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闡釋了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的主體結構及結構間關係,梳理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比較借鑑了國內外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經驗;設計了農村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以此指導並具體推進四川省
汶川縣、樂山市
沙灣區兩個山區縣域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建設實踐;最後在總結的基礎上反思了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中的現實困難,展望了未來發展路徑。
作品目錄
|
| |
第一節 農村教育現代化的主體性解讀 第二節 理論視野下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多元主體 第三節 農村教育現代化的主體結構 | 第一節 我國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歷史回顧及經驗 第二節 國外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歷史回顧及經驗 第三節 國內外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實踐的啟示 |
| |
第一節 發展規劃與教育立法 第二節 體制機制與政策制度 第三節 資源配置與要素保障 第四節 評估與監控 | 第一節 農村學校的功能 第二節 農村學校的建設 第三節 農村學校的管理 |
| |
第一節 教師在農村教育現代化中的作用 第二節 現代化的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三節 在農村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教師現狀及成因分析 第四節 教師對農村教育現代化的促進 | 第一節 農村公民素養的結構 第二節 農村公民現代化素養的提升 第三節 農村公民對農村教育現代化的促進 |
| 第八章 以縣為主體的四川省農村教育現代化實踐探索樣本研究 |
第一節 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界定 第二節 農村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結構與內容 | 第一節 阿壩州汶川縣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實踐 第二節 樂山市沙灣區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實踐 第三節 內生型與外生型推進教育現代化比較 |
| |
第一節 農村教育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困難 第二節 農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展望 |
作品鑑賞
該書以四川兩個山區縣域為農村教育現代化實證研究案例,創新性地提出內生型與外生型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模式新論點,運用比較法認為內生型的優勢比外生型突出。該書還對推進模式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較高質量的觀點,如認為沙灣區教育現代化推進形成了一個體系完整、層次分明的制度體系,汶川縣教育現代化推進體現了災後教育重建和民族地區教育特點,教育現代化對農村鄉土文化、歷史傳統有著承續價值,教育對農村現代化有著支撐價值等。這些觀點有助於讀者更加準確地把握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本質特徵,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推進農村教育現代化不能脫離縣域教育發展的實際。作者運用歸納方法對內生型與外生型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模式的共同特徵進行了概括、歸納,並在分析中看到了農村教育現代化推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為在兩個縣域的具體實踐中,更多看到的是政府的主導作用以及農民作為受益者被動地參與教育現代化進程。此外,該書還基於未來學理論理性探討了農村教育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困境與發展之路,對“農村教育會不會消亡”“農村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農村教育獨特優勢”三個關鍵問題進行了理性判斷,提出農村教育現代化未來應走服務“三農”之路。
該書基於主體結構理性視角,結合對三大國際組織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透視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具體實踐,認為制訂農村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應把握內部主體與外部主體的關係、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的關係、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的關係,並構建了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18個、三級指標62個的農村教育現代化主體結構指標體系。該體系反映了對農村政府、農村學校、農村教師、農村公民等的職責功能定量描述,把握住了農村縣域城鄉教育差距大、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矛盾。該書提出的農村教育現代化主體結構指標體系,具有實踐性與可操作性,對於中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推進有一定的參考指導意義。
作品評價
《農村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澄清了農村教育現代化的認識誤區,用主體結構理論重新闡釋了農村教育現代化。該書的突出特點包括:正本清源,視角新穎——用主體結構理論建構農村教育現代化理論體系;觀點鮮明,實踐基礎好——指導四川兩個農村縣域教育現代化實踐成效顯著;易於閱讀,操作性強——理論闡釋、歷史敘事與樣例敘述有機統一,是一部農村教育現代化研究佳作。
(四川省樂山市教育局研究員趙家驥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佘萬斌,樂山師範學院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部長,教育學碩士,教授,西華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成員,四川省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晏陽初研究會樂山分會副會長。
杜學元,男,漢族,四川仁壽縣人。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譚輝旭,男,中共黨員,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名譽校長,二級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西華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庫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