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提出
1970年加涅根據學習機制的繁簡水平,提出了八類學習類型,辨別學習是其中的一種,即學會識別多種刺激的異同並對之做出不同的反應。辨別學習作為智慧技能的最低一級,是後面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的基礎。1971年,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做了修正,學習由低級到高級分別為:連鎖學習、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定義概念學習、規則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
辨別學習
學會辨別在日常生活及學校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分辨形狀大小,確定方位和距離,估測時間和溫度等。唯有能對刺激物的特徵作基本的分辨,才能將它作為同一類型的成員作出反應(概念學習)。辨別學習作為
智慧技能的最低一級能力,在日常生活和課堂學習情境中是隨處可見的。人的辨別能力有些是先天的,如空間知覺和對紅、黃、藍等顏色的辨別。辨別能力的習得過程可以用模式識別解釋。
模式是由若干個元素集合在一起組成的一種結構,如物體、圖像、語言、文字或人物的臉部可以看成是模式。較為複雜的模式往往又可分為若干子模式,這些子模式也是由若干元素按一定關係組成的結構。模式識別時人們把輸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與長時記憶中有有關的信息進行匹配,從而辨認出該刺激屬於什麼範疇的過程。模式識別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感性階段的識別是刺激模式的外部識別;在理性階段的識別是概念的運用。
正常兒童先天識別能力是極相似的,其發展主要受後天環境和教學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採用以下一些技術來促進學生的識別學習。
擴大有關特徵
研究表明,當學生遇到難以辨別的席位特徵時,擴大需要辨別特徵,可以促進辨別學習。教師常採用卡片、投影、色彩粉筆等手段來擴大有關特徵。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會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把“己、已、巳”三字的關鍵部分標出,以便學生加深印象。
對比
辨別學習可分為簡單辨別學習(如學習過字母“b”後,在新的情境中將“b”識別出來)和多重辨別學習。多重辨別指同時辨別多個刺激物或多個刺激特徵,如辨別b、d、g、p、q等。在多重辨別學習中,刺激越相似,辨別越困難,而且很容易產生混淆。克服這種混淆的重要技術是刺激對比。如將b與d比,指出b的尾巴在左面,d的尾巴在右面;將b與p比,注意b的尾巴向上,p的尾巴向下,等等。在語音學習中,對比的作用更重要。
發揮多種知覺系統的作用
在
博物館或展覽廳,常可看到“請勿動手”的牌子。這說明,人們想獲得清晰完整的知覺印象,除了用眼睛看之外,還要用手摸。在知覺學習中,應提倡發揮多種知覺功能的作用。有實驗表明,智力落後的兒童難以辨別較複雜的知覺模式,但是通過把這些模式的某部分切割下來,讓他觸摸以後,該兒童便能學習較複雜的辨別。有經驗的教師在識字教學時不僅讓兒童看字,還讓他們動嘴念,用手寫(書空)。這裡就利用了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的協同作用。多種知覺系統的參與,既有助於辨別的精確性,也有助於知覺印象的保持。
強化或反饋
這裡所說的強化或反饋指當學生識別了有關特徵時,教師給予肯定,如識別錯誤,則給予否定並加以糾正。這會起到兩種作用:第一,起激發動機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受到教師肯定時,會產生愉快的體驗,這種愉快感反過來又可推動學習的進行。第二,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教師的反饋可以使學生知道自己的知覺是否正確。強化或反饋在與語言或動作技能有關的知覺學習中更為重要。例如,在語言學習中,由於受母語的干擾,學生往往以母語中近似的語音代替正確的語音,而自己又難以辨別,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糾正。與動作技能有關的知覺學習也是如此。
促進知覺學習的技術不止上述四條,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這些技術也不是孤立套用的。
教師應根據任務的特點,綜合運用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