著痙攣、呼吸衰竭而死,而且死狀令人毛骨悚然,留給移民們非常痛苦的印象。
大約70年後,英國士兵到該島鎮壓新殖民地的首度叛亂,移民們立刻想起先民們的痛苦經驗。找到這種有毒植物後,把它偷偷加到士兵們的食物中。也許他們只想在這場戰鬥中占上風就好,用的量並沒有把英國士兵毒死,只讓他們發了11天瘋。
歷史學家記載當時英國士兵的情況說:{一個把羽毛一根一根吹上天,另一個生氣的拿麥秸丟向羽毛;還有一個光溜溜地像猴子般端坐角落,漏齒傻笑,朝人扮鬼臉;另一個更噁心,到處奔逐親昵地擁吻同胞}。就是這個故事讓曼陀羅多了{詹姆斯鎮草}這個別名,日久之後再衍變為{吉姆森草}(Jimson weed)。
人是很好奇的動物,像曼陀羅這樣惡名昭彰的毒草,還是引起一些人冒險做一些實驗。一位業餘藥物研究者,就曾將自己試食曼陀羅的經驗寫下說:這一程最恐怖之處,是我不能呼吸,得用橫膈膜幫助,倍覺辛苦,並且這種狀況還持續了整個晚上。
加拿大的一名太太,1983年試用曼陀羅種子調味,把它們添加到漢堡的肉餅里,結果吃了以後,不久就昏暈過去,經過二十四小時才醒過來,向醫生說明她幹了什麼好事,害她先生也一同住院醫治,三天后才康復回家。
2006年11月,住在杭州、年紀已76歲的蔣老太太,被送進了杭州市中心醫院急診室,經內科急診醫生確認為曼陀羅中毒。經過一番搶救,老人總算脫離生命危險。事後,蔣老太太才說明情況:入秋後,她的四肢關節常常疼痛,又不願去看醫生,無意中聽老姐妹說起,吃曼陀羅果實,可祛病止痛。有一天上床睡覺前,關節又痛得難耐,就到自家園中拔了一株曼陀羅,把刺茸茸的果實剝開,取出裡面黑黑的、一粒粒比芝麻還小的種子後,連吃了五粒。半小時候,老人開始一陣陣劇烈嘔吐,待住在隔壁的兒子趕過來時,人已歪倒地上,兩眼翻白、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可見其毒性之強猛與快速!
佛法中的釋義
[曼陀羅],是從梵語[Mandala]音譯而來的佛學名詞,或稱曼荼羅、滿達、曼達。有輪圓具足、聚集、道場等意,聚集具足諸尊諸德,加以祭供;藏族人也通稱以世間最珍貴的寶物,盛滿三千世界奉獻給佛、法、僧三寶,為供奉{曼陀羅}。可知在佛教里,{曼陀羅}是很盛重、很高貴的活動。
傳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空中時常發出天藥,地上都由黃金裝飾,還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曼陀羅花}不分晝夜不間斷的從天而降,十分繽紛。《廣群芳譜》引用《法華經》說法: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看來,此花似與佛門有緣。但只要進一步追查,即知此{曼陀羅}並非彼{曼陀羅},不能混為一談也。
據《佛學詞典》(1970,瑞成書局)解釋,《法華經》里的{曼陀羅}花,是指{適意}或{白華}。也就是說:凡見到它的人都會感到愉悅。它包含著洞察幽明、超然覺悟、幻化無窮的精神。具有這種精神的人,就可以成為{曼陀羅仙}。
談到{曼陀羅仙},其實,在佛教歷史中真有其人。依《佛教文化大辭典》(2003,杜繼文等)記載:{曼陀羅仙}是南朝 梁僧人,為扶南國(今高棉)沙門。梁武帝天監2年(503),扶南國王派他攜帶許多佛經與珊瑚神像贈予中國,梁武帝(502-549在位)也曾命他和僧伽婆羅共同翻譯《寶雲經》、《法界體性無分別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婆羅蜜經》等多種佛教重要經典。
原本起自於佛教的{曼陀羅}藝術,後被心理學家榮格看出其中奧妙說它像數學公式符號似的,代表著一種精神秩序。
生活筆記學
日本人今泉浩晃則更進一步地加以系統化,利用其精神寫了一本《改變一生的曼陀羅MEMO技法》,除了一步步詳盡的解構關於曼陀羅的筆記學外,更教導《統整、 蒐集跟丟棄》的曼陀羅哲學,裡面有頗負盛名的八十/二十法則,相信最後所得的必是精華。同時還提供讀者一個新的價值觀念,那就是曼陀羅筆記學的初衷在於疑問學。
因為有疑問,所以想辦法;因為無知,所以重新認識。開始,是永遠不嫌晚的,依曼陀羅生活筆記法製作備忘錄,應付學業與工作上的各項疑惑,靈感自然不斷湧出。
如今{曼陀羅}這個名詞,已經在各大領域的學習上,被人掛在嘴邊,諸如{曼陀羅人脈網}、{曼陀羅行程表}、{曼陀羅思考法}等一一出現並廣被套用。在當今高度資訊化的社會脈動里,曼陀羅生活筆記學似乎已漸漸成為學習與工作的最佳工具,而且將是現代人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
生理構造
植物界裡的{曼陀羅},學名:Datura stramonium L.,又叫楓茄花(上海)、狗核桃(雲南)、萬桃花(福建)、洋金花(山東)、野麻子、醉心花(江蘇)、鬧羊花(廣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屬名Datura,是由印度土名衍生而來;種名stramonium也是這種有刺植物的土名。英文名除前述之外,也叫Angel’s Trumpet(天使的號角)。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原產印度,一說北美洲。依《台灣外來觀賞植物名錄》(1976,陳德順等),最早是由許鴻源先生於1957年引進台灣的,現各地僅零星栽植。
曼陀羅的莖粗壯直立,株高50~150公分,全株光滑無毛,有時幼葉上有疏毛。上部常呈二叉狀分枝。葉互生,葉片寬卵形,邊緣具不規則波狀淺裂或疏齒,具長柄。脈上生有疏短柔毛。花單生也液或枝杈處;花萼5齒裂筒狀,花冠漏斗狀,白色至紫色。蒴果直立,表面有肉質硬刺,卵園形。種子稍扁,腎形,黑褐色。
要注意的是它和學名叫:Datura metel L.的[洋金花]很相似,名稱也常搞混。依《本草歷史與台灣毒草》(1994,楊再義)一書記載:[洋金花]原產於印度,在1940年以前於台灣南部農家附近及海岸荒地,均很容易見到,其野生植株,1985年以後卻突然在台灣本島消失,只能在蘭嶼荒地看到。過去民間用它來治老人咳嗽、氣喘,也將乾燥花、葉切片混入菸絲中吸食,由於吸多了會導致發狂,所以,又稱為{消鼓吹花}。其種小名metel,亦為顛茄的古希臘名。
[曼陀羅]和[洋金花]的主要區別是:前者的花萼筒呈五菱角花冠長6~10公分,果實直立生長,卵形;後者的花萼筒成圓筒狀,花冠長14~20公分,果實橫向生長,近球形或扁形。
種植法
曼陀羅類,除如前述可供藥用外,因花朵美麗,所以,也常栽植庭園觀賞,是台灣很常見的綠美化植物。花直壤土立、一、二年生曼陀羅屬(Brugmansia),則以插枝繁殖為主。大部分種類樹性,病蟲害也少,栽培土質不拘,性喜多肥,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生育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可。生長極快,又因莖高,故一半多利用於牆角、笠垣,以為依靠生長。定植後,如分枝太少,可摘心並施用追肥一次,促使多分枝,開更多花。生育及開花期可多施腐熟天然肥,以延長花果期,花後宜修剪整枝,控制其長勢與高度,方便欣賞與管理。
部分種類如[曼陀羅]、[洋金花]果枝,[黃花曼陀羅]、[紫花曼陀羅]花枝,亦是常用花藝材料。
曼陀羅的莖粗壯直立,株高50~150公分,全株光滑無毛,有時幼葉上有疏毛。上部常呈二叉狀分枝。葉互生,葉片寬卵形,邊緣具不規則波狀淺裂或疏齒,具長柄。脈上生有疏短柔毛。花單生也液或枝杈處;花萼5齒裂筒狀,花冠漏斗狀,白色至紫色。蒴果直立,表面有肉質硬刺,卵園形。種子稍扁,腎形,黑褐色。
總之,曼陀羅是既粗放卻又優美的植物,只要了解其性質,不隨便食用,並保持接觸後先洗手再吃東西的習慣,就可避免中毒,千萬不要有人誤食出事上報,您說是嗎?

山玉蘭

玉蘭(Magnolia delavayi Franch.),別名優曇花,為木蘭科木蘭屬植物。
常綠喬木,葉色深綠,初夏花朵盛開,芳香,單朵花花期2-3天,非常短暫,是珍貴的庭園觀賞樹種。原產我國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山玉蘭為亞熱帶栽培的珍貴樹種,適應範圍廣,耐粗放管理,是著名的園林觀賞樹種,樹齡可達千年。引種至西安地區呈叢生狀,能在西安地區正常開花結實,從側面反映出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一個佐證。
山玉蘭也是佛教所謂“曇花一現”的佛教聖花。優曇花是梵文,意譯為“祥瑞靈異之花”。
在莊重肅穆,香火燎繞的古剎寺廟入口處或大院裡,人們經常就會見到樹姿雄偉壯麗,枝繁葉茂,葉大濃蔭,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蘭樹。它不僅給遊人帶來涼爽與清香,同是也給寺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粗大的樹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寬大濃綠的樹葉綴滿枝頭,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傘,把院寺遮得嚴嚴實實。6-7月份,在綠葉叢中開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間直立著園柱狀的聚合果,恰似釋迦牟尼佛端座在蓮座上,這大概就是山玉蘭成為佛門聖潔之樹的由來吧。

高良姜

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姜科 山姜屬
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根莖圓柱狀形,橫生,棕紅色,直徑1-1.5cm,具節,節上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生根。莖叢生,直立。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漸窄,全緣,兩面無毛;葉鞘開放,抱莖,具膜質邊緣;吉舌膜質,長2-3cm,不開裂。總狀花序頂生,直立,長6-15cm,花序軸被絨毛;花萼筒狀,管長8-14mm,先端不規則3淺圓裂;花冠管漏斗狀,長約1cm,花冠裂片3,長圓形,唇瓣卵形,白色而有紅色條紋,長約2cm;側生退化雄蕊錐狀;發育雄蕊1,長約1.6cm,生於花冠管喉部上方;子房3室,密被絨毛,花柱細長,基部下方具2個合生的圓柱形蜜腺柱頭2唇狀。蒴果球形,不開裂,直徑約1.2cm,被絨毛,熟時橙紅色。種子具假種皮,有鈍稜角,棕色。花期4-9月,果期8-11月。
龍牙花 (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蝶形花科

小灌木或喬木,羽狀複葉具3小葉,葉柄有時有下彎的刺。小葉菱狀卵形,下面中脈上有時有刺。總狀花序腋生。花具短梗,開展或微下彎,花萼鐘狀,花冠紅色,窄長而近於閉合狀,旗瓣窄長圓形,翼瓣短,長約為旗瓣的1/3,龍骨瓣稍長於翼瓣。雄蕊長短不一,二體(9+1)。莢果圓柱形,具喙和果柄。
洋紫荊 (Bauhinia blakeana)

蘇木科

常綠中等喬木,葉片有圓形、寬卵形或腎形,但頂端都裂為兩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大如掌,略帶芳香,五片段預告瓣均勻地輪生排列,紅色或粉紅色,十分美觀。洋紫荊終年常綠繁茂,頗耐煙塵,特適於做行道樹;樹皮含單寧,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樹根、樹皮和花朵還可以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