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阿帕克和卓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庫木勒
- 主要成就:對新疆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傳播發展起過很大作用
阿帕克和卓(Afaq Khwadja, 1625~1694)中國明末清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著名領袖。原名希達葉圖拉(Hidayatullah),一譯“伊達耶圖拉”,“阿帕克”為其尊號,意為“...
中國清代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陵園。亦稱“哈茲拉特麻札”(即聖者之墓),俗稱“和卓墳”。因近代訛傳為清乾隆皇帝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傳說...
阿帕克和卓政權,清初新疆白山派地方政權。康熙十七年(1678),阿帕克和卓依靠準噶爾貴族的軍事力量建立政權,以伊斯蘭教法和蘇非教團白山派道乘為“立國”之本。在...
阿帕克和卓墓,古墓名。一稱阿帕克霍加麻札。訛傳為“香妃墓”。位於今新疆喀什。清崇德五年(1640)左右建。初稱玉素甫霍加麻札。康熙三十四年(1695),伊斯蘭教白山...
清平大小和卓之戰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叛亂的鬥爭。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囚禁的...
阿帕克和卓麻扎墓在喀什市東北郊。又稱為阿巴和加麻扎(或稱阿帕霍加墓)。俗稱“和卓墳”。是喀什地區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墓地。包括墓室、...
中國明末至清代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的傳記之一。作者佚名,現存有毛拉熱依木·尼買圖拉1908年察合台文抄寫本。該書記載了喀什噶爾和卓家族先祖麥赫杜姆·阿扎姆...
大小和卓之亂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所發動的叛亂。大、小和卓是中國西北地區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領袖。大和卓是指波羅尼都...
噶爾丹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進軍葉爾羌,將伊思瑪業勒汗及其家族俘獲,帶回準噶爾,另立阿帕克和卓為傀儡國王。葉爾羌汗國亡。 王陵內景點(22張) ...
亡國後,阿帕克和卓充當噶爾丹的傀儡政權繼續在葉爾羌的統治。葉爾羌汗國經濟 編輯 葉爾羌汗國葉爾羌汗國經濟 葉爾羌汗國經濟為園地業,商業,畜牧業。以農業為...
哈努姆帕夏,蒙古族。察合台後王穆罕默德汗姐妹。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統治南疆後被娶為妻。康熙三十四年(1695),阿帕克和卓死,為奪取繼承權,立己子...
《西域同文志》及《西域圖志》、《和卓傳》、《阿帕克和加傳》、《大霍加傳》載有瑪哈圖木·阿雜木先人譜系,均溯及什葉派十二伊瑪目的第八代伊瑪目阿里·本·...
霍集占(Khwāja-i Jahān, 滿:Hojijan,?-1759年),維吾爾族,新疆喀什噶爾和卓木家族白山派阿帕克和卓木之重孫,瑪罕穆特和卓木之子,大和卓木波羅尼都之弟,所謂“...
1680年(康熙十九年),噶爾丹應達賴喇嘛之請,派兵幫助天山南路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與“黑山派”爭鬥,經阿克蘇、烏什等地向喀什噶爾、葉爾羌進軍,在...
源為波斯語,義為“天使”或“聖裔”。元代回回人賽典赤贍思丁即其裔。相傳新疆阿帕克和卓的祖先亦是其後裔。據近人研究查,無實據。 [1] ...
在堯樂巴斯汗的支持下,穆罕默德·優素福與阿帕克和卓父子在喀什噶爾建立了以拜什克然木村為中心的宗教基地,與黑山派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教權的鬥爭。穆罕默德·優素福...
張格爾(1790—1828),清朝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大和卓波羅尼都之孫,出生於浩罕汗國。早年在喀布爾(今阿富汗)求學。素有政治野心,意圖恢復其祖先阿帕克和卓時代...
124、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3 期1/2125、東鄉族民間“都哇”治療極其功用解讀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1期2/2...
21. 《阿帕克和卓流亡路線的再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2期;22. 《〈五世達賴喇嘛傳〉與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國藏學》2003年第3期;...
哈奴姆帕夏,新疆葉爾羌汗國伊斯瑪依勒汗之妹,阿帕克和卓之繼室。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阿帕克和卓被薩迪和卓殺害(一說毒死)後,以突然襲擊方式殺死薩迪和卓,...
阿帕克和卓及其後人,為了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相繼依靠準噶爾部蒙古人和中亞的外來侵略者,不斷在南疆製造分裂和暴亂。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貴族...
綜述中亞費爾乾納諸汗及新疆南疆六城概況,喀喇汗朝蘇圖克·布格拉汗皈依伊斯蘭教及阿帕克和卓統治南疆、和卓戰爭、哈薩克、烏茲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蒙、藏、回等族...
二十一年(1682),阿帕克和卓引準噶爾,部噶爾丹進軍葉爾羌、喀什噶爾,子巴巴克蘇勒坦領兵拒戰,兵敗被俘押送伊犁。汗國亡。不久卒。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