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

赤崁樓

赤崁樓,或作赤嵌樓、次崁樓,位於台灣省台南市中西區,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稱紅毛樓),曾為全島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圯,僅留部分殘跡。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戰後又由他處遷來九座贔屓碑,終成今日樣貌。今日所稱赤崁樓其實是普羅民遮城殘跡,以及海神廟文昌閣的混合體,今列為一級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崁樓
  • 其他名稱:赤嵌樓 次崁樓
  • 位置: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
  • 等級:一級古蹟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地理概況,歷史沿革,移民開發,普羅民遮城,承天府,清領時期,日本竊台時期以後,建築特色,旅遊看點,鄭成功議和圖,贔屓御碑,海神廟,文昌閣,普城稜堡殘跡,蓬壺書院遺蹟,小碑林,普城原始入口,社會評價,周邊景點,交通美食,

地理概況

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或稱番仔樓;目前赤崁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
赤崁樓赤崁樓
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築歷經荷蘭、明鄭及滿清時代,初建於公元1650年,其建材據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稱為普羅民遮城,系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後所興建的。在鄭成功攻占台灣以後,曾經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承天府,並以赤崁樓做為全島最高的行政機構,隔台江與今安平古堡相對,十分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歷史沿革

移民開發

台南市是台灣本島最早有漢人開始開發的地方。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稱之台江內海。內海西緣沙洲環繞,其中位居鯤鯓之首的一鯤鯓(kūnshēn,即今安平一帶),是西拉雅平埔族台灣社的聚居地。台江東岸則是平原區,是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的地方。因此,明代的地圖、文獻上分別稱呼台江西、東岸為台員與赤崁。
赤崁樓歷史地圖赤崁樓歷史地圖
早期的漢族移民,可以追溯至明代中葉。當時已有一些倭寇、海盜,以台南為基地為禍附近海域,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與台灣原住民皆深深受其騷擾,明朝廷幾次派兵討伐,與原住民有了初次接觸,也開啟了漢人往台灣移民的歷史。閩粵一帶陸續有居民因為逃荒、捕魚、經商等目的而移居到台南,在一鯤鯓、北線尾沙洲一帶逐漸形成聚落。

普羅民遮城

1624年,原占領澎湖荷蘭人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占領台南。首先興築商館並拓展其規模成為西式水岸堡壘,即為台江西岸的一鯤鯓沙洲上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稍後又在城堡東方,分別興建了“台灣街”(於今延平街一帶)與“普羅民遮街”(今民權路)。前者因為歷史久遠,又曾是一條繁盛的商業街,故素有“台灣第一街”之稱。至於後者,則是台灣第一條有計畫興建的歐式街道。
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
1652年,發生了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荷蘭人為鞏固其殖民統治,又在普羅民遮街北方建造了普羅民遮城。當時台江潮水可直達城下,閩人稱水涯高處為“墈”,訛做“崁”,加上城樓磚瓦皆赤色,在陽光映照下一片火紅,因此又稱“赤崁樓”。又因它是長滿紅色頭髮的荷蘭人修建並駐防,所以漢人又稱該城為紅毛樓。普羅民遮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攪拌蚝殼灰,疊磚建造而成。周圍約一百四十一公尺,樓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台,還有古井與地窖兩所,儲存糧食預留水源,作為戰時的準備。
鄭成功畫像鄭成功畫像

承天府

1661年4月,鄭成功在任職荷蘭通事之漢人何斌的引導下,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城。之後,鄭氏立刻改普羅民遮城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並頒布諭告:“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設一府二縣。在東都暫居9個月以後,鄭成功再攻下熱蘭遮城,結束了荷蘭在台灣38年的經營。
稍後,鄭成功改熱蘭遮城為安平鎮,做為鄭氏府第;已改名為原普羅民遮城則是做為全島最高行政機構。然而不到半年,鄭成功即因病逝世。世子鄭經即位之後不久,在1664年廢東都,改稱東寧。承天府裁廢后,赤崁樓便成為儲藏火藥的場所。

清領時期

1721年,朱一貴起義反清,赤崁樓的鐵鑄門額被拆去鎔鑄武器。以後再加上人為的殘損,風雨飄蝕、地震顛搖,到後來,赤崁樓只餘下四周的頹兀城牆,呈現一片淒清荒涼的景象。
1788年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清朝將福康安將軍平定過程刻成八塊長方形石碑碑文,以漢文、滿文撰寫,立置放於赤崁樓(鄰近清治時代台灣知府衙門),供人閱覽瞻仰。
19世紀後半葉,大士殿、海神廟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先後蓋在赤崁樓的原址上。這五座建築物,巍峨高聳,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壯偉氣派。
赤崁樓外觀赤崁樓外觀

日本竊台時期以後

台灣的日本竊台時期,日本人則以海神廟文昌閣、五子祠當做醫院和學生宿舍。
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該址時,又重新發現了普羅民遮城的舊堡門,然後又發掘到東北角的荷蘭炮台殘跡,以及通到堡壘地下室的門戶,因此將之為歷史館。
戰後,重加修繕,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1974年又重修一次,而成今貌。
赤崁樓在1983年由內政部宣布為國家一級古蹟。

建築特色

如今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文昌閣與海神廟兩座紅瓦飛檐的中國傳統建築是赤崁樓的標記,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檐歇山的表現,重檐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桿;文昌閣前的石馬後方有一個門洞,就是當年普羅民遮城的大門;目前赤崁樓分三層,樓上以磚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樓上飛檐雕欄,赤崁城樓下有九隻大石龜各負丈余的石碑,是乾隆親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亂的御碑。此外還有別處遷來 的斷足石馬、鄭公墓道碑等古物,頗為特別。
赤崁樓赤崁樓
另外,赤崁樓還擁有廣闊的庭園,除了可供遊人散步以外,庭園中也擺設了多項歷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御龜碑,馱著碑的其實並非龜,而是龍九個兒子之一,名為贔屓,傳說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

旅遊看點

鄭成功議和圖

走進赤崁樓,首先看到的樓前廣闊的庭園。
庭園東南角,有一座雕塑——鄭成功議和圖。據說,這座雕塑原名鄭成功受降圖,當時的荷蘭人是跪著的,後來荷蘭領導向台灣當局提意見,說給荷蘭人一點面子,才讓荷蘭人站起來了。
大理石基座上,刻有鄭成功生平簡介。為建立穩固的抗清基地,1661年3月23日,鄭成功率大軍2.5萬人,戰艦350餘艘,從金門料羅灣出師東征台灣。4月初一日,鄭成功艦隊進入鹿耳門水道,登入台灣,先克赤嵌,繼圍熱蘭遮城。12月13日(公曆1662年2月1日),荷蘭總督揆一在孤立無援、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向鄭成功乞降,離開占領達38年的台灣。鄭成功改台灣為東都,置赤嵌為承天府,設天興、萬年二縣,奠定台灣政權建設的基礎。
贔屓御碑贔屓御碑

贔屓御碑

赤崁樓南面牆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九座御龜碑。清朝乾隆51年,天地會林爽文在台灣舉兵起亂,清朝趕緊命令陝甘總督福康安率軍到台平定亂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戰亂平定,乾隆皇帝很高興,親自寫了五篇詩文紀念這件事,並製作十座碑石與龜座,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滿漢文合刻,其中一座在嘉義的公園(真碑假龜),另外九座最早放在台南南門路附近紀念福康安的生祠里,日治時期生祠毀壞,於1935年移到大南門的外城,1950年才被搬到現在的位置,成為赤崁樓受人注意的焦點。
這些碑的名稱是“御製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記事語之滿(漢)文碑”,這些馱著碑的其實並非烏龜,而是贔屓(bìxì),他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因此,這些碑也稱贔屓御碑。

海神廟

今日的赤崁樓已完全看不出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模樣,今天所說的赤崁樓主要包括海神廟文昌閣兩座紅瓦飛檐的中國傳統建築,它們是赤崁樓的標記。這兩座閣樓建造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檐歇山式,重檐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桿。
海神廟海神廟
現在懸掛“赤崁樓”門匾的閣樓,其實是海神廟,周長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層,雕欄凌空,軒豁四達。
同治13年(1874年),日本人藉牡丹社事件(日方稱征台之役,當時日本曾進兵至屏東縣牡丹鄉)想擴大用武力侵台,當時清朝廷大臣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奉旨來台阻止日本人侵犯,當年的5月1日沈葆楨由大陸馬尾乘船來台,當時天氣狀況本來應該會有大風大浪,可是沈葆楨的船隊卻一路平安,沈葆楨覺得是海神保佑,所以請光緒皇帝準建海神廟。
跨進門廳,迎面是鄭成功畫像,只是有些模糊。現在的海神廟是台南市文物陳列館,內部陳列赤崁樓相關文史資料。
因為是海神廟,所以特別在海神廟二樓陳列了許多古時候的船的模型與潘麗水先生所畫的四海龍王圖像,還有沈葆楨《安平海神請加封號折》。
海神廟的後門是兩個像花瓶形狀的門洞,代表著“平安”的意思。門楣上有一隻兔子趴在芭蕉葉上的圖案,代表著“玉兔東升”的吉祥意義。
海神廟與文昌閣之間,有一座半月形水井,稱為紅毛井,相傳是荷蘭人建普羅民遮城時就存在了。據說紅毛井下面有地道通到四公里遠外的安平熱蘭遮城(安平古堡),當年鄭成功入城圍攻時,荷蘭人便利用此密道逃往安平。但當時兩城之間隔著台江內海,所以雖然傳說不斷,至今仍未勘探成功。
文昌閣文昌閣

文昌閣

文昌閣是清朝光緒年間台灣知縣沈受謙為了振興文教而修建的,當時他在赤崁樓北側修建了蓬壺書院、文昌閣、五子祠等,以崇祀五文昌、魁星帝君及宋代大儒周敦頤五子。
現在文昌閣一樓除供有文昌帝君外,還有清代科舉考試制度介紹,當時台灣的童試都選在台南府城當考場,想要考上秀才,可都要來府城觀光一下。
台灣人信奉的五文昌包括文昌帝君(張亞子)、文衡帝君(關羽)、孚佑帝君(呂洞賓)、魁星星君和朱衣星君(或說是朱熹)。
魁星魁星
文昌閣二樓供奉五文昌之一的魁星爺,他是我國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也是科舉時代的考試神,據說這尊原供書院師生參拜以求金榜題名的魁星爺極為靈驗,每屆考季,神案上便排滿了各色准考證、學生證,祈求神靈護佑。
魁星是北斗七星自然崇拜,也許你覺得主管功名科舉的魁星一定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其實大謬不然,他不僅相貌醜陋,而且面目猙獰。他的面貌取自於魁字象形,他的臉像鬼,右手拿著沾紅墨的朱筆,左手拿墨斗,右腳踏的是龍頭魚身的鰲的頭,左腳翹起來踢星斗,他的模樣與造型,都代表“獨占鰲頭”、“狀元及第”的意思。
普羅民遮城棱堡遺蹟普羅民遮城棱堡遺蹟

普城稜堡殘跡

文昌閣後面,有普城稜堡殘跡。最早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遮城,東北西南各有一座稜堡,上有瞭望亭,用作軍事用途。荷式城堡頹毀後,原跡不見,清人於故壘上建閩南式建築——五子祠,供奉宋明理學五子:程頤程顥周敦頤、朱熹、張載日治時期,五子祠於風災中傾毀,當年荷蘭人磚砌東北稜堡之殘垣斷壁與圓拱遂得見天日,這是今天赤崁樓中最具史料價值的遺存。

蓬壺書院遺蹟

文昌閣前方,有蓬壺書院遺蹟。光緒十二年(1886年),台灣知縣沈受謙購買民地,將原來在開山路呂祖廟內的“引心書院”遷到赤崁樓的北端重建,改名“蓬壺書院”,最初的建築包括有門廳、講堂、文昌閣與五子祠等,是府城最大的書院,與海東、崇文兩書院合稱“府城三大書院”。1906年台南大地震,講堂毀壞,五子祠也毀於颱風,只留現在看到的閩南式建築風格的門廳,這是台南市清代所建書院中唯一留存至今的遺蹟。“蓬壺書院”的門匾是沈受謙所題。

小碑林

文昌閣海神廟西面樓基的牆壁下,有大大小小總計二十多塊碑石,因為規模比南門贔屓御碑小,所以稱為“小碑林”。這些石刻的內容包括有營造圖、禁令、造橋、修廟、旌表等,非常豐富。

普城原始入口

文昌閣樓基下,有一個門洞,這是當年荷蘭人修築的普羅民遮城的原始入口。1652年荷蘭人修建此城堡時,入口向西,與四公里外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互為犄角,守護台江內海。1942年日本人維修赤崁樓時,拆除樓前大士殿,人們得以重見普羅民遮城的原始入口。為安全起見,所發現深度僅及頂上文昌閣尾椽,但門內曲折之台階痕跡隱約可見。
普羅民遮城原始入口普羅民遮城原始入口
普羅民遮城原始入口前,右邊是一匹斷足石馬。這匹石馬在乾隆末年本是放在鹽行洲仔尾鄭其仁墳前的石刻,日據時期才移到這裡。鄭其仁是在剿滅林爽文起事的過程中陣亡的,據說這匹石馬常在半夜騷擾百姓,踐踏農作物,所以被打斷了腿,變成了斷足石馬,現在它的斷腿已經被補好了。
原始入口左前方的這塊石碑,是雙面石碑,正面是光緒19年(1893年)的中文碑,內容是大士殿捐題修理建醮芳名;背面則是昭和19年(1944年)當時日據時期的台南市長羽島又男立的日文碑,內容是用日文刻的“赤崁樓修復記”。據說,昭和19年,赤崁樓修復工程趕工時,將大士殿拆除,這塊碑也被拆除,當時太平洋戰爭十分激烈,日本面臨材料與資金缺乏的情況,為了立“赤崁樓修復記”碑,所以用“大士殿捐題修理建醮芳名”碑的另一面來使用。

社會評價

赤崁樓,在台灣開拓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它曾經是全台灣的號令中心,見證過台灣政權的更迭和歷史滄桑,感受過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碰撞,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都凝聚著民族的興衰榮辱。據說,因為它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華盛頓郵報》曾將赤崁樓列為世界十大景點之一。

周邊景點

赤崁樓是赤崁文化園區的一部分,周邊還有祀典武廟大天后宮等一級古蹟,結合起來就像一座古城博物館。
台南市內還擁有許多歷史的熱門旅遊地點,而且鄰近的景點也相當受到民眾的歡迎,例如億載金城安平古堡等,而台南旅遊觀光潮流,也正蓬勃發展,當地業者也花招百出,讓台南旅遊、台南觀光內容能吸引更多的遊客。

交通美食

赤嵌樓位於民族路、赤嵌街交叉口。
自台南火車站前搭17路市公車,於赤嵌樓下車即抵。
至台南火車站前方巴士站,南站搭程88,88區間車,北站搭程99,99區間車,購買台灣好行88、99一日好行套票80元、當日搭程不限次數可遊歷台南市各大觀光景點。
台南美味的鱔魚意面棺材板等傳統小吃,讓國內外遊客能徹底體驗台南地道的人文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