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園藝

觀賞園藝

觀賞園藝是以觀賞植物為對象,闡明其資源與分類、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繁殖與栽培、設施與設備、裝飾與套用、采(產)後技術及經營管理等理論與套用的綜合性學科,也是園藝科學的重要分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賞園藝
  • 發展概況:中國素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 對象觀賞植物
  • 學科:園藝科學
發展概況,範圍,發展前途,存在的問題,

發展概況

埃及敘利亞早在3000年前即已開始栽種薔薇和鈴蘭。歐洲的早期觀賞園藝大約始自希臘、羅馬古老的花卉事業,中世紀一度衰落。14~16世紀時一些國家又逐漸從國外引入新奇的花卉,其中荷蘭、法國開始較早,英、德等國繼之。自18世紀起,中國等地的奇花異草及經濟植物流入歐美,對發展西方觀賞園藝起了很大作用。
中國素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觀賞園藝歷史悠久。公元前2000年左右,杏已在今河南一帶的園中栽培。早期的園林和歐洲國家類似,也用經濟植物來點綴布置。其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才逐漸出現了純觀賞性的園林植物類型和品種。如春秋末期已有池塘栽荷的記載。菊最早多以野菊花供藥用和飲用,至遲在東晉已有家菊,但仍以藥用為主。唐、宋以後,觀賞為主的菊花品種不斷增多,遂成為家菊的主體。牡丹在隋代(581~618)發展成為兼有觀賞和藥用價值的名貴花木。宋、明以後,造園活動頻繁,花卉的種類品種猛增,栽培和選、育種水平不斷提高,並有許多精湛的花卉、園藝著作和專譜問世。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觀賞園藝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對世界園林事業作出了貢獻。中國的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豐富。中國原產的名花,如翠菊、牡丹、菊花、月季、芍藥、山茶、藏報春、杜鵑花、梅花和光葉珙桐等,從1728~1897年先後外傳至法、英、美等國,經過雜交育種和不斷改良,形成了大量新品種,輾轉流傳,為許多國家提供了優越的造園素材和育種材料。由於很早就有人認識到培育技術對促進花卉變異的巨大作用,中國在培育重瓣牡丹、芍藥和菊花等方面創造許多成功的經驗,從而豐富了世界花卉育種的知識寶庫。中國的花卉栽培繁殖技藝獨到,尤其強調植物有機體與環境、有機體各部分與整體、促進措施與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統一,並善於用簡單而經濟的方法使之葉茂花繁,生機蓬勃;在園林造景上中國研究園林植物與園林建築及山、石、水、路等之間的聯繫以及各種植物間的適當配置,強調因地制宜和適地適樹(花)等等,這些也都對世界觀賞園藝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花卉會議聯合學術年會和花卉種質資源座談會等相繼召開。1984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花卉協會,對發展中國觀賞園藝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範圍

早期的觀賞園藝, 僅限於園林植物的分類、形態描述、繁殖、栽培和生產等。現代觀賞園藝一般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園林花卉,園林樹木,切花、盆花和盆景的生產以及花店經營、花卉的保鮮貯運和裝飾,球根花卉的種球生產,一、二年生花卉的種苗生產,溫室栽培與經營,草皮、草子生產和草坪施工,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生產,園林樹木苗圃和種子生產,園林藥械、土壤、肥料及機具等的生產和銷售,野生花卉的引種栽培和利用,花卉育種和良種繁育,組織培養,園林尤其是植物園、標本園、樹木園等的規劃設計,園林植物的選擇、配植等。

發展前途

觀賞園藝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的綜合。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美學觀念的變化,正影響著它的發展。觀賞園藝技術的現代化和園林植物產品的進一步商品化以及與此相應的產品的優質、高產和低成本等,是發展的總趨勢。在園林植物的栽培、繁殖、套用和育種等方面,生長調節劑在栽培、繁殖上的套用正方興未艾;光周期現象的利用,在控制花期和鮮花周年供應上有廣闊的前景;以抗病為中心的抗性育種和以降低能耗為目標的育種新方向,是從根本上降低園林植物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某些已開發國家中一些以往不為人們重視的淡雅小花和山林野草卻博得了人們的喜愛,是觀賞園藝上在審美觀念方面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新近興起的城市園藝學,旨在研究城市生態條件下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及觀賞園藝對城市環境的影響與效益,也是一個新的發展動向。

存在的問題

不同國家在觀賞園藝事業的發展上也存在各種問題。有的是對花卉種質資源了解不清,名稱混亂、經營管理不善;有的因大量砍伐森林等原因致使野生花卉種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甚至瀕於絕滅;以溫室花卉、切花生產等為主的國家,則由於能源和勞動力缺乏,產品成本高昂等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