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城市學院)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城市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前身為原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52年,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學術地位。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築大學和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成新的重慶大學後,學院又與原重慶建築大學套用科學與技術測量學科和原重慶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一起組建而成目前的土木工程學院,其辦學力量、規模以及學術影響和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學院現設有土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測繪工程三個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教育部第三批全國“高等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和重慶市首批“優秀特色專業”,連續三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全國專業教育評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52
  • 類別:公立大學
  • 主要院系:土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和測繪工程
簡介,組織機構,規模,學院領導,組織機構,總述,建築工程系,師資力量,專業設定,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發展前景,學科建設,

簡介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最早成立於1933年,1952年10月成立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學院。2000年,在原重慶大學、原重慶建築大學和原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成為新的重慶大學後,與原重慶建築大學測繪學科一起組建成新的土木工程學院
朱可善、吳慧弼、劉南科、白紹良等老一輩專家帶領下,經過60多年的勵精圖治,滄桑砥礪,學院始終堅持“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院訓,秉承“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思想,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學術地位,曾享有原建設部建築老八校之首。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名列全國第八。
學院下設建築工程系、勘測工程系、基礎教學系等3個教學系,結構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安全與防災工程研究所、橋樑與道路工程研究所、工程建造研究所、地質與地下工程研究所、測繪工程研究所、建築力學研究所和建築圖學研究所等9個科研所。
學院現有教職工220餘人,重慶市學術學科帶頭人10名,重慶市教學名師1名,重慶市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2個。
岩土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和力學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為建設部重點學科。
設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和力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土木工程、力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等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擁有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重慶市山地城鎮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學院現有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學院在讀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總計3000餘人。
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60年的辦學歷程中,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把土木工程專業打造成為了國家的品牌專業,在國家先後四次的本科專業教育評估中,以優秀成績和最高評估年限(8年)通過。
自學院成立以來,已為國家培養土木工程各層次畢業生20000餘人,其中土木工程專業歷屆畢業生人數居全國同類院校的首位。
我院歷屆畢業校友,保持著思想好、素質高、能力強、後勁足、能吃苦、敢擔當的顯著特點,以出色的業績報效祖國,也為母校增光添彩。
土木工程學院先後完成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973”重大基礎研究和“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0餘項,取得了一批有顯示度的科研成果並榮獲數十項科技進步獎。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城市學院)

規模

學院現有教師16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51人,講師及以下職稱91 人,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為84人;現有職工62人,其中實驗室人員36人。總體上能滿足學院招生人數逐年增長後從數量和質量上對師資的要求。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24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人、碩士研究生98人、本科生2285人。學院成立以來共為國家培養畢業生近萬人。
學院現有七個實驗室,除裝備有能滿足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各門實驗課所需要的各種常規實驗儀器、儀表、設備外,還擁有1986年經世界銀行貸款裝備的美國MTS電液伺服實驗系統、美國HP3562動態信號分析系統、日本7V08及7V13測試數據採集及分析系統、英國INSTRON電液伺服材料實驗系統(帶岩石試樣三軸儀),以及國產10000kN電液伺服長柱試驗機和5000kN長柱試驗機等較先進的試驗設備,能滿足學院各學科科學研究及培養研究生的需要。其中結構工程實驗室為建設部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為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學院學生計算機用機條件較好,建有專門的CAI計算中心為學生提供上機服務,學院還專門設有專供博士生、研究生及教師進行科研和學科建設現代化網路室,配有先進的微機和快速、方便的網路服務。
學院圖書資料室現有各類圖書、科技資料及圖集近30000冊,中外文期刊共162種,其中外文期刊34種,供學院師生查閱。

學院領導

【榮譽院長】楊永斌
【院長】楊慶山
【黨委書記】華健民
【副院長】張川陰可夏洪流、謝強
【黨委副書記】馬驥

組織機構

總述

現設建築工程系、岩土工程系、路橋工程系、安裝工程系、測繪工程系等五個系 。
成立建築力學教研室、建築圖學教研室、防災教研室及專業英語教研室等四個直屬教研室,其中,建築力學教研室由結構力學教學小組、理論力學教學小組、材料力學教學小組三個教學小組組成。
成立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及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教學實驗中心兩個實驗中心。其中,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由結構工程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路橋工程實驗室、施工實驗室、測繪實驗室、網路實驗室、安裝實驗室組成;土木工程專業課教學實驗中心由工程地質實驗室、工程力學實驗室、建築圖學模型室、施工實驗室、測繪工程實驗室、CAI實驗室組成。

建築工程系

系主任:程睿 副系主任:楊忠平 康明
建築工程系是學院最早成立的教學機構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變遷,目前成為學院規模最大,承擔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工作的專門機構。
建築工程系現有在職專任教師115餘名,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2人,占教師總數的62.6%;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建築工程系擁有學緣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為主的師資隊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截至2014年,建築工程系下設相關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建築工程系承擔了3個大類系列課程建設項目,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1門,重慶市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近年來教學成果顯著,作為主持和主要參與者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校級教改項目10項;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重慶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建築工程系歷來十分重視教材建設,鼓勵教師編寫高質量的出版教材,組織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和有實踐工程經歷的教師組成教材編寫小組。全系共有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和高校土木工程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
建築工程系主要承擔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每年招生規模約300人。自三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願選擇專業方向,並按建築工程、地下建築與工程、路橋工程和安裝工程四個課群組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建築工程系在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在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並積極探索多樣化模式,與泓深學院聯合培養的泓深土建班、學院設立的卓越工程師教育班進一步提升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未來將深入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多樣化培養方式,實現國際間聯合培養、行業實踐與課堂理論教學的深入結合,加快發展,力爭成為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培養基地。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2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62人,博士生導師32人。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6名,重慶市“巴渝學者”3名,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重慶市學術學科帶頭人9名,重慶市教學名師1名,重慶市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2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緒紅(院士)、楊永斌(院士)
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七虎(院士)、鄭穎人(院士)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漢龍(教授)、周小平(教授)、楊慶山(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劉漢龍(教授)、周小平(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劉漢龍(教授)、劉新榮(教授)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
李英民(教授)、劉新榮(教授)、周小平(教授 )、趙瑜(教授)、董銀峰(副教授)、劉界鵬(研究員)
巴渝學者
周小平(教授)、李正良(教授)、李英民(教授)
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周小平(教授)
重慶市學術學科帶頭人
錢七虎(院士)、鄧安福(教授)、吳德倫(教授 )、白紹良(教授)、黃宗明(教授)、李正良(教授)、李英民(教授)、劉新榮(教授)、楊佑發(教授)
重慶市教學名師
李正良(教授)

專業設定

土木工程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52年,源自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土建專業,199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專業,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和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成新的重慶大學後,經過對相關專業的師資和教學資源整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作為新中國後首批建築類專業院校中的主導專業,一直秉承“求真務實”的優良教育傳統,已為國家培養畢業生逾兩萬名。在1995年至2013年間連續4次以“優秀”成績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專業教育評估;2008年經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批准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高等教育特色專業;2013年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辦學歷史悠久,學術積澱深厚,在國內具有名列前茅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截至2014年,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土木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岩土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本科專業連續多年在多種評測中列於A+或A++級,排名位列國內同類高校前茅。
二、專業方向齊全,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模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明顯優勢。土木工程專業現設有建築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道橋工程和安裝工程等4個專業方向,基本覆蓋了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各相關領域。學院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原則,在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質量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好評,是國內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以引進和培養等多種方式構建的人才隊伍為專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大量優秀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在職專任教師160餘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31~45歲的教師占比67.7%,從年齡構成上顯示出強勁的可持續性;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83人具有博士學位,5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7人,占教師總數的53.0%;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合理,畢業於國外和國內其他高校的77名,占總數的40.9%,擁有這樣一支年齡、學緣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為主的師資隊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四、不斷探索培養模式改革,教學、科研成果豐富。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現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重慶市共享精品課程2門;2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名師。
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學院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0餘項;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21項,到賬科研經費1.1億元,在系列國家/地方的標準、規範及規程編制、修訂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按大類學科招生,招生規模約330人/年。入學前兩年進行基礎課程學習,自三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願選擇的專業方向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資和開發、金融與保險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等。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土木工程概論

測繪工程

重慶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立於1952年,原為重慶建築大學基礎部測量教研室,主要負責承擔全校建築、城規、工民建、給排水、暖通、工程管理、建築材料等專業的測量學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並通過多年積累,建造一支具有紮實理論基礎和過硬實踐技能的測繪學科隊伍。於1992年通過掛靠原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系土木水利工程施工專業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碩士點,招收測繪專業方向的研究生,並培養了3名碩士研究生。於1994年,本學科開始招收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在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高等建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後,經院系調整,測繪學科併入到新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並成立了測繪工程系,學科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隨後,測繪工程系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於2001年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碩士學科授予點,2004年獲得“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科授予點,通過依託土木工程學科和強有力的人才引進策略,不斷加強測繪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測繪學科實驗條件,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具有工程特色的測繪相關培養計畫,已培養出了10名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主要針對測繪行業及其相關部門對高層次測繪技術人才緊缺的現狀,研究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及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技術課題的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空間信息採集、處理、表達與套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和工程建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方面的測繪工作者,並能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套用工作以及有關的科研、設計、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測繪學概論、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學、大地測量學基礎、GPS原理及其套用、遙感技術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套用、地圖學、工程測量學。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現代測量技術套用

勘查技術與工程

重慶大學自建校至20世紀5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調整,地質專業一直是我校實力較強的優勢專業之一,其後,基礎地質與工程地質長期作為土木建築工程、採礦工程、環境工程等優勢學科的重要支撐基礎學科;期間,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先後開辦過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專業;2000年三校合併組建新重慶大學後,地質工程重新即獲準碩士點,並於2006年又成為重慶市唯一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即是基於此,在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的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重新恢復招生的專業,其歷史傳承較為悠久。 截至2014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依託“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與岩土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學科背景與辦學實力較強;自恢復招生以來,積極開展專業建設,2011年,“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一級學科和基本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同時被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
重慶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歷史傳承悠久,依託相關學科實力較強。主要依託學科平台為:“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山區岩土工程與現代結構工程學科、國家“985”工程山地城鎮建設新與技術創新平台、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以及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踐教學平台,使得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小專業精英培養模式。截至2014年,該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生,以“卓越工程師”作為目標,培養“高素質、創新性、複合型”地質工程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在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與具備各類工程基礎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從已畢業學生來看,“複合型”培養能滿足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出口(推免或考研攻讀碩士學位及工程單位就業)需求。
三、師資力量雄厚。截至2014年,專業教師隊伍22人,均是教育部山區岩土工程創新科研團隊的研究骨幹,也是“岩土工程系列課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的骨幹教師,其中20人為博士學位獲得者,教授7人、副教授14人,12人具有國外訪問學者或進修經歷,14人具有執業工程師資格,能長期將學科前沿與科研、工程實踐成果引入教學,能較好地適應“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
四、教學改革成果與教學資源建設優勢凸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先後承擔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項目17項;主要基礎課程及專業主幹課程中,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專業課程編寫出版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等10餘部;建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實驗室,以及與生產單位聯合等建設實踐教學基地13個;已經在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獲國家級、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獎勵22項。 本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學生,致力於小專業精英教育,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基礎理論及較系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具備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工程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性、複合型”的創新性、複合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各種建設工程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與檢測、管理、評價、教育與研究等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技術和管理工作。以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地質工程基礎理論、相關各類工程基礎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地質工程、土木工程
主幹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建築製圖與識圖、礦物岩石學、普通地質學、水文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工程結構基礎、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工程物探、工程鑽探、基礎工程、邊坡支護結構設計、建築施工技術與組織計畫、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專業概論、構造地質學,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質學

發展前景

1995年以來學院先後完成了包括國家九五科研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8項,截至2014年,正在進行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5項。其中王正霖教授完成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問題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三峽工程中,張永興教授負責或參與完成了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錨固方案最佳化、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非線性力學分析研究、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岩體巨觀參數研究、三峽工程永久船閘高邊坡岩體監測控制等一系列國家“八五”重點攻關項目。學院另有多項成果獲國家以及部、省級科研獎勵。在白紹良教授被推選為國際混凝土協會抗震設計委員會中方委員以及幾位教授、副教授完成了在國外的合作研究工作或博士後研究計畫回國任教後,學院的國際聯繫渠道進一步拓寬。學院教師出席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活動的人次逐年增加,研究工作正在進一步朝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領域推進。
作為“土木工程師的搖籃”,學院在注重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學院學生第二課堂活動豐富,“ICE學會”“建新學會”使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藝術團”讓學生展示他們多方面才華,“青年志願者協會”走出校園,將愛心奉獻給社會。已連續舉辦24年的大型系列活動“冬之聲”則更是給了學生一個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學院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指導委員會的評估要求,進一步完善和修訂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計畫,以適應“寬口徑、厚基礎、高能力”的要求。同時,對新併入我院的測繪工程專業,借鑑國內著名大學相關專業的教學計畫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學院努力適應社會發展,採取多項改革措施,以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如加強了多媒體教學和CAI課件的研究,對各門課程,均按其發展要求,作了改革,刪去陳舊的內容,吸收現代科學知識,採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學院重視現代遠程教育,正在爭取2015年申報土木工程的遠程招生資格,已著手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重慶大學城市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