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平

謝景平(1032年-1064年),字師宰,祖籍宋兩浙路杭州富陽(今屬浙江杭州),徙居吳縣(今屬江蘇蘇州)。太子賓客謝濤之孫,兵部員外郎謝絳第三子。北宋官員、文學家。

謝景平最初憑藉其祖父恩蔭,任秘書省校書郎將作監主簿。不久,於皇祐五年(1053年)中進士,簽判崇信軍(治隨州),監管楚州西河轉般倉,後累官至秘書丞。娶大儒尹洙之女為妻,育有子女四人,皆早夭。治平元年(1064年)病歿,年僅三十三歲。著有詩書傳說數十篇,均佚。

謝景平幼時聰慧,喜好著書,性情寬厚仁和,嚴謹方正。雖英年早逝,但其“文學、政事、言語已能自達於一時”。其交友廣泛,與王安石范純仁等人交情深厚,詩文才華為歐陽修等文壇大家稱道。

基本介紹

  • 全名:謝景平
  • :師宰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032年
  • 逝世日期:1064年
  • 安葬地鄧州穰縣五隴山南(今河南鄧州彭橋鎮附近) 
  • 最高官職秘書丞
  • 籍貫:杭州富陽(今屬浙江杭州) 
人物生平,文學世家,少而不凡,談笑名士,英年早逝,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人際關係,人物爭議,後世紀念,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文學世家

謝景平出身富陽謝氏,謝家本籍在河南緱氏(治今河南偃師東南),其六世祖為避唐末之亂,南遷至江南一帶,此後出仕吳越政權,官位不顯,逐漸在富陽(今屬浙江杭州)定居。自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後,謝景溫的祖父謝濤通過科舉,出仕北宋,聲名始著,到其父謝絳一代,常與歐陽修梅堯臣等文學名家交遊唱和,還曾被楊億推為“文中虎”,富陽謝氏一門家世益顯。此外,謝景平的哥哥謝景初謝景溫少時就頗有才名,先後進士及第。

少而不凡

謝景平之父謝絳與北宋文壇大家多有交往,謝家好友歐陽修、范仲淹、梅堯臣等人對謝絳四子都頗為照顧。謝景平年幼之時,謝絳出任河南府通判,歐陽修、梅堯臣等人亦在附近任職,眾人或光臨謝府,或相約出遊,飲宴唱和,詩書往來頻頻,對謝景平詩文創作頗多指導。加之謝景平性情寬順,謙讓有禮,致力求學,喜好寫書,《富陽縣誌》記載他每得佳句就高興的睡不著覺,孩提時期就被視為“神童”。後憑藉其祖父的恩蔭,試任秘書省校書郎,任將作監主簿。
景祐元年(1034年)十月,謝景平祖父謝濤病歿於開封。次年三月,謝景平的父親謝絳扶柩南歸,葬於富陽。隨後寶元二年(1039)十一月,其父謝絳又病故於鄧州任上,謝景平隨兄長赴鄧奔喪,並將其父葬於鄧州。
皇祐五年(1053年),謝景平登進士第。歐陽修在聽聞這一喜訊後,給梅堯臣的書信之中就難掩誇讚之情,“謝景平文字,下筆便佳,他日當有立於世,何止取一科第而已。”
謝景平中進士後,被任命簽判崇信軍(治隨州),監管楚州西河轉般倉。宋朝當時在江淮漕運水路的真州(治今江蘇儀征)、揚州、楚州、泗州(治今江蘇盱眙)設定轉般倉,供東南各運糧船在轉般倉卸糧轉運,倉內轉運時耗損巨大,常會被官吏侵吞,故而設人監管。謝景平年紀輕輕就能出任此要職,足見其不凡。時人王銍的筆記《默記》記載了嘉佑年間士大夫之間的玩笑之語,“王介甫家,小底不如大底;南陽謝師宰家,大底不如小底”,顯然當時的顯宦名士評價王安石(字介甫)家中,認為王安石比他弟弟更優秀,而謝景平(字師宰)一家,則是謝景平比他兩個哥哥更優秀。
此後,謝景平又歷任太常寺太祝,官至秘書丞。

談笑名士

謝景平雖然年少,但憑藉謝家的名聲以及個人的才華,與當時多位文壇名士交遊甚密。
散文大家尹洙曾因罪被貶為隨州節度副使,任上寄情山水,在其居所附近修建茅草亭子,不到一年尹洙就離去。謝景平赴隨州任職時,隨州眾人重新修繕此亭,謝景平為尹公之亭刻石記事,後來兩人書信交往多次,尹洙將其視為自己的忘年之交。
王安石認為謝景平雖然年輕,但是可以被引為“論心”的朋友,兩人詩文唱和不斷,後謝景平將去楚州做官,兩人在京作別,王安石作詩《送謝師宰赴任楚州》送別,“珠玉不自貴,故為人所憐……炎風沙土中,甘與子留連”,詩中盛讚景平才華,盡述對好友不捨之情。然而景平於熙寧變法之前去世,王安石為他埋銘之時,以其大才而不得盡其用而扼腕嘆息。王安石一生才高自負,政如韓琦、文如歐陽修者都不能讓其折服,而如此盛讚謝景平,足見兩人交誼之篤、相知之深。
范純仁與謝景平年少相識,相交甚熟。可從范純仁現存的兩首詩《會師宰》《贈師宰》以及自注中,窺得兩人有著頻繁的文學交遊。范純仁與謝景平曾相逢於洛陽,因為當時各奔前程,未能久聚。謝景平的大哥謝景初因反對熙寧變法遭黜,羈居鄧州,當時范純仁往謁景初,恰逢謝景平歸省,三人蹲酒促談,相偕出遊,因得歡聚,可見范、謝兩人關係密切,交情篤厚。謝景平去世後,范純仁深惜其不用於世,以未能親臨致祭為終生憾事。范純仁在祭文中評價兩人情誼“交深義合,恩契綿聯”。

英年早逝

謝景平年少成名,當時尹洙非常欣賞他,就將自己的三女兒許配給他。謝景平與尹氏育有子女四人,但很不幸,四子全都早夭。治平元年(106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謝景平病故,年僅三十三歲。

主要影響

謝景平作為富陽謝氏家族第三代的傑出人物之一,他喜好著書,以文章稱於世,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肯定,“謝景平文字,下筆便佳,他日當有立於世,何止取一科第而已,吾徒可為希深(謝絳,景平之父)喜也。”加之其後中進士,與文壇名士尹洙成為姻親,謝氏一門五進士(參見人際關係),名噪一時。謝景平與當時文壇名士,如范純仁王安石等交往甚密,這不僅源於其父謝絳的人脈積累,更是當時文人對於謝景平才華的認可。這種頻繁的文學交遊,既保持了謝家與王、范等宗族的世交關係,也使得謝家在這一代持續躋身洛陽顯宦之族。然而,謝景平的早逝且沒有子嗣,對此後謝氏家族政治地位的下滑有一定影響。

歷史評價

歐陽修在謝景平中進士後給友人的書信中誇獎道:“謝景平文字,下筆便佳,他日當有立於世,何止取一科第而已,吾徒可為希深喜也。”在聽聞景平逝世後,親撰輓聯道:“憶見奇童髡兩髦,遽驚名譽眾推高。東山子弟家風在,西漢文章筆力豪。方看凌雲馳騄驥,已嗟埋玉向蓬蒿。追思陽夏曾游處,撫事傷心涕滿袍”,亦表達對小友的不捨和對其文學成就的讚賞之情。
王安石曾為謝景平親撰墓誌《秘書丞謝師宰墓志銘》,在墓誌中盛讚其為人、為學、為政之道,“君於忿不忮,於欲不求,雖學之力,亦其天性。故其孝弟忠信、寬柔遜讓、莊靜謹潔稱於兒童。以至壯長,而成不充其志,施不盡其材,此學士大夫所以哀其死而多為之出涕也。然君文學、政事、言語,已能自達於一時,其於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則求之而不至,聞矣而不疑。嗚呼,可謂賢已。”
尹洙:“足下力文樹德,古之交友稱忘年者,竊有慕焉。”
范純仁在祭文《祭謝秘丞文》中稱讚謝景平之品行及為人,對謝景平的才學也深相稱譽,文中寫道:“師宰自天生德,仁孝愷弟,溫恭正直。言參典章,動唯法則。清靜寡私,心如止水。謙虛無我,賢不自恃。年方及壯,道已充已。……識君之初,君方幼齡。龍駒鳳雛,神骨天成。……我之慕君,聞道為先。”

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高祖
謝懿文
吳越官員,任杭州鹽官縣令
曾祖
謝崇禮
吳越官員,任中吳軍節度使推官,追贈吏部侍郎
祖父
陳留公,字濟之。淳化三年(992)進士,歷任三司度支判官、兩浙轉運使,判登聞檢院等,以太子賓客致仕,追贈禮部尚書
父親
陽夏公,字希深。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累官至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等,追贈司徒。以文學知名,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母親
高氏
謝絳續弦,謝景平生母,宣州宣城人,高惠連之女。其父為端拱二年(989年)進士,曾任吉州知州,廣南西路轉運使
同輩
兄長
字師厚,號今是翁。慶曆六年(1046)進士。累官至司封郎中朝散大夫,累勛上柱國
字師直,小名“錦衣奴”。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曾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累官至寶文閣直學士刑部尚書
弟弟
字師復。文采卓然,早卒。
妻子
尹氏
尹洙之女,其父官至右司諫渭州知州、兼領涇原路經略公事,謚河南先生。
參考資料:

人物爭議

後世出現謝景溫、謝景平晚年移居海南的說法,應為誤傳。
詳情參見謝景溫人物爭議

後世紀念

謝景平病故後,葬於鄧州穰縣五隴山(又作五壟原)南,其父謝絳墓旁,謝景平的弟弟謝景回早亡,亦先葬在此處。治平元年(1064年),王安石為景平撰寫墓志銘《秘書丞謝師宰墓志銘》,次年,范純仁作《祭謝秘丞文》一文以祭,歐陽修亦作輓聯追祭景平(原本注作“熙寧四年”,恐有誤,現代學者認為應在治平元年末或二年初)。

史料索引

臨川文鈔》卷九十三《秘書丞謝師宰墓志銘》
范忠宣集》卷十一《祭謝秘丞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