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鏃,青銅時代武器。1980年在吉林省盤石縣吉昌鄉吉昌村小西山石棺墓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鏃
- 館藏地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銅鏃,青銅時代武器。1980年在吉林省盤石縣吉昌鄉吉昌村小西山石棺墓出土。
銅鏃,青銅時代武器。1980年在吉林省盤石縣吉昌鄉吉昌村小西山石棺墓出土。該器氧化較嚴重,鋒、鋌稍殘。兩翼近脊處有兩條由窄漸寬的血槽。由脊至尖部呈紡錘狀,兩側有血槽。鋌呈圓形。殘長3.9厘米、翼長2.1厘米、兩翼寬0.9...
鏃字在古代就是族字,“族”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是一根旗桿下的兩支箭矢,取其聚集的含義。而說文解字中說”族”:族,矢鋒也,束之族族也。”“矢”所叢集謂之“族”。從而引申出眾多、成群、群體之意。常用的一些詞比如上班族,...
三棱銅鏃,俗稱“羊頭”。戰國及其後銅鏃的基本形制。鏃頭較雙翼帶鋌鏃漸小,鋌卻加長。戰國時出土的三棱桐鏃鋌有長達三四十厘米者。另有三翼鏃,三翼凸起,前聚成鋒;三稜錐鏃,剖面呈三角形,三棱前聚成鋒。參見“羊頭”。
周有銎雙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1] 中文名 周有銎雙翼銅鏃 館藏地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所屬年代 周 類別 武器 材質 銅 藏品編號 15036 質量範圍 0.01-1 kg 文物級別 一般 文物來源 接受捐贈 完殘...
雙翼帶鋌式銅鏃 雙翼帶鋌式銅鏃,商代銅鏃。其制:前端有鋒,後端有逆刺,中脊凸出,兩側有刃,脊下有鋌縛桿。商晚期,其雙翼夾角漸大,逆刺更加尖銳,兩翼出現血槽。沿襲使用至西周。戰國後,漸為三棱銅鏃所取代。
戰國短鋌三翼銅鏃 戰國短鋌三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清有銎雙翼銅鏃 清有銎雙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秦青銅箭鏃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此些展品為秦代的青銅器,長16.50—20.00厘米,出土於秦兵馬俑一號坑。秦兵馬俑坑出土的箭鏃約有4萬件,大體可分為小型和大型銅鏃兩類。大型銅鏃鋌長,鏃首特大,鏃首呈三稜錐形,鋌呈...
戰國長鋌銅鏃 戰國長鋌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殘雙翼銅鏃 戰國殘雙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殘偏翼銅鏃 戰國殘偏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鏃是戰國時期的一件銅器作品。【簡介】鏃之橫截面作三角形,狹刃,十分鋒利。青銅鏃是安裝在箭桿前端的鋒刃部分,用弓弦彈發可射向遠處。青銅鏃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屬最早出現的青銅兵器之一。其形制較多,主要有雙翼、三翼...
漢長鋌銅鏃 漢長鋌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漢三棱銅鏃 漢三棱銅鏃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周短鋌銅鏃 周短鋌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春秋晚期銅鏃 春秋晚期銅鏃是一件春秋晚期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春秋晚期銅鏃身長2,鋌長7.3 厘米。
商銅鏃 商銅鏃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商銅鏃長5.5厘米。
①鏃。遠射兵器。商周時已使用了複合弓,並在矢上安裝銅鏃。商代的銅鏃以扁平的凸脊雙翼鏃為基本形態,兩翼側刃前聚成鋒,向後形成倒刺。西周時仍使用雙翼鏃,但鏃鋒夾角增大,倒刺更加尖銳。東周時開始出現錐體三棱形鏃,三條側刃前聚成...
銅鏃是配合遠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銅鏃可分為大小兩種類型。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斷面呈三角形,底有九邊關。鋌為圓形或三棱形。鏃通長9.1~19.1厘米,其中首長2.6~2.8厘米,關長0.4~0.6厘米,挺長15~16厘米。鏃首與鋌接...
單就箭鏃來看,殷墟出土的銅鏃有四種:一是薄匕式,類似匕首的鋒部,鏃中有脊,兩側分葉,外緣帶刃,兩刃向前聚成鋒並向後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連線箭桿的鋌。二是三棱式,這種鏃呈長條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鋒,下出鋌。...
長鬍三穿銅戈(M2001∶525) /111 長鬍五穿銅戈(M2001∶477) /112 中胡三穿銅戈(M2011∶218) /113 銅矛(M2011∶29、261) /114 銅劍(M2011∶60) /115 橢方形銅盾鍚(M2001∶364、427) /116 雙翼內收形銅鏃...
該遺址出土的主要文物有:大、小 銅鼎各一件、銅甗一件、銅觚、銅戈、銅鏃各一件。這些青銅器經與其他類似的遺址和出土文物相比照,應屬商代晚期青銅器。2003年9月朱馬嘴遺址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灰層灰坑距...
在二號俑坑還發現一處特大型號的銅鏃,每支重量達100克。較其它銅鏃一倍。這不僅是秦俑坑也是兵器史上發現型號最大的銅鏃。使用這種銅鏃的必然是一種張力更大,殺傷力更強的弩。弩出土時裝在用麻布製作的弩衣內,木質部分雖已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