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稻

超級稻

超級稻從廣義來說,是在各個主要性狀方面如產量米質抗性等均顯著超過現有品種(組合)的水平;從狹義來說,是指在抗性質與對照品種(組合)相仿的基礎上,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種(組合)。一般超級稻是指狹義的概念,即超高產水稻。上世紀80年代,日本農林水產省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先後啟動超級稻項目,但均未獲得真正成功。我國後來居上,於1996年啟動“中國超級稻育種”項目,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種。

2014年10月10日,農業部通報,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第四期超級稻百畝方畝產超過1000公斤,創造了1026.7公斤的新紀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超級稻
  • 別稱:水稻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稻屬
  • 分布區域:中國
背景目標,立項背景,研發目標,項目歷程,品種類型,人物經歷,效果意義,國內意義,國際影響,姊妹計畫,基因組計畫,超級稻計畫,粉壟栽培計畫,產量,媒體報導,

背景目標

立項背景

超級稻計畫又叫水稻超高產育種計畫,最早由日本人於1980年提出,隨後成為國內外農業專家們夢寐以求、力圖攻克的世界難題。近20年來,這一研究在全世界進展不大。
titletitle
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國超級稻計畫始於1996年,後經歷波折,該計畫於1997年才得以重啟

研發目標

經國內育種專家廣泛討論,確定中國超級稻育種的一、二、三期目標。第一期育種目標為2000年畝產達到700公斤;第二期育種目標為2005年畝產達到800公斤;第三期育種目標為2010年畝產達到900公斤(一季畝產900公斤,早稻畝產650公斤,晚稻畝產700公斤)。

項目歷程

2000年,超級雜交稻成功實現百畝示範片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超級雜交稻提前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2011年9月19日,中國農業部驗收組公布,袁隆平指導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6公斤,創中國大面積水稻畝產最高紀錄。
2011年9月18日,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農民在“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裡進行人工收割。農業部專家組對18塊試驗田共107.9畝的超級雜交稻田進行現場隨機抽籤。在專家組現場監督下,幾位農民進行打穀脫粒,隨即用化纖袋裝好並編號驗收測產。專家組測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百畝片畝產達到926.6公斤。
超級稻超級稻
2011年9月19日下午,湖南省農科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其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
2011年,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超級稻發展將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堅持“拓展一期套用範圍、深化二期研究推廣、努力實現三期目標”的發展思路,創新育種方法,加快品種選育,促進技術配套,強化示範推廣,擴大面積,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推進超級稻生產規模化、規範化、優質化和產業化;全力實施“31511”工程。“31511”工程,即到2015年,新培育超級稻品種30個以上,年推廣面積1.5億畝以上,畝均增產100斤以上,節本增效100元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12年袁隆平表示,水稻高產不僅需要良種、良田,還要良法,希望其90歲(2022年)時,超級稻爭取畝產達到1000公斤。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13年4月26日透露,我國第四期超級雜交稻攻關有可能提前至三年內完成,將培育出具備畝產1000公斤以上產量的超級稻新品種,到時候將多養活7000萬人口,相當於多養活一個湖南省
農業部2013年9月29日發布訊息稱,農業部2013年9月28日組織國內著名水稻研究專家,對地處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Y兩優900”101.2畝高產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百畝片平均畝產988.1公斤,創下了全國水稻百畝連片高產新紀錄。

品種類型

超級稻品種有秈稻型,也有粳稻型。有雜交稻組合,也有常規品種。超級稻品種都具有分櫱適中、劍葉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莖桿堅韌抗倒、穗大粒多的形態特徵。同時,具有光合效率高、根系活力強、源庫流協調的生理機能,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抗病性狀聚合的遺傳基礎。
下面農業部核定的超級稻品種。根據超級稻品種的冠名退出規定,推廣面積達不到要求的“遼優5218”、“勝泰1號”、“沈農606”、“Ⅲ優98”、“龍粳14”、“龍粳18”等六個品種的超級稻品種資格。截至2011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共83個。
2005年28個品種:協優9308國稻1號國稻3號中浙優1號、豐優299、金優299、Ⅱ優明86、Ⅱ優航1號、特優航1號D優527協優527、Ⅱ優162、Ⅱ優7號、Ⅱ優602、天優998II優084II優7954兩優培九準兩優527遼優5218遼優1052、Ⅲ優98、勝泰1號沈農265沈農606沈農016吉粳88吉粳83
2006年21個品種:天優122一豐8號金優527D優202Q優6號、黔兩優2058、Y優1號、株兩優819兩優287、培雜泰豐新兩優6號甬優6號、中早22、桂農占武粳15、鐵粳7號、吉粳102號、松粳9號、龍粳5號、龍粳14號、墾粳14號。
2007年12個品種:寧粳1號淮稻9號千重浪2號遼星1號 、楚粳27 、龍粳18玉香油占新兩優6380豐兩優四號內2優6號淦鑫688、Ⅱ優航2號。
2009年10個品種:龍粳21、淮稻11號中嘉早32號、楊兩優6號、陸兩優819豐兩優香一號、洛優8號、榮優3號、金優458春光1號
2011年9個品種:沈農9816南粳45武運粳24號、甬優12、陵兩優268、準兩優1141、徽兩優6號03優66特優582
Y兩優2號是2013年剛剛通過評審的項目,Y兩優2號是以馬來西亞普遍野生稻與強優勢雜交水稻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反覆測交而培育的遠恢2號,再與Y58S等不育系測交配組而成。2008-2009年分別在海南三亞湖南長沙參加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級雜交稻示範、品比均排名第一,定名為Y兩優2號。2010年袁隆平院士將Y兩優2號作為中國首屆雜交水稻大會觀摩現場——瀏陽永安鎮超級雜交水稻示範基地首選品種,鎖定目標產量為860公斤。該品種具有典型的超級稻高冠層、矮穗層株葉形態。穗大粒多、結實率高、耐高溫、低溫能力都比較強,後期落色好,產量高是該組合的突出優點。被袁隆平院士確定為第三期超級雜交水稻攻關首選苗頭品種。

人物經歷

1953年8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講授俄語、植物、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等課程。1964年2月,與農技幹部鄧哲結婚。在安江農校長達18年的教學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學,一面從事生產實踐,選擇課題進行科學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下農村生產實習,目睹了農村糧食短缺、民眾生活困難的現狀,決心從農作物品種改良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飢餓和災荒作鬥爭。
袁隆平袁隆平
1964年,他在我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並提出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1980年以來,袁隆平又先後育成“威優64”、“威優49”等幾個大面積推廣的早熟、多抗新組合。1987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列入國家“863”計畫,袁隆平掛帥開展全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每畝增產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長江流域兩系法雜交早秈稻選育研究獲得突破,育成優質、高產、早中熟的兩系早秈稻組合,為解決長期以來長江流域早秈稻米質不好、產量不高的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1998年,超級雜交稻研究被列為國家“863計畫”重點項目,袁隆平出任首席責任專家;2000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現正朝著百畝示範片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努力,計畫到2010年實現。
由於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從安江農校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工作。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1982年和1985年先後被湖南農學院和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任中心主任。1995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主任。
1995年,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效果意義

國內意義

超級稻研究與推廣15年來,為促進我國水稻連續7年增產,單產不斷攀升作出重要貢獻。“十一五”期間,經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累計推廣4.14億畝,占同期水稻種植面積的20.2%,平均畝產達到575.2公斤,畝增產67.9公斤,累計增產稻穀561.9萬噸。僅2010年,超級稻推廣面積就達到1.01億畝。截至目前,經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新品種、新組合已達到83個。

國際影響

在世界範圍,20%的水稻採用袁隆平的雜交技術。其雜交水稻技術已經在中亞東南亞北美、南美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運用,繼續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及短缺做出卓絕貢獻。

姊妹計畫

基因組計畫

超級稻計畫的“姊妹計畫”—“水稻基因組測序和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這一計畫在2001年9月啟動,全面開展超級雜交稻的基因研究,在分子層面探索超級稻的秘密,確保中國水稻高產優質持續創新的能力。
水稻基因組計畫水稻基因組計畫
本項目以水稻基因組測序為基礎,水稻比較基因組、功能基因組等領域的研究為核心,重點開展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要功能基因發掘和套用,深入開展水稻亞種和禾本科作物間比較基因組以及功能基因組研究,重點克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套用前景的功能基因。
通過基因組數據公開和共享,聯合中科院和中國包括分子生物、轉基因技術、育種的所有水稻科研工作者,全面加快套用研究和產業轉化,實現一條由基礎、套用研究大聯合到產業一體化的大科學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超級稻計畫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牽頭的科研團隊提出了“綠色超級稻”的構想和計畫。
其基本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產量、改良品質的基礎上,力爭水稻生產中基本不打農藥,少施化肥並能節水抗旱。其基本思路是:將品種資源研究、基因組研究和分子技術育種緊密結合,加強重要性狀生物學的基礎研究和基因發掘,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蟲、抗逆、營養高效、高產、優質的新品種。
以育成旱稻不育系“滬旱1A”和雜交旱稻“旱優3號”等組合為標誌,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在水稻抗旱性研究和節水抗旱稻育種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後育成3個常規旱稻品種和2個雜交旱稻品種,都通過了全國或省級的審定。
“旱優3號”雜交旱稻組合,在上海廣西四川浙江等地試種表現出較高的產量潛力,在節水栽培條件下畝產可達500千克以上,抗旱能力強,對稻瘟病的抗性強,適應直播等高效栽培方式。與旱稻育種相配套,已初步形成撒播、機插秧、免耕直播和果園套種等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後續將進一步實施旱稻不育系、恢復系及其組合的改良、高產制繁種技術及節水抗旱稻的產業化開發等方面的深化研究。
綠色超級稻研究,將有助於中國最終形成“少種、多收、高效、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新格局,達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稻作產出與投入比、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增加稻農經濟收入的目的。

粉壟栽培計畫

超級稻粉壟栽培,是韋本輝研究團隊研究提出的水稻栽培新方法,它是在套用粉壟機一次性將稻田耕作層土壤垂直旋磨粉碎並自然懸浮成廂,回水軟土時直接拋(插)秧的栽培技術。它的最大特點,操作簡單易行,免除了傳統方法中灌水後犁、耙、漚等整田工序,由“水耕”改為“乾耕”,耕層適當加深而不亂土層,營造了適於水稻根系好氣性的“土、水、肥、氣、熱、菌等全新而協調”的土壤環境,有利於貫徹水稻“以根為本”的栽培理念。
粉壟栽培計畫粉壟栽培計畫
同一塊中等肥力稻田,粉壟栽培平均每畝乾谷產量1365.0斤,對照每畝乾谷產量1102斤,粉壟栽培比常規栽培每畝產量增加263.0斤,增產率達23.87%;土壤肥力中等偏下田塊,粉壟栽培平均每畝乾谷產量1207.4斤,對照每畝乾谷產量997.8斤,粉壟栽培比常規栽培每畝產量增加209.6斤,增產率為21.01%。
這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組織以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崗位科學家、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鄒應斌為組長的9人測產驗收專家組,對農業部國家農業項目首席專家、廣西農業科學院韋本輝研究員主持的《超級稻粉壟栽培研究與示範》項目,經過田間嚴格的面積丈量、產量過稱等後宣布的結果。

產量

2014年10月10日湖南省漵浦縣第一期超級稻百畝方畝產超過了1000公斤,創造了1026.7公斤的新紀錄。

媒體報導

2013年9月28日,農業部組織中國水稻研究所武漢大學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在湖南省隆回縣羊古坳鄉牛形村對由袁隆平院士創新團隊成員選育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苗頭組合“Y兩優900”101.2畝高產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Y兩優900在隆回縣百畝片畝產達到988.1公斤,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最新世界紀錄
超級稻
2014年10月10日,農業部組織專家對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第四期中國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項目進行測產。結果顯示,湖南省漵浦縣第四期超級稻百畝方畝產超過1000公斤,創造了1026.7公斤的新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