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而制定的法規。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用三年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簡稱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31日
  • 發布機構教育部
  • 實施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意見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

意見全文

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教高〔2019〕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課程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現就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設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體系,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二)總體目標
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實施科學課程評價,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夯實基層教學組織,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形成多類型、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簡稱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
(三)基本原則
——堅持分類建設。依據高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建設適應創新型、複合型、套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一流本科課程,實現不同類型高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全覆蓋。
——堅持扶強扶特。著力引導“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發揮引領示範作用,重點打造一批高水平課程,為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支持已有建設基礎、取得明顯教學成效的課程,讓優的更優、強的更強。重視特色課程建設,實現一流本科課程多樣化。
——提升高階性。課程目標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課程內容強調廣度和深度,突破習慣性認知模式,培養學生深度分析、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突出創新性。教學內容體現前沿性與時代性,及時將學術研究、科技發展前沿成果引入課程。教學方法體現先進性與互動性,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
——增加挑戰度。課程設計增加研究性、創新性、綜合性內容,加大學生學習投入,科學“增負”,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學習挑戰。嚴格考核考試評價,增強學生經過刻苦學習收穫能力和素質提高的成就感。
二、建設內容
(一)轉變觀念,理念新起來。以新理念引領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牢固樹立“三個不合格”理念,豎起“高壓線”,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書記校長不是合格的書記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推動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確立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度。
(二)目標導向,課程優起來。以目標為導向加強課程建設。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最佳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破除課程千校一面,杜絕必修課因人設課,淘汰“水課”,立起課程建設新標桿。“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明確要求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建設名課、講授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建設一批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聚焦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建設一批培養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設一批培養套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
(三)提升能力,教師強起來。以培養培訓為關鍵點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高校要實現基層教學組織全覆蓋,教師全員納入基層教學組織,強化教學研究,定期集體備課、研討課程設計,加強教學梯隊建設,完善助教制度,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實現青年教師上崗培訓全覆蓋,新入職教師必須經過助課、試講、考核等環節,獲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學校培訓部門頒發的證書,方可主講課程。實現教師職業培訓、終身學習全覆蓋,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將培訓學分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教師考核的必備條件。
(四)改革方法,課堂活起來。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創新教學方法。強化課堂設計,解決好怎么講好課的問題,杜絕單純知識傳遞、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現象。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好教與學模式創新的問題,杜絕信息技術套用的簡單化、形式化。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好創新性、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
(五)科學評價,學生忙起來。以激發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為著力點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強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考查,提升課程學習的廣度。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式、論文式、報告答辯式等作業評價方式,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加強非標準化、綜合性等評價,提升課程學習的挑戰性。“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擴大學生課程學習選擇面,強化課程難度與挑戰度。
(六)強化管理,制度嚴起來。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為重點嚴格課程管理。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嚴格執行國家對高校的生師比要求,完備師資隊伍。嚴格執行課程準入制度,發揮校內教學指導委員會課程把關作用,拒絕“水課”進課堂。嚴格考試紀律,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嚴格課程質量評估,在專業認證、教學評估中增加課程評價權重。
(七)政策激勵,教學熱起來。以教學貢獻為核心內容制定激勵政策。加大課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優秀課程和教師的獎勵力度,加大教學業績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的權重,營造重視本科課程改革與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
(一)認定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注重創新型、複合型、套用型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的創新性、示範引領性和推廣性,在高校培育建設基礎上,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具體推薦認定辦法見附屬檔案。
(二)認定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區域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需求,參照本實施意見要求,具體組織實施本地區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計畫。推薦國家級一流課程,注重解決本地區高校長期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課制宜建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並報我部備案。
四、組織管理
(一)教育部負責統籌指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工作,組織有關專家和機構研究制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套用與管理的相關標準規範。公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結果。
(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研究制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制定推動本地區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配套政策,建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加強省級課程服務平台的管理,積極推動一流本科課程開放共享。
(三)高校要最佳化課程體系,做好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規劃。組建優秀教師團隊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建立校內課程建設激勵機制,健全支持政策,完善課程管理和評價機制。“雙一流”建設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要率先建設一流本科課程。
(四)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要加強課程建設理論研究和分類指導,組織制訂相關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指南,引導高校匯聚優秀教師聯合建設課程群,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五)課程服務平台承擔一流本科課程服務和數據安全保障的主體責任,配合開展課程審查和線上教學活動。要不斷更新並提升技術和數據服務水平,監控和打擊不良學習行為。加強課程平台間的交流與合作。
(六)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等各類資源支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地方高校統籌地方財政高等教育資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支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
教育部
2019年10月24日。
附屬檔案:“雙萬計畫”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
一、推薦範圍
普通本科高校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且設定學分的本科課程均可推薦,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通識課等獨立設定的本科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等。
二、推薦類型與計畫
(一)線上一流課程。即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突出優質、開放、共享,打造中國慕課品牌。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認定,構建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合理、類別更加全面的國家級精品慕課體系。
(二)線下一流課程。主要指以面授為主的課程,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重塑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打破課堂沉默狀態,煥發課堂生機活力,較好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作用。認定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主要指基於慕課、專屬線上課程(SPOC)或其他線上課程,運用適當的數位化教學工具,結合本校實際對校內課程進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打造線上課程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大力倡導基於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套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優質課程申報。認定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四)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著力解決真實實驗條件不具備或實際運行困難,涉及高危或極端環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綜合訓練等問題。完成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認定,形成專業布局合理、教學效果優良、開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
(五)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活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建設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課程應為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非實習、實訓課程,配備理論指導教師,具有穩定的實踐基地,學生70%以上學時深入基層,保證課程規範化和可持續發展。認定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三、推薦條件
推薦課程須至少經過兩個學期或兩個教學周期的建設和完善,取得實質性改革成效,在同類課程中具有鮮明特色、良好的教學效果,並承諾入選後將持續改進。符合相關類型課程基本形態和特殊要求的同時,在以下多個方面具備實質性創新,有較大的借鑑和推廣價值。
(一)教學理念先進。堅持立德樹人,體現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致力於開啟學生內在潛力和學習動力,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課程教學團隊教學成果顯著。課程團隊教學改革意識強烈、理念先進,人員結構及任務分工合理。主講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學術造詣,積極投身教學改革,教學能力強,能夠運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三)課程目標有效支撐培養目標達成。課程目標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
(四)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合理。圍繞目標達成、教學內容、組織實施和多元評價需求進行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設計合理。
(五)課程內容與時俱進。課程內容結構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依據學科前沿動態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契合課程目標,教材選用符合教育部和學校教材選用規定,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體現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
(六)教學組織與實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創新教與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教學反饋及時,教學效果顯著。
(七)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教師備課要求明確,學生學習管理嚴格。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採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可回溯,診斷改進積極有效。教學過程材料完整,可借鑑可監督。
四、推薦方式
除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繼續按有關檔案實施外,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採用以下推薦方式。
(一)推薦總額
教育部按照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三年計畫總數確定推薦總額,分別下達至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二)分賽道推薦
按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特點分賽道推薦,名額分列。部省合建高校推薦課程納入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賽道。
(三)推薦方式
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部下達的三年推薦額度,在規定的年度上限數額內推薦。教育部直屬高校直接報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經主管部門同意後報教育部;地方高校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報教育部。
(四)推薦材料要求
課程團隊須提交申報書、時長10分鐘內的說課視頻(包括教學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改革成效等)和其他佐證材料。
五、認定方式
教育部分年度組織專家對推薦課程進行認定,經公示後向社會發布。對課程團隊成員存在師德師風問題、學術不端問題、五年內出現過重大教學事故,課程內容存在思想性科學性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
六、認定課程管理
教育部對認定的國家級一流課程實施動態管理,對課程實際套用、教學效果和共享等進行跟蹤監測。認定為國家級一流課程的課程須繼續建設五年,其建設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網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資源和數據。對於未持續更新完善、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課程團隊成員出現師德師風等問題的課程,將予以撤銷。

內容解讀

解讀一

《意見》稱,要建設一批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課程,一批培養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以及一批培養套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最佳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破除課程千校一面,杜絕必修課因人設課,淘汰‘水課’,立起課程建設新標桿。”
在教學方法上,強化課堂設計,杜絕單純知識傳遞、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現象,杜絕信息技術套用的簡單化、形式化,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
此外,《意見》提到,要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的評價,強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考查,提升課程學習的廣度。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式、論文式、報告答辯式等作業評價方式,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
《意見》提到,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對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教書育人是一個老師的天職。”
《意見》還提到,應嚴格執行國家對高校的生師比要求,完備師資隊伍。同時加大優秀課程和教師的獎勵力度,加大教學業績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的權重。
雙萬計畫
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的總體目標中提到,要嚴格課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簡稱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
“雙萬”中的“一萬”,是指認定萬門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從2019年到2021年,認定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雙萬”中的另“一萬”,是指認定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具體組織實施,並報教育部備案。

解讀二

為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教育部印發《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畫”將全面覆蓋所有類型高校、所有類型課程,推動我國本科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方式將按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特點分賽道推薦,名額分列,省部合建高校推薦課程納入中央部門高校賽道。教育部將分年度組織專家對推薦課程進行認定,經公示後向社會發布。對認定的國家級一流課程實施動態管理,對課程實際套用、教學效果和共享等進行跟蹤監測。認定為國家級一流課程的課程須繼續建設五年,其建設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網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資源和數據。對於未持續更新完善、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課程團隊成員出現師德師風等問題的課程,將予以撤銷。
實施意見還圍繞提升教師能力、改革教學方法、科學評價學生學習、嚴格制度管理、強化激勵機制等提出具體改革舉措。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介紹,自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以來,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振興本科教育。一年多來,“以本為本”成為最大共識,管理全面嚴起來了,學生忙起來了,本科畢業開始難起來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基本面開始成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