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君(秦末漢初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君,名字不詳,“君”是其敬稱。秦末漢初陳縣人,曾是西楚霸王項羽部將,在項羽死後歸漢。劉邦命令所有的項羽舊部去登記入冊(一說是直呼“項籍”名諱),只有鄭君沒照做,因而被驅逐。

基本介紹

  • 本名:鄭君
  • 所處時代:秦末漢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陳縣
人物生平,史料記載,親屬成員,解析爭議,事件背景,

人物生平

鄭君,生卒年不詳,曾經是項羽麾下的將領之一,項羽死後鄭君歸屬漢朝。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五月,因天下結束征戰,各地士卒都復員返鄉,漢高祖劉邦於是頒布了一些善待民眾的詔令,其中就包含以下規定:軍隊里被赦免的將官士卒,沒有罪過而失去爵位的,或者爵位等級沒達到“大夫”級別的,一律被授予“大夫”爵位。
有關鄭君歸漢後的事跡有以下兩種說法:
【說法一】劉邦讓所有項羽的舊臣都去記名入冊,只有鄭君不接受詔令。劉邦下詔將那些記名入冊的人全部賜爵為大夫,鄭君則被驅逐。
【說法二】劉邦讓所有項羽的舊臣都要直呼項羽之名“項籍”,只有鄭君不接受詔令。劉邦下詔將那些直呼項籍名諱的人全部賜爵為大夫,鄭君則被驅逐。
鄭君在漢文帝時期去世,兒子鄭莊漢武帝時期大臣。

史料記載

《史記·汲鄭列傳
《漢書·張馮汲鄭傳》

親屬成員

兒子:鄭當時,字莊,在漢武帝時任職九卿中的右內史。

解析爭議

有關於鄭君事跡的解析存在爭議,主要圍繞在史書原文“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中的“名籍”二字,學界現有兩種說法:
①【名籍作“記名入冊”解,此解意為漢高祖劉邦要求項羽舊部都要記名入冊,然後才會被授予“大夫”爵位,不去登記的鄭君被驅逐。《史記人物大辭典》、《古代漢語詞典》、《大辭海》等皆採用此說。
②【名籍】作“稱呼項籍”解,見於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七》:“謂奏事有涉項王者,必斥其名曰‘項籍’也。”即此解意為劉邦要求項羽舊部都要直呼“項籍”的名諱,否則就會被驅逐。今諸多白話譯者如張大可韓兆琦楊燕起等譯本皆延用此說。

事件背景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夏五月,天下士兵都復員回家。劉邦下詔說:
“諸位列侯的後代在關中的,免賦役十二年,回鄉的減一半。以前有的民眾聚集躲藏在山澤中,沒有戶籍,如今天下已安定,讓他們各回原縣,恢復原來的爵位田宅,官吏講解法律條文、分辨義理讓百姓明白,不得鞭打羞辱。民眾因飢餓賣身給別人做奴婢的,都赦免成平民。【軍官士兵遇到大赦,無罪而無爵及雖有爵位但不到大夫的,一律賜給大夫爵位。原有大夫以上爵的各賜爵一級,七大夫以上,都享受食邑,不是七大夫以下,都免自身及一戶的賦役,不事差役。”又說:“七大夫、公乘以上的,都是高級爵位。諸侯後代及從軍回鄉的,有很多高爵,我多次下詔官吏先給他們田宅,還有他們向官吏請求應當得到的,要從速辦理。】爵位高的稱人君,都是被天子尊敬禮遇的,有些長時間擺在官吏面前的事,不給解決,真是不足為訓。過去秦民爵在公大夫以上,就與縣令、丞行平等禮節。今天我對爵位並不輕視,為什麼官吏敢這樣對待爵位!況且法律規定有功勞的給田宅,今小吏未曾從軍者多自滿足,而有功者反而得不到,背公立私,郡守、郡尉、縣令、縣長管教得很不好。現今命令官吏們都要很好地對待高爵,讓我滿意。今後將要察訪,有不按我詔書辦理的官吏,從重論處。”(《漢書·高帝紀下》)
——鄭君拒絕“名籍”而被驅逐的事件就是基於這個背景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