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費

理性消費

理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知覺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 ,當物質還不充裕時的理性消費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性消費
  • 外文名:Rational consumption
  • 拼音:li xing xiao fei
介紹,大學生理性消費,

介紹

青年的理性消費
青少年理性消費是指,讓思想上對金錢的認識不夠,缺乏對金錢使用的控制,容易產生對金錢的“無所謂態度”的未成年人能對消費品有計畫的進行消費。
無論是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對消費都應理性,有節制的、按照自己的自身財產狀況進行消費。正確認識金錢,使用金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切合實際情況進行消費的理念。

大學生理性消費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不僅關係到自身的成長,也對社會各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闡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重要意義,通過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了解2019年少數大學生不理性消費的一些表現,並加以分析歸類。最後,從學校教育引導、家庭配合監督、學生積極參與等幾方面提出引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的幾點建議。
(中經評論·北京)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的生力軍,是富有活力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也是未來消費潮流的引導者。2019年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源於父母,經濟獨立性差,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門,走向獨立生活,自控能力不強。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特別是培養和引導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消費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含義及重要意義
早在兩千多年前,聖賢孔子就曾論述:“奢而不孫,寧儉;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述而》)。即是說,在“奢侈”與“節儉”兩者的抉擇中,孔子傾向於“節儉”,或者說反對奢侈浮華的生活方式,主張節儉樸素的生活方式,但又不贊成過於節儉。堅持適度消費、理性消費觀念,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這對2019年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仍有著積極的意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通常指“消費者嚴格遵守邊際效用理論,能夠通過仔細分配自己的資源達到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滿足最大化的消費行為”。大學生理性消費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根據其經濟條件,在進行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消費過程中,堅持中華民族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不依賴任何慣性或心理上的因素,不形成攀比消費等盲目行為,對消費過程能夠準確認知和預測,其消費水平與國家經濟狀況相適應,以達到物有所值的一種消費方式。
文明旅遊 理性消費文明旅遊 理性消費
大學生理性消費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民族文化傳承、大學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第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會影響到消費的未來發展方向。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在國家振興與民族富強的道路上將發揮重要作用。他們作為社會精英,將活躍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但其自身擁有很強的消費能力,而且是未來社會消費的重要主體,同時,其消費特徵也對未來社會的生產發展和企業經營以及消費市場變動等有很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大學生能否理性消費,將對國家未來的經濟健康發展產生影響。
第二,大學生理性消費關係到我國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個民族要富強,離不開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決不能貪圖享受,需要不斷創造財富,堅持科學、理性消費,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民族文化傳統,為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大學生理性消費也可能影響社會的消費風尚。大學生作為一個青年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狀況、消費模式,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也影響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還會讓同齡人學習和效仿而影響消費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學生進行消費之時需要認真思考,積極努力完善自身消費結構,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費風氣,崇尚科學理性消費觀念,引領健康和諧消費時尚。
二、2019年部分大學生不理性消費的表現
為了真實了解2019年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圍繞研究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的現狀,更好地提升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我們在我校組織了一次有關大學生消費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總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400份,有效問卷385份,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96%。調查對象樣本特徵為:58%為男生,57%為農村戶口大學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8%、25%、26%、21%。
經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從統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的消費是理性的,他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感,能堅持艱苦樸素傳統、保持勤儉節約習慣,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健康合理,能做到量人為出,消費適度。但調查中也發現少數學生還存在一些不理性消費的現象,主要表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目消費,缺乏科學理性消費觀念
有些人的消費有攀比趨勢。調查顯示,有些人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虛榮心理。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擁有1-3件中高檔名牌產品的占30%,擁有3-5件的占59%,一件也沒有僅占11%;當問及“購買名牌的動機”時,34%的大學生選擇“其他同學有,我也要有”,57%的大學生選擇“顯現自己品位,體現出和別人的差距”,只有9%的大學生選擇是“名牌質量好”。調查中還有少數同學表明,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時尚衣服,不惜向同學借錢以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反映出一些學生的消費行為因為虛榮心不能量人為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容易引起消費攀比心理的升級。
有些人存在無計畫消費的傾向。隨著網上購物、電視購物時尚消費模式的普及,以及各類銀行信用卡、消費卡進人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逐漸成為“網購一族”、“卡卡一族”,“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成為了一部分年輕人所追逐的時尚。有的同學不僅是“月光族”,甚至存在提前預支後幾個月生活費的情況,做不到合理安排生活支出。當生活費不夠時,就找各種名目向家裡要錢。在對“平時你會向別人借錢嗎?”這一問題調查時發現,有82%的同學選擇“有時”,表明多數大學生經濟上處在緊張狀態,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消費計畫性不強、存在超前消費現象導致的。
有些人存在享樂消費的傾向。調查結果顯示,有些人的節約意識較為淡薄,追求享樂,突出的表現於人際交往方面。調查中,大學生每月用於交際的手機話費,100元以下的僅占14%,100-150元的占40%,150元以上的占55.1%。談戀愛、交朋友的大學生每逢重要節日或是對方生日,有57%的同學會請同寢室的人或朋友吃飯,36%的同學選擇送禮物,7%的同學選擇點歌送祝福。調查還發現,現於大學校園裡流行“人際關係投資”,無論是過生日、入選學生幹部、比賽獲獎、拿獎學金等都得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懂味”、不夠交情,無論是朋友來了或是同學聚會都免不了請客吃飯或者贈送禮物,這樣的一種人際關係投資在大學校園裡已經蔚然成風,實際上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2.經濟獨立性差,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2019年大學生生活費用主要來源於父母,其他來源是做社會兼職獲得的報酬以及獎學金等等。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9%的大學生選擇“增長社會經驗”,24%的大學生是“為了彌補個人生活費的不足”,只有17%的大學生選擇“減輕家庭負擔、渴望獨立”,可見現於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閱歷,並不是出於對經濟的考慮。由於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他們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往往消費時沒有太大的顧忌,而“透支”後經濟上又處於被動。
理性消費理性消費
3.理財意識淡薄,缺乏理財技能
在調查中,部分同學對日常消費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計畫,會出現經常向別人借錢的情況。對“2019年你每個月擁有的生活費用是否能夠滿足你的所需”調查時,有31%的同學選擇“勉強”,還有5%的同學選擇了“不夠”。對“一學期結束後你的消費情況如何”調查時,有31%的同學選擇“超出計畫之外”。在對“每次所購買物品是否為計畫當中”進行調查時發現,有55.8%的學生選擇了“否”和“不清楚”。對“平時有沒有記賬習慣”調查時,有72%的同學選擇了“沒有”或者“不會”。對“每月多餘的生活費如何處理”調查時,有46%的同學選擇“下個月再花”,20%的同學選擇“購買書籍”,18%的同學選擇“購買生活用品”,只有11%的同學選擇“存起來另作打算”,另外還有5%的同學選擇“給自己加餐”直接花掉。可見,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較為淡薄,理財技能較為薄弱,日常消費計畫性不強,消費表現出一定的不理性。
三、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在消費方式上的不理性無疑對他們的成長不利,也對家庭、社會不利。針對2019年少數大學生不理性消費的上述表現,就如何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加強對大學生理性消費觀的教育
作為青年一代,必須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培養正常的消費方式,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經濟活動需要。培養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需把握好消費的“度”,明白理性消費對個人、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意義之所在,力戒攀比消費心理以及享樂消費傾向,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理性消費觀。
家長應督促子女理性消費觀的養成。家庭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對子女的消費行為有著深刻的影響,家長在做好言傳身教的同時,要及時了解子女的消費狀況,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對其消費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學校應加強教育指導,把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在大學生理性消費觀的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輔導員、學生黨支部、團組織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的有效作用,充分利用校內大眾傳播工具,如校園網、廣播電視台、校報、團訊、專刊專欄等傳播媒介進行直觀形象的消費教育,引導理性消費輿論,積極營造健康消費、合理消費的校園氛圍。
2.加強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一方面,在對學生的經濟供給上,家長要變“無私奉獻”為“適度供給”,家長對子女的消費觀念態度要明確:凡是子女學習生活所必須的合理開支,即使錢再多,也應盡全力給予支持;凡是非理性的消費,即使錢再少,也應嚴格控制。同時把自己“勤儉持家”的行為言傳身教給子女,讓子女明白父母掙錢的不易,擺脫依賴心理,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學校應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和機會,讓他們不僅增長社會閱歷,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自食其力。大學生只有通過培養自己的才智,才能增強經濟獨立的能力,也才能提高消費水平
3.加強消費知識教育水平
高校應開設《消費經濟學》、《個人理財》等消費理財教育的課程或講座,使學生了解消費與理財的基本知識,知道如何合理消費,學會如何科學消費,文明消費,引導學生自覺理性消費,杜絕一切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4.通力合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消費觀
大學生消費觀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環,集中表現是能否理性消費。我們建議構建以高校教育管理為主體,社會、家庭和學生積極參與的大學生理性消費引導、教育體系。高校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和養成科學消費觀方面應該起主要作用;政府要積極倡導理性消費的社會環境氛圍;家長應當堅持科學教育引導、監控子女理性消費;大學生自身應該增強獨立意識,勇於承擔起應肩負的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樹立健康合理的消費觀,堅持可持續消費適度消費、理性消費。通過多管齊下、全方位協調、通力合作,共同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消費觀。
4.如何做到理性消費
(1)按消費需求結構,即按生存需求、發展需求、享受需求的順序考慮家庭的消費開支。
(2)消費要量力而行。
(3)消費要精打細算,注重效益,不僅要算金錢賬、時間賬、精力賬,還要注重消費每種產品的效用。
(4)消費要適時。在消費中要注意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的變化,儘量避免在“過時”或即將過時的消費品上花錢而造成浪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