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6年,
袁隆平院士提出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4畝地糧食的“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大幅度提高現有水稻的單產和總產,提高農民種糧的經濟效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該工程自2007年實施以來,已在湖南、安徽、四川、河南、廣西等糧食主產區穩步推進。
2009年,箇舊市經批准同意,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中心提供高產雜交水稻優良品種,從3月中旬開始在大屯鎮新瓦房村實施4個百畝連片畝產800公斤高產示範基地栽培項目。此前,當地農民民眾大面積種植的水稻平均畝產僅為600公斤左右。據現場專家介紹,兩個雜交稻新品種均為優質高產米,具有商品外觀好、顆粒長、口感好、市場價值高、抗病性強、早熟等優勢,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安全的又一創新型稻米。
成功案例
經雲南省科技廳組織的7名水稻權威專家進行抽樣和實打實收測定,Y兩優1號超級新品種畝產達到916.44公斤,創下全國第一。這一最新成績,超越了袁隆平團隊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種植的同一品種平均畝產800公斤的紀錄。專家稱,在滇南海拔1500米以下的廣大區域內,已經成為袁隆平團隊優質高產超級雜交稻最適宜種植地區之一,將為我國優質高產的稻米生產開闢更廣闊的新空間。
袁隆平一行在汕頭期間,實地考察汕頭市鮀浦超級雜交水稻高產示範片和國家級蝴蝶蘭培育基地,詳細了解超級雜交稻在當地的試驗、示範情況。袁隆平認為,汕頭因糧食高產而聞名,農民精耕細作,素有“繡花農業”的美稱,“潮汕老農”曾經被派到全國各個省區支援農業生產,傳統種植經驗豐富;汕頭人多地少,要大力推廣“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大面積種植超級雜交稻,這將使潮汕地區實現80%以上的糧食自給率。
今年汕頭市農科所承擔了省超級雜交稻高產示範工程合作項目示範點建設,全面引進、試驗、示範袁隆平院士親自主持研發的超級水稻品種“Y兩優2號”、“Y兩優302”以及一批新品種“固廣占”、“黃秀占”等,分別在潮陽區關埠鎮路外村和金平區鮀蓮街道賴厝社區種植雙季稻200多畝,其中“Y兩優302”早造試驗面積1.5畝,經專家組驗收平均畝產706.1公斤,實收平均畝產654.7公斤,小面積試驗中產量最高的新品種,晚造經考種估算平均畝產約670公斤。
湖南省龍山縣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畝產1000公斤攻關示範片現場測產驗收實現預期目標,平均畝產1004.5公斤。驗收專家組5日在該縣農業局對外界公布科研攻關成果。
10月3日至4日,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局等組織的專家組對龍山縣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畝產1000公斤攻關示範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
經現場測產驗收,編號18號丘塊實收面積414.3平方米,實收毛谷741.15公斤,折合乾谷畝產1018.6公斤;編號47號丘塊實收面積664.9平方米,實收毛谷1166.75公斤,折合乾谷畝產978.0公斤;編號25號丘塊實收面積326.8平方米,實收毛谷581.62公斤,折合乾谷畝產1016.9公斤。驗收專家組組長、湘西州農業局監測中心主任、研究員潘太國表示,經過科學細緻嚴謹的現場驗收,龍山縣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百畝高產攻關示範片平均畝產1004.5公斤。
龍山縣的超級雜交稻百畝攻關示範片位於該縣石羔鎮中南村8組和9組,示範品種為Y兩優900,實際種植面積105.8畝。專家組在全面考察示範片的基礎上,選擇三丘稻田進行了實產驗收,其中,由項目實施單位龍山縣農業局推廣中心推薦1丘(編號為18號),專家組隨機抽取2丘(編號為47號、25號)。
龍山縣的超級雜交稻百畝攻關示範片屬於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範工程,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率團主持的南方稻區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工程,該工程旨在用3年時間實現“百畝片畝產1000公斤、千畝片畝產900公斤和萬畝片畝產800公斤”的高產攻關目標。龍山縣被確定為該工程的全國百畝高產攻關示範基地。
種植研究
早稻不同種植模式上SCU的氮肥利用效率比較研究:
氮肥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間關係的動態參數,也是用來檢驗施氮量與施肥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的指標。常用的定量指標有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農學利用效率、氮肥偏生力和氮肥籽粒生產效率等,這些指標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作物對氮素或氮肥吸收利用的效率。該研究比較5種不同栽培模式下SCU對早稻生長發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響,結果施用緩釋肥料處理較不施氮肥處理,對照有效穗數、總粒數、結實率、粒重和穗長各有不同程度增加,差異達顯著水平。
結論:緩釋尿素(SCU)是一種有較好緩釋效果的氮素肥料,其前期養分釋放緩慢,對早稻的早生快發不利,因此必須配合較好的種植模式。本試驗結果表明,最佳化栽培模式下,SCU肥料的偏生產力和氮肥農學利用效率均較其它模式不同程度地提高,因此,本試驗的幾種栽培模式中,最佳化栽培模式是充分發揮SCU節氮增效的最佳搭配種植模式。
緩釋尿素SCU套用於超級雜交早稻的節氮效果研究:
水稻節氮栽培旨在不影響水稻正常生理需要下,適當減少氮肥總的施入量,使其不減產或減產不顯著。為探討SCU在超級雜交早稻上的節氮效果,2007年,以超級雜交早稻為材料,水稻中心工作人員比較和研究了4種SCU不同用量水平,對超級雜交早稻的產量影響,以期探明SCU在早稻上的最佳節氮量。
結論:在超級雜交早稻上,採用SCU肥料,配合最佳化栽培技術,基本可以減少20%氮肥用量而不造成減產,收到較好的節氮增效效果。同時,在最佳化栽培和常規栽培2種栽培模式下,SCU在較大面生產用氮量減少20%的條件,不減產或者減產不顯著。說明SCU能在不影響超級雜交早稻水稻正常生理需求條件下,實行一定程度地減少氮素用量,從而減輕負面影響,增加氮素經濟效益,因此在水稻生產上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SCU等不同緩/控釋肥料肥效比較研究:
為了探討不同肥料對超級雜交中稻生長發育的影響,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肥料流失造成的環境污染。2007年,我們在超級雜交中稻上比較了SCU等不同緩/控釋肥料肥效。
結論:緩釋尿素SCU在超級雜交中稻上有較好的養分緩釋效果,有效控制水稻前期分櫱,能有效降低高峰苗,從而水稻群體生長較平穩。同時,該SCU處理還能延長水稻的有效分櫱發生時間,所以,有效穗數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有較大增加,有較其他肥料更高的分櫱成穗效率。
同時,SCU肥料較其他肥料僅產量有顯著提高,一方面是因為有效穗數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在於穗平實粒數的提高。說明SCU肥料不僅利物水稻分櫱成穗,且育中後期能較好地滿足水稻生長所需,這正是氮肥利用效率較其他肥料顯著提高的原因。
此外,SCU處理則倒伏發生較遲、且程度伏輕,說明SCU有增強水稻抗逆能力的作用。
意義
大面積示範成功,意味著在東協各國的大面積和大範圍內都能大規模種植,並完全可以獲得優質高產。目前東協國家稻米生產的水平較低,一般僅為200公斤左右,具有很大的增產空間。雲南國家級口岸眾多,對外開放和有效管理的水平較高,中國農業科技的“走出去”完全可在此排兵布陣,打好一場持續發展的漂亮仗。
隨著超級雜交稻的推廣,我國水稻施肥總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但是,大量的肥料投入,一方面導致水稻過量吸肥,加重了病蟲危害、水稻貪青晚熟及倒伏減產等負面效應,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水稻生產的效益。
“三一”工程
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袁隆平院士提出了在南方高產區實施“三分田養活一個人”糧食高產工程,即研究並推廣以超級雜交稻為主體的糧食周年高產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達到周年畝產1200公斤,實現“三分田養活一個人”的產量目標。2017年,已在湖南18個縣(市)區開展了“雙季超級雜交稻”“馬鈴薯+超級雜交中稻”“春玉米+超級雜交晚稻”等3種模式的探索性試驗,取得初步成效,為項目進一步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