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於2016年2月17日下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布時間:2016年2月17日
  • 發布單位: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意見下發,意見內容,

意見下發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秦腔等地方
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
陝政辦發 〔2016〕11號

意見內容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精神,進一步傳承、保護和發展陝西秦腔地方戲曲,打造特色品牌,彰顯文化軟實力,更好地服務“三個陝西”建設,經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支持秦腔等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的意義和目標
  秦腔是我國著名的地方戲曲藝術,被譽為“梆子戲鼻祖”,在陝西和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具有廣泛影響,深受廣大民眾喜愛,是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保護和傳承項目。此外,我省還有阿宮腔、碗碗腔、弦板腔、迷胡、線戲、道情等40多個地方小劇種,同樣歷史悠久,地方特色濃郁,先後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秦腔等地方戲曲在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引導社會正氣、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地各部門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以振興繁榮秦腔等地方戲曲藝術、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保護、傳承與發展並重,全力推動秦腔等地方戲曲藝術大發展大繁榮,力爭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健全秦腔等地方戲曲的保護、傳承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演出團體的體制機制和戲曲創作激勵機制,提高為廣大民眾服務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於戲曲活起來、傳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環境,形成全省重視和支持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重點工作和任務
   (一)加強優秀劇本創作。堅持傳統戲與現代戲並重,以搶救、保護、傳承、創新傳統戲為重點,統籌抓好現代戲的創作演出,建立編劇人才庫,支持編劇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採風活動;定期開展劇本研討和推廣活動,組織劇本評審,制定科學的激勵制度和評價體系;對列入省級重點創作項目並衝刺國家級大獎的優秀劇本,給予重點扶持。(省文化廳、省財政廳負責)
(二)提高秦腔音樂水平。建立秦腔音樂人才庫,搭建秦腔音樂創作平台。引導秦腔音樂創作人員紮根基層、深入生活,定期組織外出進行新思維、新技法的交流學習。建立秦腔音樂創作機構,完善場所、設施、器材。組織對傳統優秀秦腔音樂進行挖掘、整理,建立秦腔音樂庫,根據劇目需要加強對基本曲調的組合設計。(省文化廳、省財政廳負責)
(三)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培訓機構,改善辦學條件,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師資力量,不斷提高秦腔人才培訓培養能力;鼓勵支持秦腔表演藝術家通過帶徒方式,大力選拔和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對於專業技能突出、藝術特色鮮明的優秀人才,可按照國家和我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有關規定,由用人單位採取單獨招聘的辦法,招聘充實到藝術人才隊伍;加強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等各類專業人才培訓,進一步提高秦腔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四)完善戲曲檔案資料。加強對秦腔傳統劇目和近年來新創演優秀劇目的劇本、音樂、演出資料、音像資料、文字資料、照片資料、相關宣傳評論等檔案收集和搶救性整理,確保秦腔藝術檔案系統完整,並發揮應有作用。(省文化廳負責)
(五)重視流派傳承工作。藝術流派是秦腔藝術的寶貴財富,在秦腔發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對秦腔老藝術家、老藝人及傳承人代表作品的表演、傳播以及音配像、新作品創演活動要予以大力支持,取其精華、賦予新意、轉化提升,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技藝,為確立秦腔藝術流派起到引導、引領、規範和示範作用。(省文化廳、省財政廳負責)
(六)建立健全培訓機構。加強省戲曲研究院實訓基地和縣級秦腔劇團建設。對於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秦腔等地方戲曲,要加強傳承和展演場所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培訓功能,建立秦腔藝術專業師資隊伍,編制系統性、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大綱和系列教材,完善培訓設施,提高培訓效果,促進秦腔藝術人才隊伍素質和藝術水平不斷提升。(省文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負責)
(七)擴大展示平台。支持劇場與院團合作,充分發揮各類劇場的作用;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戲曲藝術表演團隊發展;加強各級新聞媒體地方戲曲欄目建設,大力開展地方戲曲巡演、匯演、節慶、賽事和下鄉、進社區等活動,力爭每個鄉鎮一月一場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組織秦腔影視劇和動漫作品生產創作,不斷拓展地方戲曲藝術表現形式,擴大推廣傳播平台;制定省級各藝術門類作品的選送、推薦、審批制度,確保對外文化輸出的形象和品質。(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地稅局、省國稅局負責)
(八)加強遺產保護。抓緊收集、整理、宣傳展示秦腔發展沿革和藝術成就,集中人力物力,組織對秦腔藝術珍貴音像和文字資料、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對健在的秦腔各門類、流派代表人錄音、錄像,確保秦腔藝術遺產得到妥善保護並發揮作用。(省文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九)打造精品工程。創作和推出一批展示傳統優秀文化和體現時代特徵的戲曲精品。整理和改編傳統劇本,不斷推陳出新,使老戲出新意,經典更精彩。大膽探索,積極創新,不斷推出既能“排得起、演得起、看得起、可傳承”,又能“走出去”交流的優秀劇目,同時編排演出能吸引人和打動人、觸動觀眾深度情感和適應新一代觀眾欣賞口味的現實題材新劇目。以5年為周期,精心打造3-5個秦腔精品劇目,衝刺國家文華大獎。(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十)推進普及交流。聯合出版社編纂秦腔青少年讀本,普及秦腔藝術知識,培養和壯大觀眾群體。繼續推進優秀秦腔劇目進校園,試點開設秦腔選修課,出版秦腔知識讀本,支持辦好秦腔藝術節、秦腔電視大賽、優秀經典劇目展(巡)演活動,鼓勵開展各類民眾性秦腔藝術展演活動。發展民眾性秦腔協會,鼓勵各類社會團體開辦秦腔“自樂班”,支持在公園、廣場、社區等場所的自娛性演出活動。加強與省外文藝院團藝術交流,擴大秦腔的傳播和影響範圍。(省文化廳、省教育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十一)保護藝術品牌。省戲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是我省秦腔藝術的重要品牌和傑出代表,是中華戲曲新式傳承的典範。要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大力傳承、發展其代表性的藝術特點和流派風格,在振興秦腔中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省文化廳、省工商局、省知識產權局、西安市政府負責)
(十二)整合最佳化資源。省、市、縣劇團設定應科學合理,最大限度用好資源。充分發揮人才引領作用,激發基層院團活力,加強一專多能的全把式演員培養。加大上下交流力度,選派省市業務骨幹到基層採風幫扶,基層演員到省市觀摩學習,建立聯動互動平台。(省文化廳、省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十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定辦法,堅持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以技藝和技能為標尺,更加注重舞台實踐,對長期紮根基層、從事戲曲事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一定傾斜。強化聘用管理,對於在聘的專業技術人員,每兩年組織一次工作業務業績考核,形成客觀公正、能上能下的評聘機制;建立劇目排演審查制度,從劇本、音樂創作、演員選定、舞美製作等環節嚴格把關,使真正紮根生活、紮根人民、謳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能夠更好地演出和傳承;加強對外交流演出報備工作,著力打造具有中華氣派、兼具陝西特色的優秀文化,樹立秦風秦韻藝術品牌。(省文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外事辦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地方戲曲傳承發展,將其列入“十三五”規劃,持之以恆地推動落實。要針對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傳承、保護和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要充分調動各級院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出人出戲、繁榮發展的目標。省文化廳要切實發揮好牽頭協調、督促落實作用。
(二)完善經費保障。全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秦腔藝術發展繁榮的投入扶持力度。省級文化發展基金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要按規定予以傾斜支持,科學配置項目和資金,確保發揮最大效益。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月2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