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不同農業技術改革途徑和措施,針對不同地域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分類劃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技術改革區劃
- 包括:農田基本建設、水利和土壤改良等
- 特點:針對不同地域條件進行分類劃區
- 優點:促進農業穩定增產或提高工效
正文
每一項農業技術措施,不僅有其特定條件和要求,而且要密切結合國情,適合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布局特點,才能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中國幅員廣大,土地類型多樣,人口多而耕地少,農業歷史悠久,耕作制度複雜,生產水平又很懸殊,因此更須進行農業技術改革的區劃工作。例如農業機械化區劃,必須深入分析各地區的地形、氣候、土壤質地和土壤比阻(指耕作時作用於土垡斷面的平均阻力,以千克/厘米2表示)等自然條件、耕作制度及其生產過程的特點,來劃分農業的地域單位,以便因地制宜地配製與農藝相結合的農機具,並為實現機械化的途徑指明重點、步驟和方法,同時也為機器系統的設計、製造和投放提供方向性的依據。水利化區劃根據實際情況,如中國分為濕潤、半濕潤和乾旱、半乾旱地區,並由於季風氣候的特點,洪、澇、旱、漬、颱風、低溫等自然災害的頻繁,不同地區應有不同的水利化主攻方向和途徑。隨著農業機械化和水利化的發展,必須相應解決農業的動力問題。實現農業電氣化,是解決農業動力的一個根本途徑。中國動力資源分布不均,農業電氣化區劃須從全局出發,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發揮地區優勢,為合理開發農村水電、火電、天然氣、風力、沼氣和太陽能指明方向和建設途徑。在農業中廣泛地採用化肥也是農業技術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土壤的質地和肥力差異很大,進行化肥區劃首先要依靠土壤普查的基礎,同時要考慮不同農作物的需肥情況(包括有機肥施用)。由於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不同,且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根據各地土壤的理化性狀、施肥水平等相似性和差異性劃分地域,為合理調整氮、磷、鉀比例,安排化肥生產和使用方式提供科學依據。植保區劃是按照病蟲害的分布和發生的客觀規律,劃分各種類型分布危害區域,以便因地因時地進行綜合防治,它又與農藥的生產和分配具有密切關係。
不同類型的農業技術改革區劃各具特點而又相互聯繫。例如水利化與動力供輸相關,良種化與種子精選的機械化有關。從地區全局出發,對各種類型農業技術改革區划進行相互引證、綜合分析,則易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