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

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

《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從科學決策理論出發,說明了決策不是憑靈感、拍腦袋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一套方法論。同時決策又與情商、德商和膽商做出的決定密切相關。對此,《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還建立了一個決策的閉環模型,講述了在決策中為了實現“心中有夢”的決策目標如何通過現狀分析做到心中有底,通過擬訂與評估決策方案做到“心中有譜”,最後通過執行監控修築起決策持續改進的道路。

基本介紹

  • 書名: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
  • 作者:戴蘇斌 馬昕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1455189
  • 外文名:Crucial Decision:how to Become a Better Decision Maker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176頁
  • 開本:16
  •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關鍵決策:如何成為更好的決策者》編輯推薦:對於決策而言,首要的事情是確定決策目標,因為目標是方向,目標是判斷決策成敗的唯一標準。而目標確定後的現狀分析是為了做到心中有底,通過對巨觀環境的分析洞悉時代特點、通過行業的分析把脈行業走向、通過自身狀況的分析了解自身狀況,從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擬定與評估決策方案打下堅實的基礎。決策方案的擬定與評估是決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擬定決策方案時應遵循決策方案間“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在決策方案的評估環節,應選擇成本、收益和風險最優的方案。決策不僅僅是做出選擇,而且還是對決策方案實施過程的監控以及決策水平的持續提升與改進。因為持續提升是基業長青的基礎。

作者簡介

戴蘇斌,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曾服務過萬寶盛華(中國)有限公司,現就職於埃森哲(中國)有限公司戰略諮詢部,有多年管理諮詢經驗。擅長為客戶提供對標管理、學習與協作、績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面的諮詢服務。戴蘇斌在諮詢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決策技能的方法論和實戰經驗,經常幫助企業將發展戰略轉化為可實施的組織戰略及人才戰略,幫助決策層把脈市場發展規律,並結合自身發展訴求和經營現狀,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分析各種可行性方案的利弊,並提供優質建議。
馬昕,現就職於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東北亞區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修企業管理專業人力資源方向,曾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商學院進修。熟悉人力資源模組運作及流程,擅於解決人力資源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曾參與組織公司內部培訓以及協助完成針對高層經理的領導力和多元化培訓。
吳凡,現就職於神州數碼(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畢業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多年來一直為執行特定業務戰略提供專業諮詢和支持,長期致力於在業務單元層面推廣人力資源制度、流程和方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決策是拼靈感、拍腦袋,還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1決策是什麼,不是什麼
1.2決策中的情、德、膽——決策與三商
第2章 建立決策模型——從心中有夢到心中有道
2.1心中有夢:確定決策目標
2.2心中有底:現狀分析
2.3心中有譜:決策方案擬訂與評估
2.4心中有道:監控實施與持續改進
第3章 首要的和最重要的——確定決策目標
3.1目標的重要性和首要性
3.2決策目標的三維判定原則
3.3目標也不是拍出來的——決策目標確定的步驟
第4章 決策的基礎——全方位的現狀分析
4.1了解自身狀況——SWOT分析
4.2把脈行業動態——五力模型
4.3緊跟時代潮流——PEST分析
第5章 決策的關鍵——決策方案擬訂與評估
5.1決策方案的擬訂
5.2哪個決策方案可以執行
第6章 決策的保證——執行與持續改進
6.1執行力重要嗎
6.2缺乏執行力的原因與改進措施
6.3持續改進,讓執行力保鮮——對戴明環的運用
參考文獻

序言

“決策”包含兩部分內容,“決”是指判斷、作決定的意思,“策”是指計謀、辦法的意思,所以決策就是在各種辦法中作出選擇判斷的意思。從實踐意義上講,應該是先有了計謀和方法才能作出選擇和判斷,所以“策”是“決”的基礎,沒有“策”只有“決”是空中樓閣,而沒有“決”只有“策”則是一盤散沙。
關於“策”的研究有很多,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就是三十六種策略,其實各個學科中的學派和分支所持的不同的觀點和理論也是不同的策略,比如,管理學中的行為科學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系統管理學派、決策理論學派和權變理論學派等。
關於“決”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著人類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關係。弗洛伊德試圖將人類的認知活動都歸因於情感的支配。經濟人假設認為,人類具有無所不知的理性,在經濟人的視角下,人類擁有完整、一致的偏好體系,可以在各種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邊沁的最大幸福原理認為,人類行為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幸福或是減少痛苦,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痛苦是每個人自己最清楚的事情,個人幸福組成了社會總幸福,但如何計算最大的幸福卻無計可施。西蒙認為,決策者都是“管理人”,因為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做到完全理性,如信息限制、生理限制、認知限制以及這些限制間的相互影響,並且常處於變動和矛盾的狀態,所以作為“管理人”的決策者只能以追求滿意解來取代追求最優解。
其實西蒙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講決策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正如管理一樣,決策也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決策的技術就是“策”,就是策略和方法,決策的藝術在於“決”字,在於審時度勢地從各種策略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或是收益最多的一個。例如,筆者做過一個諮詢項目,客戶是某汽車製造商,項目的目的是通過在經銷商層面採取統一的措施來增加客戶滿意度從而增加持續盈利的能力,當時的方案有三種,方案一是“進店有禮”,即客戶每次進店都有一個小禮品相送;方案二是“服務1+1”,即在規定的服務基礎上免費贈送一項額外的服務;方案三是“VIP尊享服務”,即客戶通過繳納一筆費用可以成為VIP會員,然後在規定的期限內享受VIP一對一的尊享服務,因為同時在三家店分別實施了三種方案,所以有條件進行對比分析,從短期財務回報來看最優的是方案三,因為方案一和方案二都是事先投入型業務,而只有方案三是需要事先繳納費用的,並且對於高端品牌的汽車廠商來講,有這種需求的客戶是多數的。但實施了半年之後卻發現效果最好的是方案二,方案三雖然在開始階段有充足的現金流,但是卻低估了實施尊享服務的成本和麻煩,比如,人員的培訓和增加的工作量的消化,結果卻是得不償失;方案一是費力不討好的,由於贈送的禮品都是可有可無的,並沒有多大的價值,所以客戶拿走了就忘記了,並沒有為經銷商帶來相關的收益;方案二倒是開展得別具風格,經銷商經常給客戶做些免費的檢查和車輛保養技巧介紹,並且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給出了很多建議,所以很多客戶感覺像是朋友一樣,有什麼需求也會第一時間主動找上門來。
掌握決策中技術和藝術並非難事,本書從決策的目標出發,設計出從“心中有夢”到“心中有道”的決策模型可以幫助讀者從過程上對決策進行把握和調整。
完整的決策除了通過收集策略做判斷之外,還需要有實施和持續改進的過程。有一個小故事講:一群老鼠害怕屋子裡面的貓,不敢出洞,已經餓了很久了。這時候有隻聰明的小老鼠想到個辦法,就是在貓脖子上繫上一串鈴鐺,這樣,貓一出來,鈴鐺就會響。老鼠們都非常贊同這個主意,可是怎樣才能給貓脖子上系鈴鐺呢?老鼠們又陷入了深思。再完美的決策也要靠實施來實現,本書將決策看做一個閉環,除了明確目標,分析現狀外還應該強化執行和持續的改進。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閱讀了大量國內外學者的相關文獻,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註明,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和感謝!同時,本書也邀請到同仁阮伯昭和趙赫參與到寫作。此外,由於編者學術水平有限,其中缺憾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學界同仁與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