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語(閩東話)

閩東語

閩東話一般指本詞條

閩東語(Eastern Min Language),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內的一個語種,母語人數約950萬。其保存許多古漢語的特色,同時也有不少古齊語的遺留,與其他閩語不能互通,但和其他閩語劃組成齊語支。1963年在語言學分類上將閩東語作為閩語的一個語支。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閩東方言根據音韻和辭彙的不同,再被分做3種子方言,三者間交流有一定的困難。

閩東語被中國大陸官方定義為一種漢語方言。在國際上,有學者認為它是一種語言。不過,從語言學的定義來看,閩東語同漢語標準語差別迥異,甚至無法被說閩語其他分支(如莆仙語和閩南語)的人所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閩東語是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

閩東語的底層是上古齊語,漢武帝的遷民政策將中原人遷到福建。閩東語而後受到中古漢語官話影響、古吳語、古楚語影響後形成今天的閩東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東語
  • 外文名:Eastern Min Language
  • 別名:平話、閩話
  • 歸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
  • 人數:一千萬人
  • 語片劃分:侯官片、福寧片、蠻話片
  • 代表福州話福安話蠻話
  • 文字:漢字,羅馬拼寫
  • 分布:福建東部、溫州南部
分布,使用地區,使用人數,內部差異,子方言,侯官片,福寧片,蠻話片,語法,語言文化,平話字,來源,拼寫舉例,

分布

使用地區

閩東語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的福州市寧德市溫州市泰順縣與蒼南縣。福州話是閩東語的代表語言。
台灣的馬祖列島、東南亞的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的東馬(砂朥越州詩巫省有新福州之稱,通行閩東語)及西馬的實兆遠(有小福州之稱),和新加坡也有來自閩東移民講閩東方言。隨著美國使用福州話的閩東移民亦不斷增加,致使美國紐約曼克頓唐人街東百老匯一帶(紐約有三個唐人街,分別在曼克頓、布魯克林8大道及皇后區法拉盛)已通用福州話。此外,在日本和歐洲的部分地區使用閩東語的人數也逐漸增加。

使用人數

閩東語使用人數約一千萬人。

內部差異

韻腹簡化和韻尾的保留較好方面說福寧南片與閩南語有更多的相似性,福寧北片韻尾全部合併,韻腹變化較少則與侯官片更為一致。海墘閩語聲調方面最為一致的在於上聲幾乎都是強降調,而福寧片較為一致的在於兩個去聲基本為中升調或低升調,福泉中間地帶似乎以降調為主。

子方言

侯官片

福州話(hok ciu ua),主要通行於閩江流域中下游(包括其支流大樟溪古田溪流域)至入海口一帶,涵蓋11個縣市,分別是福州市區閩侯永泰閩清長樂羅源連江福清、平潭、屏南古田(即福州十邑)。以及尤溪縣的洋中,尤溪口南平縣東南的樟湖, 太平, 巨口, 赤門。
福清和平潭的福州話在音韻及辭彙上帶有一些閩南語的特徵,這是福州方言其它地方話所沒有的。
書寫系統:大部分的福州話辭彙都來自於古漢語,因此都可以用漢字寫出。譬如《閩都別記》(平話字:Mìng-dŭ-biék-gé)以及清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在福州發行的漢字版本的《聖經》。
福州話保留了許多獨特的辭彙,這些詞本字尚未確定。譬如否定詞“me;̤”,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寫法,其用法及發音相當於閩南語的“bē/bōe”(通常寫作袂、勿會),可能是同源字。有的人把它寫作同音字“賣”,但是“賣”的意思和它卻毫無關聯。有人以“袂”借音書寫,也有人創造一個由“勿”和“會”組成的全新的字,但是這個字卻沒有被大多數字型所收錄。
其次,由於缺乏鄉土教育,幾乎所有福州話的使用者都處於福州話文盲的狀態。他們認為方言無法用漢字寫出,而只有國語才能用漢字寫出。因此當他們書寫福州話時,往往通過國語的近似發音來錯用漢字。比如,操閩縣腔的人將“會使(a sāi)”一詞(意思是“可以”)通常被寫作“阿塞”。
平話字(Bàng-ua-cê):是19世紀美國在福州的傳教士根據福州話的音韻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它克服了使用漢字書寫福州話的一些弊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非常流行。

福寧片

主要通行於閩東北部的長溪水系附近地區,涵蓋7個縣市,分別是福安、福鼎、壽寧、周寧、寧德、霞浦、柘榮。與侯官片相比內部缺乏語言核心。
1、霞浦話:也叫福寧話。霞浦是福寧片內最為古老的縣份,西晉設立溫麻縣,後縣名幾經變更,歷經長溪縣、福寧州、福寧縣。明朝成化九年由福州府福寧縣升為福寧直隸州,轄本州及福安、寧德兩縣,清雍正十二年又升為福寧府,置附廓縣霞浦,為福寧片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福寧片取名自福寧府(治所今霞浦),霞浦話可在福寧片內通用。
2、寧德話:寧德由長溪縣(縣治在今霞浦)與古田縣兩地分割整合而成,有明顯變韻現象,且聲調在福寧片中稍顯特殊。
3、福安話:宋淳祐五年由長溪縣(縣治在今霞浦)析出。福安話後期變化劇烈,有明顯變韻現象,且用詞自成一體,與周邊的霞浦話、柘榮話、壽寧話差別明顯,存在一定溝通障礙。
4、福鼎話:福鼎於清乾隆四年由霞浦縣析出建縣,聲調綿軟且無撮口呼,在福寧片中別具特色。
5、柘榮話:柘榮原為霞浦柘洋,1935年由霞浦縣析出設立柘洋特種區,後改為柘榮縣。屬於閩東語中比較保守的分支,整體接近霞浦話。
6、周寧話:周寧原為寧德周墩,1935年由寧德縣析出設立周墩特種區,後改為周寧縣。周寧話後期有明顯變韻現象,整體音系接近寧德話和福安話,用詞類似福安話。
7、壽寧話:明景泰六年福安縣、政和縣各割出部分設立壽寧縣,因地處內陸,受外界影響較小,是閩東語內比較保守的分支。

蠻話片

(閩話片)
這裡的蠻,本義為閩,“蠻”為借音。因分布在浙南地區,所以自稱閩話(man/mai ou)。
閩東語(閩東話)
蠻話,主要通行於浙江蒼南縣沿海以錢庫鎮為中心的部分地區,系溫州市蒼南縣原住民語言,國家保護語種。蠻話具有語速快、連續變調、句末語氣詞豐富等特點。蠻話的底層辭彙是地道的閩東語,但聽感已高度南吳化,為混合語性質。
蠻講,主要通行於浙江南部的泰順縣除西北部分地區與東端一小片的大部分地區,當地俗稱蠻講話或泰順話。蠻講與閩東語福州話較為接近,而蠻話與福州話差異太大。

語法

1、肯定文句的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
例如: I kang Chuŏ. (伊/主語挸/謂語厝/賓語)/他(用濕布)擦地板。
2、當要否定文句的時候,通常在謂語前添加否定字「mỏ 無」。
例如: I mỏ kang Chuŏ. (伊 無-挸 厝)
3、在表示動作將來時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字「puoh (漢字有的時候寫成『卜』或訓讀做『欲』)」。(羅馬文句中聲調符號的不同是變調的緣故。)
例如: I puòh kang Chuŏ. (伊 欲-挸 厝)
4、在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的時候,在謂語加字「lẽ (無字,暫時用『口禮』表示)」或字「tuoh (著)」或兩者的合成詞「tuoh lẽ」。
例如: I lĕ kang Chuŏ. I tuoh kang Chuŏ. I tuoh lẽ kang Chuŏ. (伊 口禮-挸 厝;伊著-挸 厝;伊 著口禮-挸 厝)
5、在表示動作完成的時候,在謂語後添加字「khŏ lãu (去了)」,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通常省略。
例如:cu'ow ikang kv'oi'eilaw(厝一間去了)
6、表示禁止或阻止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禁止詞 ngu'eung (勿通)。
例如: n'vi ngu'eung i kang cu'ow. (汝勿通一間厝)
7、表示不必要做該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詞「ngu'sai (勿使)」;強調的時候則將賓語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省略。
例如:ngu'sai i kang cu'ow. (勿使 一間厝);或:cu'ow ngu'sai i kang (厝勿使一間)

語言文化

古詩詞中的押韻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國語中是 (者zhe-下xia),根本無韻可尋;在福州話中則是 (者[tsia]-下[kia]),完全合韻。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邊邑,思歸多苦顏。
在國語中是 (山shan-間jian-關guan-灣wan-還huan-顏yan);在福州話中則是 (山[saŋ]-間[kaŋ]-關[kuaŋ]-灣[uaŋ]-還[huaŋ]-顏[ŋaŋ]),完全合韻。

平話字

平話字(Bàng-uâ-cê),也稱作“福州話羅馬字”(Hók-ciŭ-uâ Lò̤-mā-cê),是19世紀早期來福州的英傳教士根據福州話韻書戚林八音》設計出的一種羅馬化文字,英文也稱作“Foochow Romanized”。平話字從最初的方案到標準化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於19世紀下半葉定型。
在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平話字一度興盛於福州話通行區的教會內,《聖經》、《讚美詩集》以及大量的傳教作品都使用了平話字。一些教會學校將平話字學習列入課程當中,比如福州陶淑女中和格致書院。在當時,福州本地百姓會說官話會寫漢字的人很少,而相對易學的平話字便成為了信徒書寫母語的首選。
閩南語白話字不同,平話字從未走出教會的圈子步入民間,而且即便是教會的人,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平話字。隨著近一個世紀來的國語運動的發展,如今,平話字已然為人所遺忘。

來源

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福州作為最早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成為了歐美傳教士紛至沓來之所。但在當時的福州,百姓既不會漢字,也不會官話,為了在這裡高效地傳教,研究並掌握本地的語言便成了這些傳教士的當務之急。平話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文獻可考的最初設計者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美以美會來到東亞的第一批傳教士之一的懷德牧師,他在1847年9月7日到達福州(參見:福州天安堂,另見)。他引入了一套被稱之為“William Jones音標”的記音系統來記錄福州話的讀音。這套記音系統全部採用拉丁字母,特殊的元音音素通過在拉丁元音字母上方添加特殊符號表示,例如,用à表示[ɛ]、ë表示[ø]、ö表示[ɔ]、ü表示[y],等等。這套記音系統已經具備了羅馬文字的雛形。但由於特殊記號都被標記在字母的上方,所以這種記音方案無法標示字的聲調。後繼的傳教士和學者——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麥利和、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摩嘉立(在福州生活了半個世紀)、E. H. Parker(英國外交官)等諸人又不斷地簡化、規範並豐富瓊斯音標。為了使這套方案能真正充當文字使用,聖公會傳教士愛爾蘭史犖伯做了一項重要的調整:將所有的特殊符號統一成兩點並置換到元音字母下方,另根據福州話的調值為七個聲調分別設計了聲調符號,標記於每個字主元音字母的上方。這樣,平話字就完全脫離了瓊斯音標的胎盤,作為一款正式的羅馬文字問世了。

拼寫舉例

戚林八音》中的韻母歌:
春花香,秋山開,
嘉賓歡歌須金杯,
孤燈光輝燒銀釭。
之東郊,過西橋,
雞聲催初天,
奇梅歪遮溝。
用平話字可以寫做:
Chŭng huă hiŏng, chiŭ săng kŭi,
Gă bĭng huăng gŏ̤ sṳ̆ gĭng buŏi.
Gŭ dĕng guŏng hŭi siĕu ngṳ̀ng gŏng.
Cĭ dĕ̤ng gău, guó să̤ giò,
Giĕ siăng chŏi chĕ̤ tiĕng,
Kiă muòi uăi ciă gĕ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