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貫大元
- 別名:貫瑛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7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69年
- 職業:京劇演員
藝術經歷,表演評價,主要弟子,傳世唱片,家庭成員,活動年表,
藝術經歷
1、學藝
7歲從名教師賈麗川學文武老生,與許蔭棠、劉春喜、李鑫甫、張榮奎、高慶奎、劉硯芳等為師兄弟。當年有“老生台上唱是譚鑫培,台下教是賈麗川”的評語。7歲初登台在玉成班唱《文昭關》,9歲在百代公司灌唱片《黃金台》、《鬧府》。賈麗川病故後向麗川之侄賈洪林繼續學譚派戲,洪林為大元的姨夫,對譚派藝術素有研究,對大元關懷備至,將自己所會之戲傾囊相授,大元得其親炙,所學老生劇目均宗譚派。以後又向吳聯奎、姚增祿、劉景然等名家問藝。民國初年結識王瑤卿、余叔岩,某些劇目又受到他們的指點。貫大元曾陪王瑤卿弟子演出,王則為之加工譚派戲唱腔;余叔岩為之說過《別母亂箭》、《搜孤》,而貫又把賈洪林傳授的《天雷報》、《打侄上墳》、《戰太平》等戲的要點向叔岩做了交待。
2、主要演出劇目
1908年貫大元與梅蘭芳、周信芳、林樹森等人在喜連成(即後來的富連成班社)科班搭班演戲,大元每次回來,必到賈洪林家中,將所排演的戲,再走一遍,讓姨夫給把把關。從1917年至1932年,貫大元在北京搭班演出劇目有:《罵曹》、《賣馬》、《陽平關》、《黃金台》、《碰碑》、《法門寺》、《慶頂珠》等正工老生戲40多出,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1919年4至5月間,貫大元曾隨梅蘭芳首次東渡日本,演出劇目有《空城計》(孔明)、《烏龍院》(宋江)、《天女散花》(文殊)等。
3、教育觀點
表演評價
同行對貫大元的表演評價很高,姜妙香、程玉菁等名家都稱讚過貫大元,他和四大名旦及徐碧雲均合作演出過。對他們演出時的不同特點都了如指掌,因此配合默契,珠聯璧合。1928年由徐慕雲編寫的《梨園影事》中對貫大元有“許蔭棠之堂皇,李鑫甫之工力,賈洪林之作派兼而有之”的評論;1937年由張古愚主編的《戲劇旬刊》中將貫大元列為鬚生“四傑”之首,即貫大元、譚富英、馬連良、楊寶森。
主要弟子
傳世唱片
家庭成員
活動年表
1917年,農曆丁巳年:歐陽予倩、貫大元、馬連良聯袂赴漢口演出
1919年,農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
漢口合記舞台請王蕙芳轉約言菊朋以票友領班赴漢演出,同行角色有郝壽臣、小翠花、貫大元、王又荃、郭仲衡、姜妙香、王蕙芳等數十人。演期十二天,得銀二千元。彼時言氏正供職蒙藏院,請假半月而往。行頭多借自郭仲衡。返京後仍供職如舊。
1919年4月21日,農曆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隨行人員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4月25日,農曆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時: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5月1日,農曆己未年四月初二日:梅蘭芳在東京帝國劇場連演五場《天女散花》
梅蘭芳在東京帝國劇場首場演出了《天女散花》,貫大元飾文殊,連演五場。由於在這次《天女散花》演出中首次採用了彩綢舞蹈的形式,使得演出效果鮮活明亮,引起了日本觀眾強烈的觀劇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東京朝日新聞》贊曰:“梅蘭芳真像傳說的那樣,是一個美男子。他扮演天女真合適,看上去只能感覺到他是個十八九歲的姑娘。臉龐很秀氣,裊娜的姿態當然是他的特點……他的眼睛價值千兩,我覺得他的媚態都是從這裡產生的。他的聲音有點兒尖,但純潔而清秀。”
1919年5月19日,農曆己未年四月二十日:梅蘭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在大阪中央會公堂第一場演出
梅蘭芳一行首次赴日本,應大阪日報社和關西日報社的邀請,在大阪中央會公堂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尼姑思凡》
《空城計》(貫大元飾諸葛亮)
《御碑亭》
1919年5月20日,農曆己未年四月廿一日:梅蘭芳一行首次赴日本在大阪中央會公堂第二場演出
梅蘭芳一行首次赴日本,應大阪日報社和關西日報社的邀請,在大阪中央會公堂演出第二場。
演出劇目
《琴挑》
《烏龍院》(貫大元飾宋江)
《天女散花》(梅蘭芳飾天女,貫大元飾文殊)
1925年12月12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廿七日:程艷秋首演《文姬歸漢》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日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演出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彩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投軍別窯》(李萬春,程玉菁)
《誤卯三打》(周瑞安)
《趕三關》(馬連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艷秋)
1928年12月3日,農曆戊辰年十月廿二日: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配演的有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演於新市場大舞台。從12月3日到12日,演出了《花舫緣》、《玉堂春》、《紅拂傳》、《鴛鴦冢》、《紅髻烈馬》等新老劇目。程艷秋首次來武漢,大受歡迎,天天滿座。
1928年12月14日,農曆戊辰年十一月初三日:程艷秋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三天,程艷秋與一同首次赴武漢演出的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1931年6月1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曉籟)
《空城計》(郭繼雲)
《宇宙鋒》(季小姐)
《群臣宴》(孫化成)
《安天會》(劉宗楊)
《北湖州》(鄭永泉)
《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定軍山》(譚富英)
《兩將軍》(李萬春,藍月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賣馬》(王又宸)
《全部紅鬃烈馬》:
《彩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趕三關》(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滿堂紅》(楊鼐儂,金碧玉)
《岳家莊》(小楊月樓,小奎官)
《瓊林宴》(言菊朋)
《取滎陽》(馬連良,金少山)
《取帥印》(高慶奎)
《花木蘭》(徐碧雲)
休息
七時開演
《馬蹄金》(尚小雲,貫大元,龔雲甫)
《挑滑車》(劉宗楊)
《林沖夜奔》(李萬春)
《弓硯緣》(雪艷琴,姜妙香,雪艷舫)
《臥虎溝》(李吉瑞)
《忠義節》(程艷秋,譚富英,王少樓)
1935年4月3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李多奎外,新增小生俞振飛。
當時漢口市戲劇審查委員會規定,要先登記辦證,然後才準上演。又因程硯秋缺少便裝照片,刁難不給辦證。程硯秋過江去武昌謁見了行轅主任張學良和省主席張群,又親自去戲審會拜客,這樣才獲準於4月11日先上演後補發登記證。
在程硯秋下榻的東方旅館,有某報記者請他題字。有位本地的“聞人”在旁插嘴說:“就題‘受寵若驚’這四個字吧!”程硯秋正色說:“我並沒有驚啊!”於是提筆書寫“戲有益”三字。語云:“勤有功,戲(玩耍,一作嬉)無益”。程硯秋把“無”字換了個“有”字,強調戲曲的移風易俗教育作用,為戲曲藝人爭取社會地位。
1935年4月11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九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第一天打炮戲為《玉堂春》。
1935年4月12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第二天打炮戲為全本《柳迎春》。
1935年4月13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第三天打炮戲為全本《碧玉簪》。
1935年4月22日,農曆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最後一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本日期滿,共演12天。最後三天為滿足觀眾要求加售站票。
此後鳴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過武漢,新市場大舞台挽留了5天。
1937年,農曆丁丑年:《戲劇旬刊》評鬚生“四傑”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