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銅鏃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商銅鏃長5.5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銅鏃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商代
- 長度:5.5厘米
商銅鏃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商銅鏃長5.5厘米。
商銅鏃是一件商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商銅鏃長5.5厘米。...
雙翼帶鋌式銅鏃 雙翼帶鋌式銅鏃,商代銅鏃。其制:前端有鋒,後端有逆刺,中脊凸出,兩側有刃,脊下有鋌縛桿。商晚期,其雙翼夾角漸大,逆刺更加尖銳,兩翼出現血槽。沿襲使用至西周。戰國後,漸為三棱銅鏃所取代。
春秋矢鏃 春秋矢鏃是春秋後期的一件銅器作品。【簡介】 此矢鏃銳鋒,兩翼張開,翼端呈收削之勢。青銅鏃始見於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是我國最早的青銅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時期可見帶鋌雙翼鏃,有的雙翼還呈鏤空狀。春秋時期常見的形制有翼型和無翼型,其中翼型鏃之雙翼出現了收削的趨勢。
鏃,漢語二級字,讀作鏃(zú),1、箭頭:箭鏃。2、形容箭的鋒利輕捷:“所為貴鏃矢者,為其應聲而至”。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鏃 1、箭頭:箭鏃。2、形容箭的鋒利輕捷:“所為貴鏃矢者,為其應聲而至”。青銅鏃是安裝在箭桿前端的鋒刃部分,用弓彈發可射向遠處。青銅鏃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屬最早...
《中國北方先秦時期青銅鏃研究》是2008年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岩。內容簡介 本書將北方先秦時期的青銅鏃分為夏商、西周、東周時期三大時間段,按照類型學的原理對青銅鏃進行類型分析,並以此為依據探討青銅鏃的演變特徵和發展規律,對各個時期的青銅鏃進行分期分段,並推斷出各期段的絕對年代,從青...
戰國鐵鋌銅鏃 此展品為戰國文物,出土於桓仁鎮抽水洞遺址。長10.5厘米,寬1厘米。鏃頭為銅製,三稜錐狀,銳鋒,鋌為鐵制。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青銅鏃 新石器時代青銅鏃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3,橫1.6 整器小巧而厚實,器身偏長,有脊有鋌有翼,鋒部截面成菱形,側鋒鋒利;翼殘存一邊;鋌分二段,上段與鋒身的脊線相連,截面呈縱向菱形,其上做出橢圓的小榫。
戰國三翼形銅鏃 戰國三翼形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盤龍城地區的商代早期隨葬青銅器的墓葬主要集中於李家嘴一帶。李家嘴 1號、2號商墓均為大墓,其中2號墓未經擾亂,隨葬青銅禮器有鼎、簋、鬲、甗、罍、盉、斝、觚斝、盤等,共23件,還有鉞、戈、矛、刀等兵器。其陪葬墓也隨葬有刀、錛、鑿、鋸、鏃等青銅工具和兵器。屬墓主的爵、斝皆 5件成套,是迄今...
古城地區以北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是商城冶銅業發展的資源基礎,商城內出土的鼎、jia 、爵等銅容器、銅鏃、銅刀等狩獵、生產工具以及有色金屬礦石和較多的銅煉渣,說明這些銅器很可能是在本地冶煉的。垣曲商城的建成,是商代的建築業達到了較高的發展水平的標誌,這座城的規模雖然很小,但在建築方法與工藝...
人們除了狩獵外,還在河中捕魚,城址中石鏃、骨鏃、銅鏃、蚌鏃、石球、石彈丸、陶彈丸、石網墜、陶網墜、骨魚鏢等漁獵工具為數可觀,表明當時漁獵業的發達,人們以肉為食,以皮製裘.以骨角制器。在農業、漁獵等多種經濟促進廠。加上便利的交通條件,促使其與周圍地區貿易頻繁,帶動了制陶、冶銅、建築、制...
秦弩機與漢弩機相比,缺少銅郭,因此弩力不會太大,望山上沒有刻度,精度也大大不及。一號俑坑出土銅箭鏃約40000餘件,除2件鐵鏃、4件鐵鋌銅鏃外,其餘均為銅鋌銅鏃。銅鏃是配合遠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銅鏃可分為大小兩種類型。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斷面呈三角形,底有九邊關。鋌為圓形或三棱形。鏃通長9....
陶器有鬲、盆、罐、瓮、尊、簋、盂、豆、甗、缽、杯、盤以及甑箅、陶紡輪、陶輪、陶拍等;石器有鏟、斧、矛、鑿、刀、鏃、鑽墊、石紡輪等;骨器有鏃、鏟、錐、匕、針、笄等。還發現銅鏃、卜骨、陶人頭像等遺物,根據地層關係和器物的形制,也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房基為半地穴式,門向北,門道...
到了夏末商初時,青銅兵器的鑄造工藝已達到一定的水平,這從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青銅戈、鏃等實物中可以看出。到了商朝,奴隸制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的軍事力量。必須擴大青銅兵器的產量,提高質量,並改進它們的戰鬥效能,用以裝備商王朝日益擴大的軍隊,因而青銅兵器有了更大的發展...
隨葬品極少,多數僅放置幾塊陶片而已,人骨除個別外多數不全,有截斷和刀砍痕跡,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兩種,死者身份較低,他們可能是專為商王朝奴隸主貴族冶銅的奴隸。遺物 懷珍坊遺址有銅器、石器、骨器、陶器及卜骨等遺物。銅器有直內式銅戈1件,銅鏃2件,小型銅刀1件,長條形銅鑽1件,圓柱形銅錐1...
鄒城發現出士的商、周至漢晉時期的青銅文物 120 件。第一部分 : 銅禮器 30 件 , 包括銅鼎、銅鬲、銅簋、銅豆、銅爵、銅觶、銅觚、銅卣、銅勺、銅洗、銅匜、銅盤等 , 戰國列鼎 9 件。第二部分 : 兵器 20 件 , 包括銅戈、銅劍、銅弩、銅鏃。第三部分 : 銅樂器 : 有甬鐘、銅饒等 , 並依據...
河南登封、山西夏縣等處出上銅容器殘片和銅鏃,表明夏代已進入青銅時代。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的早商青銅器有銅鏃、銅鑿、銅鈴等小件工具與器物,並且有銅爵數件,說明當時青銅冶鑄技術已具一定水平。商周時代 商代中期,青銅鑄造技術進一步發展,以鄭州二里崗為代表,已有爵、斝、鼎、盉等成組禮器。1974年鄭州張寨出土...
城內發現有夯土建築、灰坑、水井、墓葬等文化遺存,城牆內外不斷出土陶器,銅鏃、人骨等,在南牆南門遺蹟處,曾出土“古華邑”青石匾額。豐富的文化遺存為研究華夏民族的形成發展及探索中華文明的產生有著重要的考古學意義。是集仰韶大河村文化、商代二里崗期、西周時期、東周時期等文化遺存於一體的大型遺址。2013年3...
青銅鏃的發現意義重大。首先是它的時代與中原夏文化和早期商文化相當,但這肯定不會是西藏地區開始使用銅器的時代,應當還能追溯得更早一些。其次是銅鏃為消耗品,以銅鑄鏃表明當地當時的青銅冶鑄業已有了相當的發展。其三是銅鏃合金成份配置合理,表明當時已有較為發達的冶金科學理論。其四是銅鏃形態較為原始,遺址...
H18出土陶盆、石鏃、銅鏃等,H26和H8出土陶器、石器較多,有三件較完整的假腹豆,還有陶豆、帶系小罐,石器有礪石、石飾件以及銅鐵和銅渣。在第3層下,還發現幾處似有意放置在一起的器物,三、五件不等,有可能是隨葬器物,但不見人骨、葬具痕跡。M1,在T4第3層下,墓口距現地表1.1米,深入生土層中...
隨葬器物豐富,緊靠頭骨左右邊放置銅觚、銅爵各1,在頭部前方有陶鬲2個,出土時內有動物骨骼數塊。腰坑內出銎內戈1件,可能是陷落進去的。此外,在腿骨附近和腰部還發現散亂的銅鏃6枚。小型殉人墓M4,位於墓地中部,方向50。,長2.35、寬1.1、深僅0.53米。墓壙四周有一條板灰,當是木棺朽痕。墓地散存硃砂...
天湖墓地的商代墓中,除M27無銅鼎、M9被盜無觚爵外,每座墓的銅禮器組合基本上是鼎、觚、爵、斝、卣、尊、甗。M1多一件罍,M6多一件觶。銅兵器占的比重較大,一般都有戈、矛、鏃。M18和M28分別出一件鉞。主要銅禮器的時代相當於殷墟文化第四期,而銅兵器的時代相當於殷墟文化第三期。天湖墓地的20座周代墓...
同時在一號俑坑還發現一種形制特殊的弩,它是在殘長64厘米的弩臂上重疊了一根木條,在弩臂上還夾有銅飾件。顯然這些裝置都是為了增強弩臂的承受強度,說明它是一種張力更強,射程更遠的勁弩。在二號俑坑還發現一處特大型號的銅鏃,每支重量達100克。較其它銅鏃一倍。這不僅是秦俑坑也是兵器史上發現型號最大...
十里廟遺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東北5公里十里廟磚瓦廠東側。面積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出土遺蹟有墓葬、灰坑、窖穴、房基、水井;遺物有銅鏃、銅刀、坩堝、陶范、陶鬲、陶鼎、陶尊、陶罐、陶盆、石斧、石鏟、石刀、卜骨等。【十里廟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商周文化遺存。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