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戰國文物,出土於桓仁鎮抽水洞遺址。長10.5厘米,寬1厘米。鏃頭為銅製,三稜錐狀,銳鋒,鋌為鐵制。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鐵鋌銅鏃
- 館藏地點: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劉家溝村哈達河東岸
- 所屬年代:周
- 出土地點:桓仁鎮抽水洞遺址
- 所屬博物館:五女山博物館
- 所屬地區:遼寧本溪
此展品為戰國文物,出土於桓仁鎮抽水洞遺址。長10.5厘米,寬1厘米。鏃頭為銅製,三稜錐狀,銳鋒,鋌為鐵制。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此展品為戰國文物,出土於桓仁鎮抽水洞遺址。長10.5厘米,寬1厘米。鏃頭為銅製,三稜錐狀,銳鋒,鋌為鐵制。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於沙尖子鎮大夾板溝墓葬。長3.9厘米,寬1.2厘米。范鑄,三葉式,葉刃極薄,後段低於前段,向前聚成尖峰,圓柱狀鋌,鋌端中心有一圓突。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文物介紹 箭鏃,俗稱就是箭頭,就是箭的鋒刃部分。鏃字在古代就是族字,“族”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出是一根旗桿下的兩支箭...
東周時開始出現錐體三棱形鏃,三條側刃前聚成鋒,提高了穿透力。以後又把鏃鋌改為鐵質,這種鐵鋌銅鏃在戰國晚期的遺址中常有出土。②戈。是商周時的主要格鬥兵器,在有鋒刃的“援”後接安(柄)的“內”,垂直裝,用於橫擊、鉤殺和啄擊。商代的戈有曲內、銎內、直內等式,以後前二式衰落,僅直內戈日漸發展,...
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河北省滿城縣...
秦弩機與漢弩機相比,缺少銅郭,因此弩力不會太大,望山上沒有刻度,精度也大大不及。一號俑坑出土銅箭鏃約40000餘件,除2件鐵鏃、4件鐵鋌銅鏃外,其餘均為銅鋌銅鏃。銅鏃是配合遠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銅鏃可分為大小兩種類型。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斷面呈三角形,底有九邊關。鋌為圓形或三棱形。鏃通長9....
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河北省出土的...
早期的弓用彈射擊,稱為彈弓。彈有石制、泥制和陶製的。後來的弓用箭(矢)射擊。弓箭最早出現於遠古漁獵時代,是中國機械方面最早的一項發明。箭桿有竹桿和木桿之分。最初的箭鏃有石制、骨制和角制的,商周時用青銅鏃,秦時用鐵鋌銅鏃和鐵鏃,到漢時才完全用鐵鏃。春秋時已有弩。戰國中期的弩已很精緻(圖...
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方城縣四里店米家莊的山丘上發現一處楚長城烽火台,經發掘其為夯築而成的圓角方形半地穴式房址,發現有門道、柱洞、灶台等遺蹟,出土板瓦、筒瓦、陶鬲、高領罐、鐵鋌銅鏃等遺物,考古斷代為戰國中期。考古工作者還在該烽火台周邊的古道附近發現多處同時代烽燧,為研究楚長城烽火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