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

2020年2月,北京市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簡稱《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
  • 發布單位北京市文物局 
規劃背景
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象徵,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築奇蹟和無與倫比的文化景觀,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獨一無二的普遍價值。
北京長城是中國長城文化史卷的重點篇章,是明代長城中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複雜、文化最豐富的段落是中國長城建設高峰時代的傑出代表。1987年,八達嶺長城更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方案》,要求相關省份要對轄區內文物和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摸底,編制分省建設保護規劃。2020年2月,北京市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2021年2月,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專題會,審議通過了《建設保護規劃》送審稿。8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專題審議通過《建設保護規劃》及實施方案,市委主要領導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明確提出了工作要求。11月,經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印髮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分省規劃。
  一、更精準的覆蓋——帶動長城沿線區域整體發展
  北京長城包括北齊及明代兩個時期的長城,其中明長城為主體,主要為磚石砌築,總體保存較好,連續完整。北京明代長城拱衛著京師與皇陵,是中國長城的精華段落,由東西向和東北西南向兩大體系組成,二者在懷柔舊水坑西南匯合。長城大多構築於崇山峻岭、懸崖陡壁上,以氣勢雄偉、規模浩大著稱於世。北京長城賦存環境總體保存較好,長城沿線80%以上地區為山林地,植被覆蓋率較高。
  《建設保護規劃》規劃範圍原則上與《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2035)》確定的範圍銜接,規劃範圍秉承統籌協調的原則,與長城文化帶劃定範圍一致,綜合考慮長城保護區劃界線、鄉鎮行政邊界、自然及人文資源稟賦,以及淺山區、生態保護區等相關規劃的各類邊界情況進行協調銜接。規劃範圍涉及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昌平區和門頭溝區六區的42個鄉鎮,785個行政村,涉及戶籍人口約68萬人,約占六區戶籍人口總量的30%。同時充分考慮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六區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總體布局和管控要求。
  規劃範圍內的資源可分為長城資源、長城相關文化資源,以及自然資源三大類,總計2873處/片。其中長城資源、長城相關文化資源包含了世界文化遺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築等多類型和不同保護級別的對象,計2833處/片。自然資源包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礦山公園、重要水源區等7類,計40片。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對於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意義重大,有利於實現北京長城保護利用及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二、更遠大的目標——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北京方案
  2021年8月,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專題審議通過《建設保護規劃》,並強調北京要帶頭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城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抓好規劃組織實施,重在保護,將保護與傳承利用有機結合,推動長城文化帶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建設保護規劃》著重突出科學保護、價值延續;文化引領、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整體發展;分級分類、統籌協調等四方面原則。確定了“中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先行區”和“服務首都及國家對外開放的文化金名片”的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形象定位。藉助於北京率先啟動的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工作契機,凸顯北京長城代表性的價值地位和和保護利用工作的領先性,推動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益的樣板經驗,打造建設保護先行區。通過持續接待多國首腦觀覽北京長城,領略長城雄偉景觀及文化內涵,接待好年超千萬的長城遊客,充分闡釋長城文化,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知名文化遺產地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做亮中國長城文化金名片。
  《建設保護規劃》明確了“漫步長城史卷的歷史文化景觀示範區”和“文化、生態、生活共融發展的典範區”的建設保護目標,使之成為展示中國長城歷史文化景觀的最優資源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中的北京段應成為中國長城歷史文化景觀展示的示範區。不僅為社會,也要為當地人民提升生活品質,增進民生福祉,助力地方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服務。
  三、更科學的布局——“一線五區多點”構建公園架構
  《建設保護規劃》根據長城所在區各類文化和旅遊資源、山脈溝域環境、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村鎮資源條件等保護髮展要求和資源稟賦,確定“一線、五區、多點”的整體空間結構布局,通過保護線、整合區、做亮點,展現北京長城歷史文化景觀,弘揚當代中華文化強國精神。一線即長城資源主線,是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主體,也是展現長城核心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區,主要落實嚴格保護管控要求。五區即五個重點區域:馬蘭路、古北口路、黃花路、居庸路、沿河城,五個重點區域多是古代軍事防禦要地,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居庸路的居庸關、八達嶺長城,黃花路的慕田峪長城,古北口路的司馬台長城和古北口鎮,已經是成熟的長城開放景區。多點即區域內多個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傳統村落、旅遊景區等,是體現北京長城文化代表性特徵的重要資源點。
  《建設保護規劃》分為近期、中遠期實施。近期實施目標到2023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北京長城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標誌性項目基本建成。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項目初步落實,馬蘭路、古北口路、黃花路、居庸路4個重點區域建設初具雛形,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中遠期實施目標遠景展望到2035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全面建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長城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全面建立。
  四、更合理的功能——重點建設四類功能區
  《建設保護規劃》根據北京長城和沿線相關文物和各類資源的特徵和條件,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
  1.管控保護區:1片,由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世界文化遺產區及新發現發掘文物遺存臨時保護區組成,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對文物本體及生態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對瀕危文物實施封閉管理,建設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樣板區。
  2.主題展示區:5片,由展示主題明確、價值突出、邊界明確、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間組成,其中包括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三種形態。核心展示園由開放參觀遊覽、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相對便利的國家級文物和文化資源及周邊區域組成,是參觀遊覽和文化體驗的主體區。集中展示帶以核心展示園為基點,以相應區域的文物資源為分支,匯集形成文化載體密集地帶,整體保護利用和系統提升。特色展示點分散在主題展示區內,或鄰近區域,具有特殊文化意義和體驗價值,可幫助公眾體驗和理解長城文化。
  3.文旅融合區:20片,由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就近便可觀可游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組成,重點利用文物和文化資源外溢輻射效應,建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4.傳統利用區:90個,由北京長城沿線具有長城歷史或文化內涵的城鄉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的傳統生活生產區域組成,作為長城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遊、特色生態產業,適當控制生產經營活動,逐步疏導不符合建設規劃要求的設施、項目,形成國家文化公園優良的人文環境。
  五、更完備的配套——整合提升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
  根據《建設方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要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以及遠期至2035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全面建成的發展目標,結合北京市各項工作推進情況,聚焦“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類關鍵領域基礎工程。保護傳承工程著重實施長城搶險及研究性保護工程,探討研究型精細化保護工程技術方法;研究發掘工程通過長城文化、長城精神的系統研究,突出“萬里長城”整體辨識度,構建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適應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環境配套工程結合自然生態系統修復治理及村鎮綜合整治,配套改善旅遊線路,貫通重要節點,修復空間環境,完善道路設施,應急設施,公益設施,同時推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形象標識系統;文旅融合工程包括建設文旅示範區,培育有競爭力的文旅企業,科學規劃文化旅遊產品,開展深度體驗游和研學旅行,推出參觀遊覽聯程聯運經典線路,推動文化創意旅遊產品。開展戶外活動品牌塑造,推廣健康生活方式;數字再現工程加強數字建設,逐步實現主題展示區網路全覆蓋,連線國家文化公園官方網站和數字雲平台,對北京長城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進行數位化展示,逐步實現全部長城開放景區數位化導覽解說覆蓋系統。
  六、更矚目的項目——推動實施10大標誌性項目
  《建設保護規劃》明確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標誌性項目10項,其中國家級3項,北京市級7項。國家級項目包括頭號建設工程-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建成全面展示闡釋中國長城歷史脈絡及長城文化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長城文化研究的學術殿堂,全國文化中心、國家長城文化公園長城精神傳播的高地,國際長城文化交流互鑒的國家級平台;示範樣板工程-箭扣長城保護修繕及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建設,為明代長城本體保護提供可複製的經驗和樣板;打造經典品牌-北京長城文化系列節慶活動,多方面打造北京長城文化節品牌,提升北京長城文化影響力,宣傳弘揚長城文化精神。北京市級項目包括打通叫響“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構建“交通、文化、體驗、遊憩”於一體的國家風景道體系,協同北京北部六區及京津冀一體聯動;聯動提升八達嶺長城世界遺產核心展示區(含居庸關和關溝72景),彰顯中國長城主要關口的標誌性帶動作用;整合提升慕田峪-箭扣長城文旅融合區(含渤海所、北京結、九眼樓),探索慕田峪景區與箭扣長城聯動模式設立“萬里長城”主題標識區;協同提升古北口-司馬台長城文旅融合區(含蟠龍山、五里坨、潮河關),探索地方鄉鎮為主體、軍地合作、省際聯動等不同形式的長城景區開放模式,設立“萬里長城”主題標識區;統籌建立“長城人家”“長城村落”北京鄉村聯盟,開展北京市“長城人家”“長城村落”掛牌活動,真正形成長城民宿和長城村莊的品牌;建設“八達嶺長城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深入發掘整理長城公眾記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展示;製作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專題紀錄片,宣傳長城國家公園建設意義,深度記錄北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歷程和成效,營造民眾主動保護、社會廣泛參與、各方積極支持的良好氛圍。
  七、更聚焦的組團——集中打造5個核心區域
  踐行“整合區域資源”的規劃思路,根據長城沿線資源富集程度,以歷史上的“明星”長城冠名,確定了馬蘭路(平谷區)、古北口路(密雲區)、黃花路(懷柔區-延慶區)、居庸路(昌平區-延慶區)、沿河城(門頭溝區),五個重點區域涉及長城牆體長度約占北京長城總長度的10%。
  1.馬蘭路重點區域位於平谷區,涉及現金海湖鎮、黃松峪鄉。東起平谷區長城段1號敵台,西至平谷區長城段18號馬面(北寨長城段1號馬面),長城牆體長度約26千米。該段長城明代屬薊鎮馬蘭路轄。明長城將軍關段為國家級重要點段。重點區域特色定位為“長城+戶外休閒”,並作為京津冀長城保護協同管理試行區。
  2.古北口路重點區域位於密雲區,涉及現古北口鎮及河北省巴克什營鎮。東起密雲256號敵台,西至密雲376號敵台,長城牆體長度約30.4千米。該段長城明代屬薊鎮古北口路轄。古北口-金山嶺段為國家級重要點段,古北口鎮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重點區域特色定位為“長城+歷史名鎮”,並作為京冀長城景區協同發展試行區。
  3.黃花路重點區域位於懷柔區和延慶區,涉及現懷柔區渤海鎮、雁棲鎮、延慶區四海鎮。東起雁棲鎮蓮花池村東75號敵台,西南至響水湖景區段長城198號敵台,西北至延慶區111號敵台,北至延慶區302號敵台,長城牆體長約30千米。該段長城涉及明代昌鎮黃花路和宣鎮東路、南山路。明長城慕田峪段和箭扣段為國家級重要點段。重點區域特色定位為“長城+傳承樣板”,並作為跨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試行區。
  4.居庸路重點區域位於延慶區和昌平區,涉及昌平區南口鎮、延慶區八達嶺鎮。東起延慶區14號敵台,西至延慶區94號敵台,北至延慶區257號敵台,南至南口城堡,長城牆體長約38千米。該段長城明代屬昌鎮居庸路轄。明長城居庸關段和明長城八達嶺段為國家級重要點段。重點區域特色定位為“長城+國際名片”,並作為跨區長城景區協同發展試行區。
  5.沿河城重點區域位於門頭溝區,涉及齋堂鎮。東起齋堂鎮沿河城東嶺城牆,西至沿字拾壹號敵台,長城牆體長約4千米,以及連續無牆體連線的“沿字號”敵台線。該段長城明代屬真保鎮轄。明長城沿字號敵台黃草梁段為國家級重要點段。重點區域特色定位為“長城+紅色文化”。
  八、更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公園運行機制
  2017年8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市委決定成立由蔡奇同志任組長的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各項工作,並成立包括長城文化帶建設組在內的七個專項工作組。2019年12月,市委市政府高位協調,在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原有專項工作組的基礎上,增設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項工作組,統籌推進我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各項工作,實現了在體制機制上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範疇。2021年3月,經報請市委主要領導同意,設立北京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統籌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