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重慶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

戲曲是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深受民眾喜愛的獨特藝術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精神,加大對傳統戲曲的搶救、保護和扶持力度,大力推進我市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特制定以下政策。

一、總體要求,二、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三、扶持戲曲劇本創作,四、支持戲曲演出,五、改善戲曲生產條件,六、扶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八、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九、加強組織領導,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揚棄繼承與轉化創新並舉,堅持搶救保護與傳承發展並重,更好地發揮戲曲藝術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化強市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二)總體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建立專業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傳承機構為主體的戲曲保護傳承工作體系,健全學校教育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傳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機制和戲曲工作者紮根基層潛心事業的保障激勵機制。實現戲曲傳承發展“五個一批”目標,即創作推出一批優秀現代劇目,挖掘整理一批珍貴的戲曲文獻和優秀傳統劇目,培養一批德藝雙馨的專業戲曲人才,培育一批熱愛戲曲藝術的忠實觀眾,打造一批獨具戲曲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大幅提升戲曲藝術服務廣大人民民眾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於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

二、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

(三)開展全市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在2017年6月前,由文化部門牽頭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並完成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全面摸清戲曲劇種資源底數,建立地方戲曲劇種資料庫。
(四)實施川劇振興工程。設立川劇保護傳承專項資金,支持市川劇院及相關區縣(自治縣)川劇院團發展,大力實施優秀傳統川劇劇目挖掘整理、優秀川劇折子戲錄像、川劇藝術展演交流、川劇資料搶救保護、川劇人才培養五大工程,推動川劇藝術的繁榮振興。
(五)傳承保護地方戲曲。加強梁山燈戲、秀山花燈戲、酉陽陽戲等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與傳承,各有關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設立地方戲曲發展專項資金,將地方戲曲保護傳承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把符合條件的地方戲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實施搶救性記錄和保存。地方戲曲傳承發展聚集地,可申報評選地方戲曲名鎮和傳統村落。堅持在改革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面向市場,改革創新,提高戲曲作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六)加強戲曲藝術研究。支持藝術院校、社科單位成立專門研究機構,深入開展戲曲藝術研究,為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收集整理我市戲曲藝術文獻資料和歷史資料,集中拍攝記錄重點戲曲劇目、優秀戲曲表演藝術家影視資料。加強戲曲藝術評論,引導人們增長戲曲知識,提高鑑賞能力及水平。

三、扶持戲曲劇本創作

(七)加大劇本創作扶持力度。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畫,市級宣傳文化資金及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創作單位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項目予以支持。採取中青年創作人員深入基層體驗生活、老年劇作者搞改編、特邀全國知名劇作者委約創作、面向全國徵集劇本、與雜誌社出版社建立合作機制“五管齊下”的措施,推進戲曲劇本創作。各級財政支持開展“三個一批”優秀戲曲劇本創作扶持,通過“徵集新創一批、整理改編一批、買斷移植一批”,調動全社會戲曲劇本創作積極性、主動性,推出一批優秀戲曲劇本。

四、支持戲曲演出

(八)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根據各地民眾實際需求,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市川劇院、市京劇團和區縣(自治縣)的優秀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進景區演出。把下基層演出場次作為戲曲院團考核指標內容。

五、改善戲曲生產條件

(九)改善戲曲創作生產場地條件。在村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中整合相關功能設施,綜合設定活動場地,滿足簡易戲台功能。在城鎮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合理布局文化發展特別是戲曲演出空間。注重保護利用古戲台,鼓勵有條件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址等,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保護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利用成為特色鮮明的戲曲演出聚集區。市群藝館、各區縣(自治縣)文化館建設要按照國家頒布的用地標準和建設標準,綜合設定戲曲排練演出場所。市群藝館、區縣(自治縣)文化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方式,為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免費或低價提供排練演出場所。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國家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增加戲曲類保護利用項目的比重。採取靈活的產權形式,或以政府購買演出場所的演出時段、提供場租補貼等形式,幫助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解決演出場所問題。
(十)實行差別化的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城鄉建設、國土、規劃部門完善有關用地標準和建設標準,提出戲曲教學排練演出場所建設要求。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獨立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提供。支持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建設,在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現有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改造可兼容一定規模的商業、服務、辦公等其他用途,並按協定方式補充辦理用地手續。嚴格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供後監管,需改變契約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區縣(自治縣)政府城市規划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其中單獨建設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應在用地契約和劃撥決定書中明確,改變用途應由政府依法收回後重新供應。

六、扶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一)重點資助基層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基金對符合條件的區縣級以下(含區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流動舞台車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已轉企改制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經科學論證具有較強的保留價值,目前又缺乏市場條件的,劃轉為研究類、傳承保護類機構。
(十二)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市財政按照50%的比例,對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戲曲人才培養院校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鼓勵區縣(自治縣)財政參照市級財政的做法,對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統籌解決市川劇院、市京劇團演出運行經費。落實轉企改制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有關優惠政策。落實暫免徵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免徵部分小微企業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各項已出台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
(十三)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或個人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建立專項基金等形式參與扶持地方戲曲的傳承發展,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良好環境,發揮好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的綜合效益。努力轉變戲曲發展思路,堅持市場化運營,多創作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提高其文化市場份額,增加演出效益,逐步改變依託財政補貼的發展模式。

七、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十四)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制定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支持市內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設立戲曲專業,對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各級財政部門應切實落實大中專戲曲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鼓勵戲曲表演類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戲曲職業教育教學,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雙向進入”機制,設立技藝指導大師特聘崗位,鼓勵有條件的院校成立戲曲大師工作室。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戲曲職業院校合作,建立學生學習(實踐)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
(十五)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人才培養機制。制定戲曲人才培養計畫,市級宣傳文化專項資金加大對優秀戲曲創作表演人才培養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校或高職院校定期舉辦戲曲編劇、導演、表演、作曲、舞美等專業戲曲人才培訓班,為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培養後備人才。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畫,支持各級各類戲曲單位採取“一帶一、一帶二”等方式傳授戲曲表演藝術精粹。建立戲曲院校青年教師與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骨幹“雙向交流”機制,為培養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十六)完善戲曲人才保障機制。暢通引進優秀戲曲專業人員的通道,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和劃轉為研究類、傳承保護類機構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公開招聘戲曲專業技術人員時,應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和戲曲專業特點,注重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養和藝術成就,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政策要求組織實施招聘;對高層次、急需緊缺優秀藝術類專業技術人才,可按規定程式報批後,採取考核招聘方式招聘。將轉制為企業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範圍。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有條件的可購買商業保險,切實維護戲曲從業人員合法權益。鼓勵社會團體、社會資本等對戲曲武功傷殘、患職業病等特殊人員進行救助,有條件的可以發起設立戲曲從業人員保障公益基金會。

八、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

(十七)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結合學校教育實際,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戲曲內容的教育教學。各級教育部門要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各類學校演出,鼓勵大中小學生走進劇場。各大中國小校應採取觀看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現場演出、戲曲名家進校園專題講座、戲曲劇(節)目演出錄像、藝術課堂教學欣賞等多種形式,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1場優秀的戲曲演出;配合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啟動實施我市“戲曲進校園”演出活動,由政府購買服務,每年組織我市優秀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為具備演出場地條件的學校送戲曲演出。嚴把到學校演出和向學生推薦的戲曲劇目的內容質量關。支持學校建設戲曲社團和興趣小組,鼓勵大中國小校與本地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合作開展校園戲曲普及活動。鼓勵大中國小校特聘校外戲曲專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學校兼職藝術教師。
(十八)加大戲曲宣傳推廣力度。實施川劇《金子》等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畫,鼓勵開設、製作宣傳推廣戲曲作品、傳播普及戲曲知識的欄目節目。鼓勵電影發行放映機構為戲曲電影的發行放映提供便利。鼓勵新聞媒體加大戲曲宣傳力度。發揮網際網路在戲曲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普及和宣傳戲曲文化,擴大戲曲影響力。各級新聞媒體要加大戲曲宣傳力度,報導戲曲創作演出優秀劇目,報導傳承發展戲曲的好經驗、好做法,擴大戲曲的社會影響力。積極支持地方戲曲參加全國性展演、比賽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舉辦戲曲藝術展演、戲曲新星選拔比賽等活動。

九、加強組織領導

(十九)抓好貫徹落實。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精心部署,做好政策落地和督查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各級文化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認真抓好具體實施工作,確保取得實效。各級文聯協助做好實施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