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古《易筋經》養生術

金氏古《易筋經》養生術,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氏古《易筋經》養生術
  • 類別:傳統醫藥
歷史淵源,主要內容,

歷史淵源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易筋經》是我國傳統養生保健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功法,它是一種有益養生的強筋壯力的鍛鍊方法,以特定的姿勢,結合調心、調息、加強人體筋骨和臟腑的功能。坊間傳說易筋經為禪宗初祖、印度僧人達摩來到中國,於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所創。
《易筋經》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導引術。後歷經道家、佛家、武家、醫家的融合發展,在唐宋時期發展到鼎盛,並在社會廣泛流傳。後鐵木真率領蒙古部族進軍中原,各地戰亂四起,易筋經等一批優秀傳統功夫和養生文化逐漸沒落,幾乎滅絕。直到明、清以後社會上又逐漸出現易筋經,但多是原易筋經的某個分支或寺廟僧人根據自己的練功經驗和隻言片語重新編寫,大多數僅限於某種動作、姿勢或按摩推拿,已失去古《易筋經》真正的內容和體系了!

主要內容

金氏古《易筋經》以《易經》的思想為核心,以中醫理論、《黃帝內經》為基礎,建立在道學、儒學、佛學、武學、醫學的基礎之上,是目前保存最古老、體系最完整、內含最豐富的家傳絕學。俗話說:筋長一寸,壽長十年。《靈樞 經別篇》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可以生,病之可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金氏古《易筋經》除了有金氏易筋經十二式的動功導引術牽拉筋骨、打開經絡之外,還通過運用意念調動體內真氣的心法口訣、導引“內氣”循環在十二經絡以及五臟六腑之間的秘傳行氣路線、去“形”而生的靜功打坐練功方法、以及一招解千招的實戰擊技等一系列秘傳古《易筋經》練法,構建成動、靜結合,形、意、氣結合,陰陽互補的一套完整的治未病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