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分類
貿易兩大類。前者即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貿易;後者則是在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有第三國
中間商介入,具體形式又有多種。一種是商品雖由生產國直接運往消費國,但兩方不直接發生買賣關係,而是通過第三國中間商成交的;另一種是生產國先把產品運往第三國,由中間商再把產品銷往消費國。此外,一國由外貿廠商經營的外貿也屬
間接貿易。
3、按參加交易過程的國家數量,可分為
雙邊貿易與
多邊貿易。雙邊貿易即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進行的交易。但一國的產品往往不全能適應對方的需要,這樣就會產生
貿易差額,造成貿易不平衡和支付困難,這就需要其他國家的介入。多邊貿易即在多國之間、在較大範圍內進行的交易,它容易使各交易國各得所需並達到
貿易平衡。
4、按清償方式,可分為
現匯貿易和
易貨貿易。
現匯貿易即以貨幣直接支付進口貨款,現代國際貿易中主要的
支付手段為美元、德國馬克、
日元等可
自由兌換的貨幣。
易貨貿易即雙方均以貨物計價進行清償,這樣做可以彌補外匯不足的困難,並能推動本國產品的
出口。因直接換貨有一定難度,故往往採用一種形式更加靈活的廣義的易貨貿易,即規定在一定時期內用幾種貨物進行交換,分別結算、綜合平衡。
5、按交易中進口與出口的關係,可分為單邊進口、
單邊出口和
對等貿易。前兩種指一國對他國出口同從該國進口無關,是獨立進行的,後一種指要求兩國間的進出口交易要對等。現代國際貿易多採用前兩種形式。
結算
定義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指,進出口企業除了從採用美元
信用證轉為採用人民幣信用證之外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跨境貿易
基本定義
是指進出口企業除了從採用美元信用證轉為採用人民幣信用證之外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國務院常務會議2009年4月8日正式決定,在上海和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將邁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關鍵一步,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別是
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將為推進
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逐步走向國際化提供基礎支持,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
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成為未來國際貨幣多元化中的“一極”。
背景原因
首先,居民和非居民對人民幣用於
國際結算有明顯需求。中國
對外貿易規模已相當大,當前,不僅具有選擇結算幣種和定價能力的境內進出口企業對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有強烈需求,那些希望從
人民幣升值中獲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向中國出口)和在內地有相當規模的投資和人民幣收入的外資企業對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也具有較大需求。
其次,
人民幣匯率和
通脹率較為穩定。2005年
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展望未來,人民幣也將基本處於這樣一個平穩升值的狀態。穩定堅挺的
匯率和低位運行的通脹率十分有利於推行
人民幣國際結算。
第三,中國金融市場較為發達並逐步開放。而且,此次金融危機引發了對改革當前
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隨之日益高漲。
重大意義
首先,從巨觀層面分析,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首先有利於加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投資往來,促進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其次,有利於進一步完善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在區域範圍內用於
國際結算之後,幣值有了更大範圍和更新角度的參照標準,這有利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
三是有利於促進
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弱點。因此,促進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利於逐步改變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抑制其弊端和負面影響。
四是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有利於增強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五是有利於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隨著人民幣用於
國際結算範圍和規模的發展,上海將可能逐步成長為區域性人民幣
清算中心,這樣上海的金融功能將更為完備,同時將帶動其他金融功能進一步發展,從而推動上海逐步樹立其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面臨挑戰
在人民幣境外
債權債務方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會形成外國企業持有人民幣的現象。該筆人民幣將被作為中國的債權(
CLAIMS)存在;對中國來說則是一筆境外的人民幣負債。由此而引申出“是否有可能因此形成境外人民幣市場?”“因
國際結算而產生的人民幣兌換髮生點是否可以在境外還是必須在境內?”“若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用於
直接投資時能否享受外商投資一樣的優惠政策?”等諸多問題。
在外匯管理方面,人民幣用於跨境貿易結算可能會使當前的進出口核銷制度出現操作性困難。因為,這裡可能會存在人民幣來源上的混淆,如何界定資金是否來自境外的問題。與
進出口核銷相關的還有
出口退稅的依據和憑證問題以及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等。
在國內外
清算安排方面,人民幣用於跨境貿易結算對於銀行的
國際結算以及國內清算渠道都會有一定的要求,會涉及到網路問題、
代理行賬戶問題等問題。
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後會形成境外人民幣債權。當這種債權達到一定的規模後,這種海外持有的規模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中國央行在海外的信譽、巨觀調控能力以及金融監管的信心。由於中國人民幣被海外持有,在獲得
鑄幣收益的同時,
貨幣供應量能否再作為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也需要考慮。
企業受益
首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有利於企業有效規避
匯率風險。美、歐、日等境外企業與中國境內企業之間的貿易,通常以美元、
歐元和
日元進行計價結算,由此帶來的美元、歐元和日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風險通常主要由境內企業承擔。如果能以人民幣進行
國際結算,則境內企業可以避免承受這類匯率風險。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其中主要是與東南亞和韓國等的貿易通常是以第三國貨幣進行計價結算,這樣中國境內企業和這些國家企業也都要承擔匯率風險。當人民幣用於跨境貿易結算時,中國和周邊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的企業所承受的外幣匯率風險即可部分消除。
其次,有助於企業營運成果清晰化。當中國企業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時,通常其經營成果較為透明,表現為進口企業的成本和出口企業的收益能夠較為清晰地固定下來,這有利於企業進行
財務核算。
再次,節省了企業進行
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費用。當企業在貿易中以非
本幣進行結算時,通常為規避
匯率風險而委託銀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從中資
商業銀行遠期結售匯的收費標準來看,買入三個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額的2.5‰收取費用,賣出三個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額的5‰收取費用。而
外資銀行這項交易的收費標準則普遍高於中資銀行,根據調研,委託銀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約占企業營業收入的2—3%。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企業進行
國際結算主要使用美元、
歐元和
日元等國際貨幣,因此為控制
匯率風險承擔了大量的
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費用,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國企業的
國際競爭力。若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中國企業為規避匯率風險所承擔的衍生交易費用即可消除。
第四,節省了企業兩次
匯兌所引起的部分匯兌成本。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大都採用美元結算,而其國內又不能進行美元流通。因此結算通常要經過
本幣—美元—本幣的兩次兌換,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公司的
內部交易即子公司與子公司或子公司與母公司的貿易之中。以美元兌換人民幣為例,銀行按交易金額的1.25%。收取匯兌費用。若人民幣可用於跨境貿易結算則可減少其中一次兌換並節省有關費用。
最後,跨境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可以加快結算速度,提高企業
資金使用效率。減少一次
匯兌本身就減少了資金流動的相關環節,縮短了結算過程,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由於不需要進行
外幣衍生產品交易,企業可以減少相應的人力資源投入和相關資金投入,這也有利於企業加快運轉速度。
相應方案
2018年10月19日,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促進外貿穩定健康發展。
《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創新監管方式,最佳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口岸營商環境。
《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圍繞“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等明確了20條具體措施。在“減單證”方面,按照“能取消的就取消、能合併的就合併、能退出口岸驗核的就退出口岸驗核”要求,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在今年11月1日前由86種減至48種,除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況外,2020年底前,監管證件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在“優流程”方面,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推進海關、邊檢、海事一次性聯合檢查;全面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從一般監管拓展到常規稽查等全部執法領域;推廣套用“提前申報”模式,非布控查驗貨物抵達口岸後即可放行提離;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推行進口礦產品等大宗資源性商品“先驗放後檢測”,推廣第三方採信制度。在“提時效”方面,推進口岸物流信息電子化和口岸查驗智慧型化,提高口岸物流服務效能和查驗準備工作效率,加快建設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台,創新邊境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加快開通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加強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主要業務套用率2018年底前達到80%,2020年底前達到100%。到2021年底,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在“降成本”方面,加強口岸通關和運輸國際合作,清理規範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嚴格執行行政事業性收費清單管理制度,未經國務院批准,一律不得新設涉及進出口環節的收費項目,今年10月底前對外公示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開通關流程及物流作業時限,建立口岸通關時效評估機制。到2020年底,相比2017年貨櫃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降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