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長江之源一般指本詞條

長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崑崙山脈唐古拉山脈之間。長江三源,北源楚瑪爾河、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

歷史上認為有四個源頭

正源本支(南支)是一級通天河,即古代所稱通天河的上段,大體即布曲,是青藏鐵路唐古拉山鎮區域的主要走向;

正源南支當曲來自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接納當曲就形成第二級通天河;

源西支沱沱河開始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接納沱沱河就形成第三級通天河;

北源楚瑪爾河出於崑崙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接納它就形成第四級通天河。正源與北源之間的勒瑪曲(上流是秀水河)是季節河

1976年考察認為是三個源頭:認為沱沱河是主源,規定它匯入下面的大河起才稱通天河,而把歷史上稱為通天河上段的布曲降為當曲的最大支流。

2008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察隊再次進行長江源考證時,發現當曲河長與水量都要長於高於沱沱河,因此認為當曲為長江正源,但尚未被國家備案承認。

當代兼顧:當代的青藏鐵路在史稱通天河沿的地方設通天河站並列於沱沱河站(在沱沱河沿),兼顧歷史上的習慣稱呼。

長江源景觀十分壯麗,雪山冰峰,無垠草地,藍天白雲倒映在河水中,構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長江源頭保護區與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交叉關係,它的西部屬於可可西里保護區和唐古拉山鎮。水量比較:三大源頭中當曲的水量更大,且長度最長。

基本介紹

傳統分類,認識變化,當曲介紹,沱沱河介紹,交通,碑記,科考,謎團,

傳統分類

正源本支一級通天河
歷史變化:1.ga尕爾曲注入布曲青藏鐵路唐古拉山鎮的路段主要是沿布曲行進),此段舊稱通天河(是作為上段),大體即布曲,匯入布曲處舊稱 “通天河沿”(北方有沱沱河沿),可見,布曲、ga尕爾曲冬曲等匯合的河段,即匯合當曲之前,古代就稱通天河,而把當曲視為支流; 2.1976年考察後認為沱沱河是主源,因此作出兩個更名,一是把舊稱通天河沿更名為尕爾曲沿,二是沱沱河匯合後,才稱通天河,當時以河道長短為標準論級別高低,把 “古稱通天河的上段” 作為當曲的最大支流,顛倒了二者的主次地位,而且把沱沱河作為通天河的; 3.但當代又設通天河站並列於沱沱河站,兼顧歷史上的習慣稱呼
青藏鐵路唐古拉山鎮區域,北有沱沱河站,中有通天河站,南有雁石坪站(應該不是安多縣雁石坪鎮),說明通天河的本支不是沱沱河,就叫通天河,這是一級通天河,因為,沱沱河口在它的下面。
長江源
長江源所在的治多縣、曲麻萊縣等
一級通天河:又有三個支:本支伸向伸向唐古拉山口附近、伸向安多縣,青藏鐵路在唐古拉山鎮區域主要就是沿著它行進;南支是旦曲;北支是拉冬曲(它又有幾個支)。
值得了解:這級通天河的水量大不如沱沱河的,所以不大受重視,以前更重視沱沱河。
南源當曲
長江南源——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山麓的沼澤地,是一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澤地。在玉樹雜多縣北部。2008年9月,青海三江源科學考察工作歷經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後,以著名河流探尋者劉少創領隊的“三江源頭科學考察”科考隊認為,長江南源當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為正源的傳統觀點。此次科考採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技術,很多都是首次用於三江源頭科考。通過測繪儀器,測得沱沱河的最長支流長度為348.63公里,當曲則為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長出11.71公里。若這個結論得到國家認定,意味著長江的長度將更新,中國的地理教科書將改寫。
長江全長639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他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雜多縣的高原沼澤。當曲自世界海拔最高的沼澤發源,流向西北,納布曲後的又稱第二級通天河,折向東,納長江西源沱沱河之後,形成第三級通天河。
西源沱沱河
通天河接納沱沱河,形成第三級通天河
它的西源沱沱河,源頭是位於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脈的主峰格拉丹東大冰峰。在唐古拉山鎮
藏語裡“格拉丹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它像一座父親山,而它的兒女,就是它身下七十幾條現代冰川的岡加曲巴冰川。這七十幾條現代冰川提供了長江源源不斷的冰川水,西南側的兩道姜古迪如冰川,像兩把大鉗子夾住了姜古迪如雪峰,而南側較長一點的冰川,則是長江源頭的真正所在地。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這裡孕育出了長江的西源——沱沱河,此名來源於蒙古語托克托乃烏蘭木倫(意為緩慢的紅江)。長江源頭,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了2000年前戰國時代的一部地理書籍《禹貢》,說“岷山導江”,這所說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肅天水縣境內的一座山,當然這個說法跟實際情況差之千里,因為這個地方只是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源頭而已。明代徐霞客寫下“江源考”,指出江源應屬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遠,水流順直」的原則,認為沱沱河是長江的源頭。
北源楚瑪爾河
通天河接納楚瑪爾河,形成第四級通天河
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又名”那木齊圖烏蘭木倫“(蒙古語意為紅葉江),又稱曲麻萊河、曲瑪河。源出崑崙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在治多縣西部工委轄區),海拔5432米,流經多爾改錯(藏語意為石頭湖,蒙語稱葉魯蘇湖,意為沙湖)在曲麻萊縣以西的楚拉地區注入通天河
西源與北源之間的勒瑪曲(上流是秀水河)是季節河

認識變化

古稱通天河,上段在布曲
ga尕爾曲注入布曲青藏鐵路唐古拉山鎮的路段主要是沿布曲行進),此段舊稱通天河(的上段),匯入布曲處舊稱 “通天河沿”(北方有沱沱河沿)。
1976年曾認沱沱河為主源
但是,1976年考察後認為沱沱河是主源,因此做出兩個更名,一是把舊稱通天河沿更名為尕爾曲沿,二是規定沱沱河匯合後,才稱通天河。當時以河道長短為標準論級別高低,改變了幾大認識。
2008年發現當曲水量最大
可是,2008年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隊對長江源頭三大水系考察後認為,當曲長度比沱沱河長16.6公里,當曲的流量比沱沱河大5倍,當曲的流域面積比沱沱河多1.33萬平方公里,同時河谷發育程度也相對好一些,唯有河流方向與長江主流方向不一致。經綜合分析,考察隊建議在科考成果通過評審後,經過有關程式審核批准,將長江源頭(正源)定位於當曲的且曲。——但是這個建議還沒有被採納。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河流樹觀念認布曲為主幹
河流樹觀念:認為布曲是通天河的主幹,左右兩個大枝流。它的標準異於長度理論,認為河流如樹,左右大體平衡。
兼顧歷史稱呼
當代的青藏鐵路在史稱通天河沿的地方設通天河站並列於沱沱河站(在沱沱河沿),兼顧歷史上的習慣稱呼。因為,歷史上長期是把當曲、沱沱河等作為通天河的支流,它們匯入之前的河道就是稱呼通天河的,成了民間的習慣稱呼。
一些人認為爭論沱沱河還是當曲誰是長江(通天河)的正源,只有科考價值,也得照顧民間的習慣稱呼。

當曲介紹

長江有三個源頭,南源為當曲,北源為楚瑪爾河,西源為沱沱河。南源當曲,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霞舍日阿巴山東麓的高山沼澤,是真正的長江正源。河長360.34公里,流域面積30,219平方公里,根據遙感衛星探測計算以及多支探險隊測量,水量為長江各源頭之最,其長度居長江源諸河之冠。
建議在科考成果通過評審後,經過有關程式審核批准,將長江源頭定位於當曲的且曲。且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5054米的無名山地東北處,行政隸屬玉樹州雜多縣結多鄉。在沱沱河源頭,有中國機構立的“長江源”石碑,但《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第7頁稱“長江源當曲支流撒當曲”,第8頁稱“長江正源——當曲”,第10頁稱“進入長江正源當曲源區”。按照“河源唯長”、“流量唯大”和“與主流方向一致”的國際標準,科考採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技術,很多都是首次用於三江源頭科考。科考隊從唐古拉山鎮順沱沱河谷向東南行59公里後到達囊極巴隴,這裡是沱沱河與當曲的交匯處,海拔4470米。經觀測,沱沱河水面寬104米,最大水深0.82米;當曲水面寬87米,水深1.5米,流量相當於沱沱河流量的4倍。
《三江源頭科學考察地圖集》還對雜多縣作出這樣評價:“雜多縣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雜多縣是長江和瀾滄江兩大河流的搖籃,通天河一級支流當曲、瀾滄江主源扎曲均發源於這片神奇的土地。”在一本如此嚴謹的教科書里,為何三次將長江正源稱為當曲而非沱沱河呢.若這個結論得到政府認可,則意味著中國的地理教科書將改寫,長江的長度將更新。

沱沱河介紹

沱沱河亦作Tuotuo He,托托河。亦稱烏蘭木倫河,蒙古語意為「紅河」。
中國長江的西源。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的冰川中。長375公里(233哩),與當曲楚瑪爾河等共同組成長江江源水系。
長江源(長江之源)
沱沱河
沱沱河是長江的西源。早在《尚書》中,人們就在討論長江之源,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認為金沙江是長江之源,並著《江源考》一書論述。到了清朝,人們已認識到通天河,但依然無法確定長江正源。中國曾在1956年和1977年,兩次考察長江源頭地區,在1977年的考察中,認定發源於各拉丹冬的沱沱河是萬里長江的正源。
沱沱河從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後向北流過9千米長的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尕恰迪如崗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千米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裡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千米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
長江源(長江之源)
西南側姜根迪如冰川
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後,先經過一片廣闊的河漫灘,再經過一條峽谷,流到葫蘆湖附近,急轉東去。在經過了130多千米的流程後,河道變得開闊起來,在流到青藏公路沱沱河沿時,它已是深3米,寬20-60米的大河了。
著名的萬里長江第一橋就飛架在沱沱河沿的河灘上,它是長324米;寬11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
沱沱河從這裡繼續向東,到囊極巴隴時與當曲、布曲、朵爾曲匯合,它經過375千米,在這裡形成寬30多米的大河,從這裡起它的名字叫通天河

交通

從青藏公路入藏,會經過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長江源”碑刻。該石碑離開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就是長江源景區,車開過去相當方便。

碑記

走過三江源沱沱河大橋,遠遠就能看到橋北的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座發白色花崗石紀念碑。紀念碑立在姜古迪如冰川下游約300公里處的沱沱河沿。“長江源”紀念碑在一片潔白之中,帶著一種無法言狀的莊嚴和聖潔——俯瞰著蜿蜒曲折的沱沱河,俯瞰著岸邊的小鎮和來來往往的車隊行人。藍天白雲與它作伴,皚皚雪山是它的背景。紀念碑高2.5米,重14噸,選取了7塊優質花崗石材。碑石正面雕刻著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長江源”三個大字,背面刻著碑文: 摩天滴露,潤土發祥。姜古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長江之源,海拔五千四百米,壯乎高哉。自西極而東海,不憚曲折,經十一省市,浩浩湯湯;由亘古至長今,不擇溪流,會九派煙雲,坦坦蕩蕩。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國之魂也。江河暢,民心順;湖海清,國運昌。感念母親河哺育之恩,中華兒女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長江環境,保護長江生態。玉潔冰清,還諸天才;青山碧水,留以子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科學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測繪局/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 敬立
勒石立碑
1999年6月5日,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科學院等政府部門共同在長江源頭勒石立碑,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題寫碑名,以示對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視和保護。立碑江源,本是民間環保志願者楊欣的創意。他在1998年即提出了這個想法,意在通過這一行動,吸引一批科學家同往江源考察,以向國人警示長江生態破壞的嚴重程度,並請曾和他一道前往可可西里建築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的另一位志願者金輝撰寫碑文。1999年4月,政府部門接手這一計畫,楊欣淡出;金輝精心撰寫並幾易其稿的碑文未被採用。現徵得這兩位會員的同意,將金輝碑文原稿刊布於此,以表達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渾,容滔滔長江亘古奔流之豪氣,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英魂,堪稱文之精品。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碑文
附記
戊寅歲末,多年來為保護長江源隻身呼號奮鬥的民間環保活動家楊欣先生,策劃於一九九九年世界環境日在長江源頭建立一座環保標誌紀念碑,囑余作碑記。大江之標碑,歷史之文字也,輝之不敏,不堪此任,初稿幸得吾師仿佛先生脫胎換骨之匡潤,且蒙徐懷中張衛明、韓寶章、裴飆、顧德希、傅建平、吳稼祥、張文敬、杜蘭弟、張守仁姜成楠諸先生之賜教,乃有此文。大江東去,逝者如斯。忍看江河日下,痛當飲水思源。保護長江,需全社會共同努力;關愛家園,要付諸行動。謹以六百三十字文,獻給六千三百萬年與六千三百公里之大江,獻給大江之子。

科考

為進一步了解長江源區的生態環境現狀,為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提供數據支撐,由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和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青海大學-清華大學三江源研究院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共同組織多學科的科考隊,2019年8月30日正式啟動2019長江源區綜合科學考察。
為期6天的科考將對長江三源,北源楚瑪爾河、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進行實地調查,對該區域內的地質、動植物、土壤、水文水資源、社會人文開展現場調研及樣本採集工作。內容涵括地質演變、裂腹魚研究、植物種類結構變化、水情現狀及演變趨勢研究、三源區居民幸福指數與生態保護相關性研究等。
此次科考考察範圍大、任務重、涉及學科多,不僅要為長江源區的生態環境現狀和長江上游的生態保護及研究提供可用的數據資料,也將直接服務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工作。
2022年7月13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第二次大學生長江源科考隊出征儀式,17名青年學生與19名老師組成的科考隊,將奔赴長江源頭開展為期10天科學考察。

謎團

高原濕地退化
高原濕地的嚴重退化。1994年,當曲處處是沼澤、海子等,2006年9月,原來的海子、沼澤等濕地已不復存在,可以說濕地變成“實地”,大部分地方都已鹽鹼化。當曲源頭的濕地面積至少減少了一半。高原濕地的退化,對長江源來說是一個不幸的生態噩耗。高原濕地的逐步消失從當地來看並不是人為的,而是由於氣候變乾、降雨量減少造成的,但退化造成的直接後果便是草場沙化、荒漠化。由此,大量的黃土勢必將注入長江,使長江變成“黃河”。
生態再受威脅
盜獵者與反盜獵執法者用槍對峙,盜獵者獵殺各種珍貴動物並使用氯化汞毒劑。氯化汞的使用意味著如今的盜獵團伙使用的盜獵工具已經變化,不再用容易暴露的槍枝盜獵,而是用具有麻醉作用的毒劑來獵殺稀有動物,這給保護長江生態帶來了更加嚴峻的問題
科考勇士解密探險:當曲變長了 她是長江源?
驚險科考 暴風雨中唱兒歌
既是領隊又擔任此次漂流船船長的劉建稱,當漂流小分隊得知漂流船不能逆流而上,而給養只剩15包速食麵和少許乾糧時,隊員之間開始相互謙讓,有的說自己不喜歡吃速食麵,有的說自己拉肚子不想吃,都把面讓給隊友。脫險那天的早餐,他們將最後的3盒速食麵全部煮了。馬達感冒、馮春拉肚子,站起來都費力,但他們仍然不讓其他隊員背著走.”
與大部隊失去聯絡的那3天,每天都會遭遇至少1場的暴雨和冰雹。這時,隊員們就會將動力船推靠岸,躲在防雨布下唱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每次“演唱會”的開幕曲,然後是唱兒歌,一直唱到暴雨、冰雹停了後再踏上漂流的征途。作為1986年的老長漂隊員,王列詩感慨地說:“如果遇到不可抵抗的因素,肯定是要保證隊員的安全。20年前是激情和冒險,20年後更多理性和思考。”
“當曲變長了”
再探長江源”科考探險漂流隊完成對長江當曲河源的科考探險,返回成都的訊息經本報報導後,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此次再探長江源,科考隊首要任務就是測量當曲的長度及流量等方面的精確數據,讓數據來證明當曲和沱沱河誰更應該是長江的正源。科考隊領隊、本報首席記者劉建稱,科考隊完成了對當曲的全面考察。但相關的數據並不能馬上公布,此次活動的首席科學家唐邦興教授等專家還要進行整理和論證,論證後才能向社會公布,並提交給有關部門。劉建說:“可以公布的發現是,當曲和沱沱河一樣發源於冰川,並非此前大家認為的那樣發源於沼澤,這說明當曲變長了,她更可能是長江正源。”
2008年9月,中國三江源科考隊從唐古拉山鎮順沱沱河谷向東南行59公里後到達囊極巴隴,這裡是沱沱河與當曲的交匯處(E92°54′48″,N34°05′38″,海拔4070米)。經觀測:
沱沱河水面寬104米,最大水深0.82米,流域面積僅為16982.34平方公里
當曲水面寬87米,水深1.5米,流量相當於沱沱河流量的4倍,流域面積為32233.10平方公里。
而後,科學考察隊又對沱沱河水系、當曲水系的乾支流、冰川進行了考察量算,以極巴隴為結算點,結果顯示:
沱沱河——尕恰迪如冰川末端起,總長為349416.2米;
沱沱河——姜古迪如冰川末端起,總長度343720米;
當曲與最長支流且曲扎西格君起,總長為353597.9米。
同時,當曲的流量和流域面積均大於沱沱河,歷史上人類在長江源區的活動也以當曲年代為久,歷史記錄為多。因此,當曲的且曲源頭應為長江源頭。且曲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5054米無名台地東北處(雜西格君),行政隸屬為青海省玉,長江水質總體尚可,但已呈現惡化之勢,加強水質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長江流域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2個省區市。根據長江水文局2004年度對長江流域內37447公里河長進行的監測評價,長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水質較好的一、二、三類水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72.5%,但劣於三類水的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比例已由上一年度的22.5%上升至27.5%,其中四類水河長2611公里,占7%;五類水河長1886公里,占5%;劣於五類水河長5817公里,占15.5%。
長江的年淨流量約9600億立方米,占中國水資源總量的35%,但其排污量也占到了中國總量的34%。2004年度廢污水排放總量為288.1億噸(不含火電廠直流式冷卻水礦坑排水248.2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4.8億噸,增幅為5.4%。其中生活污水超過80億噸(含第三產業和建築業25.3億噸),占29.6%,工業廢水202億多噸,占70.4%。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長江流域的年廢污水排放量僅為95億噸,80年代末為150億噸。
沱沱河的泥沙量已有所增加,其原因是洪水流經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於草場遭到了自然或人為的破壞,但沱沱河具體是否遭到了破壞以及具體原因還都不得而知。
冰川逐年退縮
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環境的影響,長江源區的冰川正在逐年退縮,尤其是上萬年前的古代冰川的範圍正在縮減。
1979年沱沱河上游姜根迪如冰川為長江正源,首次向全球發布了1976年長江科考隊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姜根迪如冰川照片;
長江源(長江之源)
長江源
2009年6月曲向東先生攜“2度計畫”攝製組考察隊28人赴三江源地區考察,成功拍攝黃河源星宿海對比圖片,往昔星羅棋布的湖泊已變成戈壁荒野。隨後對長江源的考察因冰雪融化道路泥濘,在經歷了上百次的陷車之後,考察隊不得不止步於距姜根迪如冰川僅僅18公里處;
2010年3月12日曲向東和“2度計畫”攝製組考察隊20人,再探長江源,成功拍攝長江正源姜根迪如冰川現貌圖片。冰川的萎縮震驚世界.
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使多年來一直存在在某些國家和某些專業領域的話題,瞬間成為全球話題和備受爭議的話題。氣候變化的真相究竟如何.眼見的是否為實.耳聽的是否就虛.中國政府的態度該如何解讀.由此而引發的政治經濟環境將如何變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有沒有機會置身事外.到底該如何反應,該做些什麼.
2010年3月31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發布廳,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北京大學MBA校友會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發布會,發布的內容是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2009和2010年。圖片拍攝的內容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和黃河的正源:星宿海和姜根迪如冰川。圖片的拍攝者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曲向東和他“2度計畫”考察隊的隊友新加坡RH能源公司董事長王海榮先生。他們帶著七十年代著名攝影家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兩地的照片,分別於2009年2010年兩上高原,進入三江源地區考察,尋找茹遂初先生拍攝的地點。終於2010年3月15日成功抵達長江正源的姜根迪如冰川,完成了考察拍攝目的。
從他們現場發布的圖片來看,三十多年滄桑變化,黃河正源的星宿海已經名不符實,過去星羅棋布的美麗的湖泊風景,則明顯可以看到大片的冰川退縮融化。
看了這兩張圖片,也不禁讓人聯想起正在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這一切到底因為什麼.全球氣候變暖是否導致這些現象的直接原因.人類的生活生產是否是真正的罪魁禍首.與會的學者、專家與“2度計畫三江源考察隊”的曲向東、王海榮從這些話題引發了更加深入的探討,甚至不乏激烈的爭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