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自遷移反應

質子自遷移反應(autoprotolysis)是指質子氫離子)在兩個相同分子之間轉移的現象,其中一個是布朗斯特酸,釋放質子,另一個是布朗斯特鹼,接受質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子自遷移反應
  • 外文名:autoprotolysis
簡介,酸鹼質子理論,參見,

簡介

質子自遷移反應(autoprotolysis)是指質子氫離子)在兩個相同分子之間轉移的現象,其中一個是布朗斯特酸,釋放質子,另一個是布朗斯特鹼,接受質子。例如在水的電離中,水就產生了質子自遷移反應:
  • H2O + H2O ⇌ OH-+ H3O+
溶劑只要有可解離的氫原子,也有孤對電子可以接受H,就可能會出現質子自遷移反應。
例如純液也會有質子自遷移反應:
  • 2NH3⇌ NH2-+ NH4+

酸鹼質子理論

酸鹼質子理論,又稱布朗斯特-勞里酸鹼理論(英語:Brønsted–Lowry acid–base theory),是丹麥化學家布朗斯特(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和英國化學家湯馬士·馬丁·勞里(Thomas Martin Lowry)於1923年各自獨立提出的一種酸鹼理論。該理論認為:凡是可以釋放質子氫離子,H6)的分子離子為酸(布朗斯特酸),凡是能接受氫離子的分子或離子則為鹼(布朗斯特鹼)。
當一個分子或離子釋放氫離子,同時一定有另一個分子或離子接受氫離子,因此酸和鹼會成對出現。酸鹼質子理論可以用以下反應式說明:
  • 酸 + 鹼 ⇌ 共軛鹼 + 共軛酸
酸在失去一個氫離子後,變成共軛鹼;而鹼得到一個氫離子後,變成共軛酸。以上反應可能以正反應或逆反應的方式來進行,不過不論是正反應或逆反應,均維持以下的原則:酸將一個氫離子轉移給鹼。
在上式中,酸和其對應的共軛鹼為一組共軛酸鹼對。而鹼和其對應的共軛酸也是一組共軛酸鹼對。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