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是指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總產值增長率的貢獻份額。實質內涵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科技進步提高了投入要素的生產效率,使產品的生產成本減少,是農業投入產出效益的關鍵考核指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 外文名:Agricultural S&T contribution rate
  • 所屬學科:農業
  • 定義:指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總產值增長率的貢獻份額
1 測算公式,2 歷年數值,3 影響因素,4 建議,

1 測算公式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科技進步率/農業總產值增長率。測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核心是測算農業科技進步率,目前,主要採用 C-D 生產函式和索洛增長速度方程作為主流測算方法進行一個國家或地區及其產業的科技進步貢獻估算。1927 年美國學者柯布- 道格拉斯假定規模報酬不變情況下提出的 C-D 生產函式理論。1957 年美國學者索洛利用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生產函式,把總產出看作是資本、勞動兩個投入要素的函式,從總產出增長中扣除資本、勞動力帶來的產出增長得到的“余值”作為技術進步對產出的貢獻,也稱索洛余值法。
C-D生產函式的一般形式是:
其中,Y 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KLM 代表農業生產的投入要素,分別為資本、勞動力及耕地面積;αβλ分別為資本、勞動力及耕地的投入產出彈性係數,在方法中,計算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時分別取0.55、0.20和0.25;δ代表資本、勞動力、耕地面積變化之外的其他因素導致農業總產值的變化,即科技進步對農業總產值的貢獻。
通過對C-D生產函式進行數學線性處理,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其中, δ 為科技進步率,
為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
為資本投入年均增長率,
為勞動力年均增長率,
為耕地年均增長率。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反映農業科技進步率在產出增長率中所占的比重,根據上式公式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的計算公式:
農業科技進步率=

2 歷年數值

2005-2021年期間,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呈逐步上升態勢。我國依靠農業技術創新,調整生產結構,產生的經濟效益效果明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05年48.0%增加到2021年61.0%。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圖1 2005-2021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3 影響因素

一是政府財政支農力度。通過發放創業貸款、減免農民的稅負負擔,消除農民投身科技工作的後顧之憂,同時汲取農村示範點的有效經驗,這些支農、扶農政策改善了農民生產條件,較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民生產的活躍度,農業技術得到推廣與創新,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率,進而影響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二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主要應依靠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業化械設備的廣泛使用,進而提高農業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使得生產要素質量有了質的飛躍,機械設備的廣泛普及也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資源與要素利用率等。
三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產業發展的動力,農業科技的創新對於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4 建議

一是推動農業管理合理化。將現代科技套用於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擴大農業生產鏈,配合合理化的管理,將農業關聯產業不斷壯大,達成技術化,管理化的全新農業連繫統,將技術進步真正的轉化為生產力。
二是提升農業設備機械化水平。根據自然環境、經濟效益、交通運輸以及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等條件,加速農業生產專門化,促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培養有生產技術,有機械化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徹底推行農業的機械化。
三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國家財政應加大對於農業科研方向的研究經費,有規劃的完善農業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技術環境與人才儲備。加速農工商一體化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科技型企業與中介組織的途徑,優先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生物工程,農業信息等龍頭企業,進一步為企業的運營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鼓勵農民通過貸款等方式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業補貼。
四是加快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要加強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統籌管理和協調,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導地位,將農業科研、教育和推廣緊密結合。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 農科教緊密結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