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有很悠久的茶文化,推理開來中國的
茶樓文化,
茶館文化更是悠久了。早在唐宋時期中國的茶文化就很負盛名了。茶樓文化、茶館文化起源於中國南方,後在全國得到推展。品茶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享受,話說“文人品茶,俗人喝茶”。茶文化是淵博的,茶文化的淵博要求茶樓設計、茶館裝修要講究內涵,這樣才能與中國的茶文化相匹配。香港的電視劇大多表現草根階層的喜怒哀樂,通常香港的平民百姓都習慣在午餐或下午三四點時分,到茶餐廳吃碟頭飯,喝杯
奶茶、吃個鳳梨包,以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茶餐廳作為最草根、最本土化的飲食場所,往往由此成為電視編劇愛取用的場景之一。
香港的茶餐廳開得可謂遍地都是,尤其在
彌敦道旺角等人氣旺盛的地方,隔三五間鋪頭就會出現一間。
特點特色
特點
1.中午各茶餐廳都有商務午餐提供,一般都包含了一杯飲料或湯,一份飯或面、小菜、沙拉或水果。價格在十幾元至二十幾元之間,品種多樣、菜量豐富而價格實惠。
2.非就餐時間顧客可以選擇茶餐廳提供的冷熱飲品,咖啡、各種茶、現場調配的果汁、奶茶等等,考察茶餐廳是否正宗可以就從飲品下手,咖啡要現磨、飲品要現調製,原料要新鮮、製作要嫻熟,最重要的是口感要細膩。同時,搭配一小塊三明治,或者一份中西小點心。
3.茶餐廳雖不比大餐廳的大吃大喝,但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菜,粵港小炒、風味炒飯、面品、點心,細緻小巧。
特色
在
香港,茶餐廳遍布各區,營業時間不定,通常由早上6時至凌晨,旺角等繁忙地區的茶餐廳更可能通宵營業。茶餐廳是一種地道香港食肆,主要顧客是普羅大眾。其主要特色包括:
食品多樣化:茶餐廳供應了中式及西式的食品,更有不少有香港特色的飲食,如鳳梨油、鴛鴦(咖啡混和絲襪奶茶、雞尾包、
墨西哥包、蛋撻、奶油多、鮮油多、餐蛋面、炒公仔麵等)。一間小小的茶餐廳選單內往往有數十種食物,選擇繁多。
講求效率:茶餐廳一般都不收小費,顧客光顧後自行到收銀處付費。而且不需要等候,可以搭檯(多位互不相識的客人共用一桌)由點菜至結賬都講求速度。
食品價錢相宜:傳統食肆售賣的食品價錢通常比較貴。茶餐廳里的一頓飯可能只需二十多元港幣,茶餐廳里的常餐、快餐會包含飲料,或免費提供清水或熱茶。
食品
飲品
咖啡(有即磨和沖劑兩種,多為後者)
黑咖啡: 香港人稱為“齋啡”或“飛砂走奶”,沒有加入砂糖和牛奶的咖啡
港式奶茶(
絲襪奶茶): 茶餐廳必備港式飲品。以香、滑、濃為標準。是將泡好的茶放在鐵制的容器內幾個小時,令茶香醇味濃,然後用仿絲棉袋隔去茶葉,再加入奶及糖。"
鴛鴦: 咖啡加奶茶,香港獨創。根據中醫所說,咖啡燥熱,奶茶寒削。混合兩者,天衣無縫。
涼茶:既然是茶餐廳,當然有茶喝,可茶餐廳里沒有廣東人愛喝的下火涼茶啊,這裡的“涼茶”其實是香港人最喜歡喝的奶茶,而且特指凍奶茶。
好立克(俗稱“呵瀝”,取其英語名稱Horlick):一種即沖飲料。
阿華田(俗稱“華田”):一種即沖飲料。
檸茶(檸檬加紅茶):港式檸茶必定有幾塊切片檸檬在杯中。
檸水(檸檬加水)
檸啡(檸檬加咖啡): 香港獨創。[7]
檸蜜(檸檬加蜂蜜):但一般茶餐廳為求節省成本,會以菜蜜代替蜂蜜。
菜蜜
汽水:一般提供可樂、雪碧(七喜)、芬達、冰淇淋汽水。
牛奶:一般都給玻璃瓶裝鮮牛奶,另外尚有朱古力味的瓶裝牛奶(俗稱“朱奶”)
奶水:牛奶加水。
滾水蛋:開水混合生雞蛋。
奶水蛋:煉奶加水混合生雞蛋。
牛肉茶:保衛爾牛肉茶。
唂咕(熱朱古力):唂咕為cocho英文譯稱,很少人這樣叫,大多稱為“朱古力”。
杏仁霜
檸樂(檸檬加可樂):一般若選擇凍檸樂,店家會把可樂及裝有檸檬及冰塊的杯子分開上。
檸樂煲姜(可樂加檸檬及姜,必定為熱飲):有治療感冒作用。
檸七(檸檬加七喜):一般若選擇凍檸七,店家會把七喜及裝有檸檬及冰塊的杯子分開上。
鹹檸七(鹹柑桔、檸檬加七喜):有治療喉嚨痛作用。
蓮子鴛鴦冰
紅豆冰
阿華田紅豆冰:阿華田與紅豆凍的混合體。
鳳梨冰
什果賓治
薄荷賓治
鮮榨果汁:多為柳橙汁。
小食
各式多士:例如奶油多(煉奶+牛油多士)、
奶醬多(煉奶+花生醬多士)、
油占多(牛油+果醬多士)、
鮮油多、
西多士(法國吐司)等。
各式三明治: 例如:蛋治(雞蛋三明治)、腿蛋治(火腿雞蛋三明治)、牛治(碎牛肉三明治)、蛋牛治(雞蛋碎牛肉三明治)、公司治(Club Sandwich)等。香港茶餐廳三明治和外國其他三明治最大的不同,是只會用方包製作,而且可以讓顧客選擇是否“飛邊”(去掉麵包的邊緣)、或加“烘底”(先把白麵包製成多士)。
蛋撻(牛油皮或酥皮)各式麵包:例如餐包、鳳梨包、
鳳梨油(在鳳梨包內加入一片鮮牛油)、
雞尾包、通心粉(通粉)、義大利粉(意粉)、麥皮等。
沙爹牛肉包、叉燒餐包。
豬扒包、葡式蛋撻、辣魚包(罐頭沙丁魚為餡的包,流行於澳門)、奶油豬仔包。
餐種
有早餐、午餐、快餐、常餐、特餐。
在特定時間內供應的固定的餐單,通常會有 A、B、C 等數個選擇。
早餐一般有煎雙蛋、通粉、餐包,也有
速食麵或者三明治,附送咖啡或茶。
最經典
早餐A餐單:牛油餐包、西煎雙蛋、火腿通粉、咖啡或茶。
午餐與早餐雷同。典型餐單有:牛油餐包、火腿奄列、叉燒湯意粉、咖啡或茶。和早餐不同的是只在午市(約上午 11 時至下午 2 時半)供應。
快餐一般只在午市供應。當有客人點菜時可以最快時間送到客人面前,是謂快餐。
一般快餐餐單上皆有最少一個選擇,但多數是碟頭飯(蓋澆飯),菜式多是預先製成,一般為香港常見的例如柱侯牛腩飯、咖喱雞飯等,或是附芡汁的肉扒飯,例如黑椒、洋蔥、茄汁、白汁、粟米(芡汁),牛、豬、雞扒、肉片飯等,或再加上火腿(片)、
午餐肉或香腸(雞肉腸)。一般附送熱飲品或汽水,快餐餐牌通常每日更換,亦有一些茶餐廳預先設定好一周的固定快餐餐牌。同一天也有兩款或以上的選擇,而且套餐內容和碟頭飯菜式其實亦甚有彈性,顧客如果想以同等價錢的其他食物去替換套餐內的熱食,多數茶餐廳都會接受。至於一些屬於芡汁加扒類的碟頭飯,其芡汁及扒類均可自由配搭。
有些茶餐廳的快餐會附有餐湯,通常會有羅宋湯(稱為紅湯)或奶油湯(稱為白湯)任擇。有些茶餐廳更會有中式湯水(稱為例湯或者中湯),而中湯款式基本上每日轉換。
常餐一般無供應時間限制,即全日供應。餐單一般全年一樣。
下午茶餐一般以煎炸食品為主。炸雞髀(雞腿,一般寫為雞髀)、炸雞翼(雞翅)、西多士(全稱
法蘭西多士)、炸薯條等。較豐富的多為一碗火腿煎蛋
公仔麵附咖啡或茶。
個別茶餐廳還有“營養餐”。基本上餐單和早餐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飲品一定是玻璃樽鮮奶或者朱古力奶,價錢比早餐貴。一般為全日供應。
粉、面、飯 茶餐廳多數會有各樣式各樣的碟頭飯、炒飯及炒粉、炒麵。如揚州炒飯、
星洲炒米、肉絲炒麵、
乾炒牛河、撈丁。不過,香港的茶餐廳並沒有“港式炒飯”或“香港炒飯”之類的菜色。
大部分的茶餐廳會有車仔面、及各種速食麵等麵食。速食麵通常都是採用價錢較便宜的“頂好大光面”,也有越來越多的茶餐廳會有日本品牌日清的出前一丁供應除了“出前一丁”之外,速食麵在茶餐廳一般統稱為“公仔麵”(此為香港南順食品之下的速食麵產品之一,不過因為廣為香港人所接受,大多數香港人也會將“食速食麵”說成“食公仔麵”)。另外,很多茶餐廳還有“炒公仔麵”、配料如五香肉丁、豬扒等。
部分的茶餐廳會有魚蛋粉、雲吞麵等潮式粉面供應,這類茶餐廳的名字通常叫做“粉麵茶餐廳”。
燒臘
部分燒味檔式茶餐廳,會有叉燒、燒肉、乳豬、燒鵝、燒鴨、白切雞、油雞(滷水雞)等燒臘供應。一般會佐以湯粉面或者白米飯。伴以白米飯的稱作燒味飯或碟頭飯。
在茶餐廳甚至一些酒樓供應的燒鵝通常為燒鴨,因為燒鵝比較貴,以燒鴨取代之。不過一般香港市民上酒樓或者茶餐廳還是慣常叫燒鵝。
其它
部分茶餐廳會有提供各樣的粥和油條。
大部分茶餐廳都會提供香腸、火腿、午餐肉及煎蛋等高熱量的食物作餸菜給顧客選擇,餐肉香腸飯、火腿煎雙蛋飯等一般都可在茶餐廳餐單上找到。雖然這些食物熱量過高不太健康,但仍不乏一些長期食客。
部分茶餐廳會供應鐵板餐。
座位搭台
一般茶餐廳的台都會是4人方台或者是6至8人的圓台或長台。也有些是2人台。
一些茶餐廳會在檯面上放上透明玻璃。玻璃下會有餐牌。
座位一般都有椅背。主流的茶餐廳座位一般都是無椅背圓凳。
部分茶餐廳會有廂座(香港人稱“卡位”),據說最先源自火車的卡座。由於坐卡位會有較多的私人空間,所以甚受顧客歡迎。但部分茶餐廳的卡位非常狹窄,4人座位平時最多只能坐2人。
絕大多數茶餐廳也需要“搭台”,尤其是在午市最繁忙的時候。“搭台”就是幾個不相識的人同坐一台。通常茶餐廳侍應會安排客人坐位。
設計
茶餐廳裝修設計已經形成了許多既定的空間形象,但是在新的茶餐廳設計時,應該很好地去設計更好的形式及風格,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感受。所以茶餐廳裝修設計時要勇於創新。茶餐廳設計時的主體色彩會直接地影響到茶餐廳內部人員以及客戶的情緒波動和心理變化。所以,茶餐廳設計的整體風格應慎重考慮,要根據茶樓風格的不同來定性茶樓設計的整體色彩風格。切不同過於沉悶。應遵循以下原則。
原則一:省外不省內:茶餐廳設計裝修中埋入牆內的電線和水管要選擇品質好的,因為一旦出了問題要修理代價很大。 而裝飾品、窗簾、燈具等可選擇相對便宜的。
原則二:省插座不省開關:買開關要買好的品牌,插座可以選擇普通品牌,因為開關的使用頻率高,對品質的要求也高,且開關一般安裝在茶餐廳顯眼的位置,要求茶餐廳設計裝修效果也要出色,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耐用性能要好。
原則三:是省立面不省地面:地面的使用率要比牆面高,所以選擇地面材料尤其要關注品質,無論地板還是茶餐廳、衛生間的地磚都要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而牆面的塗料和廚衛的牆磚則可以選擇一般品牌的。
茶館文化是伴隨著茶館的形成和發展而並行的。結合現代茶餐廳環境設計,下面歸納了進行茶餐廳各局部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
前台設計
茶餐廳設計裝修中,前台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清潔的,禮貌的,也可以是琳琅滿目的,或者是簡約典雅的。前台是茶館展示並與顧客溝通的地方,所以設計切忌雜亂與不整潔。前台一般設在茶館的進門處,很多情況下,它可能是顧客對茶館的第一印象,往往評價就在一眼之間決定了。它的風格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頗具現代感的,多用玻璃等通透的材料,加柔和的燈光,給本店特色的茶品以最好的展示。
茶餐散座區
從一般情況來看,中式茶館散座應該設在一個比較寬敞的空間,視空間的大小放置合乎比例的桌椅,每一桌有四到六張椅子。桌與桌之間的距離應為兩張椅子的寬度,以方便顧客出入自由。這些桌椅最好能方便挪動。以備茶館舉行各種活動是對空間的需要。如果茶館的房屋並沒有一個特別開闊的空間,是狹長或者曲折的地帶,就要因地制宜設計散台的擺放。因為散台的客人彼此並不相識,所以需要有效距離來保證一個相對的私密性。很多茶館對此動了很多腦筋,使一個小的空間看起來並不擁擠,比如每一桌放置竹簾、紗幔或屏風,造成一個小小包間的感覺。如果在散台處進行茶藝表演,需要有一個大小適宜的舞台,
一架古箏,二三茶桌,四五把好壺。就算不表演時也是極好的裝飾,不經意間中國古典文化的韻味慢慢彌散開來。如果散台區域空間寬闊,除了放置桌椅,還可以考慮小而精緻的景觀布置。小橋流水,曲水流觴,大樹游魚,於方寸間展示自然風光,是茶館讓人頓覺舒適的法寶。很多顧客往往因為特別迷戀某處景觀而鐘情某家茶館。散台區設計的原則是舒適、寬鬆。
衛生間
清潔衛生是最基本的指標,各種衛生設施必不可少,各種設施的細節尤其是要著重考慮的地方。裝紙巾的盒子,牆上的裝飾、掛鈎,洗手盆的設計,衛生間內的燈光,空氣是否清新等等,這都是能夠讓人立刻感受到茶館設計品質的地方。衛生間是一個茶館衛生程度與品質的關鍵展示,人們常說一句話,看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要看他的衛生間。小到一個茶館,看它的精緻與否,看它的檔次如何,衛生間是最容易體現,也是最容易暴露的地方。建議茶餐廳裝修設計重點,衛生間的設計原則是注意潔淨與細節。
大廳與包間
相對與包廂而言,茶廳在茶餐廳中屬於一個半開放式的空間,布置要比散台講究一些。而包廂就要講求整體裝修布置的風格了。茶餐廳中有四種包廂風格:中式風格、休閒風格、日式風格和綜合風格。中式傳統風格可配置精雕細刻的古典家具、雕花門窗,古典絲綢甚至刺繡的靠墊、枕頭,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
燭台、燈籠,給人一種古代貴族的感覺。休閒風格以舒適為主題,所有的陳設看起來都非常柔軟閒適:明亮的布面沙發,大棵的綠色植物,設計精美具有現代感的茶具,都把人立刻帶入一种放松的狀態。中式風格體現著一種古樸自然,簡潔明快,體現著“茶禪一味”的精神內涵,推拉門、榻榻米,應為典型的日本裝修風格
綜合來看此部位的設計應遵循精美、舒適至上的裝修原則,各種風格協調搭配在一起,沒有成規定論,可以盡顯創意之趣。 茶廳、包廂的設計原則是體現舒適、精緻和品位。
歷史
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早年香港只有高級餐廳(以前稱為西菜館或餐室)會提供西式食物,而且收費昂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受西式飲食風俗影響日甚,冰室遂相繼興起,提供廉價的仿西式食物。冰室當時主要提供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配以三明治、
奶油多士等小食,部分更設有麵包工場,製造新鮮
鳳梨包、蛋撻等。後來冰室提供的食品種類逐漸增加,又與西菜館和餐室的模式結合,演變成為今日的茶餐廳,提供傳統中國小炒及歐美食物,後來更發展至晚飯小菜,款式可謂多元化。[1]最早以茶餐廳名義經營的為1946年開辦的中環蘭香閣茶餐廳,1952年開業的
蘭芳園則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茶餐廳。
時至今日,茶餐廳在香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2007年4月,香港政黨民建聯要求政府申請把茶餐廳列入聯合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政事務局表示會進一步考察和研究,以確認茶餐廳是否符合入選資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