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農委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報告

遼寧省農委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報告。

主要做法及成效,不斷完善政府信息公開事項,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作用,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扶貧開發成效,建立了新的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管理機制,下步工作,啟動我省千萬農民共享信息化工程,完善全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完善農業綜合服務平台,探索遼寧農村電子商務運營新模式,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不斷完善政府信息公開事項

根據委內工作事項和人員變動情況,及時修改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主動公開行政許可事項、依據、條件、程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材料,方便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辦理事業單位年檢方面的行政許可事項。並將服務內容、辦事程式、申報材料、承諾時限等內容在我委入口網站上進行公布,方便民眾查詢,接受社會監督。

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作用

主要通過6種形式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一是金農網站和金農熱線。金農網是我委入口網站,統一發布我委的政府公開信息,並實現與民心網等省公共信息服務網的連結。進一步完善了全省農業信息採集與發布系統、金農信息聯盟信息報送系統,拓展套用功能,豐富信息內容。遼寧金農網全年總計發布信息13萬多條,極大地豐富了遼寧金農網的信息內容,網站日均IP點擊率達5100次以上。金農熱線為全省農民民眾提供話務諮詢60萬例,在全省形成強大輿論氛圍,提高了廣大農民和全社會對農業信息服務的認知度,擴大熱線在廣大農村的影響力。“金農熱線”已經成為全省農民民眾的“連心線”、“致富線”。二是進一步加強了與新聞媒體的聯繫,及時將應公開的內容在遼寧日報、遼寧廣播電視台、新華社、農民日報、人民日報等媒體上向社會公開。三是把《遼寧農村要情》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載體,及時反映我委工作動態、重大事件、政策信息等政務公開內容。對於全省農業和農村年度發展計畫和一些專項規劃等需要長期保存的資料,採取印製公開出版物的形式對全社會進行公開。四是電子螢幕等公開形式。採用電子螢幕、公示欄等公開形式,主動、及時公開委各內設機構、工作安排、公告公示等政務信息,進一步方便委內和外來辦事人員獲取公共服務信息,實現了我委政務及服務信息的有效整合。五是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辦的要求,定期報送我委應公開的檔案。同時,今年我委開展了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以丹東市為試點,努力促進全省農業信息體系向農村基層延伸服務工作。建設鄉(鎮)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18個,設定基層12316金農熱線話務座席21個,得到農業部肯定。六是推進網上審批制度。不斷規範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程式,大力推進網上審批制度,累計進行農藥初審370次,審批企業1122家(次),進一步簡化了辦事程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扶貧開發成效

扶貧開發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為此我們高度重視,在扶貧專項資金的投入上,始終做到瞄準重點、專賬管理、項目到戶、公開透明、績效考評。扶貧資金重點投向遼西北和遼東深山區等15個縣,通過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資金準確投向貧困人口;扶貧資金直接下達到縣,實行縣級財政專賬管理,封閉運行,從源頭上防止擠占挪用扶貧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堅持實行扶貧項目、資金、措施、效益“四到戶”,縣、鄉、村為項目實施主體,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做到縣有電子檔案、鄉有工作簿、村有台賬;堅持扶貧資金項目陽光操作,實行資金預算分配 “四公開”,在《遼寧扶貧網》上,公開扶貧資金總量、公開分配依據、公開分配數額、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和信箱,主動接受社會和民眾監督;每年組成省直相關部門聯合驗收組,檢查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是否到位、投向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合規合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是否得到了扶貧資金、扶貧項目和資金是否公開公示等,並對財政分級投入、資金到位、使用效果、資金管理等情況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在全省通報,並作為下年度扶貧資金分配的依據,有力地促進了扶貧資金的規範化管理。同時,我們還運用扶貧統計監測信息系統,對扶貧項目資金和貧困人口情況實施動態管理。

建立了新的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管理機制

我們認真總結汲取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的沉痛教訓,對管理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研究。經委黨組研究決定,農機購置補貼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開放,將農民購機手續的申請、審核、審批、補貼款的兌付,全部通過鄉鎮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辦理,購機農民、經銷商和審批者不見面,整個過程在網路上操作,由過去辦理購機手續至少跑縣城3—5趟變成購機農民不出鄉(鎮),就近、就地完成購機補貼事宜。這項工作正在進行試點,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鋪開。在農機購置補貼指標分配上,改變過去農民差額購機、補貼資金對經銷商結算的方式,一次性將所有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指標分到各市,各市按當地實際情況比照省里一次性分配到縣(市、區)。全省統一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管理模式,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購機農民。

下步工作

啟動我省千萬農民共享信息化工程

通過建設網站信息系統、語音短彩信系統、多種傳媒服務系統、物聯網套用系統、農業專家遠程視頻診療系統、市場監測預警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套用系統為農民民眾提供多渠道、多方式的信息服務。通過改善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促進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多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

完善全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

健全工作機構,強化信息職能。通過擴充省級信息機構,完善市級信息機構,拓展縣級信息機構,加強鄉村綜合服務信息站建設,不斷強化農業信息職能。以丹東市為試點,促進鄉鎮農業科技服務與農業信息服務有效融合,將植入基層服務組織和經營主體,通過信息化手段轉變傳統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加強隊伍建設,規範工作機制。加強對市、縣信息聯絡員隊伍培訓,擴大農業專家隊伍。促進與涉農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信息交換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面向廣大農民的信息服務,推動農業信息服務的社會化。逐步建設以各級農業信息組織機構為核心層,移動、電信、聯通通信運營商,大型支農IT企業、有關涉農部門和新聞媒體為輔助層的綜合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完善農業綜合服務平台

在鞏固現有省級服務平台基礎上,實現平台“雲”架構的升級和開放,包括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以便更好地支持全省性平台開放拓展。市縣兩級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只要具備寬頻線路、路由器等、電腦、IP電話機、耳麥、攝像頭等即可直接接入省級“雲”平台,組建市縣兩級平台性呼叫中心,其中,市級呼叫中心達到14個,縣級呼叫中心達到76個。積極抓好業務建設、資源建設、話務和專家隊伍建設。鄉(鎮)村一級,一般設立遠端座席(設備同於市縣呼叫中心),實現平台落地,最終實現每鄉都有座席。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將打造成遼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龍頭項目和品牌業務。

探索遼寧農村電子商務運營新模式

建設全省性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市場流通等信息;同時,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網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種交易模式,降低企業和農戶從事電子商務的資金門檻,培育、扶持農村電子商務企業。通過推進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鄉、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