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於沙尖子鎮大夾板溝墓葬。長3.9厘米,寬1.2厘米。范鑄,三葉式,葉刃極薄,後段低於前段,向前聚成尖峰,圓柱狀鋌,鋌端中心有一圓突。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銅鏃
- 館藏地點: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桓仁鎮劉家溝村哈達河東岸
- 所屬年代:周
- 出土地點:沙尖子鎮大夾板溝墓葬
- 尺寸:長3.9厘米,寬1.2厘米
- 所屬博物館:五女山博物館
- 所屬地區:遼寧本溪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於沙尖子鎮大夾板溝墓葬。長3.9厘米,寬1.2厘米。范鑄,三葉式,葉刃極薄,後段低於前段,向前聚成尖峰,圓柱狀鋌,鋌端中心有一圓突。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
此展品為戰國時期文物,出土於沙尖子鎮大夾板溝墓葬。長3.9厘米,寬1.2厘米。范鑄,三葉式,葉刃極薄,後段低於前段,向前聚成尖峰,圓柱狀鋌,鋌端中心有一圓突。現收藏於五女山博物館。文物介紹箭鏃,俗稱就是箭頭,就是箭的鋒刃...
戰國鏃是戰國時期的一件銅器作品。【簡介】鏃之橫截面作三角形,狹刃,十分鋒利。青銅鏃是安裝在箭桿前端的鋒刃部分,用弓弦彈發可射向遠處。青銅鏃在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已出現,屬最早出現的青銅兵器之一。其形制較多,主要有雙翼、三翼與三棱三類,隨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戰國時期,遠射的三棱矢鏃已改成鐵鋌。
三棱銅鏃 三棱銅鏃,俗稱“羊頭”。戰國及其後銅鏃的基本形制。鏃頭較雙翼帶鋌鏃漸小,鋌卻加長。戰國時出土的三棱桐鏃鋌有長達三四十厘米者。另有三翼鏃,三翼凸起,前聚成鋒;三稜錐鏃,剖面呈三角形,三棱前聚成鋒。參見“羊頭”。
戰國短鋌三翼銅鏃 戰國短鋌三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有銎雙翼銅鏃 戰國有銎雙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三稜錐形銅鏃 戰國三稜錐形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殘偏翼銅鏃 戰國殘偏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殘雙翼銅鏃 戰國殘雙翼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戰國長鋌銅鏃 戰國長鋌銅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武器。
雙翼帶鋌式銅鏃 雙翼帶鋌式銅鏃,商代銅鏃。其制:前端有鋒,後端有逆刺,中脊凸出,兩側有刃,脊下有鋌縛桿。商晚期,其雙翼夾角漸大,逆刺更加尖銳,兩翼出現血槽。沿襲使用至西周。戰國後,漸為三棱銅鏃所取代。
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河北省滿城縣...
①鏃。遠射兵器。商周時已使用了複合弓,並在矢上安裝銅鏃。商代的銅鏃以扁平的凸脊雙翼鏃為基本形態,兩翼側刃前聚成鋒,向後形成倒刺。西周時仍使用雙翼鏃,但鏃鋒夾角增大,倒刺更加尖銳。東周時開始出現錐體三棱形鏃,三條側刃前聚成鋒,提高了穿透力。以後又把鏃鋌改為鐵質,這種鐵鋌銅鏃在戰國晚期的遺址中常...
戰國晚期的弩機外增銅郭,強化了機槽,這一部件就是適應蹶張的需要而產生的。戰國弩機的望山尚無刻度,西漢時出現了帶刻度的望山 (見彩圖西漢青銅弩機(河北滿城劉勝墓出土)),它的作用近似近代步槍上的表尺,射者依目標的遠近,通過望山控制鏃端的高低,找出適當的發射角,以便準確地命中目標。春秋後期,在我國...
1983年在台地西北側發現了鑄造作坊遺蹟,火膛坑存長4.8米,坑內堆積有紅燒土塊、草拌泥塊、草木灰、木炭等遺存,還有殘陶片、銅矛、銅鏃等戰國遺物。可見這是一處戰國時期的冶鑄作坊遺址。靈山 靈山位於大北城的西北隅,為一土台,經過文物勘探調查,它是西城垣與北城垣交角的一段城垣遺址,呈東北至西南走向。...
同時,在鄉村西北小溪河床也常於雨後發現銅鏃。其後,自1973年4月至1978年冬,又陸續發現規模不同的戰國墓十餘座,清理出土一批隨葬品。以牛堆戰國墓為例。文物 在面頭嶺墓群中,最初發現的牛堆戰國墓,是一座大型戰國時期的古墓,墓向180°,墓室於原地面構築,方形,邊長約3.3米,墓壁泥土夯築,墓高1.2...
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河北省出土的...
1983年在台地西北側發現了鑄造作坊遺蹟,火膛坑存長4.8米,坑內堆積有紅燒土塊、草拌泥塊、草木灰、木炭等遺存,還有殘陶片、銅矛、銅鏃等戰國遺物。可見這是一處戰國時期的冶鑄作坊遺址。靈山 靈山位於位於大北城的西北隅,為一土台,經過文物勘探調查,它是西城垣與北城垣交角的一段城垣遺址,呈東北至西南走向...
出土的秦弩機與戰國中期的楚弩機相比,弩臂由51.8厘米增至肋厘米,懸刀有所增長,望山與弦牙距也有所加寬。出土的數以萬計的銅鏃,除有兩支雙翼鏃外,其餘都是三棱鏃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的三出刃鏃。這是戰國末最盛行的類型,其特點是飛行中穩定,方向性和瞄準性較好。還有一種特大的鏃,長達4l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