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國內外學術界關於到底什麼是新自由主義分歧很大,定義多種多樣,
諾姆·喬姆斯基在《
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中指出,
新自由主義是在
亞當·斯密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個新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是一個包含一系列有關全球秩序的理論和思想體系,其完成形態則是華盛頓共識。其基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
貿易自由化、價格市場化和私有化。理論界關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具有以下共識,它是在繼承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
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徵,適應
經濟全球化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新自由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並且通過對
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稱於世;“
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則是
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嬗變為經濟範式和政治性綱領的主要標誌。
在
經濟學中,
古典自由主義反對微觀層次和巨觀層次的政府調控,主張
自由競爭,自由經營、
自由貿易,堅信自由競爭
市場勢力的自發作用能夠保證經濟生活的協調和穩定增長,國家只需充當為自由競爭市場經濟創造良好外部條件的
守夜人即可。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採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與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集團相競爭,政府是個沒有效率的管理人。
基本特徵
新自由主義繼承了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提倡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全球化。其基本特徵是:
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觀,應把
公有資產出售給私人,
私有制是人們能夠以個人的身份來決定我們要做的事情。
2、多要素創造價值的分配觀,貧富
兩極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現象。
主要流派
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哈耶克,哈耶克是當代
新自由主義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是一位出生於
奧地利的著名的經濟家、理論家。他的新自由主義理論觀點是其他所有新自由主義者的主要思想來源。他長期活躍於反
凱恩斯主義、反國家干預的新自由主義中心:奧地利的
維也納大學、美國的
芝加哥大學、英國的
倫敦大學經濟學院。他既是主張經濟自由的
倫敦學派的主要代表,又是
芝加哥學派的核心成員,同時也是
奧地利學派的骨幹。他指出,自由是一個最高的政治目標,是追求文明社會的崇高目標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證。按照自由主義原則,應儘量運用自發力,而儘量少用強制力量處理事物。他強調,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個人的積極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礎上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果對私有財產進行限制和管理,用國家干預代替市場作用,其結果不僅是效率的損失、個人積極性的受挫、資源配置的失調,而且最後會走向
極權主義統治,走向對個人的奴役。
哈耶克把社會主義、國家干預和
法西斯主義都歸結為極權主義,指出法西斯主義=國家干預=社會主義。
貨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個保守主義
經濟學派。該學派領袖人物
弗里德曼維護
自由市場經濟,篤信最為理想的
經濟制度應遵循
自由市場的古老法則,因而成為經濟學中
自由放任思想不遺餘力的鼓吹者和捍衛者。他指出經濟體系之所以不穩,是貨幣受到擾亂,所以貨幣最重要,貨幣是支配產量、就業和物價變數的惟一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不需要政府干預私人經濟,應讓市場機制完全地充分地發揮作用,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經濟體系本身是可以穩定的。
理性預期學派指出,人是理性的,總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由於
經濟變數的未來情況事關自己的選擇和利益,個人會凋用自己的智力和資源,對它進行儘可能準確的推測。人們會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可得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對經濟變數的未來情況做出預期。由於理性預期的作用,市場機制能確保
充分就業均衡,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要么歸於無效,要么加劇
經濟波動,是不必要的,因此,得出了古典式的結論:國家不會比個人或企業做得更好,
自由市場競爭機制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最好機制。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芝加哥大學教授
盧卡斯.他以
經濟人的理性行為和
理性預期假設為前提和立論基礎,用貨幣周期模型論證和說明了經濟波動的原因,並得出了
凱恩斯主義政策無效、無需政府干預經濟的科學結論,他強調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從而在
總量經濟學領域引發了一場
理性預期革命。
地位的確立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產生之初,遭遇1929—1933年席捲整個世界的經濟大危機,此次危機徹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弊端,它不僅是對
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一次全面否定,而且實際上宣告了
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時代的結束。於是,一種著重主張以擴大
政府支出創造需求和通過政府干預推動經濟成長的
凱恩斯主義便應運而生。
羅斯福新政則以政策實踐的形式表明了凱恩斯主義的有效性,並使凱恩斯主義上升為世界的
主流經濟學,主導西方國家的巨觀經濟運行長達40年之久。這40年既是
國家干預主義盛行和國家干預經濟取得成功的
凱恩斯時代,同時又是
新自由主義受到冷落的時期。
以20世紀70年代初期爆發的兩次
石油危機為導火線,導致整個世界陷入了
滯脹的困境,凱恩斯主義政策束手無策。新自由主義者將其歸結為國家干預過度、政府開支過大、人們的理性預期導致政府政策失靈所致。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義適應一這一需要,伴隨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
柴契爾夫人的上台,在否定
凱恩斯主義的聲浪中,占據了美、英等國
主流經濟學地位。新自由主義的重要特徵是把反對國家干預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系統化和理論化高度,是對
凱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西方學者又稱新自由主義為
新保守主義。
同時,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在早期
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理論影響下,依靠計畫化、國有化來加速
資本積累和工業化,實行
進口替代戰略的大多數
開發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運行過程中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經濟發展裹足不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放程度較高、注意發揮市場作用、實行
出口導向戰略的開發中國家(例如東南亞地區),在經濟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這種情況也使得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在開發中國家影響日益增強,拉美國家的經濟改革更進一步鞏固了
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在經濟理論中的主流地位。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
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東亞經濟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取得了經濟的飛速成長。這些都使得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受到極大的鼓舞,並逐步鞏固了它在經濟理論中的統治地位。自此,新自由主義開始由理論、學術而政治化、國家意識形態化、範式化,成為美英推行
全球一體化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標誌性事件是1990年由美國
國際經濟研究所牽頭,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和
美國財政部及拉美國家、其他地區部分學術機構代表參加,並最終達成包括十項政策工具的
華盛頓共識,
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指的是以
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一系列理論,它們由美國政府及其控制的
國際經濟組織所制定,並由它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實施。其基本原則簡單地說就是:貿易經濟自由化、市場定價、消除
通貨膨脹和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