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群贈簟

《鄭群贈簟》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從讚美竹蓆之美入手,敘述自己入夏之後在炎熱之中的煎熬,再寫到朋友贈竹蓆的時機之及時,以顯出竹蓆對自己的非凡價值,由頌物轉而頌人,深化詩歌主題。此詩用誇張的手法、詼諧的語調,將朋友贈物這一平凡行為,寫得驚天動地,非同尋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鄭群贈簟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韓愈
  • 作品出處:《昌黎先生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鄭群贈簟
蘄州簟竹天下知,鄭君所寶尤瑰奇。
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
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自從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烝炊
手磨袖拂心語口:“慢膚多汗真相宜。”
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
誰謂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風漪
呼奴掃地鋪未了,光彩照耀驚童兒。
青蠅側翅蚤虱避,肅肅疑有清飆吹
倒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恆炎曦
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鄭群:字弘之,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 人。進士出身,歷任監察御史、虞部員外郎、復州刺史、衢州刺史等職。簟(diàn):竹蓆。
⑵蘄(qí)州:今湖北省蘄春縣。簟竹:一作“笛竹”,蘄春特產,亦稱蘄竹。此竹間節疏長,色澤溫潤,製成竹蓆、竹笛、竹杖皆宜。
⑶黃琉璃:代指簟。琉璃,一種富於光澤的瓷釉製品,亦可作美玉解。此處形容竹蓆光滑明淨,頗為珍貴。
⑷藏節:言其工藝精巧,不見竹節的痕跡。
⑸法曹:韓愈自指,時任江陵法曹參軍。官正七品下。《新唐書。百官志》:“法曹,司法參軍,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易:看輕,輕視。
⑹腰腹空大:韓愈自述身體肥胖。
⑺甑(zèng):古代蒸食炊器。烝:蒸。
⑻手磨:以手搓拭。磨,同“摩”。袖拂:以袖扇風。心語口:自言自語。
⑼慢膚:細膩潤澤的肌膚。
⑽“有賣”句:謂如果有人賣竹蓆的話,不惜傾盡家財也要買下來。
⑾“卷送”句:捲起八尺寬的竹蓆送我,帶給我微風吹過水麵般的清涼。漪(yī):風吹水上引起的波紋。
⑿側翅:翅翼鼓向一邊,指飛走。
⒀肅肅:陰寒之氣。清飆:清勁的風。
⒁甘寢:安睡,睡得香甜。
⒂炎曦:陽光炙熱。

白話譯文

蘄州所產笛竹天下聞名,鄭君所愛的竹蓆尤珍奇。
鄭君把竹蓆帶來,正當白晝卻不能躺在上邊休息,整個府衙傳看這張黃琉璃般金光閃閃的竹蓆。
這張竹蓆性質堅固、顏色純淨,滿眼所見,又平整又滑溜,沒有一點毛病。
法曹參軍生活貧困、地位卑賤,是眾人所輕視的,生來腰粗肚胖又能怎樣?
自從元和元年五月我被又炎熱又潮濕的天氣搞得困苦不堪,猶如坐在飯鍋上的瓦盆里遭受熱氣熏蒸。
用手擦抹,用袖子拂拭,心裡想著,嘴上便說出來:我這細膩的皮膚經常出汗,用這竹蓆真適合呀。
傍晚回到家裡獨自感到無奈,如果有人賣這種竹蓆,竟然想拿出所有家財去買它。
誰曾想到老朋友知道我的心愿?捲起八尺竹蓆送來,就像帶著清風和水波那樣透著涼爽。
呼喚奴僕掃地鋪席,還不等全鋪開,看到竹蓆光彩閃耀,讓兒童們很吃驚。
蒼蠅傾斜翅膀,跳蚤、虱子都躲避了,聽到肅肅的聲音,似有陣陣清風吹來。
倒在竹蓆上睡得很甜,身體清爽,百病都痊癒了,望天上永遠是火熱的太陽。
鄭君贈給我這樣的禮物,明珠青玉也不足以回報,只有回報鄭君真誠的友誼,這種感情什麼時候也不會損減的。

創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韓愈自陽山縣令調任江陵法曹參軍。對於量移江陵的處置,詩人雖有牢騷與不平,但與地處蠻荒的陽山相比,江陵到底地接中原,離京師不算太遠。加以還有張署、鄭群諸好友同在,過往甚密,促膝談心,情緒開朗了一些。次年五月,天氣炎熱,同僚鄭群贈給蘄州竹蓆,韓愈衷心感激,贈詩表達謝意。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分四部分。詩在詼諧誇張、帶戲劇性的敘事描寫中,詠物與抒情渾然一體。通過謝鄭贈簟的描繪,表現了摯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恰與骯髒的官場傾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襯托出誠摯的人性之美。詩的結尾二句“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謂真誠的友情不是金錢所能買到的。
開頭六句是第一部分,描寫鄭君所愛竹蓆是天下聞名的蘄州特產,堅實美觀,人們爭相傳看。法曹貧賤眾所易”以下八句是第二部分,敘述自己體虛怕熱,炎暑多汗,迫切希望得到竹蓆。韓愈體胖畏熱,史上有名,詩人通過暑熱中的切身感受,極言欲得此席以消署度夏,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但因此席為友人之寶,不便奪人之愛,所以只是心嚮往之,並無明言或示意。這是欲取故放的跌宕之筆,為友人贈簟一事張目造勢。
“誰謂故人知我意”以下八句為第三部分,承上而發,說明好友的相知與關懷,不言之心,早在料中,順勢轉入贈簟鋪席一段,對於竹蓆的緊密,光滑和細膩,著意刻畫。最後二句是議論抒情的總結段落,與題中之“贈”相呼應。層次清晰,秩序井然;但詩脈的發展帶戲劇性,心潮起伏,意緒跌宕,無平鋪直敘的板實之弊,收潛流洞瀾的變化逆功作品風趣橫生,讀後興味盎然。
觀察細緻,描繪生動,是這首詠物詩的佳處。如詠竹蓆,首段以“一府傳看黃琉璃”來展開,特寫竹蓆的光滑細膩,“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這是實寫,概括凝鍊而生動。但詩人不以此為滿足,他在第三段避開正鋒而運側筆,採用了誇張、想像來虛寫。竹蓆剛一打開,熠熠光彩已令兒童驚呼了起來。須知童心一片純真,孩子們的驚呼,透出了竹蓆的生氣和精神。“青繩側翅”二句,寫令人憎厭的蒼蠅虱子之類,無法立腳,避之惟恐不及,以見竹蓆之滑膩,消署生風,涼沁心脾。詩人就這樣通過虛實相生的傳神之筆,把竹蓆的物象與生氣寫得出神入化,光彩照人。構思方面,詩人屏棄常熟,翻新出奇,言人所不能言。如詠竹蓆之可愛,轉願天不退屠而長臥席上,連體胖畏熱的詩人也竟然說出了“ 卻願天日恆炎曦”的“傻”話來,似乎不合情理。其實,這是逆反作譬的絕妙修辭誇張,出於理外,入乎情中,以見友人贈席之珍貴及友情的真摯。另外,如“攜來當晝不得臥”句,也是運用了同樣的反襯見奇的手法,藝術上也很成功。
此詩語言風趣動人,表現了韓愈性格中好跟朋友說說笑笑的一面。詩中多處使用映襯和反襯,表現嶄州竹蓆工藝的精妙、避暑的作用,如“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琉璃”、“倒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恆炎曦”等。在詩詞中描寫手工業產品的歷來罕見,韓愈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詩篇。

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描寫物象工,寫意趣亦人妙。
清代學者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奇想(“倒身甘寢”二句下)。
清代學者汪森《韓柳詩選》:能於一物之細寫出深情,是杜陵筆法,妙在偏以反剔見奇,如“當晝不得臥”,“卻願天日恆炎曦”等句也。
清代學者顧嗣立《寒廳詩話》:又善用反襯法,如《鄭群贈簟》“攜來當晝不得臥”,“卻願天日恆炎曦”是也。
清代學者沈德潛《唐詩別裁》:與“攜來當晝不得臥”,俱透過一層法(“卻願天日"句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婕妤《怨歌》云:“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此云:卻願天日恆炎曦”,同一語妙。 顧嗣立曰:此詩每用反襯意見奇,如“攜來當晝不得臥”,“卻願天日恆炎曦”等句,賦物之妙,直從細瑣處體貼而出。
清代學者趙翼《甌北詩話》:盤空硬語,須有精思結撰,若徒得摭奇字,詰曲其詞,務為不可讀,以駭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竹章》云:“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恆炎曦。”謂因竹簟可愛,轉願天不退暑,而長臥此也。此已不免過火,然思力所至,寧過毋不及,所謂矢在弦上,不得不發也。
清代學者方東樹《昭昧詹言》:《鄭群贈簟》:無甚意,只敘事耳,而句法意老重。三句敘。四句寫。“法曹”以下議。“誰謂”三句敘。“光彩”句夾寫。“青蠅”句棱。.
清代學者延君壽《老生常談》:遇此等題,無可著議論,又作平韻到底,如何撐突得起?看其前面用“攜來當晝”云云,故作掀騰之筆以鼓盪之,便不平板;末幅“倒身甘寢”云云,作突過一層語以收束之,昌黎極矜心之作。前人有誚作者是以文為詩,殊不知詩文原無二理,文如米蒸為飯,詩則米釀為酒耳。如此突過一層法,即文法也,施之於詩,有何不可?唐人“知有前期在”一首,亦是此法。
近代程學恂《韓詩臆說》:東坡《蒲傳正簟》詩,全從此出,然較寬而腴矣。韓派屏棄常熟,翻新見奇,往往有似過情語,然必過情乃發,得其情者也。如此詩之“卻願天日恆炎曦”是已。後來歐、蘇以下多主此。
近代學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用加倍反襯,語意並妙(“倒身甘寢”二句下)。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