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重慶大學早在1929年創辦之初,就設立了文學院。著名學者向楚文伯魯梅際郇賴以莊向宗魯商承祚楊明照吳宓,作家艾蕪、詩人吳芳吉等曾先後任教或就讀於文學院。1998年該校成立了人文藝術學院,恢復並新設立了文學和新聞專業。2007年1月,根據“十一五”學科發展規劃,組建了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
  • 所屬學校:重慶大學
  • 地區:西南 重慶
  • 現任院長:董天策
  • 名譽院長:馬勝榮
  • 現名: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辦學規模,辦學理念,專業介紹,現任領導,師資隊伍,師資概況,具體人物,機構設定,

辦學規模

現設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兩個本科專業。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五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新聞傳播學專業學位碩士點,新聞學為重慶市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加拿大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建立了“2+2模式”的雙學位合作辦學項目,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學本科專業的二年級學生可申請赴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班福校區新聞傳媒專業進行三、四年級的學習,並分別頒發重慶大學和勞里埃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800餘人,專職教師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特聘院長、博士生導師馬勝榮教授是新華社原副社長、常務副總編輯,是我國從事國際新聞報導的知名專家。
重慶大學“文字齋”重慶大學“文字齋”
學院正在建設技術設備先進、綜合功能強大的新媒體傳播實驗中心,並與新華社重慶分社、重慶廣電集團、重慶報業集團、重慶出版集團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平台和學生實習基地。

辦學理念

憑藉綜合大學的辦學優勢,以漢語言文學為基礎,以新聞傳播學科為重點,注重與外國語言文學、社會學、法學、經濟管理、影視藝術、信息科學、數字媒體等學科融合交叉的學科發展特色,通過開放式和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職業水準的綜合型、創新型人才。

專業介紹

學院設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兩個本科專業。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五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新聞傳播學專業學位碩士點,新聞學為重慶市重點建設學科。
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史類)
·本專業在承續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上,注重文學與文化的結合,加強文理滲透以及現代傳播技術的運用。在學科建構中,力圖將傳統漢語言文學、文化與影視傳播技術、當代新興藝術形態,以及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地域文化相結合,旨在培養既具有漢語言文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又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能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各類學校、文化團體、跨國企業以及大眾傳播媒體從事公共關係管理、對外文化交流、文化管理、語文教學、文學創作、高級文書、廣告宣傳和企業文化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基礎寫作、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世界文學、文藝理論、語言學概論等。
新聞學專業(文史類)
·本專業在承續傳統的新聞學專業基礎上,緊跟國際傳媒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我國新聞事業改革的前沿,注重文理滲透、學科交叉以及信息傳播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媒介素養和職業水準的國際新聞與傳播領域的專門人才。該專業的二年級學生可申請赴威爾弗里德·勞里埃大學班福校區新聞傳媒專業進行三、四年級的學習,並分別頒發重慶大學和勞里埃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
·主幹課程: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中國新聞史、世界新聞史、電視攝像與編輯、電視節目現場製作、視聽語言、、電視編導學、傳媒套用攝影、電視欄目策劃與編排、廣告學等。
·就業方向:可在政府外宣部門、國際通訊社、跨國傳媒公司、大型企事業單位外事部門和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電台、通訊社、報刊社、網路媒體等部門從事新聞采編、新聞評論、影視編導、節目主持、信息採集與分析、新聞發言人、輿情研究、媒介策劃、國際文化交流、網路編輯出版、公共關係以及媒體經營管理等工作。

現任領導

院長 馬勝榮:1946年11月生,浙江建德人,1969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後曾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1973年3月進入新華通訊社從事國際新聞報導。1975年至1977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留學,專修東南亞事務。在新華通訊社工作的30多年中,曾多次擔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訪的記者組組長併到許多國家採訪,擔任過新華社駐曼谷分社和科倫坡分社的首席記者。在新華社國際部先後擔任過編輯、發稿人、英文編輯室主任和國際部副主任。1995年調任新華社副總編輯。2000年至2007年任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現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
學院領導學院領導
副院長 張 瑾: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教授。重慶市市級“五個一批”理論類人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重慶市高校首批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997年-1998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和佛蒙特大學做訪問學者;2005-2006年美國康乃爾大學中國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多次赴香港、台灣、美國和新加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7-9月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從事“抗戰時期重慶城市圖像”課題研究。曾參與美國美中學術委員會“抗戰重慶期刊與出版物”國際合作項目,先後獨立主持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中國國家留學基金項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基金以及省部級重大項目等。代表性成果《權力、衝突與變革:1926-1937年重慶城市現代化研究》獲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曾在《抗日戰爭研究》、《近代史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史學月刊》、《民國研究》、《中國社會史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研究領域有:重慶城市史研究,盧作孚與川江航運研究,“下江人”與重慶城市社會變遷,西方主流媒體與抗戰重慶城市形象研究、中國新聞傳播史,媒介與社會研究,國家及地區形象傳播戰略研究。

師資隊伍

師資概況

學院有本科生、研究生800餘人,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廣播電視藝術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文化傳媒方向的工程碩士。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崗教職工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士學位者超過80%,已形成一支以博士和優秀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師資隊伍。

具體人物

教授、副教授:馬勝榮 張瑾 苟世祥 敖依昌 賈文鶴 彭逸林 魏佳 李興亮 歐陽照 龔澤軍 劉 瓊 劉揚 劉海軍
兼職教授、副教授:海霞 尹韻公 鄭保衛 黃文 劉保華 任波 呂屏 左曙光 楊尚鴻 謝晉陽 黃琳
講師、助教:杜積西 趙麗君 賈茜 李章川 陶楠 楊涵 陳禕婧 彭輝 雷雨 錢鋒 彭磊 鄭靜

機構設定

機構設定圖:
機構圖機構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