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陝西省文史館)

陝西省文史研究館

陝西省文史館一般指本詞條

陝西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是陝西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機構,中國第二大館。同時為三秦名家學者薈萃之地,珍藏著價值數以億計的名人字畫、碑石拓片、古籍善本以及大量文獻資料。以“敬老崇文”為宗旨,的該省文史研究館,先後出版了大型畫冊《長安墨寶》、《館藏書畫珍品選》、《崇文叢書》等書籍,對提升陝西及西安的知名度和文化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革 ” 期間, 受到嚴重衝擊, 機關工作陷於停頓。 1978年以來, 經歷了從恢復工作到蓬勃發展的30年。 辦公地點設在省政府辦公大樓。 規模僅次於上海市文史研究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文史研究館
  • 成立時間:1953年
  • 隸屬單位:陝西省人民政府
  • 現任館長徐曄 
  • 累計聘任館員:293人
  • 地址:西安市省政府新城大院
現況,歷任館長,歷任館員,主要貢獻,

現況

陝西省文史研究館建館以來,陝西省人民政府先後任命(聘任)名譽館長1位、館長5位、副館長11位。近半個世紀來,累計聘任館員293人,現有館員104人。在現有館員中,民主黨派成員43人(其中民盟20人,民革12人,九三7人,民進2人,農工1人,民建1人),無黨派人士41人,中共黨員20人。館內分為四個研究會,文史研究會37人,書畫研究會38人,海外聯誼會23人,太華詩社25人(各研究會之間有交叉);工資制館員3人,領取生活費的館員14人,領取活動費的館員87人;居住香港的2人。

歷任館長

首任館長景莘農,曾為楊虎城邵力子孫蔚如三任陝西省主席的主任秘書,著名中醫學家;
第二任館長張寒杉為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書畫家;
第三任館長高元白,系著名語言學家,後改聘名譽館長;
第四任館長楊才玉,陝西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兼辦公廳機關黨委書記、省委統戰部副部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陝西省委員會常委、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
第五任館長李炳武
第五任館長郭伯權
現任黨組書記、 館長徐曄。

歷任館員

陝西省文史館為三秦文人雅士薈萃之地, 珍貴書畫收藏研究之所。 歷任館員都是具有相當學識和社會名望的老年知識分子,“德、才、望”皆高的碩學耆宿。其中包括清朝的進士、舉人、拔貢、秀才,辛亥革命的元老、民國時軍政界人士,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歸國留學生和海外回大陸定居的愛國人士及宗教界人士。如: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接見的中醫學家景莘農、李殿君,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活動的書畫藝術家張寒杉,語言學家高元白,香港陝西同鄉會會長田一明,書法藝術大師高樂三程克剛陳少默,著名文物考古專家石興邦,著名經濟學家何煉成 ,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博士生導師霍松林, 原中國美協副主席、 人民幣上毛主席頭像的繪畫者劉文西,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十大建築設計師張錦秋, 中國作協副主席、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等123位。 還有研究員130人我省優秀的文史藝術人才,他們都是國家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主要貢獻

陝西文史館成立初期館員對象主要是"文、老、貧",工作以奉養為主,適當組織館員從事文史資料徵集等力所能及的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文史館的各項工作逐步納入正軌,館員參政議政、文史研究、書畫活動、海外聯誼等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我館確立了"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三講'教育為動力,圍繞一個總目標(敬老崇文), 抓住兩個側重點(館員工作和文史研究工作),積極開展文史研究三項基本活動(文史考察、學術探討、著書立說),詩書畫創作及海外聯誼工作全面推進"的新工作思路,使各項工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參政議政方面,何煉成彭樹智、田恆五等館員針對陝西省的經濟發展、文物保護、旅遊事業等提出了很多建議,受到省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文史研究方面,完成了《陝西省志·人物誌》古代部分的編寫任務,共約70萬字;參加了全國《新編文史筆記》叢書的編寫工作,出版了《秦中舊事》、《三秦軼事》兩本分冊;1998年推出館員文集《崇文叢書》四卷120萬字,2001年又將推出該叢書的第五、六卷,60萬字;出版館刊29期,200多萬字;近兩年還集中人力對館藏書畫、碑帖拓片及圖書等文史資料進行了整理髮掘。書畫活動方面,多次在西安、漢中、延安等地舉辦書畫展覽和賑災義賣活動,並深入到廠礦、學校、部隊進行書畫筆會。此外,還出版了《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藏書畫珍品選》、于右任《醉高歌二十章》、《閻甘園先生書畫選集》、館員書法家宮葆誠字帖《隸書阿房宮賦》等。海外聯誼工作方面,接待了從海外回大陸探親、觀光的親友近百人,其中有台灣原國民黨“立法委員”楊大乾先生,美國國會高級顧問、美國中華藝術學會常委唐功楷夫婦等。很多館員還到日本、台灣、美國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廣交了朋友。閻明張冠儒等館員利用海外關係,積極為內地的經濟建設、教育事業引進資金1000多萬元。由於在為館員服務和發揮館員餘熱工作方面工作出色,1992年,陝西省文史研究館被評為全國和陝西省"老有所為先進集體"。
為統一戰線工作發揮獨特作用
為了發揮館員海內外聯繫廣泛的優勢,促進祖國統一大業,陝西省文史館多年來積極組織、支持館員、研究員赴海內外開展書畫展覽、學術交流等100餘人次。 2005年4月,組織陝西當代書畫名家代表團赴美文化交流。 先後在紐約、洛杉磯舉辦了書畫展覽,並與當地華人進行多場文化聯誼,引起了美國主流社會的高度關注。中美友好協會主席陳香梅在華盛頓官邸接見了代表團成員, 並向代表團成員頒發了“ 中美文化交流貢獻獎 ”證書, 向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頒發了“文化豐碑”獎牌,為李炳武團長頒發了“功在文壇”獎牌。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之旅。
為文化強省建設增光添彩
“長治久安倡盛世、雅士雲集譜和諧。”2003年, 陝西省文史館在古都西安組織創辦了首屆中國長安雅集大型文化活動, 到2008年已成功舉辦了三屆, 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 韓國、香港、澳門、台灣及全
國各省的1200多名鴻儒大師、 專家學者和書畫高手先後雲集長安。“開壇論道、詠詩題詞、作書作畫,成為西安一大文化景觀”, 給陝西人民奉獻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給繁花似錦的中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期間, 長安雅集活動還先後應邀走進美國、上海、北京、寧夏、安徽黃山等地,以其高雅的格調、豐富的內涵、盛大的規模和純粹的民族特色,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成為陝西文化強省建設進程中的一個新的亮點和海內外頗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被廣大參與者譽為“文化藝術界的奧林匹克”。國學大師文懷沙在《長安雅集贊》中寫道:“我中華民族最尚友情宜乎,蘭亭修禊,馳名中古;長安雅集,耀譽當今”。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霍松林揮毫書寫《 長安雅集賦 》盛讚第三屆長安雅集“展中外六百位名家之才智, 德藝留芳; 探長安五千年文化之精華,和諧至上。” 長安雅集還被評為“ 五年來影響陝西發展的十件大事 ”。
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智力支持
長安,是中華民族千年故都。在這裡誕生了燦爛的禮樂文明;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開闢了溝通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創造了令全世界敬仰的漢唐盛世;曾活躍著數以萬計聲名顯赫的歷史人物。這裡誕生的長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其從容自信、開放包容的文化特質,至今仍令國人驕傲和自豪,稱頌為“漢唐氣象”,是陝西省最大的尚待開發的文化資源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長安文化以長治久安的盛世文化為特徵。長治,就是可持續發展,久安就是和諧社會。因此,開展對長安文化的深入研究,是建設陝西“文化強省”的重要基礎,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為宗旨的國學研究的核心部分。 陝西省文史研究館審時度勢, 充分發揮文史館員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思想庫作用” 以史為鑑,古為今用。陝西省文史館在編輯出版了6卷《崇文叢書》、12卷《陝西文史研究叢書》之後,2005年便積極創立和開展了“長安學”研究, 為陝西樹立了一個嶄新的學科形象。 先後召開了五次研討會, 海內外著名學者文懷沙袁行霈張豈之霍松林舒乙劉慶柱高占祥王巨才鄭欣淼張克晉石興邦袁仲一方光華趙世超牛致功肖雲儒黃留珠等百餘位學者紛紛聚焦“長安文化”,積極參與“長安學”研究並對其發展寄予厚望。目前已獲得長安學研究成果300餘萬字,將陸續出版《長安學叢書》100卷。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開展“長安學”研究,搭建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將不同研究機構、不同方面的專家學者匯聚在一起,弘揚優秀長安文化,讓更多的人去認識漢唐文明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國人建設小康社會、重振漢唐雄風的信心。為建設陝西文化強省,發展陝西文化產業。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現小康目標,提供更多的歷史借鑑和智力支持。
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陝西省文史研究館,先後組織館員赴西安、寶雞、渭南、榆林、漢中等地考察調研,為省政府諫言獻策。舉辦了“華山論詩”、“驪山新詠”、“駝城詩會”、“太白山頌”、“重陽詩會”、“秦巴採風”“詩歌書畫頌和諧”等活動。為歌頌和諧盛世、鼓舞廣大人民、促進陝西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同時,還在西安理工大學開辦了《古都大講壇》,組織張錦秋鐘明善陳忠實等40餘位專家學者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人文知識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深受校方和學生們的歡迎。
以上活動的開展,密切了黨和政府與社會科學界的聯繫,極大地提升了陝西在全國的文化地位和社會知名度,受到各界好評。袁純清省長指出:“陝西省文史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加快陝西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06年10月,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參事工作文史研究館工作座談會在西安隆重召開,時任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的華建敏同志在觀摩了陝西省文史研究館組織的金秋筆會、重陽詩會、《中華文明·奧運書畫》和工作成果展後盛讚:陝西省文史研究館的工作很有特色。可以用三個“有”來概括,“一是有吸引力。在陝西爭當館員蔚然成風,館員已經成為陝西文化界的最高榮譽;二是有活力。舉辦的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長安雅集已經成了頗具影響的文化品牌;三是有影響力。 陝西有100多位文史館員,有的是文史大家、有的是藝術名家,通過他們的工作,提升了陝西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推動了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
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陝西省文史研究館全體館員及工作人員決心在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努力開創文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西部強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