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1、工程地震;
2、結構抗震。
學術兼職
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科帶頭人
現任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理事
中國建築學會高層抗震專業委員會委員
重慶建築物抗震鑑定與加固技術委員會委員
重慶土木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
《世界地震工程》編委
《工程抗震》編委
主要成果
1、工程地震動模型化與設計地震動輸入基於6000餘條翔實地震動記錄,引入現代譜估計技術、小波變換技術、遺傳算法等隨機信號分析技術與數據統計方法,系統研究了地震動工程特性的定量描述與估計方法、地震動模型化與仿真方法和設計地震動確定。該成果獲2005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和2007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出版專著1本,部分成果已納入抗震設計規範,開發的地震動資料庫與地震波仿真及選波系統被廣泛套用。
2、山地建築結構.首次提出了山地建築結構的概念,系統研究了掉層和吊腳山地建築結構的動力特性和受力變形特點、荷載作用模型化方法、結構分析模型化、結構設計分析方法、結構破壞模式識別與控制、結構概念設計原則與技術措施等。研究成果為正在主持編制的國家行業規範《山地建築結構設計規程》奠定了基礎,出版專著3本。
3、村鎮建築抗震
針對村鎮建築實用抗震技術開展了系列試驗和理論研究,提出了兩類4項實用抗震技術並系統研究其抗震性能,包括芯柱式構造柱技術、預製式構造柱技術、瀝青-砂墊層消能減震技術、捆綁橡膠束消能減震技術、裝配式構造柱磚砌體房屋設計方法和消能減震技術砌體房屋設計方法。獲得專利4項,編制了1本地方規程和5本圖集,出版了《村鎮建築防震減災對策》、《村鎮建築實用抗震技術》2本著作;建成示範工程1項。
獲獎記錄
1.強地震地面運動分析與套用系統,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7,排名2;
2.工程結構的地震動輸入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2005,排名1;
3.重慶市主城區地震危險性分析及生命線工程系統震害預測研究,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8,排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