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橋樑

重慶橋樑,是指重慶市行政區域以內建成、在建或者規劃的跨江橋樑。

重慶河流資源豐富,橋樑數目多。

長江上有6座,即小南海長江大橋、銅罐驛大橋、黃桷坪大橋、木洞大橋、五寶大橋和麻柳嘴大橋。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橋樑分類,主要橋樑,

地理環境

重慶位於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長江從西南向東北橫貫境內,左岸有嘉陵江、小江、大寧河,右岸有烏江、綦江、磨刀溪等較大的一級支流及上百條中小河流匯入。且處於兩江交匯處的重慶主城區還坐落於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的丘陵地帶,整個城市格局裡山丘縱橫、河流密布,正所謂“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佇,水在城中流”,勤勞的山城人民便在山水之間架起了一座座各式各樣的古橋。

歷史沿革

烏江上游、渝東南地區以廊橋著稱,渝東北則多見索橋。因重慶地區V形河谷較多,石料豐富且強度高,所以這些古橋中,最為常見的要數石拱橋的身影。較為經典的如建於北宋年間的榮昌施濟橋,迄今上百年,清代時就被稱為“川東保障”,自1929年起已成為成渝公路的必經之橋;豐都奈何橋,距今500餘年,以其主張斷惡行善而聲名遠揚;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萬州萬安橋,是全國跨徑最大的磚拱橋……這也是有史料記載的重慶出現橋樑的第一個階段。

橋樑分類

世界上的橋樑可歸納為四大類:梁橋、拱橋、斜拉橋和索橋,這幾大種類在重慶都能見到蹤影。重慶主城區的跨江大橋數量和密度遠超其他城市,究其原因,山水格局無疑是造就這一盛況的重要因素。
到新中國成立前,近代重慶的橋樑分布廣、跨徑小,橋型仍以石拱橋為主。比如位於北區幹道的一號橋,是當時重慶城市橋樑中開工最早、規模最大的橋樑;而建於1930年的化龍橋則是重慶第一座公路石拱橋。

主要橋樑

建於1930年的化龍橋則是重慶第一座公路石拱橋。
長江上有6座,即小南海大橋、銅罐驛大橋、黃桷坪大橋、木洞大橋、五寶大橋和麻柳嘴大橋。
北區幹道的一號橋是石拱橋。
20世紀60年代,當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開建。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也是重慶第一座跨江的現代城市道路橋,它架於嘉陵江上,全長600米,是西南地區唯一的鋼桁梁城市大橋。
與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並行的還有渝澳大橋,它是與澳門合作修建,故由此得名,可謂友誼之橋,跟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各自承擔起南北單向的交通重任。
北碚朝陽橋工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座雙鏈懸索橋,曾享有“亞洲第一吊橋”美譽。
在北碚朝陽橋通車8年後,重慶主城在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即重慶長江大橋)才開始修建。
沙坪壩石門嘉陵江大橋,建成後,成為連線江北區和沙坪壩區的重要通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