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邏輯

辯證邏輯

辯證邏輯是研究人的認識理性階段思維規律的學說,含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兩大類型或兩個階段。

辯證邏輯(dialectical logic)作為邏輯學的辯證法,研究反映客觀世界的辯證發展過程的人類思維的形態,即關於辯證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的科學。辯證邏輯產生在形式邏輯之後,19世紀初黑格爾第一次建立了一個唯心主義的辯證邏輯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後.才有了科學的辯證邏輯。辯證邏輯是人類思維的歷史發展到了自覺的辯證思維階段的產物,是現代科學理論思維的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辯證邏輯
  • 外文名:Dialectical logic
  • 學科:邏輯學
  • 分類: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
詞語定義,詞語釋義,歷史發展,近代研究,形式邏輯,基本內容,規律,形式,方法,意義和爭論,意義,爭論,從概念理論的角度看,聯繫,總結,實例,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列寧,毛澤東,

詞語定義

辯證邏輯是研究人的認識理性階段思維規律的學說,含矛盾邏輯與對稱邏輯兩大類型或兩個階段。
矛盾邏輯是研究人的認識從知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思維規律的學說,包括分析與綜合兩種類型、兩個階段。分析是從感性具體到理性抽象,綜合是從理性抽象到理性具體。矛盾邏輯是辯證邏輯的初級階段,是形式邏輯向對稱邏輯轉化的中間環節。
對稱邏輯既指對稱的思維規律與思維方式,也指研究人的整體思維規律的學說。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是辯證邏輯的高級階段,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邏輯發展的最高階段。對稱邏輯的產生,既是人類邏輯學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悖論逼出來的產物。只要運用對稱邏輯,沒有一個悖論無解。對稱邏輯的解悖能力說明,對稱邏輯是邏輯學的完成。

詞語釋義

辯證邏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發生於思維中的抽象形式(見思維形式的辯證法),對外部世界作出概括的、近似的然而卻是本質的反映。它的基本特徵是把對象看作一個整體,從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其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結中考察對象。這種邏輯既不同於把對象看作是靜止、孤立的形上學思維方式,也有別於以既成的、確定的思維形式從靜態角度認識對象傳統邏輯(見形式邏輯)。科學的辯證邏輯如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中的革命變革一樣,也是思維科學中的重大變革。它的產生既是對形上學思維方式的革命,也是對傳統邏輯觀念的突破。它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認識論(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形式邏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由此構成它自身所特有的性質和作用。
辯證邏輯與辯證法、認識論 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辯證法作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既是研究外部世界運動發展的學說,又是研究認識與思維運動發展的學說。認識論是以研究認識的運動和發展,即人類知識產生的全部過程為主要內容的。辯證邏輯以思維的辯證運動和發展,即辯證思維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它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客觀世界的運動發展。因此,辯證法、認識論、邏輯三者是一致的(見辯證法、邏輯與認識論的統一)。
辯證邏輯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它通過自身的範疇表現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辯證邏輯又是邏輯科學本身發展的結果,它在研究辯證思維如何反映外部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時,側重於揭示辯證思維本身所特有的規律性。辯證邏輯與認識論既統一又相區別,一方面,它所研究的辯證思維的形式、規律和方法,是從人類認識的歷史中總結出來的,從這點上說,辯證邏輯就是認識論;另一方面,它主要是研究理性思維的辯證運動,如概念、判斷、推理等的辯證關係,而不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的形成以及它們與概念的關係在內的整個認識的辯證運動。

歷史發展

辯證邏輯的產生是與人類辯證思維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相伴隨的。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人們對辯證思維的研究也從古代的自發階段,逐漸地發展到近代的自覺階段。
古代辯證邏輯包含在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中。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不僅表現在對自然界的認識上,也表現在對思維本身的認識上。先秦時期的許多哲學家十分重視思維與現實的關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概念與現實相符合及其流動性和靈活性的問題(見先秦邏輯思想)。《老子》中關於"正言若反"的提法,就包含著對立概念相輔相成的思想。惠施?已注意到概念的可變性、相對性。公孫龍則比較強調概念的確定性、絕對性。荀子提出概念和實在的統一問題,指出概念既"靜"又"動",包含著矛盾而且在不斷發展。他關於"辯合"、"符驗"和"解蔽"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歸納與演繹的統一的意義。
古代印度哲學在生與滅、斷與常、有與無、一與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的探討中,反映出對概念辯證法的認識和研究成果(見印度哲學史)。
古希臘對辯證思維的認識,主要表現在論辯術中,一些哲學家通過揭露辯論中的矛盾以探求真理,從而提出了關於概念之中存在矛盾的思想。古希臘哲學家,從考察外部世界的辯證運動轉向考察人類思維自身的概念運動,是從愛利亞學派開始的。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寫道:"講述愛利亞學派時,黑格爾談到辯證法:......'我們在這裡'(在愛利亞學派中)'發現了辯證法的開端,即純粹的思維在概念中的運動的開端;同時還發現思維與現象或感性存在之間的對立'"。被亞里士多德稱為"論辯術的創始者"的愛利亞的芝諾在對運動可能性的詰難中,從反面揭示了作為矛盾現象的客觀運動與思維如何反映運動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問題不在於有沒有運動,而在於如何在概念的邏輯中表達它"(《列寧全集》第38卷,第 281頁)。芝諾已經接觸到運動是矛盾,以及如何通過概念來表達運動及其矛盾的問題。柏拉圖繼承、發展了蘇格拉底關於普遍概念的思想和論辯術,他把"理念"看作獨立於感性事物的普遍的實體,並從對立統一的關係中考察了概念與範疇之間的區別、聯繫和轉化的問題。
古希臘對辯證思維的認識,在亞里士多德達到了高峰。在創立傳統邏輯的同時,亞里士多德為後人研究辯證邏輯範疇體系留下了有價值的材料,如關於範疇的相互聯繫和流動的思想等等。但是,由於當時的科學發展狀況和認識水平的限制,亞里士多德未能且不可能對辯證思維的本性、形式和規律進行自覺研究。古代到近代,形式邏輯是思維形式研究中占主導地位並發展比較成熟的工具性學科。

近代研究

從15世紀下半葉起,近代自然科學逐漸興起,人們開始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但在這個階段由於哲學上形上學思維方式盛行,因而妨礙了對辯證思維的研究。到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隨著科學的發展,要求對自然現象和科學各部門之間的聯繫進行綜合考察,這就向人們提出了自覺運用辯證思維的任務。德國古典哲學家真正開始了對辯證思維理論的探討,其中康德尤其是G.W.F.黑格爾最為突出。從這時起,辯證思維研究才進入自覺發展的階段。

形式邏輯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兩者都是研究思維的,但它們是從不同的側面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研究。形式邏輯主要從形式結構上研究思維的形式和規律。它是由固定範疇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是對既成的、凝固的、間斷的認識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只是反映客觀對象間最普通、最簡單的關係。形式邏輯推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完全確定的,界限分明的,它用邏輯符號來指稱對象,有一套嚴密的邏輯規則,能夠進行精確的邏輯演算。辯證邏輯並不純粹研究思維的形式結構,而是從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結合上,從表現在思維形式之中的認識內容、結合人類的認識過程來考察思維形式的聯繫、運動、發展和轉化的規律。所以,辯證邏輯是以流動範疇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是抽象和概括人類認識的發展、變化的連續方面,反映客觀對象間的辯證聯繫,是以概念展開的方式實現其邏輯進程的。
辯證邏輯與形式邏輯具有不同的邏輯功能,各有其適用範圍。無論是客觀對象本身還是反映客觀對象的思維形式,都具有相對穩定和運動發展的兩種狀態。這就需要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共同作用於人類思維的過程。辯證邏輯並不代替和貶低形式邏輯在科學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們在辯證思維過程中,同樣需要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則;同樣,形式邏輯也不能否定或貶低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都將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對思維的充分研究而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成為科學思維不可缺少的手段。

基本內容

辯證邏輯研究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在推演、變化中的規律性、特點及其體現在思維方法上的辯證關係,它通過自身特有的邏輯範疇建立邏輯體系。辯證邏輯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規律、形式、方法以及邏輯範疇等。

規律

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在思維中的具體表現。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對立統一關係,在辯證思維中被反映為思維在把握具體真理的過程中,從抽象同一走向具體同一的內在發展機制。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貫穿於辯證思維過程的始終,表現為概念、判斷、推理的矛盾運動。概念的聯繫、轉化達到具體的同一,就是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在概念中的體現;具體概念的展開,就是判斷的肯定和否定的矛盾運動;判斷從肯定到否定,再從否定到肯定,以至最後得出結論的統一運動過程,就是判斷展開為推理和論證的運動。在思維中所進行的概念、判斷、推理的推演和變化等一系列矛盾運動,達到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最終是由實踐來證明的。因此,辯證邏輯的基本規律不僅要求辯證思維的邏輯進程必須以客觀現實的矛盾運動為前提和出發點,而且要求辯證思維過程的每一步都用實踐來檢驗。實踐是邏輯思維的基礎,也是檢驗思維正確與否的標準。邏輯思維本身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辯證思維遵循著邏輯的基本規律而展開,在反映客觀現實矛盾的基礎上不斷前進。

形式

辯證邏輯把思維形式看作是與內容,即與思維所反映的在現實中客觀存在著的事物不可分割地聯繫著的形式。因而,它對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基本形式的理解,與其他研究思維形式的學科不同。
概念是辯證思維的最基本形式,辯證思維的其他形式實際上都是概念的展開和推演。辯證邏輯把對概念的辯證本性的研究作為前提和基本任務,它研究概念的形成、發展及其內在的矛盾運動。概念在反映客觀現實時,具有一個從抽象向具體發展的過程,它不會只停留在抽象的階段上。否則,它就不可能把握客觀事物的整體,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只有在概念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真正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的必然聯繫時,才會達到主觀與客觀、普遍與特殊的辯證統一,從而形成具體概念。具體概念不是思維的外在形式,而是思維的本質內容和矛盾運動的形式。
從抽象概念到具體概念及概念之間邏輯聯繫的過程,是概念展開為判斷、推理的運動。原先蘊涵在概念中的矛盾,在判斷中以進一步展開的形式顯露出來。辯證邏輯正確區分了思維中的邏輯矛盾和客觀現實中存在的辯證矛盾(見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認為判斷必須反映客觀現實中的辯證矛盾,把判斷看作是反映這種矛盾的必要的思維形式。辯證邏輯不把各種不同的判斷形式平列起來,而是從判斷的發展和相互轉化中揭示它們之間的隸屬關係。判斷的隸屬關係表現著它們的運動,表現著它們以認識深化過程為基礎的相互推導,從而明確每一判斷形式的認識意義。判斷形式的分類及其相互隸屬關係反映認識的歷史發展。判斷形式由單一性判斷到特殊性判斷和普遍性判斷的運動,是思維為了認識事物客觀過程的規律性的一種運動形式,從而也是科學認識的一般規律。
辯證邏輯不是從靜態上,而是從認識內容的變化、發展的實際過程為依據去研究推理。它並不否定在人類思維的發展中形成的並為形式邏輯所概括的精確、嚴密的推理形式,但它同時認為,歸納與演繹在人類思維過程中是辯證統一的。思維藉助於這些推理形式,從已知到未知,獲得關於事物的具體真理性的知識。在確定推理結論的真實性時,辯證邏輯則要求用實踐去檢驗。在辯證邏輯中,邏輯證明和實踐證明是相統一的,《資本論》第 1卷關於商品上升到貨幣以及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分析,就是邏輯證明和實踐證明相統一的範例。辯證邏輯推理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把推理過程看作分析矛盾和觖決矛盾的過程。
辯證邏輯對科學理論這種思維形式給予特別的注意。科學理論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斷、推理組成的對某一科學領域系統總結的思維形式。辯證邏輯研究科學理論的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以及在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中各種思維形式的相互關係。

方法

辯證邏輯的方法是辯證思維的邏輯工具,是人們對辯證邏輯基本規律的認識和運用,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理論思維手段。辯證邏輯的基該方法主要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歸納與演繹的統一,分析與綜合的統一,以及邏輯的與歷史的統一。這些方法既不能相互代替,又相互聯結,共同作用於人類辯證思維的全過程。
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既體現了人類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徵,又是辯證邏輯最主要的方法。抽象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在思維中的反映,它作為邏輯的起點表現在思維行程中。具體是指思維對事物各方面的本質規定的完整的反映。現實中的具體,是直觀和表象的起點;而作為思維中的具體,則在思維進程中表現為結果或邏輯的終點。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要求人們客觀地分析、研究對象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及其內在聯繫,以便在概念或範疇的相互聯結上,從起點經過中介到達終點,形成一個反映客觀必然聯繫的邏輯體系。這種方法反映了科學的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發展過程。它不僅要求把具體事實作為科學抽象的依據和前提,而且要求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使對客觀事物抽象的規定在思維進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
辯證思維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進程,離不開歸納和演繹的統一、分析與綜合的統一的方法。歸納是從個別性的或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或特殊性結論的方法。辯證邏輯從人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完整的認識過程出發,把歸納和演繹看作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的辯證統一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人們從一般和個別、普遍和特殊的相互聯結上把握事物的內部矛盾,分析事物的矛盾運動。分析是思維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加以考察的方法。綜合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整體加以考察的方法。辯證邏輯把分析與綜合看作是同一方法的不可分割的環節,兩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每一具體概念的形成,既要分析對象的各個方面,又要綜合地把握對象的整體。在辯證思維過程中,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每一步都是分析與綜合方法的結合運用,一切論斷都是經過分析和綜合的結果。歸納與演繹的統一、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既是辯證思維的邏輯方法,又是各門具體科學認識事物的一般科學方法。
在辯證思維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進程,與客觀現實的歷史和人類認識的歷史進程是一致的,邏輯的進程是歷史發展過程在思維中的概括反映。邏輯的與歷史的統一的方法,要求思維或理論的邏輯進程與現實的歷史發展進程相一致,與思維或理論的發展歷史相一致。所謂歷史的方法,就是遵循歷史的順序把握歷史現象的基本線索,把握它的內在聯繫,從而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所謂邏輯的方法,就是從理論思維形式最基本的關係出發,揭示一切矛盾的萌芽,把握事物發生髮展的規律。雖然在歷史學科中,往往突出歷史的方法,而在理論學科中突出邏輯的方法,但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理論的研究不能脫離歷史和現實;同樣,歷史的研究也不能脫離理論和邏輯。這種邏輯的與歷史的統一的方法,要求人們在科學研究和建立科學理論時,必須揭示對象發展過程與認識發展過程的規律性;在安排理論體系各個概念、範疇的邏輯順序時,應當符合被考察對象的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反映它的內在聯繫。
邏輯範疇邏輯範疇是從各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出來的最一般的概念,是思維把握真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辯證邏輯的範疇, 如歸納、 演繹、分析、綜合、抽象、具體等等,是辯證思維的基本環節,也是構成辯證邏輯體系的紐帶。它具有認識與思維方法的功能和特點,是在各門科學中發揮著普遍有效的邏輯方法和工具的作用。
辯證邏輯的範疇是對客觀世界辯證運動的本質反映,又體現著辯證思維的基本特性,同時還標誌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因此,要立足於辯證法、認識論、邏輯三者一致的基礎上考察邏輯範疇。辯證邏輯主要從邏輯功能這一側面研究範疇,說明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它既研究各門科學所共同使用的範疇,又研究自身的範疇體系,揭示客觀現實的最一般聯繫以及人們對其認識發展的最一般途徑。建立辯證邏輯的範疇體系是科學發展的需要,它有助於科學研究和科學理論的系統化。

意義和爭論

自從人類進入自覺運用和研究辯證思維階段以來,辯證邏輯的意義和作用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愈來愈大。然而,它作為一門正在發展和完善的關於辯證思維的科學,在許多方面還很不成熟,對它的內容、特點乃至性質等等,學術界一直持有不同看法。

意義

辯證邏輯是一門理論思維 "藝術" 的科學。研究和掌握這一理論思維"藝術",對於發展科學和提高人類的理論思維能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人們在紛繁複雜、變動不居的世界中認識周圍的現實,揭示其變化發展的規律,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邏輯工具。辯證邏輯正是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說明客觀真理的科學手段。掌握和運用辯證邏輯,也能幫助人們在思想上與主觀主義?、形上學、詭辯論相對主義等劃清界限,提高自覺運用辯證思維的能力。
辯證邏輯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它的生命力就在於同人類的社會生活,同人的實踐以及現代科學的發展息息相關。一方面,它需要不斷總結人類思維發展的材料,認真研究整個人類認識史,研究個體思維發展史,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它又起著指導和幫助人們自覺進行辯證思維的作用。辯證邏輯的方法是各門科學普遍適用的方法,它的各個範疇和規律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

爭論

對於辯證邏輯這門學科的性質,國內外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①根據對辯證法、認識論、邏輯三者同一原理的理解,認為辯證邏輯就是辯證法;②辯證邏輯屬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科,邏輯則屬於工具性的學科,因而辯證邏輯是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邏輯的一個分支;③辯證邏輯屬於工具性的學科,儘管它似乎屬於哲學的範圍,但將來也會象以往歷史中其他具體科學曾經發生過的情況那樣,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具體的邏輯學科;④辯證邏輯是研究思維辯證運動的科學,它與哲學有不可分割的聯繫,然而它又是邏輯。
中國分類學家陳世驤先生的《進化論與分類學》一文,以辨證唯物主義原理剖析進化論的生物物種分類系統,為我們提供了一門具體科學概念系統的實例。從浩繁的哲學著作中探尋概念理論,遠不如在這一門具體科學的概念系統中進行感悟來得實在。何新先生的《進化分類學的辨證邏輯結構》試圖由此為突破口建立一個“泛演化邏輯”系統。兩部論著堪稱雙壁,不僅在生物學、分類學上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在邏輯學、哲學上具有重要價值。他們的研究由生物學導向了邏輯學,通過生物分類學上兩種分類方法的切實分析,闡明了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在分類學上的兩種運用,顯示了邏輯學在具體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在進化分類學的分析中,辯證邏輯最抽象、玄奧的理論得到了清晰、具體、通俗的解釋,並為將辯證邏輯有機地納入邏輯的系統提供了新思路。兩種分類法與兩種邏輯學構成聯繫與對比,給予人們以深刻的啟發。這都可以看作邏輯認識的階梯。本書以這兩篇文章作為理解概念理論與辨證邏輯的依據,並由此探討辨證邏輯在邏輯系統的位置。
辯證邏輯是在批判形式邏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邏輯,與形式邏輯是兩種不同的邏輯。它們的不同在哪裡?歷來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概念邏輯撇開這些爭論,從新的角度來看待二者的不同。兩者研究同一種思維(人類的思維)對同一個世界的反映,但在時間維度上不同。引用語言學術語,形式邏輯可以說是共時性邏輯,辯證邏輯可以說是歷時性邏輯。共時性邏輯是客觀世界及其事物在一定階段的狀況和規律在思維中的共時性反映;歷時性邏輯則是客觀世界及其事物在歷史長河中的狀況和規律在思維中的歷時性反映。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對象,結果是顯著不同的。看同一個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看同一列火車,正面看到的是一個不動的點,側面看到的是一條移動著的線。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看待世界,也有類似之處。

從概念理論的角度看

,客觀世界雖然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最低級生物到最高級生物,體現為連續進化的過程。但是,在地球漫長的演化歷史中,一些重大地質事件造成生物大繁衍和生物大滅絕交替出現,生物進化的鏈條常被打斷,過渡環節的物種因滅絕而被掩蓋。所以在歷史的一定階段,客觀世界及其事物有其相對的穩定性,此一事物就是此一事物,彼一事物就是彼一事物,此一物種就是此一物種,彼一物種就是彼一物種。每一物種產生自己的類型:馬生馬,雞生雞,稻子生稻子,玉米生玉米。這個物生其類的遺傳現象,使物種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相對不變。事物相對的穩定性決定了事物區分的相對確定性。傳統形式邏輯不以研究事物歷史演化在思維中的反映為己任,而是以研究這一演化的現實結果在思維中的反映為己任。這種研究不是大尺度的歷時性研究,而是小尺度的共時性研究,因此它的概念就具有相對的確定性,區分具有相對的明確性。雖然在事物或物種之間,也確實存在過渡性的種類,如文昌魚鴨嘴獸、陰陽人等。形式邏輯可以把它歸入相鄰種類,或單獨立類。這些都不影響概念的確定性。在這樣的概念系統里,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現實思維中必須遵循的根本規律。離開了這些規律,人們就無法區分和認識現實事物,無法進行思維。這些邏輯規律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個共時性前提條件,正是決定了形式邏輯屬於共時性邏輯的顯著特徵。形式邏輯是有其客觀基礎的。林耐以物種的形態學特徵為根據,把相似的物種合為一屬,把有關聯的各屬合為一目,把比較接近的目合為一綱等等,建立了生物的屬、科、目、綱、門的分類系統。這個系統顯然是現實生物共時性反映的結構系統,它的基礎就是對事物作共時性反映的形式邏輯。林耐的生物系統一直被生物學所援用,證明了這個系統的科學性,也證明了形式邏輯的生命力。就是說,對現實事物作共時性認識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科學研究不可缺少的方式,也是形式邏輯及其規律的依據所在。
辯證邏輯研究世界及其事物的歷時性演變發展在思維中的反映。它以世界的整個歷史為時間尺度,探討世界及其事物的歷史,追蹤各種事物之間聯繫和關係,並最終探尋出它們的同一性本原。在辯證邏輯里,世界的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它們或者是本原物質或者是本原精神的變化形態或歷史階段的暫時產物。辯證邏輯還力圖追尋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性,唯物主義者以物質來統一,唯心主義者以精神來統一。世界事物之間的絕對差異與對立消失了,形式邏輯區分事物及其概念的邏輯規律被擊碎了,而代之以氣魄更為宏偉的歷史演化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辯證邏輯也是有其客觀基礎的。進化論認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具有統一的起源。所有不同的生物種類,都是由一個共同種類漸變而形成的。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不承認有間斷的、對立的生物種類。他認為,生物的一切物種概念都處於流動和發展中。各種對立的物種概念之間,都具有同一性。各種生物概念之間的界限,不再被看作絕對不變的。例如,進化論認為,魚類是人類的祖先之一。因此,魚類與人類這兩個對立概念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同一性。進化論還證明,有一些生物,它既是植物,同時又是動物。進化論的生物系統顯然是生物演化發展的歷時性系統,其基礎是對事物作歷時性反映的辯證邏輯。這倒不是說辯證邏輯產生了進化論,恰恰是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產生了辯證邏輯。進化論、辯證邏輯都是得到客觀事實支持和驗證了的科學體系,也都是不可否定的。就是說,對歷史事物作歷時性認識也是人們認識世界和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

聯繫

兩種邏輯並不是那樣絕對對立和水火不容,而是有機聯繫的。兩種邏輯歷來對立的論爭,其缺陷在於各自以自己的標準否定對方。辯證邏輯以歷時性標準否定共時性的形式邏輯,形式邏輯以共時性標準否定歷時性的辯證邏輯,兩者都是不得要領的,沒有任何說服力的。事實證明,兩種邏輯都無法否定掉對方。因為兩種邏輯在時間的維度上各有各的存在空間,並且也在時間的維度上得到了統一的契機。
在概念理論上,形式邏輯反映客觀事物在一定階段的共時性呈現,辨證邏輯則反映客觀事物在歷史長河中的歷時性演化和發展,兩者存在著內在的聯繫。我在《概念的結構》一文中研究了概念的形成過程,既探討了共時性抽象概括,也探討了歷時性抽象概括。共時性抽象概括以承認世界萬物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具有確定的差異性或可區分性為前提,從而建立起多層次多支脈的金字塔式的概念系統。歷時性抽象概括以承認特定事物或種類存在歷史演變為前提,從而形成階梯式概念系統。兩種系統並不是毫不相干,它們的聯繫在於,歷時性階梯式概念系統正是共時性金字塔式的概念系統與時推移的結果。當然,概念邏輯所討論的歷時性抽象概括還是時間上小尺度的,即以特定個體事物或物種的歷史為時間單位,在總體上是以共時性為基礎的。例如,花之為花,變成了果實便不再稱為花;人之為人,人死為泥不再稱為人。它所研究的運動變化沒有超出個體的歷史範圍,還不是辨證邏輯那種以世界全部歷史為單位的大時間尺度上的歷時性抽象概括。但是,也不難想見,把世界本原物質或生物當作特定的集合或個體,它在歷史長河中演化發展的歷時性抽象概括的也只能是階梯式概念結構系統。以生物演化為例,就可以概括為一個階梯式結構系統。 生物的各階段上的分支系統如昆蟲類、爬行類、哺乳類等都能構建這樣階梯式結構系統。這些階梯式概念結構系統同樣是生物及其分支在各個歷史階段共時性抽象概括所得到的金字塔式概念結構的總和或與時推移的結果。共時性抽象概括隱含著歷時性抽象概括,歷時性抽象概括包括著共時性抽象概括。恩格斯指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並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內容。”[1]恩格斯在談理論思維的時候,顯然考察了它的兩個時間維度:現實的維度與歷史的維度。它既是現實的,又是歷史的。現實是歷史的現實,歷史是現實的歷史。一些較為成熟的科學理論都有現實的或階段的與歷史的兩種理論的區分與並存。語言學比較典型,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明確了共時性語言學與歷時性語言學的區分。文學有斷代文學與文學史的區分。其他科學也都有類似的情形。理論思維是如此,思維的概念是如此,思維的邏輯同樣是如此。它們都有現實與歷史的兩個時間維度。形式邏輯是歷史橫切面上的共時性邏輯,辯證邏輯是縱向歷史的的歷時性邏輯。歷時性辯證邏輯是各個歷史橫切面上共時性形式邏輯的概括與總合。兩種邏輯在時間的不同維度上得到了區分,也在同一根時間軸上得到了統一,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有機邏輯系統。

總結

人類思維是世界歷史一定階段的產物,應當具有一致性。人類的思維只有一種,相應的邏輯也具有統一性,這是兩種邏輯能夠統一的基礎。但是,兩種邏輯也不能互相替代使用。日常思維是對現實世界及其事物共時性的反映,主要運用共時性形式邏輯。所以,形式邏輯主要是在日常思維中現實使用的邏輯。辯證邏輯主要在對世界及其事物的演化作歷史性考察時所使用的邏輯。兩種邏輯各有所用,不可混為一談。正如我們眼下乘坐飛機,乘坐的是現實的國產飛機,而不是萊特兄弟所發明的飛機,我們用形式邏輯確信它是飛機、而且能飛,才確定無疑地購票乘機;如果斷定它既是飛機又不是飛機,既能飛又不能飛,我們就會進退失據。概念邏輯著重研究日常思維的形式邏輯,但也為辨證邏輯預留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實例

康德

康德認為,傳統的形式邏輯是分析的,它以不出現矛盾為基礎,因而不能提供真理的充分條件。他提出自己的先驗邏輯,認為它是綜合的,是能夠提供真理的邏輯。康德的"先驗邏輯"由"分析論"和"辯證論"兩個部分組成,並認為"分析論"是關於知性的學說,"辯證論"是關於理性的學說。理性按其本性來說是辯證的,它有認識"物自體"的要求,然而又無力加以認識。當理性把世界作為整體進行考察時,就會出現無法解決的"二律背反",這種"二律背反"中的一方與另一方一樣,都不能被駁倒。康德的"二律背反"學說,實際上涉及到思維如何把握世界的有限與無限、簡單與複雜、自由與必然等辯證矛盾的問題。但由於康德哲學存在二元論的不可知論的缺陷,這類問題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黑格爾

黑格爾從理論上對人類的辯證思維作了系統的論述。他重新審查了傳統的形式邏輯,沒有全盤拋棄形式邏輯,只是反對把邏輯作形上學的抽象同一(見抽象的同一性)的了解而停留在知性邏輯階段上。他批評康德把範疇看作與內容相脫離的純粹的主觀形式的觀點,認為思維形式、邏輯的概念和範疇是有內容的,人的理性是能夠認識真理的。邏輯必須進到辯證思維的理性邏輯階段去把握多樣的、包含內部矛盾的具體同一(見具體的同一性)的整體,把握變動不居的發展過程。這種邏輯就是運用辯證思維所建立的理性邏輯(見知性邏輯與理性邏輯)。黑格爾在客觀唯心?主義一元論的基礎上,把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統一起來,把辯證法運用於認識過程,運用於人的邏輯思維,解決了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問題,揭示了思維形式、規律和方法研究的新的方面和方向。他在哲學史上第一個明確地提出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闡述了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係。黑格爾認為,概念、範疇是流動和相互轉化的,概念的展開是一個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人的認識發展與這個過程是相一致的。因此,必須結合思維形式中所貫穿的內容、結合人的認識過程,考察思維形式,建立不同於形式邏輯的理性邏輯。他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建立起唯心主義的理性邏輯體系。儘管黑格爾的邏輯體系是頭足倒置的,而且其中有不少牽強附會的地方,但他關於理性邏輯的許多合理思想乃是科學的辯證邏輯的重要思想來源。

馬克思

科學的辯證邏輯的建立和發展隨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科學的辯證邏輯才真正建立起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全面地改造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邏輯體系,吸取了他關於理性邏輯的許多合理思想,提出科學的辯證邏輯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恩格斯從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相統一的立場出發,把客觀世界的運動及其反映在人的認識中的思維運動看作是自然歷史過程,闡明了思維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思維規律與人的認識發展歷史的關係,指出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乃是客觀外界到處盛行著的辯證運動的反映。強調只有以對概念的辯證本性的研究為前提的邏輯,才能正確把握外部世界的運動和變化。
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給恩格斯的信和1868年5月9 日給J.狄慈根?的信中談到,他構想寫一部關於辯證法的專著,雖然這一願望沒有實現,恩格斯也沒有留下辯證邏輯的專著,但他們都在自己的研究和著述中,實際運用了辯證邏輯。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實際運用辯證邏輯的典範。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的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形成各種科學概念、範疇,並在把概念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進程中,再現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從而,使複雜的經濟現象簡明、清晰地表現為概念、範疇的理論體系,揭示出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必然性。(見《資本論》的邏輯)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等著作中,對辯證邏輯的許多重要原理作了專門的論述,如:辯證思維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思維形式與人的認識過程的關係、思維形式和方法的辯證法等等。他闡明了辯證邏輯的基本內容和研究方向。

列寧

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辯證邏輯的思想。他在《哲學筆記》?中,通過對黑格爾《邏輯學》的研究和對馬克思《資本論》邏輯的概括、提煉,在闡述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同時,闡明了辯證邏輯的許多重要原則。列寧論述了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三者相一致的思想,強調辯證邏輯應該建立在對人類思維發展史的總結上面,並著重指出邏輯的主要內容在於研究概念的矛盾關係,研究概念的聯繫和轉化以及概念的靈活性和具體性問題。他在《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一文中,規定了辯證邏輯的基本要求:①"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②"要求從事物的發展、'自己運動'、變化中來觀察事物";③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包括到事物的完滿的'定義'中去";④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列寧十分重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的辯證邏輯的方法,指出"應當充分地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當前的問題"。他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著作,是繼馬克思之後在現實中運用辯證邏輯的又一典範。

毛澤東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實踐和理論活動中,對辯證邏輯作出了新的貢獻。他所著的《實踐論》、《矛盾論》,在闡述認識論和辯證法的一般原理的同時,豐富了辯證邏輯的一般原理。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中所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發展,關於人民戰爭的許多原理,以及關於制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有關政策的原則等等,深刻地揭示了中國革命和戰爭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同時也使思維的辯證法進一步具體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