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

《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由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
  • 發布單位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

發布通知

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級國家機關各部門,省軍區、武警貴州省總隊黨委,各人民團體:
《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貴州省委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7月29日

檔案全文

貴州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行動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的重大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貴州優良生態環境這個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建立完善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政策制度,加快推動建成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助推全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到2025年,基本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機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體制機制,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破解。逐步形成豐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模式,培育形成一批綠色轉型發展新業態。基本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利益導向機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能力明顯增強。
二、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
(一)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健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制度和標準規範,分階段推進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劃清所有權和使用權邊界。根據國家相關要求,豐富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類型,合理界定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權責歸屬,依託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明確生態產品權責歸屬。
(二)開展生態產品信息普查
1.基於現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利用格線化監測手段,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摸清各類生態產品數量、質量等基礎信息,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
2.建立生態產品動態監測機制,構建開放共享的生態產品信息大數據體系,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生態產品數據共享開放新機制。
三、構建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
(一)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
1.針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不同路徑,探索構建覆蓋全省各級行政區域單元生態產品總值和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機制。
2.考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屬性,體現生態產品數量和質量,執行國家統一的生態產品總值統計制度。根據國家頂層設計,落實國家關於探索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相關要求。
3.考慮不同類型生態產品商品屬性,建立反映生態產品保護和開發成本的價值核算方法,探索建立體現市場供需關係的生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規範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範(試行)〉的通知》,鼓勵全省各地先行開展以生態產品實物量為重點的生態價值核算,再通過市場交易、經濟補償等手段,探索不同類型生態產品經濟價值核算,不斷完善省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範,推進全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統一化、標準化。
(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套用
1.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發布制度,適時評估全省各地生態保護成效和生態產品價值。
2.與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銜接,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政府決策和績效考核評價中的套用。
3.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經營開發融資、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等方面的套用。
四、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
(一)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
1.加快研究建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研究制定生態產品交易管理辦法,打造全域協同、全流程覆蓋的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服務體系。
2.加強和規範平台管理,充分發揮電商平台資源、渠道優勢,規範有序推動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開展交易。
3.加大生態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定期舉辦生態產品推介活動,推進生態產品供給方與需求方、資源方與投資方高效對接。
(二)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1.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態農業,堅持農業生產有機綠色導向,強化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深入實施農業綠色生產行動,採用原生態種養模式,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加快做大做強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重要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推進十大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延伸工業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工業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專項行動和綠色經濟倍增計畫。依託貴州優良生態資源稟賦,適度發展數字經濟、潔淨醫藥、電子信息製造等環境敏感型現代產業。
3.發展生態旅遊產業,依託貴州良好生態資源,在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擾動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民族、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豐富旅遊業生態和人文內涵。持續推進春夏秋冬四季旅遊均衡發展,打造一批特色生態旅遊帶。加快培育壯大生態旅遊市場經營開發主體,鼓勵盤活廢棄礦山、工業遺址、古舊村落等存量資源。
4.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賦予城鎮更多生態功能和價值。實施“一鎮一特”產業培育計畫,培育一批產業特、功能強、形態美的生態小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鄉村地區生態優勢盤活生態資源,建設一批特色田園鄉村、紅色美麗村莊、民族風情村寨。
(三)全面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增值
1.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構建基於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生態產品追溯服務平台,實現生態產品交易流通全流程信息可查詢、可追溯、可監督和防篡改。
2.構建貴州特色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強品牌培育、管理和保護,提升生態產品溢價。大力實施“綠色農產品”整體品牌建設工程,強化“黔系列”公共品牌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影響力。
3.鼓勵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益掛鈎,對開展石漠化、黑臭水體、荒山荒地等綜合整治的社會主體,在保障生態效益和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獲取收益。鼓勵實行農民入股分紅等模式,切實保障參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的農民利益。加大對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的地區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四)大力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
1.鼓勵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探索綠化增量、清水增量等責任指標交易。依託貴州森林覆蓋率優勢,鼓勵地方整合森林資源並充分挖掘價值,探索開展森林覆蓋率交易試點,支持合法合規開展森林覆蓋率等資源權益指標交易。
2.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要求,配合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依託貴州森林資源優勢,把林業碳匯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載體,積極推進林業碳匯項目開發交易。
3.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權交易機制,適時完善水權交易機制。
五、健全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
(一)完善縱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1.加強統籌協調,省級財政參照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等因素,整合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資金增量的分配測算,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機制。
2.在依法依規前提下統籌生態領域轉移支付資金,探索通過設立市場化產業發展基金等方式,支持基於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建設。
3.探索通過發行企業生態債券、開展社會捐助等方式,拓寬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渠道。
4.通過設立符合實際需要的生態公益崗位等方式,對主要提供生態產品地區的居民實施生態補償。
(二)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1.鼓勵生態產品供給地和受益地按照自願協商原則,綜合考慮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生態產品實物量及質量等因素,探索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2.嚴格執行《貴州省赤水河等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依據出入境斷面水量和水質監測結果等加快推動全省重點流域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3.探索異地多形式生態補償模式,積極推進在生態產品供給地和受益地之間探索對口協作、共建園區等多種生態補償途徑與方式,健全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
(三)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1.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地方立法,推進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內部化,加強生態環境修復與損害賠償的執行和監督,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
2.按照國家生態環境損害鑑定評估方法和實施機制,推動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
3.進一步完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合理制定和調整收費標準,探索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六、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保障機制
(一)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考核機制
1.探索將生態產品總值指標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系,推動在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的重點生態功能區適時取消經濟發展類指標考核,重點考核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指標;其他主體功能區適時實行經濟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雙考核”。
2.推動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作為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對任期內造成生態產品總值嚴重下降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有關黨政領導幹部責任。
(二)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利益導向機制
1.開展生態信用體系建設,探索構建覆蓋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生態積分體系,依據積分情況提供生態產品優惠服務和金融服務。
2.暢通多元化投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研究針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生態基金等金融產品,合力推進生態產品可持續經營開發。
(三)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支撐體系
1.創新綠色金融信貸服務,暢通生態產品與金融資本雙向轉化機制,支持生態環境提升及綠色產業發展。探索“生態資產權益抵押+項目貸”模式,鼓勵企業和個人依法依規開展水權、林權等使用權抵押、產品訂單抵押等綠色信貸業務。探索設立“古屋貸”,有序推動全省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保護及利用。
2.創新綠色金融保險服務,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探索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路徑和模式。
七、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省級層面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各負其責的統籌協調機制,加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推進力度。省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形成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整體合力。全省各地要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制度精準落實。
(二)推進試點示範。全面開展赤水市、大方縣、江口縣、雷山縣、都勻市5個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赤水河流域等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動實踐的樣板典範。適時推薦條件成熟的地區申報國家試點。鼓勵全省各地先行先試,結合實際開展實踐探索,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加強宣傳推廣。選擇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範基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
(三)強化智力支撐。強化與國家、省內外有關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開展關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大理論和科學技術問題的合作研究,加大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組織召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討會、經驗交流論壇等。
(四)推動督促落實。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推進情況作為評價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的重要參考。建立健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目標責任和任務分工,強化進度檢查和過程監管。
來源 貴州省人民政府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