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鏡文化與圖案
- 作者:賈亦顯、李婷
- 出版社: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1日
- 頁數:155 頁
- 定價:26.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5266336
《銅鏡文化與圖案》是2007年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亦顯、李婷。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沒有沿著從早期的稀有禮樂化銅鏡,到始於東漢精密的微型化銅鏡,再到宋以後廉價的平民化銅鏡的發展道路,進行敘述,也沒有按銅鏡的器型、紋飾……的演化進程敘述、甚至於撇開了與銅鏡同步發展的鏡盒、鏡架、鏡袋...
銅鏡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飾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銅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文化,鑑證歷史,創造財富,陶冶情操,成為人們投資收藏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作為當時先進性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
銅鏡是照面飾容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鑄造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遺產的珍品。銅鏡的背面裝飾著各種花紋和銘文。這些紋飾和銘文的產生與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鏡背面積小,紋飾所選用的題材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為...
最有名的要屬乾隆皇帝效仿"西清四鑒"編織成收藏銅鏡的《西清古鑒》和《寧壽鑑古》,他們外表似書,實以實木製成書形嵌入銅鏡,其上有銅鏡的時代、名稱及尺寸等說明。這不僅是古時最好的鏡譜,更是能體現銅鏡的收藏文化。提及銅鏡收藏,不得不說的是唐鏡。所以,我認為鑑藏唐鏡,要先研究中國唐代的民俗文化。
海獸鏡是唐代的典型銅鏡,象徵著唐代的絲綢之路,形式多樣。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有四千多年,先後經歷了五個時期:早期(以齊家文化、商周銅鏡為代表),流行期(以春秋戰國銅鏡為代表),鼎盛期(以漢代銅鏡為代表),中衰期(以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為代表),繁榮期(以隋唐銅鏡為代表),衰落期(以五代...
反之就會速墮地獄、受輪迴之苦。銅鏡是古人生活的日常用品,而尺寸小一些的則會隨身佩戴。制鏡工匠們將鸚鵡圖案鑲嵌在鏡背之上,不僅起到了裝飾的效果,美觀大方,也在無形之中為配鏡之人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讓人們時刻謹記"百善孝為先",更為我們了解唐代社會及其宗教文化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中國古代銅鏡的歷史長達 4000 多年,不同學者對其階段區分也有所迥異,有的將其分為三大時期,其一為鑄造盛世(戰國、兩漢、隋唐時期),其二為世俗化時期(宋、元、明時期),其三為衰落期(清代銅鏡逐步為玻璃鏡所代替)。也有學者將其劃分為更為細緻的 5 個時期:早期(以齊家文化、商周銅鏡為代表)、流行期(...
宋代銅鏡注重實用,不崇華侈,器體輕薄,裝飾簡潔,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帶柄等多種形式。背面多鑄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圖案紋飾,亦有光素無紋者。圖案處理常採取隱起、陽線並用,以線的韻律、節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
契丹文銅鏡 照面容用的器物。古代的鏡子用青銅製作,一般作圓形,照臉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大都鑄有鈕和紋飾。就考古發現看,出土銅鏡時代最早的為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尕馬台齊家文化墓葬里的銅鏡。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學者們認為它的下限應與夏王朝接近。殷墟五號墓中已出土四面鏡,鏡較小,背有直線紋...
圖案設計新穎,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鑄造技術上有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嫻熟的技藝。這種多鈕式銅鏡,不但分布於遼寧各地,而且還遠至朝鮮半島和蘇聯的沿海邊區南部一帶也有出土。多鈕銅鏡是韓國青銅時代的代表性器物。文物展出 2022年,多鈕銅鏡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方吉金——中韓日古代青銅器展”“韓國古代青銅文化...
金代(1115~1234年)是由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權。有金一代的119年間,不僅推進了變邊陲為內地、變蠻夷為華夏的歷史進程,而且以其民族主體中那種廣闊的容受性和銳意求新精神,幾乎在各個文化藝術領域都為多元一體的華夏文明書寫了濃重而多彩的一筆,史家謂其“典章制度幾及漢唐”。這裡,僅以銅...
銅鏡的歷史 銅鏡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我國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鏡,相傳起始於黃帝時期,距今約5000年。《軒轅皇帝傳》說:“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考古發掘出現存最早的銅鏡距今約4000多年,這表明我國鑄造和使用銅鏡的歷史相當久遠。銅鏡的發展經歷了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流行(春秋、戰國...
水波紋較強的畫面裝飾作用使得金代雙魚紋鏡圖案更加的生動鮮活,生動地表現了雙魚在泛波的水流中浮游覓食的活潑狀態。金代雙魚紋鏡以其靈動的生活氣息,高超的藝術審美情趣,細膩的鑄塑工藝,為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世人為之讚嘆不已。歷史發展 漢民族“魚崇拜”的思想對女真民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西漢“見日之光”鏡是西漢時期的銅鏡,該面銅鏡正圓,半徑3.7厘米,直徑7.4厘米,整體淨重約50克,背面裝飾有漢代風格的紋飾。此件文物為西漢時期的青銅器,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歷史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地區之一,銅鏡因鏡背多有精美圖案銘文紋飾,成為古代青銅器中獨成體系的精美工藝品。銅鏡背面鑄...
我國發現最早的銅鏡屬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戰國時期已很盛行。戰國銅鏡製作輕薄精巧,鈕較小,花紋多幾何形圖案。到西漢和東漢前期,逐漸厚重,鈕多作半球形,花紋除幾何形紋外,還有神人和禽獸等。東漢中期至魏晉時,新創浮雕畫像鏡,很精美。唐鏡製作精工,平脫鏡、螺鈿鏡極為富麗;紋飾有人物故事、花蝶、鳥獸等...
另外,我國最早的銅鏡是發現於齊家文化,所以有可能是先有‘山’形紋再有勾連雲雷紋,這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運用多重考據的原則,結合當今民族志資料相佐證,我們可以發現在古百越、巴、楚後裔壯、苗、黎、土家等民族的織錦、刺繡圖案中有大量類似於勾連紋的變形蛙紋,並且黎族至今依然把蛙紋作為圖騰崇拜,由此...
根據紋飾形象,結合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古代名物為銅鏡命名的方式,還是比較符合國人的傳統意識和文化心理的。規矩鏡的命名在我國最早出現在1942年銅鏡收藏家、學者樑上椿先生所著的《岩窟藏鏡》一書。後被國內學界接受並沿用至今。然而,這一命名並非定論。如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周錚先生,根據新莽時期的四神規矩鏡拓本...
外區多為禽鳥、瑞獸穿繞葡萄藤蔓花枝圖案。隨著銅鏡出土資料的日益豐富,各種紋飾類型的海獸葡萄鏡陸續被發現,異彩紛呈,大大豐富了唐代海獸葡萄鏡的文化內涵。出名 “海獸葡萄鏡”之名出自清代梁詩正等奉敕纂修的《西清古鑒》,這個叫法為現代學者所廣泛接受。另外一種常見叫法“海馬葡萄鏡”,出自宋代徽宗敕撰,王黼...
兩漢時期包括西漢、新莽、東漢,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強盛時期,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個方面都為漢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當時陶瓷業的進步和漆器的發展,雖然代替了青銅器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制銅工藝並沒有衰退,而是轉向了製造銅鏡等方面。因此,兩漢時期銅鏡的鑄制業獲得了重大...
雙魚鏡有著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個性特徵,是中國古代銅鏡中的一種,在金代的銅鏡鑄造中,雙魚鏡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銅鏡。北方遼金文化中魚擔負著重要的角色,所以金代雙魚紋銅鏡是金代人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雙魚鏡的鑄造工藝、鏡背的花紋、銘文、形制、變形的產生和發展到流行等,都和那個時代息息相關。魚紋的...
古人把這些性交姿勢濃縮於銅鏡之間,用於教育當時的新婚青年男女。可以說,這是一部最原始、最形象、最生動的性知識教育讀物。新婚夫婦通過此物,對於各種房事,一目了然,受益匪淺。可以很好地提高房事質量和受孕率,更好地去傳宗接代。文化意義 春宮鏡所反映的“春宮”文化其實就是性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