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又稱消費超前、消費早熟,是指居民的
消費水平超過本國同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一種
消費行為。在超過暫時的收入能力的情況下將今後的收入提前到現在支出。 這種消費雖然在一定時期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
刺激作用,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要運用經濟的、法律和行政等各種手段對人們的消費行為予以科學引導。
超前消費
產生原因
1、是西方已開發國家消費方式帶來的“國際
示範效應”。
3、跟由國內富裕階層引起的“國內示範效應”也有關。
本質
超前消費的根本原因是馬克思所說的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需求不足,也即“
相對貧困”。馬克思說過,這是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之一。但時至今日,馬克思早就被遺忘了,大概沒有誰能將今日美國的“超前消費”與馬克思的“相對貧困”理論聯繫起來了。許多人認為,
高福利國家怎么還可能有“貧困”?甚至更有人指責所謂相對貧困理論根本就是階級鬥爭的工具。然而,高福利下仍然有“
相對貧困”,其表現就是“
有效需求不足”。這裡沒有任何價值判斷因素,只是從純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從本質上看,“超前消費”正是資本用來緩解有效需求不足的手段之一。
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凱恩斯的方式是由國家投資來拉動需求和就業。但
新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因此就“創新”出一種新的借貸形式——“
消費信貸”。這樣既避免了國家干預,又能產生有效需求,完全符合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制度理念。為什麼金融資本肯借錢給消費者呢?既然需求能力不足,是不是可以放緩經濟發展呢? 第一,資本必須維持運轉,否則企業會倒閉,繼而是銀行倒閉,將會發生
經濟衰退以至經濟危機,已經投入的資本會血本無歸。
第二,資本不僅要運轉,而且要不斷擴大
再生產,因為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競爭。尤其在全球化條件下,誰放慢
發展速度誰就會在競爭中敗北,進而被外國資本吞併(歐洲的‘
私有化運動’就是被美國和日本逼出來的)。 第三,從社會方面看,失業上升,貧富進一步分化,社會問題成倍增加,可能引起社會和政治危機。因此,資本運轉是不能停擺的。問題在於必須使沒有能力的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說資本必須想辦法“創造”出一消費市場。既然消費者買不起商品,何不直接給他們發錢?但在
私有制下,這樣做無異於搶劫(劫富濟貧),根本違背私有制原理(反向搶劫倒是可以的,如美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來救市。送錢不行,第二個辦法就是借錢。於是資本創造出了“借貸消費”,或者叫“超前消費”。這樣一來,兩全其美,皆大歡喜。經濟可以繼續循環,資本可以繼續賺錢,老百姓又提高了
生活質量。所以說,
消費信貸既不是民主政治的產物,也不是
福利國家的貢獻,而是自由資本發明出來的賺錢形式。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經濟良好運行的假設前提下,是一種“信心經濟”。美國憑著
超級大國地位,憑著
美元霸權,可以有超級信心。美國民間債務15萬億美元,平均每人負債5萬美元。歐洲各國政府和人民便不敢如美國那樣胡亂借錢,所以
金融海嘯出現在美國也是合乎邏輯的。 但這是對消費能力的預支,
有效需求的增加只是暫時的,超前消費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只是緩解了矛盾,推遲了矛盾的爆發。“出來混,早晚要還的。”這種虛假繁榮只能靠不斷的“制度創新”,包括“
金融創新”來維持。於是雪球越滾越大,泡沫越來越多,一旦某個微小的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多米諾效應,早已被形形色色的“金融創新”繃得不能再緊的
資金鍊就要斷掉,那時
金融系統,繼而是整個經濟將面臨滅頂之災。這就是“超前消費”和
美國次貸危機的本質。馬克思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他並沒有看到今天的
資本主義。哪知在一百多年之後,已經經過無數次“創新”的資本主義居然還是沒有逃脫馬克思關於資本發展規律的咒語。
特點
危險性極大。由於
消費基金膨脹,擠占
積累基金,造成固定資產投資不足,經濟成長速度下降;消費品生產,尤其是
高檔消費品占用的資金和資源過多,造成
產業結構畸形發展,膨脹起來的消費需求在國內生產滿足不了時,需要用外匯進口大量消費品,從而造成
國際收支逆差;引起
通貨膨脹和物價上升;被刺激起來的消費需求,反過來又形成增加工資的壓力,而當工資增長速度超過勞動生產率和
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就會造成
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人民實際
消費水平下降。
好處
1、通過超前消費可以帶動新的消費熱點,擴大市場需求,使
消費結構更加合理,反過來又促進生產的增長,使生產與消費保持良性的循環。其次,超前消費可以增加資金利用率,只有真正進入市場流通的資金,才能具有貨幣本身所應具有的價值。我們將會引用這樣的一個例子去說明這個觀點,促進個人信貸消費是政府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成長和轉變銀行經營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如果消費總額中信貸消費的比例占到10%,就能拉動經濟成長4個百分點。
2、超前消費是社會發展對消費者的現實需要,也是進入
小康社會人們
消費觀的轉變,負債過日子,對人們的是一種動力和壓力,激勵人們更努力的工作去解決自己的負債,以滿足自己的生活要求。另外,適度的負債能夠有效地提高
投資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提高家庭生活質量。
3、國家政策現在也在鼓勵消費的積極性。為了刺激國民消費,國家強化了巨觀調控,有計畫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設和家用汽車的生產,擴大了消費領域。國家還制訂了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其中
信用消費、按揭消費、
個人貸款 就是很有吸引力的辦法,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敢用明天的錢的超前消費者。其實政府的大量舉債,企業的借貸也是超前
消費觀念的一種巨觀表現,政府、企業的這些舉措也推動了地方的建設和企業的發展。同樣,作為消費觀念的微觀表現,居民消費的轉變在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擴大內需、推動社會消費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超前消費的觀念可以激活銀行資金。它以相當高的利率,貸給客戶,視客戶的年齡、收入等情況決定貸款的額度和期限;而且客戶把
貸款消費的項目如,購買的房子、汽車抵押給銀行,當客戶一旦喪失償還能力時,銀行就可以把抵押物收回。同時,還可以激活市場,特別是激活了房地產市場和汽車消費市場,擴大了
內需。另外,這種消費方式還解決了不少人的住房困難。
弊端
不能否認的是,超前消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在肯定它好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如投資有成功也有失敗一樣,信貸消費同樣也有風險。貝爾曾經針對西方盛行的分期付款有過如此妙論:造成新教倫理最嚴重傷害的武器是分期付款制度,或
直接信用。“
負翁”現象是超前消費特有的產物,如果控制不當的話,會對社會的思想和經濟方面都帶來不良影響。超前消費會刺激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也使得社會上的
拜金主義思想日益嚴重,公眾的價值觀人生觀極度扭曲,甚至會產生極具破壞性的
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經濟方面,如果城市中的這種“
負翁”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和約束,一切只會走向預期的反面;經濟發展的穩定會受到影響,擴大內需的背後是銀行里泛濫成災的呆賬壞賬,還可能為社會埋伏下許多“失控”的危險:一方面,它會對借貸方的財產構成侵害,產生社會
信用危機;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負債人的信譽,造成他們在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更會產生經濟糾紛。 不僅如此,過度的超前消費還會給
消費貸款居民以超過心裡承受能力的壓力,如果出於
攀比心理消費,隨之而來的還貸壓力必然加大經濟壓力,從而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生活質量、自身心態也會受到影響。一項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高達98.09%背有
房貸的人,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情緒。循序漸進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任何揠苗助長的浮躁心態對於社會發展是極其有害的,今天我們醉心於搭造空中樓閣,明天必然要承受從空中摔下來的痛苦。對於超前消費這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應該量力而行,防止超前消費成為
過度消費,讓這把“雙刃劍”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又儘量避免潛在的風險。 在美國,
消費信貸為社會經濟埋下禍端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因為與消費信貸制度相配套的有許多完備的
制度規範,“
負翁”從借貸之初就處於制度監控之中:有沒有不良減信記錄,具不具備還債能力,借出去的錢如何花等等,有了這些制度規範,“負翁”就處於制度框架以內。中國想要控制“負翁”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有必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制度。
應對措施
首先就是建立嚴格的消費審查制度,用來監督“
負翁”們在消費什麼。並不是凡消費就能拉動內需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的,正如某位經濟學家所言,只有消費那些“發展資料”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說,信貸消費的對象包括“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只有對於“發展資料”的消費,才能不僅僅滿足於人們當下的欲望,而且有利於個體和社會的長遠發展。對於目前有不少“負翁”是在高消費“享受資料”的現象,我們要及時制止他們進行信貸消費就是為了超前享受及時行樂的思想,避免超前消費給我們社會帶來破壞性的
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的危險。然而,對於“發展資料”,我們就要鼓勵。消費審查制度就是對這種現象進行制度的約束,規範“
負翁”的消費選擇。 然後就是以規範對“負翁”們的信貸過程進行合法性審查。嚴格對貸款者進行全方面的檢查,在銀行審批貸款項目時,就要看貸款者的信用和
收入證明是否真實,貸款使用的項目是否符合規定,貸款者在本行和其他銀行還有沒有其他貸款,有沒有超越他的償還能力,以此減少貸款變成壞賬的可能性。 此外,我們還要建立個人誠信記錄審查制度,一個有說謊記錄的“負翁”是對
消費信貸制度最大的危險。我們也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完善信用擔保機構,推行個人破產制度,在個人資產小於個人負債且無能力償還的情況下,如同企業破產一樣,實施
個人破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