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規劃
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亞洲最重要的生態安全螢幕障和全球最敏感的氣候啟動區之一。上世紀末,人類牲畜活動加劇和氣候變化等因素使這一地區草原、湖泊、冰川等生態系統發生退化。為此,國家於2005年建立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10年來累計投入的資金接近90億元,近10萬牧民搬離了草原,超過70萬戶農牧民主動減少了牲畜養殖數量。
2016年4月9日,青海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部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提出將力爭於5年內建成三江源國家公園。
根據部署,青海將以“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為目標推進工作,最終於5年內將園區打造成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先行區,為全國同類地區提供示範。
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對外公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至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體制全面建立,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主體,基本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規劃指出,中期目標是到202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形成獨具特色的國家公園服務、管理和科研體系,生態文化發揚光大。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屆時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成為生態保護的典範,體制機制創新的典範,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建成現代化國家公園。
規劃稱,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破解“九龍治水”體制機制藩籬;有利於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有利於處理好當地牧民民眾全面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模式。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共12個鄉鎮、53個行政村。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內容詳見: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通知(發改社會〔2018〕64號)
動物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三江源國家公園共分布野生陸生脊椎動物270種,其中獸類62種,鳥類196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5種;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野氂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種。藏原羚6萬頭左右,西藏野驢約3.6萬頭,白唇鹿及野氂牛數量均在1萬頭左右,雪豹種群數量為392隻至659隻。
重大意義
生態退化遏制
經過10年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水資源量增加近80億立方米,草地產草量整體提高了30%。但目前仍存在社會保護參與度不高、牧民增收渠道狹窄,政府各部門權責不清、職能交叉等問題。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建立,將整合各部門、各地區職能資源實施生態整體系統修復,以理順三江源保護機制、提升保護科學性。同時更加注重相關農牧民生活的改善,通過合理利用現有生態資源打造一批可吸納就業的旅遊、有機農牧等綠色產業,讓民眾共享生態保護紅利。
成立研究院
2018年9月14日,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在青海省西寧市揭牌成立,這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國家公園研究院。該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發起成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景區保護
保護條例
2017年6月2日,根據通過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對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採礦、砍伐、狩獵、捕撈、開墾等違法行為,三江源國家公園資源環境綜合執法機構將進行責令停止、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等處罰,並視情節輕重處以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保護措施
2018年4月,三江源國家公園發布禁游令,以保護景區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
學界研究
2018年11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啟動黃河源頭雪豹調查活動,以填補三江源地區相關調查空白,推動學界進一步了解掌握當地雪豹的分布狀況。
2019年1月,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本底調查結果公布。調查顯示,公園園區草地資源總面積為995.85萬公頃,共發現33種重點保護植物。
地圖信息
地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G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