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鞘

葉鞘

葉鞘(leaf sheath),是指呈鞘狀包圍著莖的、葉的基部,是由葉原基 下部細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像葉舌狀的附屬器官,通常具有伸長區,由於細胞的居間生長,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伸長,並分化成縱列平行的維管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鞘
  • 外文名:leaf sheath
  • 釋義:呈鞘狀包圍著莖的、葉的基部
  • 學科植物學
特徵特性,形態結構,椴葉鞘柄木,危害示例,

特徵特性

葉鞘是指呈鞘狀包圍著莖的、葉的基部,是由葉原基下部細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葉舌狀的附屬器官。下端寬闊與莖連線,通常具有伸長區,由於細胞的居間生長,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伸長,並分化成縱列平行的維管束。不少種類的葉鞘把莖纏繞一圈以上,兩邊緣重合(筍殼),也有兩邊癒合變成筒狀的。[蓼科(Polygonaceae)的托葉,稱為托葉鞘(och-rea)],把葉鞘和托葉認為是相同器官的說法,一般尚難承認。
葉鞘葉鞘
高等植物葉中,葉片或葉柄的基部較寬或擴大成片狀,形成一圓筒體的鞘而將莖的一部分或全部緊密包圍,這樣的結構成為葉鞘.葉鞘或為開裂的或為閉合的,總之擔負著保護幼芽及居間生長並加強莖的支持作用等功能.多見於許多單子葉植物和某些雙子葉植物中.有時莖節上的鞘狀物是拖葉的變態,又稱“托葉鞘”。

形態結構

葉的莖部或葉柄的基部擴大形成的包裹著莖桿的節間或莖節的鞘狀物。多數禾本科植物和傘形科植物,具有顯著的葉鞘,它們的功能是保護莖上的幼嫩居間分生組織和幼芽,並增強莖的機械支持力
葉鞘(圖1)葉鞘(圖1)

椴葉鞘柄木

落葉小喬木,高3.5-12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形,灰綠色,無毛,有不完全的環形葉痕,髓部寬,鬆軟,白色。葉互生,紙質,橢圓狀卵形至寬卵形,長10-15厘米,寬8-16.2厘米,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先端突尖,基部淺心形,邊緣的粗鋸齒有須頭,有時有波狀稜角,掌狀葉脈7-9條,在上面微凸,近於無毛,下面明顯突出,疏生短柔毛,網脈在下面明顯;葉柄淡綠色,無毛,有縱走的條紋,上部圓柱形,向下逐漸擴展成鞘,長4.5-8.5厘米。
總狀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長12-22厘米;花小,雄花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鈍尖,長約0.3毫米;花瓣5,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白色,無毛,先端鉤狀內彎;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短,無毛,長約0.5毫米,花葯長方形,長1.5毫米;花盤平坦,近於圓形,中間有1-3個小形圓錐狀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圓柱形,長約2-2.5毫米,疏被短柔毛或近於無毛,有小苞片2枚,乾膜質,披針形,長約1-2.5毫米;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齊,三角形,銳尖;無毛瓣及雄蕊;花盤不顯著;子房卵圓形,長約5毫米,無毛,花柱3-4裂,略粗壯,長3-4毫米,多數先端2裂。
果實核果狀,卵形,長5-6毫米,直徑3毫米,無毛,花柱宿存,成熟時紫紅色至灰黑色。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3-4月。

危害示例

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幼苗染病 葉鞘上生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分櫱期染病 葉鞘上或葉片中脈上初生針頭大小的深褐色小點,向上、下擴展後形成菱形深褐色斑,邊緣淺褐色。葉片與葉脈交界處多現褐色大片病斑。
葉鞘(圖2)葉鞘(圖2)
孕穗至抽穗期染病 劍葉葉鞘先發病且受害嚴重,葉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規則病斑,中間色淺,這緣黑褐色較清晰,嚴重的現虎斑紋狀病斑,向整個葉鞘上擴展,致葉鞘和幼穗腐爛。濕度大時病斑內外現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